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培養出一個有主見的孩子?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培養一個有主見的孩子,最重要的一點,是給予孩子選擇權和決定權,勇於承擔次之,最後是意識培養。

先論述個人的觀點:選擇和決定權,是孩子有主見的必備練習條件,如果他的一切選擇都被安排好,一切決定都被否定,那麼孩子就會發現,他的主見根本不起任何作用,反而他提出每一個意見都會是一次打擊。

任何技能都是需要反覆練習才能熟練掌握,另一個層面,任何練習都是枯燥乏味的單一動作,要能做到反覆練習,就必須從練習中獲得成就感,以及“無責任感”(不是不負責任,而是不需要因為責任而沉淪);

沒有練習的技能,它只能是作為理論的存在,這就會造成:我都懂,但是我做不到的情況。

而要培養孩子的主見,關鍵點不是孩子,而是家長,家長要放得開手腳讓孩子去施展,要用辯證的思想去看待孩子提出來的每一個意見(即便這個意見非常荒謬),而最根本的,就是尊重孩子。

至於意識培養,這是一種概念的灌輸,基本上講幾次孩子就會明白,但是最有效的是家長身教而不是言傳。比說多了做的過程,孩子就有了學習的對象,有了學習的方式,有了施展的途徑。


熊孩子專治


孩子目前六歲半,我平時買東西的時候叫他二選一。決定哪個就是哪個。吃飯前,問米飯還是麵條,不允許說隨便。當我問別人,對方想都不想就說隨便的時候,我特反感這麼敷衍的回答!只有認真回答問題,才能得到別人認真的對待。生活中就是這麼在各種選項裡,看似隨意的鍛鍊著孩子的主觀意識。

有一次,經他的選擇買的玩具,玩了十分鐘就報廢了。我之前已經強調了這個不結實,推薦他買另一款。他拒絕了我提議。十分鐘以後看著慘兮兮的玩具碎片。我就告訴他。既然你自己選擇了認為是對的。就要面對自己的決定。我給你的提議,你可以參考,你也可以自己去悟。後來他得出結論,塑料的東西,摔了會壞,哭鬧了幾分鐘也就沒事了。然後我們商量好,凡是購買學校門口的塑料玩具,就用他的零花錢買。現在路過的時候連看都不看了。希望他不只是因為害怕花自己的錢,重要的是知道合理的規劃自己的零花錢,買一些適合自己的東西。

馬上就要進入小學,看到他對畫畫有點興趣,就去試聽了一次。他很開心,決定要繼續學習。我就跟他談話,決定好了就不能半途而廢。否則咱就不要去。你真的確定你可以嗎?他認真的說會堅持學習,想以後拿起筆就能畫出想要的圖案。上課100分鐘,認真聽課的樣子真是最帥了。

今天放學以後,他找我談話。說我規定的作業給他壓力了。(因他剛看了一本關於壓力的書)還問了別的小朋友回家並沒有那麼多作業。我說20年以後你不要因為生活給你的壓力,而埋怨自己的媽媽為什麼小時候不叫你努力讀書。那麼你現在就可以去玩手機,去看電視。他自己想了想。大概是覺得我說的有道理。選擇了去做題,開發腦筋。

也許是書看的多了,孩子思想有些成熟。目前觀察還算有主見,看以後發展吧。


西梅子9


這麼多專家回答的問題也讓我有了興致,我也試著答一下。

我兒子今年本命年,我覺得他是個很有主見的孩子,他會把自己的事安排好,不用我過多的擔心。

我記得他小的時候,有很多好習慣,他看電視的時候精神很集中,看完動畫片,會出去玩,放學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寫作業,這個好習慣一直到他初中畢業。

他回家寫完作業也會玩遊戲,玩一會兒就會上床睡覺,早上上學的時候,從來不用擔心他會睡過點,他每天起的早,上學沒遲到過。

他不會跟著別人的意見走,身邊的朋友都願意跟他一起玩,我一直覺得他還是個孩子,可是他說起話來很有條理,思路清晰,表達完整。

在家裡,大家經常問他有沒有女朋友,他說沒有,他說找女朋友要找善良,有責任心,不虛榮的,可以不漂亮,他說漂亮的女孩子追的人太多了,他這種沒有能力的人賺不來錢,會讓女朋友跟著受苦。

