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大致拥有多少册纸质藏书?能简单说说分类吗?

时事评论局


我家藏书分四类:

第一类是我和老公的专业书籍,由于我俩专业跨度比较大,所以光专业书籍就得400本。他本科是学计算机的,硕士是学金融的,工作是干财务的;我本科和硕士都是学会计的,工作是法律专业。

第二类是我俩经常买的畅销书,大约300本。我喜欢看人物传记和历史类的,他喜欢看哲学类的,还有很多时候是流行什么,我们就买什么,所以畅销书类别太多,不固定。

第三类是经典书籍,包括国学、小说、诗词等,这些都是我们从小到大攒起来的,大约400本。

第四类是孩子的书籍。孩子今年6岁了,在他3岁以前,我给他买了大约200本书,后来3岁多时发现这些书根本不能满足他的需求,于是我就在双11时一次性地给他买了约1000本书,大部分都是3-6岁小朋友看的绘本,少部分是6-8岁看的书籍。现在这些书他都看过一遍了,有些书籍看了三五遍了。





城长之路


从自己读过的书来看,还比较杂,数量也不是太多,这么些年下来回过头看看也有几大箱子了,这还要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来说:

记得刚上初中那会因为在乡下,能看到的学习之外的书很有限,自己读得比如民间故事之类的比较多。等上初二的时候,我们学校所在的街上开了一家书店,规模也小,所有的藏书就在那么一个小小的角落。这个时候我看的基本是武侠小说,像金庸、古龙、梁羽生、陈青云等人的作品,尤其是金庸先生的书,看了一个遍,有的甚至看了四五遍,本人最喜欢的就是鹿鼎记和天龙八部两部。

高中后,有一段时间自己迷上了看散文、朱自清文集、王国维文集、沈从文的边城、路遥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尤其自己很喜欢毛毛细雨,甚至跑到雨中畅淋一番。后来逐步把四大名著都看了一遍,三国先后看了有三遍,红楼有两遍,其他各一遍。看过一本《短暂的春秋》这本算是记述历史的书。

在大学的时候读得书就比较杂了,不过还是比较看人物传记,像毛泽东、邓小平、拿破仑、十大元帅、麦克阿瑟等;这个网络小说开始兴起,先后看了有几本,感觉不过瘾,最后还是回到纸质书上来了。

如今工作之后,除了自己专业上的书籍之外,看的书越来越少了,总感到除了工作和家庭好像自己的生活安排的满满的,根本没有时间看书,后在一位同事的感染下,又拿起了书本,像心灵鸡汤之类的、厚黑学之类的、经济之类的都看过一点,不过这两年看的相对多些,比如《活着》、《菊与刀》、《小狗钱钱》、《浪潮之巅》、《穷爸爸富爸爸》、《大秦帝国》、《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摆渡人》等。


125789256


我家藏书大约2000册,分类要按时期分类!

一是我祖上的线装书:有本草纲目,康熙字典,清朝编的史书(没啥阅读价值),各类医书,还有小说。

二是我父母的书,他们是文革前大学数学系的,有不少苏联人的数学书,数学科普书,还有不少世界名著和诗歌,俄文词典字典等。

三是我初中高中时的书,周易八卦算命风水武侠乱七八糟的。

四是大学时买的书,除了点专业书籍(都过时了),大都是各书店淘来的比较偏的文史哲之类的书。

五是工作后孩子出生前买的书,同样杂七杂八,数量明显下降,难以归类,订了十年的杂志『读书』

六是孩子出生后买的书,大多是儿童读物,科普知识之类,还有工作不顺心买了不少心理学的书。

七是近几年有点闲钱,买了些成套的书,都没看!

哈,还有几百本小人书!


