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村已成为普遍现象,农村人口流失的背后是怎样的无奈?

喬-左傾90°


说说我接触的几个空巢乡村吧。

山东省沂源县龙子峪村,号称沂河源头第一村。总人口650人,常驻住人口400人,只有60%左右。年龄50岁以上,多数超过60岁,最大92岁。人均桃园或耕地不到5亩,收入不多,除了桃园30亩以上的几户人家,年收入不到1万元。年轻人离开过读书求学,50岁以下常年在外打工,大多只有过年回来一次。

临村刘家庄人口类似,北边五公里的刘家坡两个村子空巢化更严重,只有96户人家,常住人口不到300人,东村更是只有不到100人。多数是60岁以上的老人,还有十几个高龄老人。

几个村子都没有幼儿园,小学,最近的学校距离十几里路,非常不方便。

再来说说山东泰安岱岳区道朗镇北张村,距离泰安高铁13公里,不到60户人家,不到200人,长住人口不到80人。教育条件差。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个人认为,第一,城市化造成住房,医疗,教育资源集中在城镇,乡村越来越少,不可逆。

第二,尽管自然条件好,但是交通条件,生活设施,信息沟通,与城镇相差甚远。

第三,农产品价格很低,农资化肥价格攀升,务农不但不赚钱,还赔人工,吸引力降低。

第四,年轻一代,对三农农业农村农民有了距离感,愿意务农的有学历有知识的人太少。

第五,国家各类惠农补贴,政策,很多都落不到老百姓头上,真正做事的反而吃亏了。

第六,马太效应,极化效应,大城市资源越来越多,偏僻的地方越来越落后,两极分化。

所以,随着生活压力加大,乡村与城镇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农村的吸引力变得越来越小。


天地诗词馆


空心村已成为普遍的现象,农村人口流失的背后,是怎样的无奈?

作为一名服务于基层的农村工作者,看到这样的问题很是扎心。我也曾走访过许多地方,空心村的存在确实是比较多的。且有蔓延之势。农村人口流失的背后。是怎样的一种无奈呢?


一:农村资源相对匮乏。虽说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农民的生活条件较以前有所提高了。但相比较城市而言,优质的公共资源农村很占劣势。从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到公共设施;基础没施;配套设施;到就业、退休、养老等,一切优质的优越的公共资源和非公共资源用一句话来说: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呀。
二:资源匮乏导至人口流失。就拿就业而言,城市的岗位需求多,需要的人才多元化。这就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农民工不同的就业需求。再拿教育来说,优质的教育资源失衡是城市引流人口重要因素之一。越优越强,由优质教育资源引流的人口,带动其它各行业的人口入驻城市也是不争的事实。公共资源的丰裕带来的是便捷和高品质生活的享受,更是城市引流人口的重要因素。

三:农业产业结构性调整,农产品低廉的效益带来人口流失效应。土地流转使得农村大多数的富余劳动力“转战”城市。农产品及农副产品经济效益差,使得多数农民有“种田不如打工强”的思想,而外流他方。 五:

农村人口外流带来的传播效应。但凡离开农村到城市或其他地方打拼和发展的,一般情况下都混得还可以。经常听到留守妇女或老人们说:谁谁在城里买房了;那谁买车了;还有谁在城里做老板了;等等。不胜枚举。在农村此种情况极具传播性和轰动性。使得更多的“有志农村青年”湧向城市,让农村空置不可避免。

农村空置化非一日之势才能形成。他具有社会发展的必然特性。“振兴乡村经济,建设现代化新农村”不仅是口号和社会资源的均衡化,他更需要国家政策支持和制度化的引领。


风中的回忆823


农村人,农村事。

作为农村人的我,说说农村出现的空心村,为什么会出现空心村呢?,在我看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的国家是传统的农耕国家,人们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有过兴衰,也有过荣辱,经历了无数次的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依然眷恋着这片土地,因为他们知道只有有了土地才能活命。

新中国成立以后,把土地收归国有,农民不在拥有自己的土地,只能在生产队参加劳动,以获取口粮及报酬。为了新中国的工业发展,避免农村人口大量涌进城市,国家制定了一套户籍制度,那就是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就这样农村人无法向城市流动,城市人根本就不会去农村。巨大的剪刀差,那时的农民千方百计想到城里去,这应该是农民第一次主动的抛开土地的原因,

