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淨山遊記,梵天淨土佛光緣!——(貴州行色篇之19)

梵淨山遊記,梵天淨土佛光緣!——(貴州行色篇之19)

一夜之間,火車穿越了江西、湖南兩省,8:50,火車正點到達貴州玉屏站。

出火車站後,就地吃了8元的牛肉粉,順便摸了摸情況。

問明汽車站就在對面三五十米的地方,以及回程在火車站打尖(臨時休息)的費用等信息。

玉屏縣和梵淨山所在的江口縣都屬於貴州銅仁市,三個地方呈三角形。從玉屏經銅仁到江口公路寬敞,但是繞道了,俺還是買了玉屏直接到江口縣城班車票。

車子是中巴,行程87公里,票價35元,經銅仁的車是豪華大巴。

玉屏直接到江口的路大慨是縣鄉道,狹小且坎坷起伏,難怪是中巴車。記得那年,俺從婺源到三清山也是同樣的狀況,婺源到三清山直線距離營運的是小巴,遊客一般都要繞道上饒市才能到三清山。名勝風景區的地級市搞道路建設都要讓旅行團繞道經過自己門前,似乎是想讓遊客多消費吧,或許也展示下經濟建設成就吧。

12:10到江口縣城,直接在汽車站買到梵淨山景區入口的車票(9元)。

12:20開車,13:15分到達梵淨山景區腳下,這裡的地名叫黑灣河。

汽車停靠點距離梵淨山景區入口處也就五六百米,之間都是成排新蓋的仿古式建築。這些建築底層大都是商鋪、餐館,樓上為客棧。那些高檔次的豪華賓館距離景區入口處遠些。

梵淨山遊記,梵天淨土佛光緣!——(貴州行色篇之19)

梵淨山山門

俺下車朝景區入口處走去,一邊就問客棧價格,一百元一間,隨後,找了個單間80元的住下。放下行李包,就先去踩點,尋找梵淨山景區入口,認認售票處。

然後,洗澡睡覺。醒來後,在周邊轉了下,隨拍幾張。梵淨山腳山青水碧,溪水潺潺,清幽靜寂,倒不見幾位遊客。

梵淨山遊記,梵天淨土佛光緣!——(貴州行色篇之19)
梵淨山遊記,梵天淨土佛光緣!——(貴州行色篇之19)
梵淨山遊記,梵天淨土佛光緣!——(貴州行色篇之19)
梵淨山遊記,梵天淨土佛光緣!——(貴州行色篇之19)

傍晚,又到附近走走,吐納山間的清新空氣。最後,叫了個炒飯,肥腸,灌了瓶啤酒下肚,早早歇息,準備明日第一趟進山。因為,在江口車站問明到玉屏最晚的的班車是16:35分,明日必須在下午14:30分之前下山。

次日,一大早就離開客棧趕往售票處,走了幾十米覺得不對,返回客棧,放下揹包中的三腳架,實在對自己的體力放心不下。住在景區門口的好處就是節省了次日從江口縣城趕往景區的時間,一般旅行團都住宿縣城。

梵淨山遊記,梵天淨土佛光緣!——(貴州行色篇之19)

我到售票處時只有一個旅客,呆到約8時開始售票時有5、6個人。當時門票110元,索道纜車(來回)160元。進入景區大門,要先排隊坐小巴9公里至索道上山纜車站,來回20元的,當然,有體力也可以徒步上。

俺趕早,坐上第一趟小巴與趕去梵淨山山上上班的工作人員一起,乘第一趟纜車上了山。小巴半小時、纜車半小時,大慨早上9時就出了山上的纜車站,開始朝紅雲金頂進發。

梵淨山遊記,梵天淨土佛光緣!——(貴州行色篇之19)

老習慣,每到一個地方,先拍張地圖,大概想個行走路線。

貴州東部銅仁市江口縣的梵淨山得名於“梵天淨土”,是全國著名的彌勒菩薩道場,與山西五臺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浙江普陀山齊稱為中國五大佛教名山,為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中唯一的彌勒菩薩道場,在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梵淨山遊記,梵天淨土佛光緣!——(貴州行色篇之19)

梵淨山唐朝以前稱“三山谷”、“辰山”、“思邛山”,明代以後稱“梵淨山”,“梵淨”乃“佛教淨界”。梵淨山的聞名與開發均起源於佛教,遍及梵淨山區的四大皇庵、四十八腳庵龐大寺廟群,奠定了梵淨山著名“古佛道場”的佛教地位。梵淨山興盛於明朝,1618年明神宗賜定梵淨山為“天下眾名嶽之宗”。

