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環生物股東輪番套現離場 子公司或成資本運作籌碼

財經網 段靜遠/文

日前,四環生物公佈了2018年度業績報告,報告數據顯示,企業2018年淨虧損2943.96萬元。而就在此前,四環生物2019年一季度業績預告也顯示,一季度預計淨虧損將達1000萬元至1500萬元。

不斷爆出的淨利虧損,似乎都在指向四環生物面臨的業績困局。事實上,據財經網瞭解,四環生物業績的不佳表現持續以及,這背後或許暗藏著企業多年未解的難題——缺少實控人。

多年來,四環生物近乎已成為股東資本運作的“殼”,第一股東小比例持股即可掌握企業的控制權,並在短短几年套現離場,賺得盆滿缽滿。

不僅如此,財經網還注意到,“朝代更迭”更是在不同時期,將四環生物帶向了天差地別的領域。這或許讓四環生物旗下醫藥子公司也淪為股東資本運作的籌碼。

子公司或成償債、置換資本

4月10日,股市驟然颳起了“超級真菌”概念股的大風,四環生物裹挾其中迎來了一波股價大漲,當日收盤即漲停。次日,超級真菌板塊更是大幅高開,四環生物亦乘風破浪,實現封板漲停。

起風愈快,往往風停的也愈快。4月18日早盤,超級真菌板塊即呈現下挫趨勢,四環生物股價隨之下跌2.46%。

而值得注意的是,四環生物兩份成績不佳的報告,也淹沒在此輪“超級真菌”概念股熱潮下。

對於2018年的淨利虧損,四環生物解釋稱,“主要原因為醫藥品種較少,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控股子公司——北京四環生物製藥有限公司業績下滑”。而2019年一季度淨利虧損的解釋更加簡略,“業績虧損歸結為子公司北京四環生物製藥有限公司及廣西洲際林業投資有限公司業績同比下降所致”。

財經網注意到,兩份業績虧損的解釋中有一個共同點,即企業將問題歸結在了子公司業績下滑上。

事實上,近年來,四環生物不僅將整體業績下滑“甩鍋”旗下子公司,更是不止一次將業績較好的子公司當作了抵債或是置換的資本。

據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年初,在企業董事層計劃佈局大農業的操盤下,北京四環就曾被拿出12%的股份,作為置換資產與廣西洲際林業100%股權進行置換。

而彼時北京四環正是四環生物盈利最好的一家子公司。這一決策,也讓四環生物的管理層內部始終分歧不斷,一度引發爭議。更值得注意的是,這家置換來的廣西洲際林業正是此次2019年一季度報中,被四環生物貼上了業績“拖累”標籤的企業。

然而,四環生物並未就此停下對於子公司的“任性”處置。就在今年年初,四環生物開年即收到證監會送達的《調查通知書》,其原因正與子公司江蘇四環在2015年被賤賣有關。

據公開資料顯示,董事會曾不顧四環生物寥寥無幾的賬面金額,毅然啟動了3億元的苗木採購計劃。而在無力支付,引來官司之際,最終選擇拍賣子公司江蘇四環進行抵債。而在當時業內看來,江蘇四環是一傢俱有研發能力的優質子公司,如此草草出賣,更是招致了無數對於董事會虛假訴訟、賤賣資產的質疑聲。

第一股東更替頻繁 玩“殼”套現或成常態

“四環、四環、四個環,如今四家各一環”,有業內人士對四環生物的董事會格局如是戲稱道。

而上述人士所謂的“四家”,即是以王洪明為代表的“陽光系”、崑山創投為首的“崑山系”、以及廣州盛景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盛景)以及中微小企業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小投)。

財經網注意到,多年來,四環生物股東更迭頻繁,“四大派系”都曾作為四環生物的第一股東坐上企業頭把交椅,掌舵四環生物。

而“朝代更迭”使四環生物在不同階段,涉足了天差地別的領域。據公開資料顯示,上市20多年時間裡,四環生物在歷任大股東的運作下,先後走過毛紡織、生物醫藥、房地產、新能源、大農業等完全不同的行業。

但是,短暫停留過後,隨即套現離場的結果,似乎成為了歷屆“第一股東”不變的模式。

就在2019年初,四環生物曾發佈公告稱,1月29日至2月1日期間,“中小投”累計減持2.08%的股份,不再是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東。經粗略計算,此次,中小投減持股份超過2100萬股,粗略計算,可套現5500萬左右。

而財經網還梳理發現,這樣的“常態”更是由來已久。早在1998年,振新毛紡織廠“走馬上任”,將公司帶向了四環生物時代。

但此後,在振新毛紡織廠的掌舵下,四環生物還曾草草涉足房地產及新能源領域,但經營毫無起色。據資料顯示,在2010年9月到2010年11月,振新毛紡織廠就通過多次減持套現合計5.13億元,此後又再2011年9月再轉讓4000萬股收入2億元。

此後,憑藉所持的3.885%的股份,接任四環生物第一股東的廣州盛景,更是被企業監事實名舉報——廣州盛景的幕後控制人方海濤也曾同時控制著能源公司新疆愛迪,在其控制期間,曾利用新疆愛迪套現4000餘萬。

不僅如此,在2015年至2017年“崑山系”任職第一大股東期間,當時還是第二股東的“陽光系”就曾操盤四環生物,將企業帶向大農業領域。佈局園林綠化、投資苗木資產,將四環生物的發展方向來了一個180度大轉變。但是,大農業的佈局的失利,更使得四環生物頻頻“賣子”,坊間更是因此不斷傳出董事會賤賣子公司、套取資產的質疑聲。

2017年12月14日,四環生物公告稱,“崑山系”最終選擇減持離場。當時,一篇媒體報道中,曾引用一位中小股東的話,“崑山創投等崑山國資企業應該是對四環生物比較失望,所以才會下定決心出讓大部分股票”。

而就在“崑山系”減持離場後幾天時間裡,“陽光系”代表人物王洪明火速增持四環生物,正式成為企業第一大股東。

但是,財經網注意到,查閱東方財富網上的股東質押數據可以發現,截至2019年3月23日,短短上任2年的第一大股東王洪明,其股權質押比例已高達99.99%。

“作為一隻股權太散,又無任何有價值的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四環生物在股票市場的存在,說穿了,不過是一具被那些資本玩家進行重組和置換的軀殼”,有證券人士如是評價道。

小比例持股即可掌握公司話語權,利用第一大股東的身份隨意的指揮企業戰略佈局的方向,最終套現離場賺的盆滿缽滿,這似乎已經成為了四環生物多年來的循環,不同勢力的股東都循著這樣的路徑進場又離場,股東獲利心滿意足,留下的只有四環生物“一地雞毛”。

四環生物股東輪番套現離場 子公司或成資本運作籌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