改革开放后,由于工业的快速发展,城市里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城里人都愿在国营厂上班,而大集体的企业就需要工人怎么办?招收合同制工人,农村的年轻人每个人6000元,成为合同制工人,进城上班,以此来摆脱农村繁重的体力劳动。在后来随着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分田到户后,农村脑子活泛的人,做起各种的小买卖,九十年代代左右,城乡户籍制度有所松动,能量大的农村户口都转成城市户口了,农村出现第二次抛弃土地的现象。

从此以后,农村的年轻人,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离开了家乡的土地,到都市里打拼自己的人生。基本上都在都市里安家置业了。

现在在农村剩下的老年人居多,随着岁月的流淌,农村里的人越来越少,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大量的空心村。

以上说辞,纯属个人观点,欢迎指正。


浪荡江湖一闲人


国家这些年重视城市建设,大搞房地产开发,农村发展早就没这么当回事了,这些年房地产开发,西部开发䢖设,农民靠干苦活累活脏活挣了点钱,很多都去城里付个首付买了房子,早已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丢弃了养育自己长大的这遍土地,农村早已一片破败不堪的地方!农村这遍广阔的天地真的不适合人类发展居住了吗?有些时候回家走在难见一人的乡村道路上,心里别提有多伤感,曾经热闹充满乡村气息的家乡如今破败不堪入目的景象,心里好痛!城里的生活对农民工来说也是难上加难,几十年的积蓄买了房,工作没有,土地没有,最骄傲的一点就是我也是城里人了!我曾经美丽的家乡就这样没了生气了,不管怎样我爱你,曾经养育我长大的这遍热土!


山那边63


经济一直在发展,作为一直作支撑经济发展的主业——农业,建国后完成解决温饱问题的任务后,便退居到了次要地位,发展工业成为了重中之重。

农村人口流失的原因

作为农业大国,其实可耕土地并不是世界最多的,但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却是真正的头号大国,我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农民户口的总人数达到了九亿多,这是历史的顶峰,也是国家中靠种地为职业人数最多的国家。

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产业,百姓要生存必须要有农业的支撑,所以说“无农不稳”。但如此庞大的农民队伍,肯定要实行人口转移,仅仅依靠种地,生存可以,要想凭种地创造更多的财富资源太有限。

所以归纳一下,人口流失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 农民基数庞大,仅凭从事农业生产资源有限收入太低。
  • 农民要增加收入,必须向工业转移人口,增加种地外收入,这与国家大力发展工业相吻合。
  • 一直以来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差,交通、教育、医疗、金融等都侧重城市建设,城市的生活质量更高,年轻农民更愿意进入城市成为市民中的一员。
  • 以上因素都为城市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随着工业的发展,农业已经从国家主要产业地位下降了,而工业发展走上了快车道,大量的农民必然走出农村进入工业化社会,这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空心村现象

庞大的农民群体祖祖辈辈一直以乡村为居点,有些村落甚至达几百年的历史。而随着大量年轻农民的离开,村落只剩下少量老人妇女小孩,这些人当中还有一部分人肯定会进入城市,村子会越来越空心化。

现在农村人口还有差不多六亿,基数仍然不小,但老龄化越来越高,解决好庞大的老人队伍问题,其实也就是农村问题的重中之重,新农村建设或许能缓解老龄化带来的困绕。

总结:城市化率还会不断提高,农民数量还会不断减少,空心村也会越来越多,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一方面农民对乡村悠然自得的生活无限留恋,一方面又期盼过上更好的城市生活,不得不转移到陌生的城市,这或许就是广大农民内心难以取舍的无奈!