兒子上大學的時候,我問他要不要電腦,要就買一部手提電腦,我看見上了大學的學生都有,也想給他買,他卻說不要,沒用,都在玩,直到現在我們家也沒有電腦。

兒子三歲之前我都跟他在一起,不打他也不罵他,他做錯了事,我只要做出生氣的樣子,他就知道自己做的不對,下次就不會做了。

他做對的事,我都表揚他,做錯了立刻糾正,我不贊成打孩子,孩子小,不可能像大人一樣做事考慮周全,孩子要多鼓勵,而不是打罵,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讓他敢於說出自己的心裡話。

孩子不斷的在成長,家長要跟孩子多溝通,孩子遇到事,要先徵求孩子的意見,再說出自己的意見,讓孩子選擇對錯,然後再告訴他正確的做法,這樣堅持下去,孩子會越來越有主見的。


玉芳話情感


什麼樣的父母才能養出有主見的孩子?


我是一個80後,小時候的我是一個十足的乖孩子,聽話懂事,父母讓做什麼,就做什麼,哪怕這件事自己不喜歡也不會反抗,父母不讓做的堅決不做。

所以,雖然我從小就非常受老師和長輩的喜歡,可我知道自己其實並不快樂。

回想小時候,我是在父母的打壓式教育下長大的,批評,指責是常態,要從父母嘴裡說出來一句讚美的話,不知道有多難!

父母習慣於幫我安排好一切,事事包辦是他們的樂趣,殊不知這樣做剝奪了我自己做選擇的權利,也扼殺了我作為一個孩子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

長大後的我,變成了一個沒主見的人。無論遇到什麼事,自己都難以作出決定。每每站在選擇的分岔路上,就會依賴父母和長輩為我做決定,我不敢選擇也不會選擇。

平時去外面吃飯,吃什麼?糾結。 去買鞋子,哪個顏色好看?糾結。 想做什麼樣的工作?不知道。 最後,連自己想過什麼樣的生活都不知道。

沒有主見的人難以掌控自己的生活,也很難體會到幸福感。

現在我做了媽媽,我從來沒有把聽話當作對女兒的要求,她完全可以有自己的主張和選擇。我和他爸爸在大部分情況下都會選擇尊重女兒的選擇,給她足夠的自由。

聽話不是好孩子的必備品質,獨立思考才是。與其讓孩子聽父母的話,不如父母選擇多去聽聽孩子的話。

在生活中,通過一件件小事,讓勇敢孩子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每天晚上我都會問女兒:“明天早上想吃什麼呀?” 她每次都會先想一想,然後告訴我說:“媽媽,我明天想吃蛋糕。又或者是:“媽媽,我想吃豆沙包。”

哪怕是早餐想吃什麼、穿哪件衣服這種小事,也是鍛鍊孩子選擇的好機會。給孩子自由表達自己意願的機會,孩子就能感受到來自父母的尊重和信任,便可以發展出自己的思考力和判斷力。

有主見,說到底是擁有選擇的能力,而有主見的人在面對人生重要的時刻時,更容易做出合適的選擇。

人生的路道阻且長,一路上需要做出無數的選擇!父母無法代替孩子,因為每個人的路,都要自己去走!而這些選擇,也終究需要自己來決定!


辣媽簡小妞


怎樣才能培養出一個有主見的孩子?

感謝您的提問。

如今的很多孩子常常會出現不清楚自己想吃什麼、想要什麼、想玩什麼、畏首畏尾,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等種種沒有主見的表現,這確實會讓家長們為之擔心。

培養一個有主見的孩子,家長可以嘗試從以下3點做起:

<strong>

放棄比較

很多人調侃有一種孩子叫做“別人家的孩子”。即便如今很多的家長對於這一點已經有了察覺,但在內心深處把自己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卻仍然是常有的事情。

心理學家指出:孩子與成人有一點最大的區別便是——感知力強但表達能力弱。

<strong>

所以縱然如今很多家長已經把比較變成了心理活動,但孩子們仍然能夠對此有所察覺。

長期生活在比較的陰影下的孩子,久而久之便會喪失自信,一味的模仿別人、喪失自我的同時,又會因為自己永遠達不到“別人家孩子“的水平而容易放棄。

輕言放棄而又沒有自信的孩子,自然無法成為一個有主見的孩子。

對此家長需要做的是:

  • 從內心深處真正的接納孩子:不管ta是表現的天賦異稟,還是在某項技能的成長中顯得笨拙,ta都能感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和接納。只有這樣的孩子才會擁有肯定自己、相信自己的勇氣。
  • 在陪伴孩子獲得新技能的過程中,注重引導孩子看到自己的努力所帶來的收穫,而不是著眼於別人做的怎麼樣、有多好——因為在人生的賽道上,主演應該永遠是自己。

教會孩子小步前進

我們都瞭解嬰兒學走路的過程:從最開始為扶著沙發背站起來而興奮不已、到小心而緊張的走出人生第一步、再到蹣跚前行、接下來不厭其煩的享受走路的樂趣、然後是學會跑、學會跳......

那是一個有點漫長並且需要不斷練習的過程。

沒有父母因為孩子走路學的慢而大發雷霆的;但卻有很多父母因為孩子不肯收好自己的玩具、寫作業效率低而對孩子批評、指責甚至打罵......

實際上,收拾玩具、寫作業的專注、時間管理這些技能的學習,和學習走路的過程是一樣的:新技能的掌握,都需要有一個過程,一步步的前進。

所以家長們要記得,剛出生的孩子就是一張白紙。有些事情不需要我們教他們便能學會,一方面是人類的本能,另一方面是他們通過自學可以掌握。

但並非所有的技能孩子們都可以通過自學而習得,這時就需要家長們悉心的教授並允許他們在小步前進中慢慢成長。

有選擇的放手

很多的父母,平日盛好飯、夾好菜之後把碗筷遞到孩子嘴邊;出門前從裡到外的衣服為孩子準備好甚至幫ta們穿在身上;開學前各種文具一應俱全的準備好.......

說如今很多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毫不誇張,甚至有些父母的做法有過之而無不及。

每次看到這些,我就想起我小的時候:每個學期開學前,我都需要自己列清單採購文具、自己一點點的將每本書的書皮包好——儘管我包的書皮書邊都是斜斜的(那個時候用掛曆紙包書皮,小手指沒有那麼大的力度和精確度將書皮的邊折的那麼直).....

此外衣服自己洗;放假在家還要幫忙爸媽做午飯、晚飯...等。


我要說的不是我所處的那個年代的孩子與現在的孩子不同;而是想強調那個年代和這個年代的父母的不同:那個年代的父母無論出於何種原因,都要比現在的父母更懂得對孩子 放手。

當孩子有更多選擇的機會時,ta才會有更多思考的機會。選擇的多了,思考的也就多了,主見自然在這樣的過程中便也形成了。

所以父母對孩子有限的放手,才會為培養孩子的主見提供成長的土壤。

<strong>

總之,植根於內心的自信和堅持、踏實穩步的不斷獲得新技能、擁有獨立思考的空間和機會,具備了這些條件的孩子,自然會成為更有主見的孩子。


我是梅子,歡迎關注@梅子說育兒瞭解更多育兒話題。歡迎將此文轉發給身邊更多需要的朋友,非常感謝!

<strong>


梅子說育兒


有主見的孩子,會表現出哪些特點

1、善於思考,遇到問題或者事情,習慣於自己先想辦法,而不是就喜歡問別人怎麼辦。

2、有自己的想法,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3、相信自己,有自己的堅持和判斷,不會輕易受別人影響而否定自己,不會隨波逐流

4、敢於質疑

有主見對於孩子來說到底有多重要

有主見就是能夠幫助孩子獲得更多成長,更容易成功的非常重要的品質。美國前總統夫人米歇爾奧巴馬在自己的親筆自傳《成為》中寫到了家庭對自己成長中的影響,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她的母親從小就教她要敢於發出自己的聲音。不管是成為哈佛法學院的高才生,成功人士米歇爾,還是後來的第一夫人米歇爾,在她的身上都能看到這一點,有主見。


童話大王鄭淵潔在《鄭淵潔家庭教育課》中這樣寫到:

作為家長,應該清楚什麼樣的人才能取得人生成功。不盲從權威,敢於質疑,有自己的主見,不隨波逐流,應該是一個人能獲得人生成功的基本素質。能擁有以上素質的人,是從小日積月累形成。


那麼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如何培養自己的孩子有主見呢

有主見,是一種能力。這些能力不是突然就會有的,也不是長大就會有的。而是跟我們掌握的很多技能一樣,是在不斷的練習中獲得和提升的。要想孩子有主見,從孩子小時候開始,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中,每一次互動中,有意識的去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們可以這樣做


