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彼得:我就是一個成都人

再次見到陳彼得,是在快閃活動結束的第3天。

因為當天下午1點要出發去火車東站,我們把採訪地點約在了酒店的健身房。

陳彼得:我就是一個成都人

眼前的陳彼得,一件普普通通的針織薄衫,運動鞋就是參加快閃活動時穿的那一雙,隨身攜帶的籃球和屏幕已經摔壞的舊手機放在一邊,他說,自己不怎麼用手機,還是習慣用筆和紙記下來。

這一次接受採訪,他全程用的是地道的成都話。這在之前所有關於他的報道里是沒有出現過的,他說,回到這裡,自己就是一個快活自在的成都老爺子。“說成都話,巴適,安逸!”

在家鄉唱《我和我的祖國》

是我一生最大的榮幸

他說,這次在寬窄巷子玩快閃,好多人一邊用手機拍他一邊說:“《一剪梅》《阿里巴巴》就是這位老爺爺寫的”,聽到家鄉人用家鄉話這樣介紹他,“特別舒服”。

能在家鄉成都與大家共唱《我和我的祖國》,陳彼得覺得是把自己幾十年的心聲唱出來了。學生時代,他寫過一首歌叫《祖國》。1988年回成都的時候就唱過。

陳彼得:我就是一個成都人

“在寬窄巷子裡那麼多人一起同唱《我和我的祖國》,對我來講是一生最大的榮幸和機會。”

陳彼得的母親是成都人,他3歲隨父母離開成都之後,整個童年,整個青春,都留在了臺灣。

1983年4月,陳彼得為歌曲《一剪梅》譜曲,1984年《一剪梅》成為同名電視劇片頭曲。1988年1月,推出個人專輯《歸雁》後,陳彼得第一次回到成都,那時的他,已經44歲。當年5月到11月,陳彼得在成都開了十幾場“探親演唱會”。

“我是一隻孤雁,飛過高山,飛過大海……終於找到了自己出發的地方。”

說到1988年的成都,陳彼得如數家珍:當時還有東西城區;都曉得大華商店;天府廣場兩旁已是商鋪;東門大橋附近到處都是地道的成都蓋碗茶;新南門一帶是成都最早的火鍋一條街......那一年,陳彼得把這些地方都走了個遍,也第一次在故鄉品嚐到了媽媽的味道。

之後,闊別故鄉又是30年,“1988年來,只感覺到成都人很淳樸,綠化很好,現在的成都生機盎然、國際化,正在打造音樂之都。我就想著,我當然應該要來,貢獻一點小小的力量,貢獻一些歌曲。”

1988年來成都開演唱會時,陳彼得帶來的都是流行音樂,30年過去了,他不再做流行音樂,“以前是做流行,現在努力去做流傳。希望做一點有紀念,經典的東西,這個很重要。成都公園裡有很多詩詞,成都人都愛詩,音樂之都,沒有好的詞和詩不行。”

於是,他把最新創作的古詩詞歌曲《遊子吟》首發定在成都。“這是最好的選擇。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活到我這個年齡更能體會到這種感情。”

陳彼得:我就是一個成都人

(圖片據網絡)

每一次握拳 都是在表達“要雄起!”

陳彼得:我就是一個成都人

快閃活動結束後,導演組剪片子的時候發現,陳彼得每一次開唱前,都會有一個眼含淚光,緊握拳頭的動作。

我的身體認識這片土地

陳彼得:我就是一個成都人

陳彼得說,來成都之前,自己因為“三高”住了院,醫生告訴他,你要是想出去,就必須每天運動,有利於血液循環。於是,為了來成都,陳彼得帶著一個籃球玩兒了一個月,去醫院一量,血壓還不錯,醫生放人了,陳彼得高興壞了,收拾行李坐上高鐵就來成都了。

