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運營:從 100 個社群中選出有特色的 8 個分享給你

A、社群與業務模式的匹配:低頻高決策(用戶規模不大)的業務是最適合用社群來做運營手段的,你可以用社群做流量轉化也可以直接那它來提供服務,比如環球黑卡會員的服務從 App 迴歸到社群。

B、在社群讓需求與供給閉環:看過很多社群都是面向C端的單向信息流模式,能夠把需求方和供給方用社群進行鏈接,以非常低成本打造需求戳和平臺的也是一種新思路,比如設計師與生產商,賣家和渠道。

C、學生群體付費能力強:目前規模比較大的行動派,在早期遊走在各個大學中,快速規模化擴張了非常大的一批種子用戶群體,主要幫助迷茫的大學生快速找到生活的突破口,並獲得不錯的運營回報。分享的內容會括如何找到自己,明確未來的你就是現在的自己,時間管理,效率提升等。

當然,這些案例除了對我的社群運營有所啟發,它們本身的服務方向和互動方式就非常有趣,這裡我從 100 個社群中選出 8 個有特色的分享給你,所不定會對你的業務也有所幫助喲…..至少會讓你覺得社群還是可以繼續去花時間的。

社群運營:從 100 個社群中選出有特色的 8 個分享給你

1、用戶復購社群

我在小區附近偶然購買水果的時候,被商家邀約加入會員群。加入群之後,發現可以享受不同的會員優惠。

目前群內成員 300+,每天老闆定時刷優惠商品,群內成員不僅可以第一手瞭解優惠信息,還可以在群內下單買水果,商家附近送貨上門。因為大都是周邊的人,所以大家還會進行舊物置換、信息分享等等。群活躍度不錯,帶來的轉化只有商家自己知道啦~(ps:老闆娘人很好,靈魂人物角色。)

點評:自從在 2016 年 10 月的阿里雲棲大會上,馬雲提出新零售的概念之後,越來越多做生鮮和商超的都在往這個概念上靠,不知道這種通過優化銷售形式的本地化生鮮社群算不算是新零售了。

2、用戶轉化社群

這是社群是在初級會計職稱考試前1個月建立的,目的是為了宣傳他們家的一個衝刺課程。

社群活躍方式是每天固定時間,有專門的同事帶領同學做題,大家討論之後給出答案,我們再放出解析,有文字也有視頻;在線模擬考試,學員自己完成並曬分。

每天也都有數千條內容產出,不帶著做題的時候,學員們也會主動拿出題目交流。管理員與學員互動頻繁,贏得了大部分人的信任,發佈售賣課程消息的時候,反響也非常好,群內轉化率達到15%左右。對於學員來說,這個社群有活力有乾貨,對於公司來說也有業績,兩全其美。

社群和自媒體文章有些相似之處。對社群前期的宣傳就好比一篇文章的標題,而你的運營方式和群裡的互動產出就好比文章的內容,好的“標題”讓你想加入,好的“內容”讓客戶覺得有價值,願意去產出、分享等等。

點評: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轉化型社群,這非常適合決策週期長的業務進行學習和參考,通過學習資料為社群引流,再用內容服務的變現方式讓整個課程轉化率高大 15% 。(當然需要有足夠的耐心)

3、用戶留存社群

該社群的定位是“可預訂全網最低價的機票、酒店,並有專人管家進行一對一服務”。他們拿這個作為產品亮點,進行宣傳拉新,並且邀請了韓寒、鄭凱等明星使用,進行宣傳造勢。因此吸引了一批種子用戶,個人也是因為該產品能提供的服務正是我需要然後選擇加入。

進入後研究了下,酒店和機票的價格確實是比大部分平臺的要便宜些,畢竟有了用戶量就有資本去談價格;唯一有出入就是一對一服務是一個管家服務你,而不是一個管家只服務你一個人。

後來用戶量增加以後,社群開始推送新功能“專享好物”,簡單來說就是隻能通過社群購買的定製或半定製產品,產品的包裝和逼格都很高,且定製週期一般都很長,給用戶一種期待感;種種因素下來很難讓人購買後不曬出來,正是抓住了用戶的這一心理特點,社群用戶又一次瘋狂的增長。

點評:第一次聽到環球黑卡會所的時候是在行跟學員聊天時提到的案例,當時覺得這個項目蠻不錯的,只是覺得做 App 其實不太合理。現在轉方向做社群確實是不錯的選擇,對那些低頻且用戶規模不大(客單價高)的業務會有所啟發。

4、用戶活躍社群

分享一個之前實習公司的對接設計師和材料商的社群 (公司和 App 名為裝修圈,為設計師提供建材商,推廣用戶的平臺)

整個社群玩法是建立了 33 個城市群,每個城市設有設計師群和材料商群,並通過運營進行需求溝通與對接。公司內部的人把群內的人把標籤(如設計師標 1.城市+暱稱 材料商標 2.城市+暱稱)定時的管理群的秩序 。

同時設立裝修圈城市群和招募城市運營人(設計師或者裝修公司老闆)運營城市群,集聚當地設計師、材料商 ,市群公司會定時開運營推廣方法的課程,組織線下沙龍聚會進行收費。

點評:按理說這種撮合類 App 是不應該單獨做微信群進行業務匹配的,我的猜測是本身需求群體不大,沒必要用 App 來進行需求的撮合,或者是他們家的 App 功能不完善只能靠微信群來進行用戶的活躍和業務信息流流通了。

