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紙質書籍消失了,新華書店關門了,我們讀的書還叫書嗎?

小太陽958


首先,我們先來看書籍的定義。以下定義是360百科摘錄:

書是指相同或者不同的生產者通過精神活動和物質活動及一系列生產關係所創造的具有物質載體的精神文化產品。

其次,目前物質載體是紙、布料、絲帛、陶瓷、玻璃、金屬、硬盤、閃存等,就算紙質書籍消失了,還有其他形式的物質載體還存在,因此其他形式載體的書還叫書。

最後,隨著科技的發展進步,以後信息的傳遞方式可能不靠語言,傳遞的媒介可能不靠空氣或電磁波,也許一個眼神就能讀懂對方大腦裡的信息。根據書的定義,物質載體那就是大腦,那大腦確實也是實際存在的。因此我覺得只有有信息傳遞,那書就永遠不會消失。


華夏文化挖掘者


能傳播知識就是書啊,不一定非得印在紙上吧。

雖然說這話可能會被噴哈,現在很多言論和觀點都說,要讀紙質書才算是真正的讀書,感覺更有意義。

我覺得什麼事情都要問個意義出來本身就是沒文化裝逼的體現啊,這樣活著不累嗎?做個任何事情都非得弄點意義出來,才顯得自己高大上。吃飯睡覺呼吸,難道就沒有意義嗎?也需要拿出來標榜一下?存在即合理,如果有一天書店和紙質書籍消失了,那肯定是有更方便快捷的途徑能滿足人們獲取知識的需求嘛。人類發展向前,有進步的也有後退的,但是我覺得從整體趨勢上來說,肯定是向前進步的。

人活著做的每件事情肯定都有它的意義所在。讀書是讓人更通透更博學,它的本質意義在於獲取知識。如果你能夠通過一些讀紙質書之外的方法獲取知識,哪怕是問問度娘,那也是好的呀。總比買本書放家裡吃會或者就為了書房書架上當個裝飾。更何況現在網絡書籍比紙質書更經濟實惠,而且不佔地方。

我個人感覺,網絡書籍和紙質書籍本身沒有區別,都是為了獲取知識,反而是現在很多人,有很大一部分說自己喜歡讀書都是為了裝逼(真正愛讀書的人除外)。彰顯自己很文藝的樣子,其實真沒必要,腹有詩書氣自華,如果你肚子裡裝了很多墨水,不用特意告訴別人,別人也能從你的言談舉止間感受得到。反而,那些標榜自己經常讀書的小夥伴,可能從你說話做事別人就看出真相來了,只是不好意思拆穿你罷了。

不過多多培養自己讀書的興趣(不管是紙質書,還是通過網絡)總是好的。現在不是流行一句話嗎,看到一個特別美的人或者事物的時候,有文化的人隨口就蹦出優美的詞句詩句,而自己想說的話很多,張開嘴卻只能蹦出:“我去,太TM好看了”。哈哈😄

反正我是不愛讀書,無論是紙質版還是電子版,所以有時候看到一些事物很有感想想表達但是表達不出來,感覺自己跟啞巴一樣,哈哈好扎心!


中年少女李廣坤


人類文明和智慧是一種如基因發育一樣的發展累積,傳播。書籍成為過去已經是必然。

人類沒有天生的閱讀能力,古人沒有製造和科學,把世界萬物變成文字的形成記錄傳播,但是這項偉大的創造也把更多的人類拒之門外,無法直接享受曾經精英們的創造與智慧,必須經過認字學習,大腦才能擁有這一技能。



但是這一偉大的創造將在今天發生革命性的改變,

人類文明與智慧的傳播將會是如真實世界一樣的立體信息傳播,文字,書籍傳播信息的時代即將結束,這樣會大大節省人類的腦能,傳播方法可能是面對面的交流,或者製作成立體可以直觀的畫面。可能是智能機器人直接交流你需要的一切需要的信息,也可能通過人機互聯的形式,直接交換,省去耗工耗時的學習。萬物互聯,更多的信息不需要文字傳播,基本上可以直接傳播,簡單高效。



這樣可以銜接孩子早期教育帶來的麻煩與困惑。因為文字學習與熟練的需要非常漫長的教育過程,很多孩子為此付出的慘重的代價。

以文字大量傳播信息的方式將越來越少,用文字傳播信息的時代將離我們遠去,如一個物種的消失。新的信息傳播發生將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學習的方式也在不斷的演變,至於書籍怎樣被人們遺忘,誰知道呢?歷史上不光有多種文字已經消失,如很多的動物,植物永遠的消失一樣……