1、不要把聽話作為對孩子的一種表揚掛在嘴邊,也不要把不聽話作為一種批評。人性的本質是渴望被欣賞。而孩子最渴望得到的是父母的肯定。他們會把表揚當成認可,然後努力去保持媽媽喜歡的這種行為。如果聽話是能得到表揚的,他們就會把聽話當成一種追求,就會通過聽話的去得到肯定,不斷的讓自己表現出聽話的行為。


慢慢的,聽話會變成一種習慣,聽父母的話,聽別人的話,只會聽話。如果想讓孩子有主見、有想法,就先從自己開始,不要把聽話就是媽媽喜歡的行為,就是能得到肯定的行為這樣的信息傳遞給孩子。

2、鼓勵孩子積極的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從家裡開始練習。從孩子的時候開始,就真正的把他當成家庭的一份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不管是家裡的事兒,還是孩子自己的事兒,引導孩子,鼓勵孩子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部分對錯,都要表現出尊重,尊重孩子發言的權利。對於不傷害他人,也不傷害孩子自身的事情,尊重孩子的決定。


從兒子上幼兒園開始,我們家裡但凡大小事,我都喜歡邀請兒子一起參與討論,讓他說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跟他有關的事情更是如此。這個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練習的過程。離開家,走到外面,即使面對別人,交流的過程中,他也能有條理的表達自己的意見,也敢於表達自己的意見。

3、遇到問題,鼓勵孩子自己去思考,啟發孩子去思考。在孩子遇到問題時,不要急著拋出答案,不要著急去擺平,不要總是否定孩子的想法,而是把機會留給孩子,鼓勵他們自己去思考,自己想辦法,鼓勵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問題,不要盲從別人,也不要只相信自己的眼睛。


4、鼓勵孩子敢於質疑,從質疑父母開始,不盲從。米歇爾奧巴馬在自傳中,講了自己小時候的一件事。她很不喜歡吃雞蛋,可是她們家的早餐就是吃雞蛋。她就問她的媽媽為什麼要吃雞蛋?她媽媽說為了補充蛋白質。她就跟媽媽說花生醬也可以補充蛋白質啊。為了爭取自己的利益,由此引發了一場關於早餐補充蛋白質的討論。最後媽媽改變了自己的立場,她的早餐不用再吃雞蛋了,可以吃自己喜歡的塗抹花生醬和果醬的三明治。


有質疑才會有問題,有問題才可能有改善,有改善才能有進步。要想成為更好的自己,就要做到不人云亦云,不盲從。

培養一個有主見的孩子,從生活小事開始,從父母和孩子的每一次互動中開始,從家裡開始,不斷的給孩子創造機會,讓他不斷的練習。


小晗晗愛閱讀


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主見有出息。那麼,怎麼做才能培養孩子有主見呢?作為一名老師和心理諮詢師,我來說幾個方法。

第一,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自己做。

是的。有的家長恨不得從頭到腳都幫孩子打理齊全,生怕孩子吃苦受累。家長這種心情也能夠理解,現在的家庭孩子都很寶貴,自然捨不得孩子做這做那。

有些孩子長到18、9歲,連自己的襪子都沒洗過。

想讓孩子有主見,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他們自己去處理事情。

比方說,做家務。做家務,是好事。一是讓孩子知道如何照顧自己,知道生活中很多事情該如何處理;二是培養孩子勤奮整潔的習慣。

再比方說,孩子跟其他小朋友發生了矛盾,家長第一時間跳出來指責別人家孩子,給自己孩子支招。

其實這樣很不好。孩子的世界,有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兩個孩子這一秒在吵架,下一秒可能又玩到一塊去了。

所以,當孩子與其他人鬧意見的時候,家長不妨在旁邊觀察,先看自己孩子是怎麼面對、處理的,不要插手干涉。

等到事後,家長再跟孩子好好談談,教他們更好的方法。

第二,聽聽孩子的心聲,讓他們自己做主。

有些家長總是擺出一副我是你老子的架子。遇到不滿意的事情,家長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孩子訓一頓。

其實,這樣做並不好。時間長了,孩子容易變得沒主見。

家長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理解他們的想法,可以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

