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的存在釋迦摩尼嗎?

旅遊小辣椒


首先更正問題本身的錯誤: 如來佛祖

如來,佛,世尊等都是佛的名號,可以稱呼任意一個名稱,但不能合在一起叫如來佛,這是錯誤的。

回到正題,釋伽牟尼不是佛陀本名,是後人對他的尊稱,意義是“釋迦族聖者”。“釋迦”是他所屬部落的名字,有“能”、“勇”之意;“牟尼”是當時對出家修行成就者的稱謂。

佛陀俗世本名為喬達摩悉達多,是淨飯王的兒子,伽毗羅衛國王子。佛陀睹啟明星而悟道成佛,轉法輪49年,弟子一千兩百多人,都成就大阿羅漢的果位。

今天,我們應該懷著感恩之心讀誦經典,好好做人,來世不求再為人,而是往生極樂世界,在那裡繼續修行,將來度己度人。


小毛頭同學


這個題目的答案是肯定的。釋迦牟尼曾經是一個王子,但他放棄了繼承王位。他也曾有過嬌妻愛子,但他卻離開了家庭。他始終在苦苦思索擺脫人世痛苦的方法,用以解除世人的各種痛苦折磨。有一天,他終於徹悟,創立了佛教。他就是喬達摩·悉達多。

釋迦牟尼是南亞次大陸北部迦毗羅衛城國王淨飯王的兒子,屬於剎帝利種姓。按照佛教和傳說,他的母親摩耶夫人在45歲時才懷胎,而且做了一個夢,夢見一頭長有六根象牙的白象走進了她的肚子。她醒後告訴了國王,國王就請教了一個能釋夢的智者。

智者說:“白象象徵和平,這個夢是好夢,王后要生王子了。將來,王子會出家,為世人謀求幸福。”國王甚是高興。按照印度風俗,婦女要回孃家分娩,王后在半途中的蘭毗尼,生下了釋迦牟尼。

釋迦牟尼的母親沒幾天就去世了,他由姨母撫養長大。淨飯王非常喜愛小王子,給小王子取名“悉達多”。淨飯王唯一的希望是兒子能夠繼承王位,但他想起智者說的話,將信將疑。他為了阻止兒子以後出家,在生活上極盡奢華富貴,在王子16歲時,他給王子取了聚利城的公主。

有一天,悉達多出城遊玩,他見到了一位頭髮花白的老人,拄著柺杖,艱難的走著。一會兒,又見到一個臉色蠟黃的病人躺在路邊,不停的呻吟。王子心情黯淡下來,於是往回走。趕巧,他又碰到了一群烏鴉在啄食一具屍體。

王子回到宮中,靜靜的思考著,人為什麼要生老病死?於是他決定到外面瞭解情況,宮中與世隔絕,他渴望宮外的世界。次日,王子走出了城門,碰到一個信奉古婆羅門教的出家修行的人,王子便問隨從是什麼人,隨從說是出家修道的人。

悉達多便向修行人行禮,並問他為何如此快樂,修道者說:“世事無常,只有出家人可以解脫。”王子回宮後便決定出家修道,就在他出行的那天,他的妻子為他生下了一個兒子。他依然決意斬斷情緣,來到一座廟裡閉門修行。

婆羅門教徒說,通過祈禱,奉獻貢品和舉行宗教儀式,靈魂可以得救。悉達多認為這樣並不能超出生死,永遠擺脫輪迴。於是他在尼連禪河畔中的森林裡修行了六年,歷盡了千辛萬苦,幾乎要死了,但仍然一無所得。他來到尼連禪河邊,用河水洗淨了身上多年的汙垢,在一位牧女乳粥的餵養下,悉達多身體恢復健康。

悉達多沿著尼連禪河行走,看見了一棵菩提樹,他就在樹下打坐,經過了49天的冥思苦想,終於徹悟了,創立了佛教的基本教義。悉達多還為教徒制定了“戒律”,於是他開始了長達45年的傳教生活,他不分貴賤貧富,廣收門徒。弟子稱他為“釋迦牟尼”,信徒們又稱他為佛祖。

公元前486年,釋迦牟尼在傳道的途中因病逝世。釋迦牟尼遺體火化後,骨灰結成許多五光十色的顆粒,這便是“舍利”,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佛教寺塔裡。佛祖釋迦牟尼圓寂後,他的眾多弟子都秉承佛的囑託,雲遊各地,專心傳法。