阆人侃农事


国家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现在全球强国指标都以城镇化率为标准,农业人口少了说明国家进步了,十年前的优化教育资源撤点并校迈开了赶农民进城的第一步,2000年后的数年间,农民们外出务工挣了钱第一步就是回老家盖新房子,一时间农村小洋楼比比皆是,不到十年时间村里没有学校了只有进城租房陪读,就给开发商圈地卖房提供了客源,不到十年时间农村人口大量流失,原来还有留守儿童现在连留守儿童也没有了父亲打工母亲进城陪读村里就剩下老人了,五零后六零后老人随着时间的流逝走后农村彻底没人了,虽然在建设新农村可是没有了教育资源的农村势必是留不住年轻人的,最终十四亿人口十亿在城市,最多四亿留在农村,然后再建设大农村,农村土地资源合并,农业是工业化模式的农业,最终留下农村的是新一代的农场主,进城农民沦为产业工人,国家工业化之路彻底完成


长安城庄稼汉


农村人口流失的背后是土地产出收入固定在30年前,医疗费用工业品价格随着城市人民收入上涨不断上升,农民靠种地己越来越不能生存,农村越来越空心化。这些反映了农村不容乐观,农民生活困苦的,一种状态,一种趋势,而且这种状态,这种趋势正在进一步扩展。这一切将迫使农业产生新的大跃进。不适应新形势下的农民将全部转移至城镇,农村土地将迅速被有知识有文化新型农业人才接收。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生产条件建设及现代农业设施建设,还有大规模农业机械化建设,将如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一样获得空前的加强与完善,农业合作化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时代将提前到来。无论愿意如否,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时代将宣告结束。但是这种惧烈的改变前景不可预料。但如果政府对小农经济予以扶持,对一部分农户予以培训,并帮助他们获得适当规模的土地,比如每家三五十亩土地,并引导农户成立合作社,在农业生产及全过程开展专业合作,并采取奖励措施,在农业生产方面制定考核指标,达到了,按贡献给予相应的农业补贴,在农副产品运输及销售方面提供方便,把市场资源让利给农民。使每个农户靠种三五十亩地达到城市人民平均生活水平。这样大约有4亿农村人口生产农副产品满足城市10亿人民需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道路,这确定无疑不会对农业,也不会对整个国家经济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老乡2439


分田到户后,农民生产农貝车辆和打下的粮食无处堆放,需要村委按排大宅院,根据现实农民利用过去的沟渠老湾和闲置荒地整理后盖了大院,原先小院不适用,就闲置起来,这是一条原因。第二条是青年农民进城务工,经过几年打拚,在城里置产安家,农村房屋闲置起来。第三,农村男青年到了谈婚论嫁年龄,女方非要在城里买楼房,耍轿车,家长无奈勤紧腰带,努断脊梁,凑钱办事,不让儿子打光棍。这几条使农村成了空心村,空壳村。政府应想法征得农民同意,该合并的合并,该收回的收回,复耕成良田或工业用地,这闲着强,闲宅空地是极大的浪费。个人意见。


王佃泉


贫困与落后是导致农村空心化的主要原因。我是半大老头秋歌,一个关注农民生活的老知青,对农村的善良质朴有着深刻地感受。现在虽然说生活生有条件改善了许多,但离人们的基本需求还欠着许多必须的设施。医院,学校,影院等娱乐设施。体育方面的差距那就更大了。离开这样的环境,去大城市就成了农村青少年生活的主要诉求。即便是在城市打工就业,赚了一些钱,也不再愿意回农村,只剩下老人和幼儿。现在国家的城市户口开放政策更进一步农村空心化的趋势。农村改革到了最后的关健一步,或许就是整体的城镇化。然后把零散的农民所有的土地整合,为机械化农业打下基础。有人担心农民一旦失去土地,以后就没有了生活来源。土地至关重要,是农民利益的最后保障。所以,土地流转进行慢,也是在摸索方式。现在最可行的方式己经得到权威方面的认同,就是让农民的土地入股分红。我一直就坚持建议这样搞,唯有这样才能消除农民的顾虑。这样农业改革的一个最大困难得到解决,那农业机械化的步伐就大大加快了。工业扬弃农业,缩小农村,扩大城镇,这是彻底解放农村劳动力的唯一可行的道路。秋歌相信这是一条通向光明和希望的道路。中国加油!


秋歌988


这是我们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无法绕过去的一个阶段。其实,并非是扎心的事,而且现代农业产业初现的一种现象,渐渐地人口流动到中等以上城市,土地集中到极少数人手里,建立专业化、机械化、科技型的农业产业,将来的农业从业人员就是掌握高科技农业的工作人员,生产效率极高,产量大幅上升,农村不再是脏乱差的影像,而是诗情画意的美好蓝图般的桃园。一般人想去也难了,是大家都想往的幸福田园。

暂时的痛必然改变为最美的希望已经现实的田野上。试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