響水縣管好“三資”助力鄉村振興

農村資金、資產、資源如何物盡其用,變存量為增量,實現保值增值。響水縣探索出“3213”、“1+1”摸底、“6個探頭”監管等創新模式,提高農村“三資”管理水平,使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活力。

運河鎮運西村衝西組村民王建花,最近想承包村裡魚塘養魚,她經常到村務公開欄看看,村裡有沒有塘口發包。在公開欄裡,還有她和村民都關心的村集體財務收支和資產資源變動情況。

王建花口中的“圖冊”是村裡公共資源圖,也是該縣創新三資管理方式,“1+1”工作法結出的碩果,利用衛星定位和測繪公司實地勘查相結合,形成分村繪製成資源圖,形成每組一冊、每村一圖,對農村資產資源進行精準核查,摸清村級集體資產資源“家底”。

摸清“家底”後,把錢用在刀刃上,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才是目的。該縣採取“3213”資金管理模式,實行財權與事權、收支、公私“三分開”;預決算和支付管理“兩集中”;一個信息平臺對外公佈;鎮農經站、村監會、鎮紀委“三條線”協同監督。不僅確保村集體資金在陽光下運行,也保障了村民的參與權、知情權和監督權,激發大家幹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使鄉村振興步伐更快、更堅定。

同時,縣紀委監委、財政、審計、信訪等六部門聯動,規範運作程序,明確監管責任,“6個探頭”扎牢“三資”管理的籬笆。通過“三資”管理系統,該縣對村居土地資源登記和交易進行實時管控,實現農村資產資源應進必進,從源頭上守住、管好“三資”。

截至目前,響水縣縣、鎮兩級產權交易平臺已登記項目506個,完成項目標段585個,成交金額達5.62億元。其中通過核查新增集體土地3萬畝。所有村居平均清理登記各類資源346.86畝,有利於保障廣大農民利益,推動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實現鄉村振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