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推薦4首描繪春草的絕調,寫出了春草的魂

詞:推薦4首描繪春草的絕調,寫出了春草的魂

點絳唇·金谷年年

【作者】林逋 【朝代】宋

金谷年年,亂生春色誰為主。餘花落處,滿地和煙雨。

又是離歌,一闋長亭暮。王孫去。萋萋無數,南北東西路。

譯文:
金谷年年生青草,年復一年,每到春來,長勢繁茂,叢生的春色誰是它的主人?枝頭殘餘的花朵在濛濛細雨中凋落一地。
又是離秋,黃昏時分,送行的人在這裡話別。遠遊的人已經走了,芳草萋萋生滿前行之路。

賞析:

林逋的《點絳唇》,讀完詞,我們能知曉這是一首送別的詞,“亂生春色”寫出了春草繁茂,卻亂蓬蓬的蕭索,整首詞,給我們描繪出這樣一個畫面:山谷之中,春草亂蓬蓬的茂盛,和著落花,和著微風,和著小雨,長亭邊,傍晚時分,離別的路口。

作者的愁緒就像這滿地的青草,飄著落花,煙雨之中,顯得彷徨迷離,在這樣的環境下送別,生出了無限的感慨。

詞:推薦4首描繪春草的絕調,寫出了春草的魂

蘇幕遮·草

【作者】梅堯臣 【朝代】宋

露堤平,煙墅杳。亂碧萋萋,雨後江天曉。獨有庚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長亭,迷遠道。堪怨王孫,不記歸期早。落盡梨花春又了。滿地殘陽,翠色和煙老。

譯文:
堤壩上的綠草含水帶露,遠處的房屋在如煙春色的掩映下若隱若現。雨後天色變晴,江水開闊,到處都是萋萋的芳草。離鄉宦遊的才子年少成名,他穿上及地的青色章服,衣服顏色與嫩綠的草色互相映襯,十分相宜。
芳草把路邊一個又一個的長亭連接起來,使得遠道悽迷。那萋萋的芳草,彷彿是在埋怨宦遊的王孫公子已經忘記了歸期。眼看梨花落盡,春天馬上又要過去了。日光漸暗,暮靄沉沉,那翠綠的春草也似乎變得蒼老了。

賞析:

梅堯臣的《蘇幕遮》,是一首傷春之作,抒發了作者的思鄉之情。在詞中,作者描繪了一幅雨後初晴的畫面,斜陽微照,堤岸上的春草含著水珠,煙色渺渺,芳草萋萋,和自己青色的袍子“嫩色宜相照”,然而長亭在目,路途遙遠,不知歸期。梨花落在地上,夕陽照在地上,一幅“翠色和煙老”的畫面。

詞:推薦4首描繪春草的絕調,寫出了春草的魂

少年遊·欄干十二獨憑春

【作者】歐陽修 【朝代】宋

闌干十二獨憑春,晴碧遠連雲。千里萬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謝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與離魂。那堪疏雨滴黃昏,更特地、憶王孫。

譯文:
春天的日子,獨自憑欄遠眺,倚遍了一個個欄杆。這是一個晴日,碧綠的芳草綿延,與天邊的雲彩相連。放眼遠處,遼闊無際,千里萬里,時令正是盛春的二月三月間,遠行的人行色匆匆,令人愁苦。

謝家池塘邊,江淹浦的岸邊,獨自吟詩頌苦。怎能承受黃昏的時候,飄零的雨,更何況,此時此地,又想起了遠行之人。

賞析:

歐陽修的《少年遊》從憑闌寫起,遙看春色,“晴碧遠連雲”,“千里萬里,二月三月”,寫出了春草時空的一望無際,“那堪疏雨滴黃昏,更特地、憶王孫。”更深一層,黃昏更兼細雨,由景入情,渾然一體。

詞:推薦4首描繪春草的絕調,寫出了春草的魂

南鄉子·細雨溼流光

【作者】馮延巳 【朝代】唐

細雨溼流光,芳草年年與恨長。煙鎖鳳樓無限事,茫茫。鸞鏡鴛衾兩斷腸。

魂夢任悠揚,睡起楊花滿繡床。薄倖不來門半掩,斜陽。負你殘春淚幾行。

譯文:
細雨霏霏,浸溼了光陰,芳草萋萋,年復一年,與離恨一起生長。鳳樓深深,多少情事如煙,封存在記憶之中。恍如隔世呦,望著飾有鸞鳥圖案的銅鏡,繡著鴛鴦的錦被,思念往事,寸斷肝腸。
夢魂,信馬由韁,千里飄蕩,魂迴夢覺,驀然見楊花點點,飄滿繡床。薄情負心的人呀,半掩閨門,你卻遲遲不來,夕陽西下,眼看辜負了三春的良辰美景,灑下清淡的淚珠幾行。

賞析:

馮延巳的《南鄉子》的“細雨溼流光”卻是精妙,只這五字,就描繪出細雨之中,青春上蒙著細小的雨珠,看上去像流光一樣。這首詞與前三首不同的是,這是一首閨婦思念舊人,內心的思念像芳草一樣滋長,思念得久了,便有了恨,恨心中的情人辜負了眼前大好的春光,辜負了自己相思的淚水,對鏡“斷腸”“淚幾行”。

詞:推薦4首描繪春草的絕調,寫出了春草的魂

林逋的“餘花落處,滿地和煙雨。”,梅堯臣的“落盡梨花春又了。滿地殘陽,翠色和煙老。”,歐陽修的“闌干十二獨憑春,晴碧遠連雲。”和馮延巳的“細雨溼流光,芳草年年與恨長”,寫春草各有妙筆佳處,神態迥異而意境幽遠,正如王國維《人間詞話》中所說的“皆能攝春草之魂”。

有什麼你認為寫得精妙的詞,不妨留下來大家一起欣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