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最近怎么样?真实水平如何?

东方国学


那些喷余秋雨的,请不要以自己的偏好来评价别人。余秋雨到底怎么样,还需要有一个客观的评价。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生于浙江省余姚县,中国著名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余秋雨就凭着《戏剧理论史稿》《中国戏剧文化史述》《戏剧审美心理学》,《艺术创造工程》以及《Some Observations on the Aesthetics of Primitive Theatre》等一系列学术著作。先后荣获全国戏剧理论著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


不得不说,那个年代成长起来的学者,还是具备一定的学术功力的。


特别是在那个还比较保守的年代里,1985年,余秋雨成为当时中国大陆最年轻的文科教授。


余秋雨写作一系列在当代文坛相对水平较高的散文,比如《文化苦旅》、《行者无疆》、《千年一叹》等等。





要知道,在改革开放以后,人心整体开始浮躁的时候,能静下心来创作一些水平还不错的散文,已经非常不易了。


而且余秋雨的散文并不是表达简单的个人情感的散文,他的作品中贯穿着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追问与反思。这就需要有渊博的历史功底和文化积淀,要知道散文与历史的结合并非易事。这本身就反映了余秋雨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可以说他的名可以与他的水平相匹配。而不像当代的某些人。



近年来,余秋雨社会活动减少,可能是看淡了名利,只有一个头衔——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



东方国学


余秋雨老师退休前是厅局级领导干部,著名文化学者,以擅长写散文见长。你要非把他跟巴金、金庸那种文学巨匠相比较,好像有点儿抬杠。

记得2008年的时候,在人民网的博客和余老师有过一些网络交流。那个时候之前,收到人民日报社系统时代潮杂志约稿函,免费在一本格言大辞书发表若干条格言。我是使劲想了所谓格言,那条格言现在拿出来也能算好看吧。当收到那本厚厚的辞书时,看到其中有余秋雨老师写的格言,读起来感觉没我写得好吧。

2008年某天晚上,就在博客那种留言互动或博客文章互动中,我提到这件事儿,好像流露说余秋雨老师写的格言并不太好看的意思。

很快得到了余老师互动交流的,他大意这么说的:我已经过了写作的盛年,年青的时候也下过乡,有下乡的经历会很好的。此时,我清晰知道,像余老师收到格言约稿函,是出于应付差事,给人家捧场一写的情况。

后来,我还专门在网络写了一篇称颂余秋雨的短文,一时间阅读还不错。这篇文章慢慢还能翻腾检索到,题目我就不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