“成都,讓我整個人都舒服了”,這是陳彼得在成都時反覆說到的一句話。他說自己就是遊子,遊走了大半個世紀,終於回來了。

早上,豆漿小籠包,之後一個小時的健身運動,然後參與錄製節目。

這半個月,他去了都江堰、青城山、浣花溪、新華公園、杜甫草堂、東郊記憶,還專門去了中藥材市場購買藥材。

“我還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太多的創作要完成,我必須聽醫生的。在這點上,我像個小娃娃,要聽老師的話。”每天,陳彼得都要抽空去白鷺灣溼地公園或者獅子湖溼地公園跑個四公里。不管是去演講,還是去錄節目,手上都帶著一個籃球。

“走在路上遇到認識我的人,他們就會要求合照,當然要照,我從來沒有覺得我是一個名人。照得不好的話,就再來兩張。”這次在成都,到底和多少人合了影,陳彼得記不清了。

陳彼得的太太巴度說:“他深諳這裡的一切,好像幾十年未曾離開,一切就像舊朋故知。”

陳彼得:我就是一個成都人

“回到成都,我就自然而然活成了一個地道的成都老頭兒,做著成都老年人做的事情。”

成都人身上的特質 我都有

陳彼得:我就是一個成都人

“成都人優雅,語言豐富,不慌不忙,懂得生活,懂得吃,懂得玩,”這些,是陳彼得自小就從母親身上感受到的,母親從來不會急,生活也是安排得井井有條,“成都人很溫柔很溫和,一點都不燥。”

雖說爸爸是潮汕人,但在骨子裡,陳彼得覺得自己就是個成都人,“成都人有才氣,他不輕易展露出來,不囂張不炫耀,我最喜歡成都人身上的這些。我身上就有成都人的這些特質,我低調,我寫了幾十首歌我從來不炫耀,我總覺得自己寫的不好,所以我就要求自己在75歲的時候還要寫好的歌。人家問我我最喜歡的一首歌是什麼,我說我最喜歡的可能還沒寫出來。因為,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最愛成都的白麵鍋魁和蒸菜 想回成都生活

陳彼得:我就是一個成都人

“我是好吃鬼,比吃貨還厲害。”

陳彼得說,從小家裡一定會有麻辣的東西,擔擔麵、涼麵、泡菜,母親都會弄給孩子們吃,所以70多年過去了,自己的口味還是非常成都。

他說,最喜歡成都的小面、小館子,猛追灣附近的“叄無粉蒸”,土豆燒排骨13元,粉蒸牛肉11元,冬瓜圓子湯13元,青椒土豆絲3元,米飯1元,這家人均不到25元的小店,最讓他迷戀,一連吃了好幾天。準備回北京前再吃一頓,順便打包一些,給在北京的兒子嚐嚐。

還有成都的白麵鍋盔。“因為你想夾什麼夾什麼。披薩做好了,你就只能吃那樣的,餡餅做好了也就只能吃他做好的。我們成都的鍋盔好在哪裡,妙在哪裡呢?白麵鍋盔光吃它就很香,源自於它本身的麥香。你還可以夾任何東西,你可以夾牛肉,可以夾回鍋肉,可以夾涼粉夾涼麵,還可以夾鹹菜,任何都可以夾。”

此時,一邊騎著動感單車,一邊娓娓道來的陳彼得,宛如一位地道的成都人,在跟外地遊客介紹成都美食。

話題末了還不忘補充一句;“所以我為什麼說我應該早點回成都,年輕的時候沒有‘三高’,可以天天去體驗各種成都美食。”

陳彼得:我就是一個成都人

他甚至已經開始憧憬自己在成都的養老生活:“我看到溼地公園、浣花溪公園,好多老先生老太太,喝茶,很棒,我的生活會在公園,運動,喝喝茶,和好朋友擺擺龍門陣,然後做一些創作音樂的工作。音樂之都嘛,我一定要為這個城市做一些貢獻。”

陳彼得:我就是一個成都人

“慢活,是很高雅的一種生活方式。等過完年天氣暖了我再回來。”

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轉自: 就成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