尤其是生活中的小事和孩子自己的事,儘量讓孩子想方法、拿主意。

時間長了,孩子會越來越有主見。



我是柳柳很忙,您身邊的教育專家、心理諮詢師。

請關注我。更多教育、心理、人際關係前沿知識推送給您。

有什麼問題可以直接給我發信息,樂意為您答疑解惑。

歡迎您點贊轉發。您的點贊轉發,都是在幫助他人。


我是柳柳老師


你好!培養有主見的孩子首先他要有一個自由的環境,愛他的爸爸媽媽,還要有自己的想法。

自由的環境

一個自由的環境很重要,孩子在自由的環境裡可以快樂的做自己。

不拘束不用看著別人的眼光行事。

他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有很多想法。

父母的愛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愛是最重要的。

在出門遇到保安和鄰居時,父母主動和他們打招呼,久而久之孩子也會主動打招呼。

當他遇到問題的時候,他會主動尋求別人的幫助。“保安叔叔,你好!請開下們!謝謝!”這是我兩歲三個月的兒子經常說的一句話,他還會說:“如果找不到媽媽了,就去保安叔叔那打電話給媽媽。”

父母的愛和行為,可以給孩子滿滿的安全感,也讓他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

有了初步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

1、當孩子有自己的想法的時候,我們要鼓勵孩子。

他開始有了自己的主見了,這是可喜可賀的。

如果不對,我們也要先肯定他,然後再告訴他哪裡不妥當,而不是一開始就破口大罵,那下次他就不會告訴你他的想法了,也不會有自己的想法了,因為爸爸媽媽都覺得不好。

2、經常和孩子分享我們的好點子

生活中的小確幸就是和孩子分享好點子,聽聽他有什麼想法,雖然他年紀小,但是說出來的話都挺有道理哦,不信你試試!

3、多引導孩子發表自己的觀點

有時候我們可以假裝不知道怎麼處理一件事情,讓孩子來拿主意。

這時候孩子會覺得自己被重視了,很開心。然後很用心的思考問題,這也是鍛鍊了孩子的思維和處事能力,你說對嗎?

“因為是麻麻”八年幼教一線工作者,我手寫我心。育兒路上你並不孤單,歡迎關注!

因為是麻麻


曾經有一隻狐狸不小心掉進一口深井,思前想後還是想不出逃脫的方法,最後只能像囚犯般地被拘禁在井底。
這時,一隻山羊因為口渴走到井邊。看到井裡的狐狸,它問狐狸井水的味道是否良好。狐狸大力誇讚水質之優美並,忽悠山羊下到井底。山羊禁不住口渴,不假思索就往井裡跳。
山羊解渴後......狐狸說狡詐地對山羊說:“ 你把前腳放在牆上,頭部低俯。我跳到你的背上,便可爬出這口井,然後再幫助你脫困。”

山羊覺得狐狸說的有道理,於是接受了狐狸的建議,狐狸立刻躍登山羊的背上,抓住山羊的兩隻角,穩步地爬到井口,然後拔腿就跑。山羊急得痛罵狐狸不守諾言,狐狸則轉身大叫:“老笨蛋!假如你的頭腦能像你的鬚子那樣多,你將不會在摸清出路之前,就縱身往井裡跳,也不會讓自己置於無法逃脫的困境中!”

由此可見,生活中有主見是多麼重要,有主見的人對事物有確定的意見或見解。當面臨抉擇時,能保持清醒的頭腦 ,不人云亦云,而是作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斷。

那麼怎麼才能培養出一個有主見的孩子?

一、尊重孩子的意願

一個朋友帶孩子去超市的時候,總會讓孩子選擇自己需要的東西,當孩子選一些不好的東西時,她不會對孩子說這個不好,那個不合適。我覺得這個方法就挺好的,讓孩子從小事上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有一次在超市收銀臺結賬時,有個孩子想要架子上的小玩具,她媽媽一直對孩子說這個東西有多麼不好玩,性價比不高,最後孩子無奈的妥協了。

生活中這樣的事情很常見。柯爾家的人都以畫畫為生,柯爾從小就希望自己能像家裡其他人一樣以畫一為終生職業,但是柯爾沒有實現這個願望。在他小的時候,每次他畫完一張畫,不是爸爸說,哦,這太僵硬了。就是媽媽說,親愛的,飄忽的東西沒人愛看。哥哥說,上帝,這是什麼?是塊木頭嗎?姐姐卻說,天哪,這簡直是被染料弄髒的一張紙。就這樣,柯爾的時間都用在修改畫上,他想討好每一個人,最後失去了自己。