子不语文数学英语


由于我家前几年开过一个小型书店,当时卖书的时候看到喜欢的就会留下,现在家里的书大大小小可能也有四五百本吧。大概分为几个类型,文史类的,名著这些的,想以后留给孩子大点了看。还有就是创业,个人传记这些老公喜欢的,他收藏的比较多一些。我留的比较多的就是女性方面的书,还有心理学方面的,还有育儿方面的这些都是我比较需要的。这两年不开书店了,买的比较多的书就是小孩子的书,绘本,故事书,益智开发这些比较多一些。值得一提的是我老公收藏过两套线装书,一套是二十四史,还有一套是资治通鉴。这些书很少拿出来看,但却是我老公的宝贝,他很喜欢线装书。


润月466


我喜欢藏书

我喜欢买书,喜欢藏书。目前我的藏书有2000多本。这些书,有的看了,有的看了一半,有的买来一直都没来得及看。我的书大致有五类:

一、作文方面的书

我的书,多半是作文书。因为我是教作文的,所以买的作文书比较多。其中包括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甚至连大学教写作的书我也买了一些,作为参考。作文书是我藏书的大“半壁江山”,约占百分之六十。

二、历史方面的书

因为,我对历史有些兴趣,想了解祖国的过去都发生了什么?看了几本历史书,觉得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很多,各种各样的人物也很多。越看越觉得对历史知道的太少,于是历史书就越买越多。一开始,只是看看《中国通史》,后来,觉得通史太抽象、枯燥,也看点“演义”之类的历史书。我的历史书,约占百分之十。



三、文学方面的书

这方面主要有中国名著和一些世界名著,还有一些其它方面的小说。因为小说类的书比较多,有好多该看的名著,都还在等着去读。因为,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书的海洋是如此的浩瀚。我的文学书,约占百分之十五。

四、书法方面的书

书法方面的书主要是一些字帖,有田英章老师的各种字帖,包括软笔的、硬笔的,楷书的、行书的。有司马彦老师的,还有卢中南老师的,也有钱沛云老师的。主要喜欢他们写的字,我觉得他们的字练到了极致,简直就是艺术品。我经常拿着字帖欣赏他们的字。这方面的书,约占百分之五。



五、新闻方面的书

因为我曾做过几年的记者、编辑工作,买过一些诸如《新闻概论》《新闻采访学》《中外名记者》的书。因不再做新闻工作,新闻方面的一些书,让我处理掉了一大部分。现有的新闻书,约占百分之五。

我的书,主要就这五类,还有一些,不好细分,如工具书、国学书、政治书等。

因为,家中空间有限,有些过时的书,被家人卖掉了一部分,每次处理旧书,我都很心痛、很不情愿。没法,也确实家里书堆得太满。现在买书,不是纠结书的价格贵,而纠结的是买了书到家里放哪?

闫老师简介:

我是一名作文老师,业余时间喜欢写作,曾经发表短文300余篇;著有《新闻漫话》《闫老师教作文》《中考作文冲刺》等书。有喜欢作文与写作的朋友请关注我!


闫老师教作文


我家的藏书大约有八九百本。我的分类分为四级分类:

一、一级分类(按家里成员分)。家里三口人,一人一个书柜。我的书,妻子的书,女儿的书。

二、二级分类(每个人的书再细分)。我是老师,我的书主要有:数学教辅类,文学类,,杂志类,。妻子的书主要有:英语类,小说类,生活类,工具类。女儿的书有:课本,绘本类,漫话类,美术类,国学类,教辅类。

三、三级分类。我的书中数学教辅类又接年级分为:初中,高一,高二,高三。文学类又分为中国和外国两类;杂志也接年份分了类。妻子和女儿也基本按这样分。

四、四级分类。我的书教辅类按高一,高二,高三分后,又按版本和年份分。文学除了按中国和外国分,又分为近代和现代。

总之分的细了,用书时比较好找,买键是用完要放回原处。


陕西卢老师


本人藏书不多,至今算来不过十本。

战争类:《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哲学类:《西方哲学史》、《人生的智慧》。

历史类:《史记》、《资治通鉴》。

中国古代经典著作:《论语》、《老子》、《黄帝内经》、《易经》。

正如兵并不在多而在于精,书籍同样也是如此。不得不吐槽一下那些所谓的畅销书,大多数都是印刷废物,基本都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的。凡是经历了长久时间考验而不衰的书籍,才是真正的好书。所以我选择书籍的时候都是按照这个原则的,我的书虽然少但每一本都是我认真选择过的。以后随着时间的增加我的藏书也会缓慢增长的,自己的书每一本书都要认真研读。

目前读的书(ง •̀_•́)ง



生存者zyx


买书+读书=存书

我家里的存书大概分为以下几类:

㈠文学类:小说、现代诗歌、散文诗、古代诗词、人物传记、散文、游记、随笔、童话、书信、寓言、日记、杂文、纪实;

㈡剧本类:戏剧、话剧、杂剧、传奇剧、电影剧本;(也属文学类)

㈢杂志:文学、科学、文摘、自然、电影、摄影、漫画、时尚潮流、娱乐杂志;

㈣漫画类:黑白漫画、全彩漫画;

㈤生物类:生物学、昆虫学、自然学;

㈥音乐类:吉他弹唱谱、外国名家音乐知识著作;

㈦明星类:歌手、演员、主持人等明星的著作;

㈧国学类:启蒙书、史书、兵书、儒家、古代常识、农作、地理等;

㈨通俗类:心理学、写作方法、读书方法、励志学、经济学、青春期成长。

经我这一分类,家里的书大部分就全部都出来了。以前从来没有作过任何分类,这还是头一回。

我的存书,大可以从2012年开始算起,到什么时候还不知道,反正现在是读了很多。这些应该是全部的分类了?因为书籍还多了,所以有一些记不太清了。

我有一大半儿存书都是在书刚刚出版的时候买的,也有一部分是旧书,在很久之前出版,我后读的,很多时候,旧书要比新书好一些。因为新写的书对于读者来说都是未知的,而旧书是读者了解过的,读起来会更好一些,但很多人读的书基本上都是新写的书,不过也有一些人是喜欢读旧书的。

我再来讲一讲,在这些分类里,我都过那些书。先来讲讲第一类——文学类。小说,想必很多人都不会陌生。我读过的小说的题材也是蛮多的,有什么呢?我来数一下好了,嗯……有言情、科幻、侦探、警匪、仙侠、探险、历史、战争,还有奇幻。我就想起这么多,但也不少了。下面是跟这些题材有关的书籍:

㈠言情:《一朝锦绣》、《一世安宁》、《南方有令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㈡科幻:《三体》、《未来病史》、《海底两万里》、《2037化学笔记》、《文学少女侦探》、《第五波入侵》、《第五波入侵II》;

㈢侦探/ 警匪:《福尔摩斯探案集》、《如果蜗牛有爱情》、《守夜者:罪案终结者的觉醒》;

㈣仙侠:《诛仙·大结局》;

㈤历史:《思美人·离骚》、《大秦帝国》系列(共六部17卷);

㈥战争:《战争与和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

㈦奇幻:“狂热”三部曲(《狂热I·侵袭》《狂热II·蜕变》《狂热III·失控》)、《天蝎骑赛》、《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爵迹:雾雪零尘》《爵迹:永生之后》、《爵迹:冷血狂宴》、《龙族I火之晨曦》、《龙族Ⅳ奥丁之渊》《怪物女孩3·灵魂博物馆》;

㈧不知是什么体裁?:《巴黎圣母院》、《老人与海》、《包法利夫人》、《茶花女》、《简·爱》、《儒林外史》、《月亮与六便士》、《红楼梦》、《白鹿原》。

讲完小说,接下来是现代诗歌。说到现代诗歌,我们就会想到很多很多的现代诗人,比如顾城、海子、北岛、舒婷、冰心、汪国真等等,还有外国的,像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巴勃罗·聂鲁达、谢尔盖·叶赛宁、威廉·巴特勒·叶芝等等。那就来看一看我的书架上都存了哪些诗集:

㈠中国现代诗歌:《志摩的诗》、《江苏抒情诗》、《顾城的诗》、《汪国真诗精编》、《繁星·春水》、《给爱人读诗》(含外国现代诗歌)、《木心诗选》;

㈡外国现代诗歌:《吉檀迦利》、《当你老了》、《飞鸟集》、《大象:劳伦斯诗集》、《新月集》。

还有散文诗和古代诗词(书单如下):

㈠散文诗:《野草》、《巴黎的忧郁》;

㈡古代诗词:《纳兰词全编笺注》、《唐诗·宋词·元曲》、《唐诗三百首》、《流沙河讲诗经》、《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上册)》、《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下册)》、《中小学必背古诗文208篇》。

其实说到散文诗,我读的书还真是不多,就这么两本。一本是鲁迅写的,另外一本是夏尔·波德莱尔写的。《野草》是在今年买的,《巴黎的忧郁》是去年3月份刚上市一个月的时候买的。

