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惑金沙遺址:外來文明還是蜀人智慧,看似簡單文物卻幾代人打造


2001年2月8日在成都青羊區發現人類文明遺蹟,被稱為“金沙遺址”,當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發現”。現在已建成金沙遺址博物館,佔地面積456畝,建築面積38000平方米,這個遺址對外開放,門票70元。

金沙遺址的發現引起了國內外考古界震動,在出土的2235件文物中,其中一級文物就有366件、二級文物374件、三級文物1429件。其實這只是整個遺址挖掘10%左右的成果。(書影拍攝寫作)

在出土文物中,最精彩的是這件“太陽神鳥金飾”,也是所有出土金器中金含量最高的。它外徑12.5釐米、內徑5.29釐米、厚0.02釐米,重20克。它整器呈圓形,器身極薄,如同現代剪紙,無法想象當年是怎麼完成的。“太陽神鳥”金飾圖案也被國家文物局公佈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

這件黃金面具也非常有特點,它寬19.5釐米、高11釐米、厚0.04釐米,重46克。同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人頭像、青銅人面具很相似,有人疑問它是外來文化,同華夏文明有很大的出入和不同。(書影拍攝寫作)

這件“十節玉琮”,高22.2釐米,上端長6.94釐米,下端長6.3釐米。屬青玉,半透明,質地溫潤。整件分為十節,每節器錶轉角處雕刻有簡化人面紋。從造型、紋飾及琢刻工藝上看,與金沙遺址出土的其它玉器有顯著差別,而與良渚文化晚期玉琮完全一致。

這件石虎長28.5,寬8.3,高21.5釐米。虎呈臥姿,昂首,嘴巴大開,虎口正視呈方形。虎口的後部兩側又各有一個小鑽孔,口部內塗硃砂。石虎整體看去,威猛而獰厲,自然而拙樸,在靜態之中蘊藏著動感,生機勃勃,充滿力量。

這件金冠帶也是有黃金打造的,上面有圖案,有人頭像、箭、鳥、魚組成,或許當年這些就是最重要的生活物資,被神聖的崇拜。(書影拍攝寫作)

金沙遺址出土有400餘件玉器,有玉琮、玉壁、玉璋、玉戈、玉矛、玉斧、玉鑿、玉斤、玉鐲、玉環、玉牌形飾、玉掛飾、玉珠及玉料等。而最多的是這種“有領玉璧”,這種玉璧是做什麼的小編不清楚,但在工藝上卻要難了很多。

這是一些生產、生活工具,講解說,這些出土文物大約是公元前12世紀到公元前7世紀所留下的,距今有3200年到2900年曆史。在古代這裡就是古蜀王國的都邑,有大量的蜀人在此生活,也留下了燦爛的文明,但卻沒有發現任何文字記載,這也給金沙遺址增添了很多的謎團,為什麼沒有文字?那個時候中原已經有甲骨文了,究竟這文明來自何方?又終結與何時呢?(書影拍攝寫作)


這件玉器三環連接,按現在的工藝和現代工具製作並不太難,也用不了多少時間,但在古代卻只有石制、木製、骨制工具,甚至使用了馬尾等,講解說“做這件東西,一個人的一生可能也做不完,甚至是幾代人才完成的”,古人雖然沒有工具,但有智慧、有耐心、有匠人精神,這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原因,社會進步就是這樣一點點走過來的,老祖宗不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