很多家長習慣於事事為孩子做出決定,很少徵求孩子的意見;一旦孩子不遵從,就責備孩子不聽話。其實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家長在任何時候都要注意讓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意願,給他自主思想的機會。

二、傾聽孩子說話

有一些父母喜歡以家長的身份鎮壓孩子。有一次我家孩子在玩手機,他爸爸一回家看到這一幕,火蹭地就上來了,一把奪過手機,嘴裡大聲的訓著孩子,說他不寫作業就知道玩手機。孩子著急的辯解說作業已經寫完了。可他還是不依不饒。漸漸地,當他再和孩子說,孩子變得沉默了。

父母的這種行為就會讓孩子委屈自己順從別人,形成不敢或不想表達自己意見、見解的性格。更別提讓孩子有主見了。

孩子雖然小,但對周圍的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與見解。我們不能因為孩子還小考慮不周,就不尊重孩子,不聽孩子的心聲,剝奪他們思考的權利,讓孩子一味地順從我們,這樣會嚴重影響孩子人格、性格的發展形成。

三、創造孩子自我做主的機會

有一次我媽媽在我家住了一段時間,有時候她做的某道菜孩子不喜歡,她會嫌棄孩子挑食,然後想著法的讓孩子吃,當孩子還是不吃時,她就會裝作很生氣的對孩子說,以後不來了。她用威脅的方式來逼孩子妥協。我會尊重孩子的選擇,畢竟當一個人連自己想吃什麼不想吃什麼都做不了主時,那該有多可憐。

我家孩子不喜歡裡三層外三層的穿,可老人總是擔心他會冷,記得之前網上看過一個段子,一個女孩子穿著一個棉衣去學校,路過的同學都穿著比她少,看她穿那麼厚,問她很冷嗎?她悠悠地說,有一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冷。其實孩子是知道冷暖的,只是我們總是擔心孩子受涼罷了。

平時在吃飯、穿衣的問題上,讓孩子學會自己做主,這樣做可以滿足孩子的自主意識,幫助他成為一個有主見的人。

生活中總是隨大流,沒有自己的主見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有時候自己明明知道一件事情要如何做,但只要有人提出不同意見,即便意見是不對的,沒主見的人也會毫無保留的去按照那荒唐的意見去做。而有主見的人則會有自己獨特的思考,不同的見解,忠於自己,不會老是顧慮別人的想法,或總是想要取悅他人。培養一個有主見的孩子,讓他按自己的想法去生活,不論做任何事,都能按著自己心中所想的去做。


子謙媽媽育兒經


如今這個社會上,很多的孩子都缺乏自我表達能力,在公共場合很少會發出自己的聲音,這也造成了每次在大家決策的時候,他獨自一個人默默的呆在角落,別人說什麼他就聽什麼,這就是沒有主見。

想要培養一個有主見的孩子,父母們一定要注意這幾點。

1、誘導表達

在孩子成長起來之後,他們經常會對一些現象發表自己的看法,儘管有的看法非常的幼稚可笑,但父母們千萬不能去打擊孩子,表達自己想法的熱情,一味的否定他,每當她表達出一個什麼東西的時候,就算再可笑,父母也應當指出其中的可取之處,最後對於不喜歡自我表達的小朋友,父母應該誘導他們表達。

2、鼓勵選擇

如今許多人有選擇困難症,他們不懂得自己應該如何選擇,其實這也是沒有主見的一種表現,父母們應該從小就培養孩子們自主選擇的權利,比如說,在全家準備出去郊遊時,特意要詢問孩子想去哪裡,並且想做什麼,當孩子們有了自主選擇的權利後,他們將會做出更多的自我選擇,這對長大後是會有很大用處的。

3、切忌將孩子視為私人物品

很多父母的孩子之所以沒有主見,是因為他們的父母將他們視為自己的私人物品,,這些父母從來不會顧及孩子的想法,他們認為自己做的就是對的,同時孩子沒有權利反駁,而長期被父母壓制了自我意志的孩子,將會在長大後也失去這一自主表達的能力。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關注小明的兩個原創頭條號。《趙小明心理團隊 》與《心夥伴》~被頭條網評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類專欄。

趙小明丨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