从我统计的古代诗词的书单来看,我读诗词的书籍还是计较多的。正如书单上写的那些,都是我在这六年来,利用下班和周末的时间去买的,包括散文诗和其他种类的书也都是一样。只要开工资有钱了,我想读我要读的书,我就会到镇上的书店去买,然后拎一袋子(差不错有四五本)回来。

读书会给很多人带来阅读的欲望,比如说,我在《读者·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专刊》上面看到的一段话,是这样写的:“1978年,部分中外名著重新出版。每天早上九点前,已经有大批读者聚集在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门口等候购书。”所以从这段话就可以看得出,阅读带给人们的渴望。杂志还给文字配了一张照片,在图片中,长长的一条街,差不多有二三百人聚集在书店门口,等候购买书籍。

提到人,在文学里,你第一时间会想到什么呢?我想,除了被写在小说里的人物之外,应该还有那些关于名人的人物传记吧。

传记在外国文学里,我们最熟悉的,应该就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写的那部《名人传》吧。对于现在的初中生来讲,他们不用看着书本,甚至可以闭上眼睛都能说出《名人传》里写的是哪三个人物。因为在初中生看来,这本书对于他们来讲在熟悉不过了。再回头想想,在中国有关名人的人物传记有哪些呢?我可以列举一些,比如:迪克·威尔逊写的《毛泽东传》,傅高义写的《邓小平时代》,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和李敖写的《李敖自传》……还有各种版本的《林徽因传》、《张爱玲传》,再或者像张国荣的传记,黄家驹的传记,……很多这类的传记。我自己也读过一本写明星的传记,是崔斯嘉写的。在书的扉页上有一行字是这样写的:“热爱张国荣先生和张爱玲小姐;”我读的这本,便就是作者写给自己热爱的两个人当中的其中一个人的书,书名叫《红:艺术张国荣》。

谈到这些所谓的名人传记,他们在成为名人之前,其实和我们一样,都是一个平凡人,但因为他们做了一些不平凡的事儿,而被后人纪念,便就会有一些写书的作者为他们著传。在《红:艺术张国荣》这本书里,作者写道:“人们常常会称话剧演员为表演艺术家,而电影、电视剧演员则少有被这样称呼的;人们也常常称呼戏曲演员和歌剧演员为歌唱艺术家,而歌手并没有被这样称呼了。通常,艺术家必然是小众的,鲜为人知的,而大众的则一定不是艺术家,因为大众流行文化不能算作艺术,流行演员和歌手更不能称为艺术家。”这是作者在《偶像张国荣与艺术家张国荣》中写的一段话。作者还说:“大批素未蒙面的年轻人喜欢一个人,那么只可能是因为他的作品。”

从某一种角度来讲,张国荣已经代表了那个时代,就像刘德华张学友这样的四大天王,他们已经成为那个时代的一个标志性的偶像。他们已经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歌坛或者是影坛,甚至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巨星。

从我读传记开始,我就已经明白了一个道理,有些人注定是会成为名人,注定就要光彩夺目,被人高高在上的捧着。但是我觉得,没有哪个名人是在成名的时候就非常顺利的。他们肯定是经历了很多的事情,然后来锻炼他们,最终才成为人们心中的那个非常仰慕的名人。

其实我读的名人传记也不是很多,没有像别人说,读过十本、二十本,我读的也不过只有几本名人传记而已。但在这仅仅几本的名人传记当中,我却读到了他们在人生经历中所有的勇敢,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成为下一个自己的挑战。这挑战说的是,上一个“我”还在爬山,但下一个“我”有可能就已经在山顶等待成功来迎接“我”,去领取属于自己的荣誉,这是上一个“我”和下一个“我”的区别。每个人的生活不同,每个人的经历就会不同。但在经历人生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不同的事情,这些事情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好的一面,也可能会给带来不好的一面,但是我们要摆脱上一个“我”还在寻找成功,去成为下一个“我”已经完成这个成功。所以我认为,成为下一个“我”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是要在成为下一个“我”的道路上不断地拼搏努力,不断的学习,去完善上一个自己,让上一个自己能够有实力去成为下一个更好的“我”。

讲了这么多,不如来看一看,我究竟读过哪些名人传记:

