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村已成為普遍現象,農村人口流失的背後是怎樣的無奈?

喬-左傾90°


說說我接觸的幾個空巢鄉村吧。

山東省沂源縣龍子峪村,號稱沂河源頭第一村。總人口650人,常駐住人口400人,只有60%左右。年齡50歲以上,多數超過60歲,最大92歲。人均桃園或耕地不到5畝,收入不多,除了桃園30畝以上的幾戶人家,年收入不到1萬元。年輕人離開過讀書求學,50歲以下常年在外打工,大多隻有過年回來一次。

臨村劉家莊人口類似,北邊五公里的劉家坡兩個村子空巢化更嚴重,只有96戶人家,常住人口不到300人,東村更是隻有不到100人。多數是60歲以上的老人,還有十幾個高齡老人。

幾個村子都沒有幼兒園,小學,最近的學校距離十幾里路,非常不方便。

再來說說山東泰安岱嶽區道朗鎮北張村,距離泰安高鐵13公里,不到60戶人家,不到200人,長住人口不到80人。教育條件差。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個人認為,第一,城市化造成住房,醫療,教育資源集中在城鎮,鄉村越來越少,不可逆。

第二,儘管自然條件好,但是交通條件,生活設施,信息溝通,與城鎮相差甚遠。

第三,農產品價格很低,農資化肥價格攀升,務農不但不賺錢,還賠人工,吸引力降低。

第四,年輕一代,對三農農業農村農民有了距離感,願意務農的有學歷有知識的人太少。

第五,國家各類惠農補貼,政策,很多都落不到老百姓頭上,真正做事的反而吃虧了。

第六,馬太效應,極化效應,大城市資源越來越多,偏僻的地方越來越落後,兩極分化。

所以,隨著生活壓力加大,鄉村與城鎮的差距會越來越大,農村的吸引力變得越來越小。


天地詩詞館


空心村已成為普遍的現象,農村人口流失的背後,是怎樣的無奈?

作為一名服務於基層的農村工作者,看到這樣的問題很是扎心。我也曾走訪過許多地方,空心村的存在確實是比較多的。且有蔓延之勢。農村人口流失的背後。是怎樣的一種無奈呢?


一:農村資源相對匱乏。雖說經濟發展了;社會進步了;農民的生活條件較以前有所提高了。但相比較城市而言,優質的公共資源農村很佔劣勢。從教育、醫療、衛生、文化到公共設施;基礎沒施;配套設施;到就業、退休、養老等,一切優質的優越的公共資源和非公共資源用一句話來說: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呀。
二:資源匱乏導至人口流失。就拿就業而言,城市的崗位需求多,需要的人才多元化。這就滿足了不同層次的農民工不同的就業需求。再拿教育來說,優質的教育資源失衡是城市引流人口重要因素之一。越優越強,由優質教育資源引流的人口,帶動其它各行業的人口入駐城市也是不爭的事實。公共資源的豐裕帶來的是便捷和高品質生活的享受,更是城市引流人口的重要因素。

三:農業產業結構性調整,農產品低廉的效益帶來人口流失效應。土地流轉使得農村大多數的富餘勞動力“轉戰”城市。農產品及農副產品經濟效益差,使得多數農民有“種田不如打工強”的思想,而外流他方。 五:

農村人口外流帶來的傳播效應。但凡離開農村到城市或其他地方打拼和發展的,一般情況下都混得還可以。經常聽到留守婦女或老人們說:誰誰在城裡買房了;那誰買車了;還有誰在城裡做老闆了;等等。不勝枚舉。在農村此種情況極具傳播性和轟動性。使得更多的“有志農村青年”湧向城市,讓農村空置不可避免。

農村空置化非一日之勢才能形成。他具有社會發展的必然特性。“振興鄉村經濟,建設現代化新農村”不僅是口號和社會資源的均衡化,他更需要國家政策支持和制度化的引領。


風中的回憶823


農村人,農村事。

作為農村人的我,說說農村出現的空心村,為什麼會出現空心村呢?,在我看來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為什麼這麼說,

我們的國家是傳統的農耕國家,人們世世代代在這片土地上生活著,有過興衰,也有過榮辱,經歷了無數次的刀光劍影血雨腥風。依然眷戀著這片土地,因為他們知道只有有了土地才能活命。

新中國成立以後,把土地收歸國有,農民不在擁有自己的土地,只能在生產隊參加勞動,以獲取口糧及報酬。為了新中國的工業發展,避免農村人口大量湧進城市,國家制定了一套戶籍制度,那就是城市戶口和農村戶口的城鄉二元戶籍制度,就這樣農村人無法向城市流動,城市人根本就不會去農村。巨大的剪刀差,那時的農民千方百計想到城裡去,這應該是農民第一次主動的拋開土地的原因,

