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1942》作為河南人賣女換糧大家怎麼看這部電影?


觀影《1942》作為河南人賣女換糧大家怎麼看這部電影?

電影《1942》裡河南人賣女換糧的劇情一點也不誇張,在那個天災人禍不斷的年代裡,窮苦老百姓衣不敝體,食不果腹再正常不過,別說有人拿出糧食換女兒,就是沒糧,只要有一條生路白送都願意。

觀影《1942》作為河南人賣女換糧大家怎麼看這部電影?

小時候奶奶老給我們兄弟姐妹講(民國)十八年甘肅鬧旱災,赤地千里顆粒無收,老百姓吃樹皮草籽,連貓狗老鼠都不放過,既使是有點存糧的地主,也被"吃大戶″吃得自身難保。把女兒送出擊做童養媳是很多人拿來救命的辦法。那時的人最奢侈的想法是能吃一頓飽飯。奶奶和她的同輩人們嘮嗑會說,某家女兒三碗炒麵就被領走了;

誰家領個童養媳,給孃家人一升秕麥子;又有誰家的連領養的人是哪的都不知道,只要人家願意要就給領走了,至於死活就看她造化,不餓死在孃老子跟前就行。奶奶那輩對糧食的珍惜是現在年輕人想象不到的,吃完飯舔碗;洗鍋前要把鍋裡沾的飯渣湯水撿得乾乾淨淨;吃洋芋不剝皮,掉地上的飯粒一定撿起來喂嘴裡,地裡長得蘿蔔白菜之類的,能曬乾的曬乾存,不能曬的醃成鹹菜酸菜,下剩的餵豬餵雞。我們村有一個老太太就是十八年捱餓被換了糧食的,幾經倒手,六七歲到婆家,至死不知自己孃家哪裡人姓什麼。就是我們七十年代的人,小時候心裡念裡想著吃,榆錢子捋下來就能送嘴裡,野地裡長的花呀草的,只要是能下肚的都不會放棄。

現在八九十歲的老人們全都是餓著肚子長大的,他們對吃的不要求好,能飽就行,捱餓的記憶是他們終身的惡夢。我們這輩人也大都不會浪費食糧。

觀影《1942》作為河南人賣女換糧大家怎麼看這部電影?

今天的中國繁榮富強,"饑荒″已是要費力解釋的名詞,但願這個詞永遠只是個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