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中國電商被美國列入“惡名市場” 都是假貨惹的禍

這兩個中國電商被美國列入“惡名市場” 都是假貨惹的禍


中國商網製圖

日前,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將拼多多列入侵犯知識產權的“惡名市場”名單。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稱,按用戶數量計算拼多多名列第三,並將其列入未能遏制假冒產品銷售的商業市場黑名單。此外,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網也榜上有名。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在報告中表示:“據報道,許多對價格敏感消費者意識到拼多多網站上假貨氾濫,但仍然被該平臺上的低價商品所吸引。”

該機構還表示,儘管阿里巴巴已採取措施打擊淘寶市場上出售的假冒產品,但平臺上的企業仍普遍存在侵權行為。

阿里巴巴的一位發言人表示,該公司不同意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將其保留在黑名單上的決定,並補充稱公司做法被行業成員視為“同類最佳”。

“事實上,沒有任何行業協會要求我們將其納入今年的報告中。我們將繼續打擊造假者。”阿里巴巴發言人唐百恩(Brion Tingler)在一份電子郵件聲明中表示。

形象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在多次曝光後要想撕下“山寨”的標籤也並非一日之功。

2015年成立的拼多多,成為近幾年來電子商務的黑馬。在短短的三四年間,迅速發展成為我國第三大電子商務平臺。尤其在去年成功上市,更創造了一個電子商務企業的奇蹟,其發展速度令業界專家驚歎。

然而前景雖然喜人,但拼多多也有著其最大的詬病,就是商品的質量問題。此前,拼多多一直表示要打假,但氾濫的假貨問題讓拼多多飽受詬病。

中消協公佈的數據顯示,僅2017年上半年,全國消協共受理遠程購物投訴2.28萬件,其中以電商為代表的個人網絡商家是主要投訴對象之一。

打假不是哪一家電商平臺的事,而是全行業的事。阿里巴巴首席平臺治理官鄭俊芳表示,假貨是全社會公害,打假不可能“獨善其身”。

今年1月1日,《電子商務法》正式施行,將有力約束電商虛構交易、編造評價、刷單炒信、銷售假貨等惡劣行為。

業內人士表示,電商法的實施,使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有法可依。這部新法既明確了國家促進和鼓勵電子商務發展的基調,使電子商務行業與實體經濟的關係進一步在法律層面得到明確,促進了線上線下的公平競爭。同時又明確了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和電子商務經營者的責任義務、消費者的權利,進一步保護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作為電商平臺,如何規避假貨帶來的風險?路漫漫其修遠兮。由此可見,對於阿里巴巴和拼多多而言,打假必然是一場“持久之戰”。

(綜合自:新浪科技、網易科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