我我們自然


首先,我認為紙質書不可能會消失,當世界上剩下最後一本紙質書時,它會成為孤本,成為無價之寶,整個人類社會會傾盡全力去保護它,不讓它消失。



就像我們中國的國寶大熊貓一樣,隨著其數量越來越少,我們國家將其作為國寶來對待,不遺餘力的投入,以確保其不會從地球上消失,保留萬千生物世界的一類。當前,這樣的例子不計其數,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動物的保護中來,以保持生物的多樣性,不讓越來越多的生物從地上徹底的消失。



還有,我曾經看過一個視頻,視頻中有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是“你認為石油會徹底的從地球上消失嗎?”作者的回答是不會。因為當地球上剩下最後一滴的石油時,那一滴石油也會成無價之寶,物以稀為貴,它也會成為人類不遺餘力保護的對象,所以不可能在人類消失之前消失掉。



所以,我認為紙質書永遠不會消失(直至人類文明的盡頭)。

再者,就算紙質書變成電子書,新華書店關門了,難道電子書就不是書了嗎?它們只是載體發生了變化,但內容還是原來的配方,並沒有改變。其只是外在形象的改,內在的氣質依然如故。



所以說書依舊是書,況且它也不會徹底的消失(在所能見到的人類文明過程)。


奼紫嫣紅一抹夕陽


如果等到紙質書籍消失了,我們讀的書依然可以稱之為書,只是欣賞的方式隨時代洪流變得不那麼美觀了。

書籍本就是一種文化的傳播媒介,如果書籍因為時代的發展而就此消失殆盡,恐怕文化就只能靠那些所謂的電子文檔去傳播了。

當然本身的意義並沒有太大的改變,至於人們接受與否,我想恐怕只是時間問題罷了。幾十年前誰會想到讀書可以在手機上實行呢?傳統黑板教學,不也逐漸被電子幻燈片教學所取代嗎?

誠然,紙質書也有自己的好處。可以方便我們隨時記下段落的一些想法和思維風暴,也有人認為紙質書不僅是文化的傳播媒介,更是讓人能體會到墨香書氣,進而氣質得到改變。但其實只是心理上在進行一系列的誘導和思維方式的問題。

電子書的發展與普及已經逐漸取代了紙質書的存在地位。但也只是相對而言,例如學校裡不也一直在用紙質書進行教學嗎?按照現在的發展趨勢來看,可能以後真的會取消紙質書籍。但這並不影響文化傳播,只是人們思維慣性不同。

文化知識不會因為它的媒介而發生任何改變,只是要看學習它瞭解它的人去怎麼看待它因各種方式傳播而已。


散人王二


如果真是有一天紙質書籍消失了,那將是人類的災難。特別是在小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沒有紙質書的話那簡直是難以想象該怎樣去教育好這個孩子。你總不能小孩子一出生就教他看手機,看電腦吧,那得多恐怖啊。紙質書在孩子成長教育過程中起到了功不可沒的作用。


當然隨著現在社會的進步,通過很多途徑都可以學習,特別是在看書的方式上也有了很大的改變。
一部分紙質書也會被其它的形式來代替,所以說紙質書的確是越來越少了。看看現在外面的書店的經營情況就知道了。記得小時候書店還挺多的,我特別羨慕那些在書店工作的人。但是現在看看外面大街上很少再有書店了,除了新華書店這些國營單位,有政府補貼的這些,個體書店的經營越來越困難了,書店的經營成本在不斷的增加,但是看書的人卻越來越少了。所以我也希望大家能多多的關注一下實體書店,多看一下紙質的書,讓我們把老祖宗的智慧好好的保留下來吧。


潤月466


這個假設是不能成立的,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人類都在嘗試各種載體來儲存智慧記憶,之後的竹籤、帛、布等等,再到紙質的出現,都是人類的創新和嘗試。近代以來,讀書、習字都是紙在承載,人類對紙的感情超過電子屏幕,人類對紙的手感是有感情的,對書香也是!


彼岸花開bahk288張



一休9843


網上讀書增多和網購書籍增多,實體書店肯定每況愈下。但書籍是人類進步的天梯,是人們需求的精神糧食,國家一定要以事業單位的形式把每個城市的新華書店作為公共需求產品保存下去。這樣才是文明國家現代國家的體現。


海客瀛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