釋迦牟尼就是佛祖,如來佛祖是《西遊記》中的叫法,專門用於指釋迦牟尼佛祖。其實真正的“如來”是指佛的一個稱號,並不專門指哪一個佛。但在我國的神話體系中,尤其是《西遊記》中,如來佛祖專指釋迦牟尼佛祖。


野史也是史


釋迦牟尼生於甲寅年己巳月屬虎,出生至今(2018年)已3047年。釋迦牟尼出生於周昭王24年陰曆四月十一日。釋迦牟尼原是尼泊爾的王子(和現在沙特一大群王子相似),原有妻子兒女,後在一樹下頓悟,就出家清修,並建立佛教,以乞食傳教,修身養性。後世尊稱如來佛祖。後來釋迦牟尼轉世而去,屍體在印度火化,現出許多舍利,印度阿育王(像中國的秦始皇)以金銀造無數大小珠寶塔(一米至三米高),裡頭以金棺銀槨裝如來佛祖的真身舍利,送給天下諸國供奉。其中送給中國的許多阿育王珠寶佛塔(1米至3米高,裝有如來真身舍利),被中國曆代君王供奉於各地。有佛祖頭髮、手指骨、佛牙等各種佛祖真身舍利,以保我中華民族興旺發達、安寧和平。各地名寺有定期展示佛祖真身舍利受萬代供奉的規定。佛祖說法:人生老病死都是苦的,也是空的,叫四大皆空。苦的根源是人有慾望,所以要想脫離苦海,就得禁慾獨身。要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心如死灰,而身體健康,不受外界誘惑迷失。如來的大弟子觀音大士(觀音主要有兩個法號,一個叫觀世音菩薩,即對外而言,觀萬世人的求救要脫離苦海之音,度而救其脫離苦海無涯,達到歡樂境界;一個叫觀自在菩薩,即對內而言,觀自己受想行思色五蘊皆空,脫離災厄苦海,所以自己就成自在逍遙菩薩,所以心經裡觀音又號觀自在菩薩)


作家謝金敏


我們這裡的山中有座小型寺廟,是一位歷經大風大浪,看盡人情冷暖的中年人傾盡所有家產修建的,從揚州請來一尊巨大的臥佛玉像。他放下了一切,決心後半生就在那裡參悟大道,再不回到塵世。我曾偶然去那裡,和他論道一番,頗為投緣。也曾在大殿外打坐冥想,參悟《心經》的要義。

寺廟的山門前有塊巨石,上面篆刻著釋迦牟尼的生平功績介紹,最後寫道:“釋祖不是神,是一位以精神力量引領人們脫離心靈苦海的智者。”

這句話也是我的想法。在幾千年前那個生產力落後、政治黑暗的時代,無數在貧困、疾病、奴役中掙扎的草根百姓在黑暗中悽惶度日。此時一位以大智慧、慈悲心、願意奉獻自己普度人們脫離苦海的智者出現,餐風飲露,蔽衣苦行,向人們散播著解脫精神困厄、看淡苦難、尋找心靈慰藉的方法。可以想象,在那個愚昧和醜惡橫行的塵世裡,這是衝破黑暗的耀眼光芒,使這位智者為無數人敬仰、追隨、信奉,從而出現了佛教。我敬仰這位叫釋迦牟尼的智者的智慧與偉大,欣賞與學習他的理論中那些精妙深邃的思想,生活中向善、助人、隨緣,理論上總是用經文裡“一沙一世界”,“萬物因緣而生“等高超想象力與最新的天文、理論物理、量子力學理論去對比印證,尋找那互通的智慧。但我不信教,因為後世的一廂情願和別有用心者用金銀、迷信、自私歪曲了那些智慧,甚至利用這種智慧愚民。記得我們這裡一座金碧輝煌的寺廟遍設功德箱,旁邊有人專門勸捐。還有一座寺廟落成時在門前立牌:本寺非景點,無迎接群眾之務,但有捐獻者可入內接洽。還有那些鼓吹送福送子、指點迷津、算命卜卦的偽高僧,忽悠一廂情願的善男信女往河裡放寵物龜、捐錢塑金身、不問涵義唸經頌詞、恐嚇不信教者……令人痛惜其對大智慧的誤解,並敬而遠之。

希望人們能夠真正讀懂佛經裡的智慧,把釋迦牟尼尊為哲學家而不是神仙,務實理性,敬畏自然,善待他人和自己,內心平和寧靜,以美德為信仰,共同建設一個光明、和平、團結、人人安居樂業的盛世。








