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经济学家胡鞍钢先生?

胡迎春hyc


作为经济学家,胡鞍钢表达自己的观点,当然是权利所致。但是,作为一名公众人物,所表达的观点,首先必须实事求是,必须以作为依据,而不能信口开河,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

曾几何时,学术界对胡鞍钢还是比较尊重的,也是认可的,其很多经济方面的观点,也对决策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但是,不知从何时起,就失去了对待学术的严谨和谨慎,就开始不切实际地发表一些自己的观点了。

退一步讲,就算象张维迎那样观点偏激一些,也可以理解和接受,偏偏是不讲逻辑,不按规矩办事,胡先生的所作所为,就有点与经济学家的身份不相称了。至少,已经完全不是那个严谨的经济学家了。经济学研究,可不是玩传销,讲可以有超前性,也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观点与想法,更可以有独立的见解与思路。但决不能胡说八道、滥用证据。如此所得出的结论,是容易产生幻觉和错觉的。

清华校友致清华大学校长的信,对胡鞍钢先生来说,应当是一种提醒,也是一种警示。真正的学术研究,一定要严谨,要把该说的话说出来,而不是说违心话,更不能捏造事实。否则,会误国误民。很显然,从清华校友的信中,已经看出了一些。

至于解除他的相关职务,当然可以考虑,但也应当令其反思,而不要做出过度反应。从总体上讲,近年来的胡鞍钢先生,已经与经济学家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谭浩俊


我反对网上所谓的清华校友会围攻胡鞍钢,反对对清华大学舆论施压以达到驱逐胡鞍钢的目的。我认为胡鞍钢的事是学术体内部的事,某些学者可以不同意他的观点,但无权通过行政手段解除胡鞍钢的教职。



胡鞍钢教授长期从事中国经济研究,在经济学上提出很多新鲜的见解。有很多人不同意他的观点,我觉得无可厚非。不同的学者根据不同的数据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在学术领域是十分正常的。作为一个学者,你如果不同意其它学者的观点,那请你撰写论文批驳,你要有理有据,大家就会相信你的观点。如果纠集同好,征集签名,以公开信或者请愿的方式向校方施压,以要求解除和你观点不同的人的学术职务,这是企图封住人家的口,让人家不能说话,借外力致学者学术生命于死地,这是流氓行为,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没有区别。



此风不可长,如果驱胡成功,那以后大家就不用搞数据搞论证,只要某位学者有煽动力,凡是不同意他观点的人,他就号召大家驱逐。那样还会有学术繁荣么?所以我真心为中国学界担忧。



很多参加写联名信的,是我尊重的学者;很多跟着起哄的,根本就不懂经济学。据我所知,这些学者一向提倡民主自由,提倡公平竞争,提倡君子风度,可为什么对胡教授就咬牙切齿,暴力驱逐呢?这是不是正好说明了所谓的民主自由根本就是假象?只有他们一派的民主,只有他们一派的自由,如果和他们一派不合,那就鸣鼓攻之。这算什么?约翰.密尔说: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请我们的学者好好学学这句话。


王可期


对于这一问题,我主要谈谈目前针对是否要“解聘”胡鞍钢引发的争议。讨论这一问题,需要厘清学者的学术观念、学术能力与学术道德问题。


一个学者基于自己的调查研究,发表独立的学术观念,不管这一观点是否被公众认可,但这是必须尊重的。否则就没有独立思考。这也是反对解聘胡鞍钢者的理由,认为胡只是根据自己的研究,做出的中国已经全面超过美国的判断,你可以质疑其选择的研究指标有问题,但不能就此否定学者本身。不因学术观念而否定学者,在学术讨论时不能进行人身攻击,这是基本的学术常识。因此,如果只是从学术观念角度,是不宜提出“解聘”建议和呼声的。但针对胡的解聘呼声,不只是学术观念问题,还涉及学术能力与学术道德、风气问题。


解聘一个学者的职务,要看职务的性质,如果是行政职务,比如担任院长,主要看其行政

管理的能力,具体工作得不到师生认可;如果是学术职务,则要依据学术原则和标准。作为智库的国情研究院,必须保持独立性、专业性,才可能为决策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否则可能误导决策;作为国情研究院的院长,务实而不浮夸,这是基本要求,否则难以带领研究院做出有价值的研究。清华校友基于其发表的言论,判断其能力不适合继续做国情研究院院长,建议解聘胡鞍钢的国情研究院院长,这是要求不再聘任其担任行政职务,这没有什么不妥,校友有监督学校办学、管理的权利,校友们甚至可以建议撤销国情研究院。


