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人說“少不讀西遊,老不看三國”,有什麼講究嗎?

銅雀臺前燕


少不看西遊”。因為《西遊記》並不像表面那麼簡單。表面僅僅寫了唐僧師徒四人取經路上降妖除魔的事,實則暗中還意味深長地寄寓了廣大人民反抗惡勢力,要求戰勝自然和困難的樂觀精神。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時代的社會面貌。年少的人看了只會當一般小說看待,而看不出深刻的內在含義。所以有“少不看西遊”的說法。

而《三國演義》,則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主要講述了諸侯征戰的過程以及軍閥之間的政治軍事鬥爭,由軍閥混戰到成立魏、蜀、吳三國,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鬥爭與矛盾的轉化。可以說,整本書都透露著陰謀權術。

至於為什麼說老不看三國,也正是因為《三國演義》裡充斥著太多的權術陰謀詭計,比如“苦肉計,空城計,連環計等等”,各種爾虞我詐。現代的社會人士在激烈的競爭中爭取發展,謀求生存,也同樣到處充斥著權謀利益。到了年老時,即使沒過三國,也早已經過這些權術的洗禮,看清了這些權謀。所以才有句話說“薑還是老的辣”,到年老之時,有足夠的能力去看破那些爾虞我詐,那些所謂的金錢和權力,在他們眼裡也不過是過眼雲煙,計謀無用,因此沒有必要再去深究三國。何況,孔夫子也說過“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大意就是年老的人要做出取捨,莫要貪得無厭。年老了還看三國學謀術,有可能適得其反。

流傳的還有另一個說法:“少不看水滸”

《水滸傳》一書,主要描寫了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農民起義經過。它形象地描繪了農民起義從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整本書都能感受到梁山好漢們快意恩仇、豪氣干雲的英雄氣概,同樣。也見識到貪官汙吏們敗壞朝綱,禍害忠良的卑鄙行徑,更看到了普通小百姓飽受欺凌的痛苦生活。水滸的社會是一個充滿血腥與暴力的社會,而說“少不看水滸”,畢竟少年的各項心智還未完全成熟,是不希望少年們看了水滸之後,過於嚮往書中的快意恩仇,造成了不必要的惡果。畢竟在這樣的社會中,爭強鬥狠是再正常不過的行為。因此。此話也是有相當的道理的。

至於別的說法也有,比如也有很多人也說“女不看紅樓”的說法,就不一一點評,有興趣的可以瞭解下。

以上為個人的理解,如有不妥之處,還請指教,謝謝!




回眸一眼傾城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按我們當地老人的講法是這麼個意思,《三國》這部書中高智商的人太多,而他們每個人都有許多計謀,都在用計謀去算計別人,誰也不會坐那等著任人宰割。總之,在我們這裡人的想法中,就是看了《三國》,使用裡邊的計謀、或突發奇想,去傷害別人。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少不看《水滸》,因為《水滸》裡有許多佔山為王,打家劫舍的好漢及盜賊,故事當中打打殺殺的場面太多,而少年看了之後去模仿,給社會造成很多的負面作用,也影響了他們的一生。這是本人一點淺簡的見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