改革開放後,由於工業的快速發展,城市裡需要大量的產業工人,城裡人都願在國營廠上班,而大集體的企業就需要工人怎麼辦?招收合同制工人,農村的年輕人每個人6000元,成為合同制工人,進城上班,以此來擺脫農村繁重的體力勞動。在後來隨著改革的深入,特別是分田到戶後,農村腦子活泛的人,做起各種的小買賣,九十年代代左右,城鄉戶籍制度有所鬆動,能量大的農村戶口都轉成城市戶口了,農村出現第二次拋棄土地的現象。

從此以後,農村的年輕人,以各種各樣的方式離開了家鄉的土地,到都市裡打拼自己的人生。基本上都在都市裡安家置業了。

現在在農村剩下的老年人居多,隨著歲月的流淌,農村裡的人越來越少,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大量的空心村。

以上說辭,純屬個人觀點,歡迎指正。


浪蕩江湖一閒人


國家這些年重視城市建設,大搞房地產開發,農村發展早就沒這麼當回事了,這些年房地產開發,西部開發䢖設,農民靠幹苦活累活髒活掙了點錢,很多都去城裡付個首付買了房子,早已離開了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丟棄了養育自己長大的這遍土地,農村早已一片破敗不堪的地方!農村這遍廣闊的天地真的不適合人類發展居住了嗎?有些時候回家走在難見一人的鄉村道路上,心裡別提有多傷感,曾經熱鬧充滿鄉村氣息的家鄉如今破敗不堪入目的景象,心裡好痛!城裡的生活對農民工來說也是難上加難,幾十年的積蓄買了房,工作沒有,土地沒有,最驕傲的一點就是我也是城裡人了!我曾經美麗的家鄉就這樣沒了生氣了,不管怎樣我愛你,曾經養育我長大的這遍熱土!


山那邊63


經濟一直在發展,作為一直作支撐經濟發展的主業——農業,建國後完成解決溫飽問題的任務後,便退居到了次要地位,發展工業成為了重中之重。

農村人口流失的原因

作為農業大國,其實可耕土地並不是世界最多的,但從事農業生產的人數卻是真正的頭號大國,我國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農民戶口的總人數達到了九億多,這是歷史的頂峰,也是國家中靠種地為職業人數最多的國家。

農業是一個國家的基礎產業,百姓要生存必須要有農業的支撐,所以說“無農不穩”。但如此龐大的農民隊伍,肯定要實行人口轉移,僅僅依靠種地,生存可以,要想憑種地創造更多的財富資源太有限。

所以歸納一下,人口流失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 農民基數龐大,僅憑從事農業生產資源有限收入太低。
  • 農民要增加收入,必須向工業轉移人口,增加種地外收入,這與國家大力發展工業相吻合。
  • 一直以來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差,交通、教育、醫療、金融等都側重城市建設,城市的生活質量更高,年輕農民更願意進入城市成為市民中的一員。
  • 以上因素都為城市化的發展提供了條件。
隨著工業的發展,農業已經從國家主要產業地位下降了,而工業發展走上了快車道,大量的農民必然走出農村進入工業化社會,這是經濟發展的結果。

空心村現象

龐大的農民群體祖祖輩輩一直以鄉村為居點,有些村落甚至達幾百年的歷史。而隨著大量年輕農民的離開,村落只剩下少量老人婦女小孩,這些人當中還有一部分人肯定會進入城市,村子會越來越空心化。

現在農村人口還有差不多六億,基數仍然不小,但老齡化越來越高,解決好龐大的老人隊伍問題,其實也就是農村問題的重中之重,新農村建設或許能緩解老齡化帶來的困繞。

總結:城市化率還會不斷提高,農民數量還會不斷減少,空心村也會越來越多,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一方面農民對鄉村悠然自得的生活無限留戀,一方面又期盼過上更好的城市生活,不得不轉移到陌生的城市,這或許就是廣大農民內心難以取捨的無奈!