而解聘胡鞍钢的教授职务,这属于教育与学术事务,应该由学校职称评审委员会、教授委员会,结合其本人的学术能力、学术道德进行评价,通常而言,如果教授本人没有严重的学术不端、违法犯罪问题,不能轻易解除一名学者的教授职务,这也是保持学术独立性的要求。


因此,如果要解除胡鞍钢的教授职务,就主要看其是否有学术道德问题了,而学术道德问题,包括抄袭、造假等等。网上流传甚广的视频,让很多网友见识了其强大的“论证逻辑”,但这还不属于学术道德问题,而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即他的研究成果,为何会得到学术期刊的认可,加以发表,这就不是他个人的问题,而是学术界的问题了。如果学术界有基本的判别能力,那么,这种缺乏逻辑依据的研究成果,就难以得到发表和认可,进而他怎么能继续坚持其强大的逻辑?


此次校友建言解聘胡鞍钢事件,其实是在给学术界以及胡教授本人提个醒,学术研究不能再功利、浮躁、浮夸,学术崇尚独立的思考,但不能偏离学术的基本原则,这会导致学术失去公信力。


熊丙奇看教育


其实把胡称为经济学家,并不恰当。胡一直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任职,称为社会学家更恰当。

胡作为一名大学教授,学术研究功力还是值得肯定的。比如,他和香港大学教授王绍光合著的《中国国家能力报告》,为中国财政分税制改革奠定了政治经济学思想基础。

胡运用西方经济学研究范式进行国情分析,让人耳目一新,也成为国情分析和经济发展领域的领军人物。缩小地区经济差异、以就业为中心等观点,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和较大的社会效益。

然而,时至今日,胡早期的严谨作风已经荡然无存。他的“全面超美论”,并不是从学术研究出发,更像是拍脑袋拍出来的结论。这种无节操的结论,却使得胡迅速成为各大论坛的抢手嘉宾,出场费节节高升。



胡,浮躁的挣钱心态可以理解。可这种不负责任的言论,在贸易争端不断升级的背景下着实刺耳,甚至起到很大负面作用。

2011年,胡的《中国2020:一个新型超级大国》英文版出版,宣扬中国将迅速超越美国,引起美国政客的高度共鸣。

Paolo Urio所著的《中国重新统治世界:美国工业灭亡》,影响巨大。其中,大量引用胡的观点。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宣称“中国是战后实力唯一与美国不相上下的对手,我们必须全力以赴”的论述,恰恰得益于该书的启迪。

虽然我并不完全赞成清华大学开除胡,但这种浮夸研究,给国家和民众招致巨大损失,应该有人负责。或者,应该为这种脱离实际的国情研究敲响丧钟!


史晨昱


有个经济学家回应胡鞍钢一事很有幽默色彩,他说:我不赞成撤销胡鞍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的职位,我建议撤销这个研究院。

胡教授一直是很受争议的人物,如今他的论调被狠狠地打脸了,众多人不满,觉得受误导,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怎么现在的综合实力就超过美国呢,目标2030、2050再超过呢。

胡鞍钢被舆论追讨,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不少:

1、因为自己的研究结论与看似多数人意见不一样就要被除名吗?

这一点我是不认可的,那么,今后各大领域的专家,都要拿出来群众投票了,这是一件恐怖的事。

2、胡鞍钢为什么会得出那么多荒唐的结论,他是精神领域的专家吗,只要喊出口号和信心就可以?

胡教授如何一步步走到现今,正如之前有个很火的孔教授一样,相信解读这类人物的成长,会给我们更多启发。

3、清华大学校友们看不下去了,真正有人“举报”,有人建言了,我认为清华大学应该做出回应,虽然不能说建议解聘就解聘,但至少要有个回应,比如尊重学术自由之类的。

但我们许多部门和机构处理问题非常有意思:我不回应,我沉默。

沉默是最好的表达,在最棘手问题上,似乎我们都是这么干的。

胡鞍钢也算经济学家?

