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为什么去电商化

阿里为什么去电商化

用数据说话

阿里让各项业务所产生、积累的大数据来丰富集团的生态,让生态蕴含的数据产生新的价值,再反哺生态,形成相辅相成的循环逻辑。

阿里为什么去电商化

近年来,阿里巴巴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逐步去电商化,打造新零售,围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业态布局,推动企业管理变革和转型升级,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其经验值得研究和借鉴。

数字化发展历程

阿里的数字化发展经历了初级、提升以及快速发展三个阶段。

初级阶段。阿里发展初期,数据量为TP级,传统的“Oracle+小机+高端存储”的数据库架构完全可以满足数据存储的需求,同时数据分析的应用较少,集团业务主要通过报表反映。

2005年,阿里开发出分析企业经营状况的报表类数据产品“淘数据”,并建立第一批数据分析师队伍和第一个数据部门——商业智能部(BI),把日成交额、访问用户数等数据统计后放入报表,让决策层清楚了解业务状况,并开始关注数据产生出来的价值,提出“数据非常重要,未来世界是数据的世界”。

提升阶段。随着阿里业务成交量呈指数式增长,数据量随之大爆发,达到了100TB的数量级。集团引进大型数据仓库对数据进行存储,并且开始尝试使用开源的Hadoop的分布式数据处理架构,保障了各项业务所涉及结算的可靠性,并降低了建设费用。

随着数据仓库在扩展性、易用性、安全性、可运维等方面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阿里意识到数据产品要建在统一平台上才会产生更大的价值,因此确定了“平台、金融、数据”三步走发展策略,并进行了一系列组织架构调整,成立集团数据委员会,建立集团数据公共层(也称数据中台)及相应部门,专门开展数据治理以及提供数据服务。

快速发展阶段。目前,阿里基于数字化向企业内部和外部提供便捷、高效、稳定的服务。

对内,商业智能部团队为集团内部提供一系列数据产品,如“淘数据”从单纯的报表系统扩展为提供系列数据产品;可预警的“KPI系统”为业务部门提供“数据门户”服务;“活动直播间”配合淘宝大促销活动及时查看实时数据等。

阿里为什么去电商化

对外,开发阿里金融(蚂蚁金服)等数据衍生产品,基于淘宝、天猫、支付宝、B2B上的各种数据,开展小额信贷等服务。如“数据魔方”为商家获取行业宏观情况、自己品牌的市场状况、消费者行为等服务;“页面点击”工具监控每个页面上每个位置的用户浏览点击情况;“聚石塔”平台为天猫、淘宝平台上的客户提供数据云服务等。

运营特征

马云在2014年提出,“未来几年内,要把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阿里让各项业务所产生、积累的大数据来丰富集团的生态,让生态蕴含的数据产生新的价值,再反哺生态,形成相辅相成的循环逻辑。

作为平台型的代表企业,阿里被称作一家“制造数据”的企业,通过数据来黏合支付、金融、物流、营销服务、数字媒体等业务,在数字化运营上有鲜明的特征:

一是以电商消费者数据为核心,从数据输入端入手,构建统一的企业数据架构,形成分层结构,实现数据采集、存储、云计算等功能。

二是以平台为运营中枢,以业务部门的数据需求为触发点形成应用产品,驱动业务的快速迭代和敏捷发展。

三是以数据驱动电商生态多元化发展数字产品,在数据输出端,推出多样化的数字产品,如为店铺、卖家、第三方机构等提供销售数据、交易数据、消费者行为、行业竞争等数据,获取收益。

发展模式

明确清晰的数字战略。阿里的CEO亲自担任CDO(首席数据官),提出“数据为第一战略”的思想,加强数据治理的执行力并自主研发大数据平台。

依托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平台是阿里一切业务的核心,金融和物流好比左膀右臂,辅佐塔尖上的电商生态,这个三角形区域再向外延伸,形成一个象征和美的圆。

健康(如投资中信21世纪等医疗领域布局)和快乐(阿里数字娱乐、影视)将是阿里未来投资和布局的两个方向与诉求。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成立数据委员会,负责数据规范、标准制定与执行,公共数据生产与管理等职能。

集团设立阿里云事业部,总体负责阿里的数据管理及云计算支持,由集团CDO直接领导,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深度挖掘,提供数据服务和产品。

阿里制定了一系列数据管理制度规范,包括模型设计规范、数据开发规范、数据变更规范、数据质量管理规范、数据安全规范、元数据规范等。

构建基于数据的运营模式。阿里业务的数字化运营涉及四个方面。

流量运营。流量是阿里平台业务的核心,通过用户对网页的平均访问时长、浏览页数(访问深度)等多维度分析,判断用户的活跃度,优化流量引入渠道。

阿里为什么去电商化

用户运营。根据用户的访问、浏览、购买、评价等行为,建立行为标签,并相应对用户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开展运营活动。

产品运营。监测产品应用流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修复。以淘宝的注册流程为例,当监测的用户点击重新发送次数增加,意味着功能点存在问题,需要加强改进。

内容运营。内容运营是对阿里所有平台的商品信息、图片、视频、音频等内容进行整体的规划运营。根据用户在网页各个链接的点击量,判断用户对平台的内容偏好,为用户提供更符合需求的内容。

探索基于数字中台的支撑方式。阿里建设整合全部产品、技术和数据,构建统一、强大的数字中台,形成“大中台,小前台”的组织和业务体制,实现了由被动满足业务需求向主动管控治理的转变。

其中前台是一线业务,需要顺应瞬息万变的市场,更敏捷、更灵活、更快速进行决策;后台是较为稳定的底层技术架构;中台为前台、后台提供强大的协同支撑,包括搜索事业部、共享业务平台、数据技术及产品部。

对电网企业的启示

综合分析阿里数字化发展的历程和现状,其主要经验启示如下:

从战略层面认识数字化企业建设的重要性,明确组织机构,加强横向协同,确保任务执行力。大力普及数据价值挖掘理念和技能,要求每一名员工都要有数据能力,推动数据应用的百花齐放。

阿里为什么去电商化

加强数据的管理和融合,打造全局统一的数据中台,使不同部门的数据得以汇集,促进数据知识沉淀和持续发展,支撑数据分析的快速响应和创新。

提供通用的数据共享、分析的产品和服务,形成常态化的数字运营协作机制,促进数据价值释放。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正积极推进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需要大数据、云计算,亟需消除公司各业务单元的数据壁垒,实现数据一次采集,实时分析和共享。

同时,将电网数据资源服务于生态链伙伴,从而进一步放大电网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多重价值。

关注精彩内容

要先点击这里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