傲翔鷹


謝謝題主的提問。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釋迦牟尼是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人物。

作為一個非佛教信徒和徹底的無神論者,試著簡要介紹一下釋迦牟尼的生平。

釋迦牟尼原名喬達摩·悉達多,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羅衛國的釋迦族人,他大約生活在西元前第一個千年的中期。

關於釋迦牟尼出生與逝世的年月,沒有引起早期三藏編者的重視,因為他們只是儘量詳細記錄釋迦牟尼的言論。而且古印度沒有記載詳細歷史的習慣。我們現在看到的較為詳盡的敘述和一系列傳奇的故事,實際上是在後來才被精心編造出來,是的,屬於編造。

釋迦牟尼在成年後出家,35歲時宣稱獲得覺悟,被稱為“佛陀”。此後,他四處傳教,廣收門徒,建立僧團。他對外道思想所做的揚棄,糾正了時代文明的某些偏失,維護了一定的階級利益,使他被尊稱為釋迦族的聖人。

釋迦牟尼於80歲時去世。他去世後,信眾繼續傳播他的學說並逐漸形成了佛教。

以上關於釋迦牟尼的生平,是絕大多數中外學者公認的史實。

以上個人觀點難免膚淺偏頗,歡迎各位留言發表您的觀點。原創和碼字不易,若有所啟發敬請點贊或轉發。我是漫步世界遺產,喜歡獨立思考,遠離人云亦云,專注文化領域,探究傳統文化,每日分享美文美圖。斧正更多拙作,歡迎點擊右上角添加關注。謝謝。





漫步世界遺產


其實在釋迦牟尼佛出世前,還有很多佛的出世,只是因為那些佛離我們太遙遠,遙不可及,釋迦牟尼佛雖然離我們也有幾千年那麼遙遠,但是相對來說,他是我們還能聽到的佛,我們處於釋迦牟尼佛的末法時期,還能聽能看到佛的正法!

釋迦牟尼佛原本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淨飯王之子,名叫悉達多,也是迦毗羅衛國唯一的王儲,從小被仙人預言,長大後會成為棄絕者,也就是出家人!釋迦牟尼佛入胎時,釋迦牟尼佛的母親,摩訶摩耶夫人,夢到“六牙白象來處胎中,自身飛騰空中,高山以及多人眾頂禮圍繞”,迦毗羅衛國的相師婆羅門們解夢,說釋迦牟尼佛將是一個了不起的人,要麼是一個了不起的國王,要麼是一個了不起的覺悟者。國王淨飯王對釋迦牟尼佛百般呵護,不讓他看到以及感受到生老病死世間之苦,希望他長大後能繼承大統,但是從小善良聰明,處處拔尖的他,怎麼會因為父親的保護就察覺不到身邊的異常!

淨飯王為了留住兒子,為釋迦牟尼佛取了妻子,名叫耶輸陀羅,是一個聰慧美麗的公主,婚後不久有了他們唯一的兒子羅睺羅。由於當時迦毗羅衛國發生戰亂,死了很多人,釋迦牟尼佛從此陷入痛苦,最後在一個風高夜黑的夜晚,離家出走尋找解脫之道。釋迦牟尼佛整整苦行六年,忍受飢餓寒冷,在一次苦行中昏倒,遇到牛奶女救了他,從此他明白了苦行並不是解脫之道,於是修行中採取中道,轉而前往菩提伽耶,坐於菩提樹下,悟得三明與四諦,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成為佛陀!

釋迦牟尼佛證悟後開始傳法,傳法49年,入般若涅槃!



觀心娜娜


這個問題要分為三個層面談。

首先是歷史上確實存在釋迦牟尼。這一點,不僅有佛教典籍的記載,其他的文化典籍當中也有記載。英國殖民印度期間,針對佛教開展了一系列的考古活動。出土的遺蹟也證實了釋迦牟尼確有其人。

其次是歷史上的釋迦牟尼的形象並不等同於宗教當中的形象。目前關於釋迦牟尼的史料,主要保存在佛教文獻當中。在這些文獻中,歷史事實與神話傳說交織在一起,難以區分。後世歷史學家只能根據目前文獻當中的部分內容,勾勒出釋迦牟尼的生平概況。釋迦牟尼的生卒年份有多種說法,佛教內部不同派別的說法相去數百年之久。但目前較為主流的說法是釋迦牟尼生活在公元前六世紀到五世紀。他出生在現在尼泊爾境內的一個小王國,母親在他出生後不久就去世了。29歲以前過的是紙醉金迷的貴族生活。29歲脫離家庭開始修行。五年以後開始收徒傳教,佛教也就是在這一時期形成的。80歲去世。佛教早期的發展當中,反對偶像崇拜,也不將釋迦牟尼視為神,而是作為精神導師。早期佛教僧團比較接近於一個學術團體,而不是宗教團體。