5、產品服務社群

當我們把社群本身當作運營的全部,課程、工具、周邊只是配套用戶來做社群服務落地的時候,此時此刻你做的社群就是產品服務社群。就社群的運營來說,我個人是比較看好這類社群的,因為他們轉正的投入註定了會活的更久。

案例一

我最近加入了百詞斬的閱讀訓練營的微信群,這個群是需要付費加入的,這個群現在有 437 人,組建了有 20 天左右。 這個社群對學員來說產生的價值,我覺得主要有兩方面:

在群體的相互影響下,促進個體完成目標,因為每天群裡都有互動,我就會想自己也不能落下;

改變了人們對英語學習的看法,至少我從這個社群中不再是應試方向的去學習英語,更注重培養對英語的興趣。

這個社群我認為的亮點有以下幾點:

將一群有著100天閱讀完3本英文書這一共同目標的人聚合在一起;

從進群開始就設立了較為完善的群規,並且告知用戶這個群能夠為大家帶來的服務;

這個群提供的一個較為重要的服務就是答疑,大家可以把看不懂的句子發到群裡,會有群主答疑。群主做的很好的一點是會調動群裡其他的成員幫忙解答問題,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

提供額外的服務,每天群主還會為大家推薦一首英文歌

點評:知識變現對於很多產品來說都是機會,尤其是在垂直領域的工作。其實學習這件事其實非常適合用社群來自作為服務的落地工具,從一對多的授課和多對多的用戶交流監督,在社群裡都輕鬆的實現。

案例二

文案CP任務群是以文案創意產出為核心的社群,要求社群會員 7 天內找到CP並且並肩作戰共同攻克每一個任務,最終總分最高者獲得最佳文案CP組合MVP頭銜。

將之前很火的七天戀愛cp形式遷移到文案上,針對用戶群體是喜歡文案的年輕人群,報名超火爆~;每天的創意文案任務難度循序漸進,每晚打卡完成有積分,累積 7 天總分,提高了參與者任務完成度~

50 組 CP 7天文案產出上百, 7 天結束後,群裡依然活躍,每天討論文案~

點評:沒啥好說就是形式有意思,越多越多的用戶對玩法新穎的社群更親睞,告訴大家一個真相:要是你的社群玩法不更新,很難活過 6 個月!

案例三

分享身邊的一個優質的社群——某城市車友會。設立門檻為有車,並且每個群都針對相應的車型,他們共有三個社群,主要以車型為劃分依據:寶馬,奧迪,奔馳。

基於本地信任度較高,合作和社交需求大,社群價值高,每個人都希望得到更多的價值。目前活躍程度十分活躍,交流車相關問題,投資,資源對接等,並自發組織自駕遊等各種形式的聚會。

社群具有名人背書,組織者為當地某企業家。比較厲害的是盈利模式清晰,會費,旅遊產品合作費,高端電子產品合作等廣告性質收費。

點評:分享這個社群主要是為了揭露“民間的高手”,金錢相掛鉤的社群運營起來那個叫簡單粗暴。

案例四

我接觸的優質的社群是運營研究社,大家都對這個熟悉,那麼我今天就講講我的理解,運營社為什麼優質。

首先說說這個社群如何體現價值:輸出實質性的學習知識,讓學員能學到實質內容;以微課程為中心,發展多角度的學習場景,比如書本,比如視頻課程,比如線下交流。

然後說說這個社群是在維持活躍度上給我的啟發:用戶定位精準,不讓運營人孤寂成長,讓社群用戶目的明確;數據化管理,統計發言數簽到積分等,定期清理不活躍用戶提升學員時間性價比。

分組管理,避免大群人多人雜的問題,提升學院參與感,並且請教問題更容易;線上線下結合,維繫情感,並且多場景化學習;有系統的制度和專業的管理人員,讓群有秩序;定期更換分享討論主題,維持新鮮感;有開營儀式和結業儀式,增強學員儀式感

這些都是切切實實的在運營社可以感受到,先不說學習到的知識,溝通學習的氛圍讓我在加入的短短几天裡馬上切換到學習模式。光是培養的這種態度,我加入運營研究社的目的就已經達到了。

點評:你懂的。

案例五

閨密學習班的模式是讓每個女生都找一個閨密進來,相互監督學習。每個閨蜜每天要求至少學習一個小時。一般每天晚上 9:50 群裡簽到 10 點開始學習,11點結束。三班倒或者特殊班制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自行安排。但是一定要堅持每天一個小時並且簽到(節假日不用學習)

不過後來失敗了,現在反思起來應該有幾點原因:群目標太大太空,讓群員感覺不到群存在的價值。價值是提高粘性的核心器;無運營無社群,每週五的討論沒有預先安排的進行,導致無價值輸出,讓群員覺得浪費時間;再小的群你都不要單打獨鬥,一定要組團隊,哪怕 2 個人都行,我疏忽了對團隊的建設。

點評:成長型社群很多,目前做的成功的要麼是社群發起人本身很勵志以身作則,要麼就是很垂直,只聚焦在某一方向的知識成長,閨密學習班的最大問題我覺得應該是學習方向不聚焦和人群選擇的不合理(閨蜜腐敗的比較多,相互監督學習應該不是很合理)。

優覺雲: 我們專業為企業提供新零售系統,B2B2C系統,B2C系統,B2B批發訂貨系統,門店O2O系統,分銷系統,微店系統, 知識付費內容系統,經銷代理系統以及微信小程序APP系統定製開發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