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讀書了嗎? 讀《卡拉馬佐夫兄弟》有感2

承接昨日讀後感,繼續分析卡拉馬佐夫兄弟一書中的各個人物形象。

小兒子阿廖沙,文章中第一主人公視角的描述存在,這是一位被上帝寵愛的純良的小天使,長相漂亮、善於傾聽、樂於助人,如果不因因為年齡,慈眉善目這個形容詞一定使用的很頻繁。在這個小天使心中,真的可能許下希望世界和平的願望,而且這樣的許願不會讓人感覺突兀不自然,他希望所有的人都信奉上帝,成為上帝的虔誠羔羊,大家平等友愛和諧仁厚的生活在一起。

但畢竟割不斷的卡拉馬佐夫家族的血緣傳承,書中總是能影影綽綽的感覺到阿廖沙性格中被壓抑到基本只是殘存的一絲暴虐成分存在。看似柔弱溫和的阿廖沙,實則性格十分堅忍,而且佐西馬神父也察覺到家族遺傳的一些暴虐,故而要求阿廖沙去塵世中歷練,經歷風刀霜劍後才能打磨出真正的良善。

書中阿廖沙不虧善於傾聽樂於助人的天使存在,所以他想辦法調解父親和德米克裡哥哥之間的矛盾、調解卡列尼娜(哥哥未婚妻)和格魯申卡(哥哥和父親都喜歡上的女人)之間的矛盾,從頭到尾都堅信德米克裡沒有殺死父親,相信哥哥的良善和真誠。文中阿廖沙唯一一次崩潰,是在佐西馬長老死後被教眾誤解的時候,這讓一直將佐西馬長老視為精神父親的阿廖沙全線崩潰。

佐西馬長老一直與人為善,就同上帝在世一般。生前受到所有人的尊重和愛戴,死後卻因為屍體發臭等普通人都會存在的事情而被所有人嫌棄和詆譭。阿廖沙無法理解這種落差,他無法理解一直給予大眾引導、無私幫助大眾迴歸上帝仁慈的懷抱的佐西馬長老為何被大眾苛刻的評價和蓋棺定論。雖然在格魯申卡處,阿廖沙暫時得到了愛、寬容和平靜,但內心的信仰已非當初的信仰,民眾雖然心存良善但容易被引導作惡。

格魯申卡,這個女人的出場充滿了玫瑰色彩,典型的人間尤物。書中幾乎沒有男人能抵抗格魯申卡的女性魅力,甚至包括小天使阿廖沙,活脫脫一個嘴叼紅玫瑰跳弗朗明哥的卡門。

作為當地有名的公共情人,格魯申卡身上掩飾不住道德上的諸多瑕疵。但隨著情節的推進,逐漸瞭解格魯申卡是如何從純潔女孩黑化為玫瑰卡門後,便能理解遭到心上人無辜拋棄的女人該有多絕望,其反噬力多強大。

格魯申卡因念念不忘前任而做出的放浪形骸的舉動,可憐、可悲、可嘆。隨後前任又回來找格魯申卡,好像施捨般要求複合,這時格魯申卡明確的寬容和拒絕讓她的形象昇華。寬容前任的始亂終棄是對格魯申卡自己的放過,而明確拒絕前任的請求是格魯申卡經過感情錘鍊後的清晰自我認知。

經過過這些後的格魯申卡終於清楚的明白自己的情感追求,也明確拒絕了最開始的金錢備胎父親,更加珍惜德米克裡對自己的真心傾慕。於是最開始害怕德米克裡的瘋狂追求,最終願意陪伴德米克裡接受審判和命運的安排。突然,很希望祝福格魯申卡和德米克裡。

卡列尼娜,貴族女玩偶,一切行為準則都要求符合貴族身份,她雖然不是為了改變身份而出賣自己的金絲雀,但確實從小到大一直未改變過的被圈養的華麗鳥兒。

卡列尼娜為挽回父親名譽願意低聲下去求德米克裡施捨,為掩飾被人看不起的祈求行為而主動提出和德米克裡訂婚。她號稱愛著德米克裡,其實愛的是自己貴族的羽毛和尊嚴。

卡列尼娜心中其實喜歡伊凡,喜歡伊凡的翩翩貴公子和個人修養,好在在得知伊凡崩潰生病後,卡列尼娜還是認清自己內心,勇敢的追求所愛,殊為不易。貴族女玩偶的覺醒,最後結局如何不得而知,只希望不是又一個出走的娜娜。

馬拉卡左夫兄弟,詳細的描寫了俄國一個殺父案件的始末,通過案件的推進,刻畫了圍繞這個家族的眾人像。所有人都有各自的缺點,但內心依然殘存著一絲殘念一般的良善,即便是父親,在偶爾的溫暖豆黃光斑下,也能有一絲父子人倫親情,至少讓這個殺父案不至於過於陰暗。

看完本書,只希望每個人內心的良善都能更多一分,即便不成為天使般的阿廖沙,至少也可以學學阿廖沙信仰崩潰後重建的精神家園,化成現在流行的一句話便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今天你讀書了嗎? 讀《卡拉馬佐夫兄弟》有感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