不少行业人士嘲讽过他,都知道胡的角色在于表演,他本人却得意于有大众的认同,这下两大国竞争期,敏感期,更多大众就不满了,感觉他实实在在在忽悠呢。

清华大学啥教授都有,这也是它的特殊之处,长青之处吧。

名誉说损就损了。


财经作家邱恒明


1、胡鞍钢事件,要我看,有些人天天喊的言论自由,学术自由,是对自己说的,而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他们认为,只有他们才能享受这些自由,别人无权享有,这是明显的双重标准。

2、由此可见,这些人是多么的虚伪,多么的道貌岸然,他们所谓的自由,不过是立场之争而已,不符合我口味的,你就不配自由,基本属于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强盗逻辑。

3、我可以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是那些人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但是到了胡鞍钢这里,他们的话语就变成,我不赞同你的观点,我就夺你说话的权利,有点老子天下第一的味道。

4、胡鞍钢的观点,不见得都是正确的,也没有谁是绝对正确的,那么,可以商榷,争鸣;可以反驳,批判,这都是正常的学术范畴,但是动不动就联名上书解聘,这不是民主,而是扯鸡脖蛋。

5、不要纵容这种行为,老猫要是偷到腥,可能家里就倒霉了,他们尝到滋味,就会变本加厉,今天他们联名解聘胡鞍钢,明天就可能解聘校长,后天呢?大后天呢?

6、中国农村有句话,叫做:听见蝲蝲蛄叫,还不种地了呢?这是一个表示肯定的反问句,意思是,听见蝲蝲蛄叫,我们该种地还是去种地。所以清华大可不必理会,他们还会烧了毕业证不成?

7、有多少人看过胡鞍钢的著作呀?那些联名上书的人,那些反对胡鞍钢的人,你们看过胡教授的书吗?还是踏踏实实看看他的书,再去批判他,否则必然贻笑大方。





韩东言


这两天胡鞍钢彻底火了,原因是胡先生的同事们,尤其是清华大学的部分校友们对他非常不满,认为他这些年抛弃常识和学术,一门心思地鼓吹中国已经全面赶超美国的牛皮,上误国家,下害百姓,外遭英美猜忌,实在不适合担当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的院长,要求大学予以解聘。

其实我个人认为,虽然胡鞍钢从来就是不学无术之人,吹了不少牛皮,放了不少卫星,但说他祸国殃民,还是有拿他当替罪羊的嫌疑。毕竟这个人手中无权,干不了那些真正危害国家的“大事”。

胡鞍钢也算不上什么经济学家,这一点学界早有公论。他也就是一个从事宣传的工作人员,浑身挂满了各种权力赋予的头衔而已。因为任何普通人都看得出来,中国的综合实力远未达到美国的程度。为什么这些年没有多少人反对他?或者说反对他的声音从来都不会传播到公共领域?还不是因为这个说谎话的人手眼通天,符合了某些特别的目的,得到了某种特殊的照顾。

同样的逻辑,胡鞍钢今天颜面扫地,臭不可闻,不就是因为要他鼓吹的那些东西不再有用了。很自然地,他享受的那些特权也将消失。而一旦特权消失,胡鞍钢也就露出了原形——他哪里是经济学家,他是宣传干事。


西闪


胡鞍钢“经济学家”这个称呼有待商榷,如果说是“经济学者”可能更合适一些。

在中国和美国最好的大学我接触过一些大师、学家和学者,胡应该是其中一类人的代表。与其批判胡,倒不如反思一下近年来我们的学风问题国内胡这类的学者很多,但学术争论不应再扣帽子。


胡鞍钢成名作是《中国国家能力报告》,他和王绍光和写的这本著作引用了西方学者的观点,将“国家汲取能力”这个概念与当时的中国分税制改革结合了起来。所谓国家汲取能力有两个指标: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研究的结论是:前苏联和南斯拉夫解体前国家汲取能力都降到了百分之十几,中国当时的财政状况也类似,必须要改革,否则在经济上会很危险。一种说法是,胡在耶鲁时从高干朋友处得知了国内要进行分税制改革的消息,匆匆花了20多天事件炮制出了这本著作,而恰恰就契合了中国改革的需要。但是后来,胡把自己和别人和写的这本著作吹嘘为中国分税制改革的理论指导则纯属为自己脸上贴金,无论有没有这本书,中国当时的财政改革都已经在进行中了。

他自称是某位领导的智囊,据说被领导当面驳斥,后来再也没有进入决策圈的智库中。


胡在中国经济学的学术圈和政治学的学术圈都没有什么地位。我记得在17年前我参加第一届中国经济学年会时,在饭桌上曾问过中国一个顶级的经济学家:胡鞍钢怎么没来?他蔑视的眼神我印象很深:他也算经济学家?至于中国政治学学术圈,重要的学术会议也从不带他玩。


在目前为止,我还接触过类似的一些人:比如有位香港的著名经济学家,研究新制度经济学起家,他每次讲座都要吹自己和诺贝尔经济学得主科斯的交情,然后狂吹中国经济的强大,但又不会讲普通话,讲座时只能带着夫人给他翻译,走穴式地到处演讲。比如国内有位研究金融的经济学家,在国内的演讲和论文中义正言辞,但到了美国的大学却完全站在了美国人的立场上,分析中国的国企改革,得出美国人想说的结论。