最後,隨著佛教的逐步發展,釋迦牟尼也開始被神化。於是佛教典籍當中,關於他的生平記載中就開始加入了越來越多的神話內容。比如在他出生的時候有一系列祥瑞之兆。具體包括他母親夢見一頭大象,然後受孕;釋迦牟尼出生後,腳下生蓮。後來又演化出了佛本生經。不光敘述釋迦牟尼身前之事,還敘述了大量釋迦牟尼前世的事情。神話色彩更加濃厚。


zyb38537240


釋迦牟尼的佛教從產生以來,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佛教傳到中國曆經了很多朝代,很多帝王都非常推崇佛教,釋迦牟尼所講的經典更是浩瀚如海,被後世彙集成“大藏經”。

如果歷史上沒有釋迦摩尼這個人,在這三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早被古人拋棄了,也不可能有那麼多追隨者,更不可能有浩瀚如海的經典流傳至今。這麼多的智慧經典,不是普通人能夠創造出來的,沒有釋迦摩尼的教法存在於世,古今也不可能有那麼多高僧和大成就的聖者存在,沒有佛教創始人的存在,後世是不可能有誰修行得成就的。

有些居心不良的人,一直不斷的汙衊釋迦摩尼佛,汙衊整個佛教,這如同蚍蜉撼大樹,徒勞無益。當然也有些不瞭解佛教的人,對於佛教的歷史和人物存在疑問,這也屬於正常現象。有疑問不為過,就怕有疑問還不去研究,那就會失去對佛教的瞭解,失去了對人生智慧學習的機會,這不是一般的可惜。





學佛的人生


釋迦牟尼是佛教徒對佛教創始人的稱呼。他的本名叫做喬達摩·悉達多,是尼泊爾的一個修行者。他的出生家族,是一個村落的領袖。說他是王子,那是誇大,在古代尼泊爾,一般的城邦實際上就是村子,幾百個人就行。喬達摩·悉達多長大之後,開始修行(修行,就是通過對身體施加折磨,而在痛苦之中感悟真理),一開始想做苦行僧,但是不能堅持。他認為,過於極端的修行方式,是不能悟道的,於是他改變了修行,走的是沙門路線。喬達摩·悉達多創立的派別,與沙門有關。他在修行之中,有了自己的想法:

世間的不幸,都是來源於慾望。如果想獲得解脫,就需要徹底的不入輪迴,達到涅槃。必須拋棄正常人的一切慾望,這樣在死後可以徹底的寂滅,也就是涅槃。

喬達摩·悉達多在去世以前,一直是道德實踐者和學術團體的領袖的身份,並不具備特別的權威性,也不算哲學家。他在去世的時候,患有關節炎等多種疾病。

他去世以後,原先的學說不能滿足需求,所以被予以了修改。比如,他原本是不信靈識(靈魂)存在是,否則會與原始教義衝突。修正版本認為,什麼都可以是虛幻的,但是佛體和靈識是真實存在的。


懷疑探索者


今天是釋迦牟尼佛出家日,很有緣能回答這個問題。

釋迦牟尼佛出生於(古印度)公元前566年(釋迦牟尼佛)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羅衛國的釋迦族人,釋迦牟尼的父親淨飯王是釋迦族的首長之一;母親是摩耶夫人,而(釋迦牟尼佛)悉達多自然是身份高貴的太子。

後來(釋迦牟尼佛)看到世間眾生,都要經歷生老病死不得解脫,於是釋迦牟尼佛決定去修行,尋找幫助眾生脫離苦海的真理。後來終於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成佛後為世人開示解脫之法,世尊的教法在歷經兩千五百多年間,依舊受到了人們尊敬與尊崇,可見對人們心裡與思想產生巨大的影響與人生思考。

修行之人心中有佛, 佛即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世尊曾經說過,眾生皆有佛性而我們的佛性自在心中。只有我們善於拋開我執、無明、愚痴、煩惱自會感應佛的存在,自會明白超凡脫俗的成就無上佛道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