㈠商业人物:沃尔特·艾萨克森的《史蒂夫·乔布斯传》,原版的《Steve Jobs》;

㈡历史人物: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司马迁的《史记》(因为书里面除了记载历史以外,同时还记载了很多的历史人物,比如:秦始皇嬴政、楚霸王项羽、孔子、韩非子等),班固的《汉书》,范晔《后汉书》(和《史记》一样),罗曼·罗兰的《名人传》(《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玛丽·居里的《居里夫人自传》(包含《居里夫人自传》、《皮埃尔·居里传》),雾满拦江的《人心至上杜月笙》、果尔达·梅厄的《我的一生》;

㈢当代明星:成龙(与朱墨合著)的《成龙:还没长大就老了》,林志颖的《我对时间有耐心》,张艺兴的《而立·24》,崔斯嘉的《红:艺术张国荣》。

在这些传记当中,应该就属成龙的那本《成龙:还没长大就老了》读的次数比较多一些。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我小的时候看他的电影比较多,所以对他的印象比较深一些。《醉拳》啊,《警察故事》什么的我都看过。不,应该说是,我在童年看过的一大半的电影除了周星驰,再不就是他的电影了。几乎他们两个人主演的电影,占据了我的童年所有的时光。

记得汪苏泷写过一篇随笔,取名叫《电影之夏》,讲述他和他表哥小的时候窝在家看影碟的一段时光。他说:“我的一部分童年是和影碟一起度过的。有一年暑假,家里添置了一台VCD机。爸爸在附近的音像店给我办了一张租碟卡,50元钱可以租70张。那个假期,我和哥哥几乎没怎么出过门,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电视机前度过的。”

那个时候租影碟特别火,几乎家家都在租。但是我家却从来没有租过,所有的影碟都是我爸在市场买的。后来影碟都看光了,就被我妈扔在灶炉里都给生火烧了。再后来我上了初中,妈妈给家里填了一台电脑,我就用电脑看,也就告别了看影碟的时光。

好了,不讲影碟的事了。

读书还在路上,我们一起上路吧!


詩二和读书的猫


偏爱文学类,原有约4000册图书,因居室逼仄,无奈去粗取精,淘劣存优,现存约1000种(不是册),分类比较简单:

1、中国文学:四大名著,三言二拍,儒林外史,聊斋,楚辞,唐诗,宋词,元散曲等,《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等。

2、外国文学:但丁、莎士比亚、狄更斯、奥斯丁、托尔斯泰、巴尔扎克、左拉、莫里哀等,《名著名译插图本》,《世界文学名著文库》等。

3、民俗美食:唐鲁孙文集、齐如山文集、三联《闲趣坊》系列、老北京民俗系列等。

4、书话读图:山东画报《书虫系列》、名著图咏系列。

5、哲学文化历史:辞海、词典类,上海古籍《中国古代科技名著》丛书,《欧洲风化史》系列,《圣经》系列,中外文学史系列等。

6、期刊杂志:成套不缺的新观察、万象、文汇月刊、大众电影、艺术世界、散文等。

总的感觉,个人藏书以不超过千种为宜,世上好书多多,自藏精品即可,也便于书目分类。一家之言,聊博一哂。


无名A5245


作为一个还在读书的医学生,我的书大部分只是关于医学类。但是,我喜欢的书总是会备一两本在桌子上的。

分类的话,一般我会按照作者派别进行分类。

①我最喜欢的还是悲惨爱情或者亲情现实主义作家,因为从他们的书里你可以了解到现实残酷,那个时代底层人民的辛酸,领悟到做人的本分和道理。尤其是经典的小说或者真实故事改编,读完久久不能平复心情,如同身临其境,体验了一下主角的人生,同时反思自己的人生。这些书籍我不分国界,外国的,国内的都看,所以也可以了解更多中外的不同风格。

②其次就是暖心爱情或者亲情以及职场等等小故事集,因为有时候生活有点苦,看点甜甜的东西,才会开心呀!

③最后就是奋斗或者学习类书籍,提醒我要时时刻刻不忘初心,学习是为了什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中国目前就业情况其实不容乐观,要想成为人上人,就得吃得苦中苦了。

以上就是我选择的书册大概方向。希望大家也爱上读书吧,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