还有某位国内顶级大学的校长,在美国斯坦福的演讲极尽谄媚,虽然斯坦福是美国最好的大学之一,但你也是中国最好大学的校长,对一个斯坦福的教务长有什么好恭维的?教学科研水平上可能有差距,但学校之间是平等的。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学风问题,中国大学对教学科研人员的考核指标过于繁琐和苛刻,很难让人静下心来去作学问,浮躁和浮夸的学风才使一类人有生存的空间。写到这,我突然想起在美国的时候,每周的学术例会上都会出现一个美国老人的身影,他是新制度经济学奠基人之一,80多岁的高龄仍然坚持学术和科研活动,态度认真、待人谦和,后来有一天下班后因为心力衰竭猝死于电梯中。又想起林毅夫说过的一句话,大意是“将军死在沙场,学者逝于书桌都是最大的荣耀”。什么时候,我们的学者能够安心于书桌而不是先想着身外的名与利呢?


大笨蛋6703


如何看待经济学家胡鞍钢先生?

胡鞍钢之所以“出名”,就在于其惊世骇俗的“中国综合国力已超出美国”的所谓学术报告。

其实,当他的这个报告出来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是哈哈大笑,惟有某些人可能夜郎自大、自得其乐、沉醉于中,享受这种吹牛、浮夸的虚幻。

几乎不需要多少认真的研究与分析,仅仅从常识判断,我们与美国的差距是摆在那儿的,尽管我们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差距有多大,真的不清楚吗?可以说,这样的所谓学术报告是在违背常理。

近来一则关于清华校友的呼吁书,再度引发人们关注与热议。或许我们该思考这种浮夸之下的危害有多大。

第一,实事求是的精神非常宝贵。我们走到今天,之所以有一定的成就,就在于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如果作为学术研究,还是清华大学的院长和教授,也不能实事求是的话,那么实在令人非常遗憾与悲哀。

第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曾经吃过浮夸风的大亏,由此引来弄虚作假、溜须拍马,误国误民,危害大矣。我们的自豪感,是要靠实力的,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都非常重要,而不是靠吹吹拍拍出来的。

第三,真正的学术、大学,需要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做学问、出大师,没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难以成就的。如果只是一味迎合情绪的宣泄,没有了独立的思考、科学的精神,那么这样的思考是危险的。

一个人能力、学识差一些没有关系,能不能得出科学的成果也没有关系,或许学术报告的结论是错的,也没有关系,但真正的关系在于,你的研究、思考是不是科学的,是不是尊重客观规律的,还是你主观臆想或是其它目的,那就需要三思了。

那么,对于胡鞍钢先生,我觉得有必要对其进行调查的是,其学术报告的研究与出笼,是基于怎样的逻辑与思考,是哗众取宠,还是实事求是,都是对于科学、学术的态度。


碧翰烽


关于胡鞍钢教授的今日处境,我拿80年前,第一次长沙会战时,薛岳的处境类比一下。

薛岳因为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而被今人奉为战神。但如果我们把指针回拨到民国28年,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日军携武汉会战胜利的强大气场,第一次强力攻击长沙。上至蒋总统白总长,下至师长士卒,没有人有信心能阻止日军攻占长沙。甚至上下一直指责薛岳狂妄不羁,自不量力,因为世人心里都有了自己的主观意念,中日之间军事实力相差巨大,阻挡日军犹如螳臂挡车!

最后的事实我们今天都看到了,薛岳不仅守住了长沙,挽危亡于既倒。而且一而再,再而三的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日军。否则民国能否延续到30年都成大问号。

中美之间实力,目前确有明面上的明显差距,这都是我们世人所能看见的,但是,我们世人所看不见的东西呢?又有几人能看透呢?

胡教授与薛岳不尽可比,但其目前的处境却及其相似。身居清华院长高位,博学中外,我们世人多数看不懂,强烈质疑他,这很正常。但说因为胡教授的言论招致了美国的警觉和制裁,这才是正儿八经的胡说八道。中国威胁论持续至少20年了。早10年前,英美学术界都已经判断过中国综合实力将至迟于2025年超越美国。胡教授的观点,只是这种判断的支持者之一。

中国的经济成就举世瞩目,引发美国的疯狂打压势所必然。不是某个人,某个学术机构所能左右和影响的。让胡教授背这个黑锅的的人,包藏的祸心不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