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体诗里不包括词?

carleo


问题:为什么古体诗里不包括词?


前言

其实词也是诗的一种,完全可以看作必须符合格律的古体诗。事实上有不少词,本身也是齐言诗。

一、词牌《啰唝曲》是律绝句

1、五绝

啰唝曲 单调二十字,四句两平韵刘采春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 ⊙⊙⊙◎△
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
◎○○●● ⊙●●○△

熟悉格律的诗友一看就明白,这个《啰唝曲》还是一首近体诗,仄起仄收的五言律绝句。

2、七绝

又一体 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刘采春

闲向江头采白苹,常随女伴赛江神。
○●○○●●△ ○○●●●○△ 
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
●○●●○○● ●●○○●●△

《钦定词谱》中写到:此本七言绝句,因亦名啰唝曲,故并列之。

二、八句的五言古体诗:《生查子》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 ◎⊙●◎○ ◎●○○▲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 ⊙●○○▲ ⊙●●○○ ⊙⊙◎○▲

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和一般的古体诗区别在,词是有曲谱或者词谱的。所以《生查子》既是古体诗也是词。

例如杜甫的《望岳》就是一首古体诗而不是词。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三、大多数词可以看作杂言的古体诗

这一类的例子就太多了,杂言的古体诗例如李白《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鹧鸪天 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拌却醉颜红。
◎◎⊙⊙◎◎△ ⊙○⊙●●○△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
◎○⊙●⊙○● ⊙●○○◎●△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 ●○△ ◎○⊙●●○△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 ⊙●○○◎●△

结束语

词也被称为诗余,本就是谱曲演唱的诗,词中有近体诗(格律诗)、有古体诗(非格律诗),有齐言诗(生查子、玉楼春等),有杂言诗(太多了)。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古体诗、近体诗、词,三种不同体裁,没有包含关系。

一、古体诗

南北朝齐梁陈时期的“永明体”诗出现之前,诗人作诗不讲究平仄、黏对,字数和格律自由,会讲究一点押韵,但是押韵也比较自由。粗略一点地讲,南北朝(或初唐)之前的诗,基本都是古体诗。

如《诗经》、三曹、建安七子、太康诗人、陶渊明的诗都属于古体诗。

二、近体诗

萌芽可追溯到南朝时出现的“永明体”诗,以沈约为代表的诗人将“四声律”自觉应用到诗的创作当中,并且开始讲究诗句的对仗工整。到初唐时,宋之问和沈佺期完成“五律”的定型,并进而根据五律推导出七律。

永明体、初唐五律、七律,较古体诗大不同,称为“近体诗”,近体诗讲究平仄律、诗句之间的黏对、对韵和韵的位置有严格的限制。

唐朝之后的诗基本属于近体诗,但也有作古体诗的诗人,不过很容易分辨。

三、词

词的出现和乐紧密相连,最初出现是作为配合歌唱的音乐文学,词和诗的差别太明显,我就不细说。

举例:如何快速分辨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黍离》(节选)

前两句四言,奇句押i韵,偶句押ao韵,第三句当中三言、四言都有,韵换成了ou韵。推导古体诗的几个特点:奇句可押韵,可换韵,一首诗中可包含三言、四言、五言、七言。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曹丕《燕歌行》

全诗十五句,推导古体诗特点之一:不限句数与字数。

近体诗: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标准的七言律诗。八句五十六字,全诗偶句押an韵,各联之间平仄相黏,颔联两句、颈联两句完美对仗,巧夺天工。

近体诗特点:全诗必须偶数句,每一联的平仄得黏,颔联、颈联得对仗,第二、四、六、八句得押同一个韵。五律就得必须四十字,五绝就得必须二十字,七绝就得必须二十八字,七律就必须得五十六字。

古体诗不羁自由,近体诗谐调工整,各有千秋,我都蛮喜欢的。


初夏染指忧伤151113280


这个问题就有点问题。对于诗词分类我写的有一些文章你可以看看。

首先说诗。你说的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诗也就是近体诗来说的。主要指隋唐以前格律诗没有成熟的诗歌。比如《诗经》、《楚辞》某些部分。汉乐府等。而后来的格律诗并不是古体诗,比如李白很多诗就是古体诗而不是格律诗。《静夜思》、《塞下曲》、《长干行。》杜甫的三吏三别、《饮中八仙歌》。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雁门太守行》、《箜篌引》。李绅的《悯农》。还有最近很火的《春江花月夜》。全部都是古体诗,它们是不能称为近体诗的。即便古体诗合格律,只要在隋唐以前,那就一定是古体诗。隋唐以后的古体诗或许有合格律的,但是基本不多,诗人都会刻意避免合格律,即便合格律,题目什么的都会容易看出来是古体诗。要么就是用韵不合格律诗。如果都合格律诗,而且又是唐朝以后作品,那么就是格律诗,而不能称为古体诗。古体诗与格律诗的最大区别就是古体诗没有格律,所以词曲可以归为格律诗,但是不能叫古体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