閬人侃農事


國家要的就是這個效果,現在全球強國指標都以城鎮化率為標準,農業人口少了說明國家進步了,十年前的優化教育資源撤點並校邁開了趕農民進城的第一步,2000年後的數年間,農民們外出務工掙了錢第一步就是回老家蓋新房子,一時間農村小洋樓比比皆是,不到十年時間村裡沒有學校了只有進城租房陪讀,就給開發商圈地賣房提供了客源,不到十年時間農村人口大量流失,原來還有留守兒童現在連留守兒童也沒有了父親打工母親進城陪讀村裡就剩下老人了,五零後六零後老人隨著時間的流逝走後農村徹底沒人了,雖然在建設新農村可是沒有了教育資源的農村勢必是留不住年輕人的,最終十四億人口十億在城市,最多四億留在農村,然後再建設大農村,農村土地資源合併,農業是工業化模式的農業,最終留下農村的是新一代的農場主,進城農民淪為產業工人,國家工業化之路徹底完成


長安城莊稼漢


農村人口流失的背後是土地產出收入固定在30年前,醫療費用工業品價格隨著城市人民收入上漲不斷上升,農民靠種地己越來越不能生存,農村越來越空心化。這些反映了農村不容樂觀,農民生活困苦的,一種狀態,一種趨勢,而且這種狀態,這種趨勢正在進一步擴展。這一切將迫使農業產生新的大躍進。不適應新形勢下的農民將全部轉移至城鎮,農村土地將迅速被有知識有文化新型農業人才接收。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生產條件建設及現代農業設施建設,還有大規模農業機械化建設,將如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一樣獲得空前的加強與完善,農業合作化專業化規模化現代化時代將提前到來。無論願意如否,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時代將宣告結束。但是這種懼烈的改變前景不可預料。但如果政府對小農經濟予以扶持,對一部分農戶予以培訓,並幫助他們獲得適當規模的土地,比如每家三五十畝土地,並引導農戶成立合作社,在農業生產及全過程開展專業合作,並採取獎勵措施,在農業生產方面制定考核指標,達到了,按貢獻給予相應的農業補貼,在農副產品運輸及銷售方面提供方便,把市場資源讓利給農民。使每個農戶靠種三五十畝地達到城市人民平均生活水平。這樣大約有4億農村人口生產農副產品滿足城市10億人民需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農業道路,這確定無疑不會對農業,也不會對整個國家經濟帶來災難性的影響。


老鄉2439


分田到戶後,農民生產農貝車輛和打下的糧食無處堆放,需要村委按排大宅院,根據現實農民利用過去的溝渠老灣和閒置荒地整理後蓋了大院,原先小院不適用,就閒置起來,這是一條原因。第二條是青年農民進城務工,經過幾年打拚,在城裡置產安家,農村房屋閒置起來。第三,農村男青年到了談婚論嫁年齡,女方非要在城裡買樓房,耍轎車,家長無奈勤緊腰帶,努斷脊樑,湊錢辦事,不讓兒子打光棍。這幾條使農村成了空心村,空殼村。政府應想法徵得農民同意,該合併的合併,該收回的收回,復耕成良田或工業用地,這閒著強,閒宅空地是極大的浪費。個人意見。


王佃泉


貧困與落後是導致農村空心化的主要原因。我是半大老頭秋歌,一個關注農民生活的老知青,對農村的善良質樸有著深刻地感受。現在雖然說生活生有條件改善了許多,但離人們的基本需求還欠著許多必須的設施。醫院,學校,影院等娛樂設施。體育方面的差距那就更大了。離開這樣的環境,去大城市就成了農村青少年生活的主要訴求。即便是在城市打工就業,賺了一些錢,也不再願意回農村,只剩下老人和幼兒。現在國家的城市戶口開放政策更進一步農村空心化的趨勢。農村改革到了最後的關健一步,或許就是整體的城鎮化。然後把零散的農民所有的土地整合,為機械化農業打下基礎。有人擔心農民一旦失去土地,以後就沒有了生活來源。土地至關重要,是農民利益的最後保障。所以,土地流轉進行慢,也是在摸索方式。現在最可行的方式己經得到權威方面的認同,就是讓農民的土地入股分紅。我一直就堅持建議這樣搞,唯有這樣才能消除農民的顧慮。這樣農業改革的一個最大困難得到解決,那農業機械化的步伐就大大加快了。工業揚棄農業,縮小農村,擴大城鎮,這是徹底解放農村勞動力的唯一可行的道路。秋歌相信這是一條通向光明和希望的道路。中國加油!


秋歌988


這是我們國家現代化進程中無法繞過去的一個階段。其實,並非是扎心的事,而且現代農業產業初現的一種現象,漸漸地人口流動到中等以上城市,土地集中到極少數人手裡,建立專業化、機械化、科技型的農業產業,將來的農業從業人員就是掌握高科技農業的工作人員,生產效率極高,產量大幅上升,農村不再是髒亂差的影像,而是詩情畫意的美好藍圖般的桃園。一般人想去也難了,是大家都想往的幸福田園。

暫時的痛必然改變為最美的希望已經現實的田野上。試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