梵淨山遊記,梵天淨土佛光緣!——(貴州行色篇之19)

梵淨山號稱“武陵正源,名山之宗”,梵淨山最高峰鳳凰山海拔2572米,為貴州的第一山,也是武陵山最高峰。武陵山脈從貴州東部向北,伸展往湖南、湖北,直至重慶東南角,綿延數百公里,整個山脈的龍頭——最高峰就是梵淨山。梵淨山山體龐大,山勢高峻,因此具有“一山有四季,上下不同天”的垂直氣候特點和動植物分佈帶,完整地保存了世界少有的亞熱帶原生生態系統。

梵淨山國寶級的珍稀動植物以黔金絲猴和珙桐為代表。黔金絲猴在世界範圍內為梵淨山僅有,數量比大熊貓還稀少;珙桐是恐龍時代的古老植物,在地球上幾乎消失殆盡,但梵淨山仍有成片分佈,珙桐開花時彷彿成群白鶴翩翩起舞于山林間,被譽為北溫帶最美麗的花朵,由於為中國僅有,國外稱為“中國鴿子花”,被作為名貴觀賞性植物移植到了歐洲。國務院於1978年將梵淨山確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86年將梵淨山接納為全球“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的成員單位(中國只有五個成員單位)。

梵淨山遊記,梵天淨土佛光緣!——(貴州行色篇之19)

出纜車站,抬頭可見紅雲金頂。20多分鐘到達承恩寺前的普渡廣場,此刻紅雲金頂近在咫尺。

梵淨山遊記,梵天淨土佛光緣!——(貴州行色篇之19)

我的方案是先上紅雲金頂,再到老金頂。

梵淨山遊記,梵天淨土佛光緣!——(貴州行色篇之19)

承恩寺前普渡廣場看紅雲金頂。

梵淨山遊記,梵天淨土佛光緣!——(貴州行色篇之19)

紅雲金頂,也叫新金頂,海拔2336米。說它新,是相較於老金頂。紅雲金頂整座山體都是岩石,非常罕見地拔地而起,垂直聳立於山谷之間。

山頂峰一劈為二,有座天橋臨空飛架稱為天仙橋。橋兩端各有兩座始建於明朝的小廟,東邊的叫彌勒殿,西面的稱釋迦殿。釋迦殿、彌勒殿,加上老金頂峰的燃燈殿是三世佛。佛家所謂“豎三世佛”,燃燈代表過去,釋迦代表現在,彌勒代表未來,所以在梵淨山可以參拜三佛,而彌勒佛是最後也是地位最高的佛,因而梵淨山乃彌勒佛道場。釋迦殿、彌勒殿後面都矗立天然石臺,分別是說法臺、曬經臺。

梵淨山遊記,梵天淨土佛光緣!——(貴州行色篇之19)

承恩寺普渡廣場前,望見老金頂此時籠罩雲霧中。

紅雲金頂筆直矗立於山間,由於常年紅雲瑞氣繚繞四周,故人稱紅雲金頂,諧“鴻運金頂”。由於四面都是懸巖峭壁,登紅雲金頂需攀鐵索而上,很多的地方都是垂直90度的上下,非常險峻。

梵淨山遊記,梵天淨土佛光緣!——(貴州行色篇之19)

回頭望望山谷對面。

梵淨山遊記,梵天淨土佛光緣!——(貴州行色篇之19)

梵淨山紅雲金頂在高峰期遊客很多。紅雲金頂僅容單人擠肩而過的攀山險道,擁擠的後果難以想象,十分可怕。因此,紅雲金頂分為兩條石道,右上左下。

俺的揹包雖然捨去了三腳架,但水壺、雨具、單反等必備用品應該還是有近20斤,很吃力。幸好來得早,沒有幾位遊客,俺攀登行且歇息且拍照,從容悠閒,途中有靈官殿、龍頭石、觀音洞等景觀。

梵淨山遊記,梵天淨土佛光緣!——(貴州行色篇之19)

山下的承恩寺

梵淨山遊記,梵天淨土佛光緣!——(貴州行色篇之19)

承恩寺旁通向老金頂的山道。

梵淨山遊記,梵天淨土佛光緣!——(貴州行色篇之19)

梵淨山梵天淨土神仙居住的世界,雲霧繚繞,奇幻莫測!

梵淨山遊記,梵天淨土佛光緣!——(貴州行色篇之19)

上午十時,終於奮力登上了紅雲金頂,這是連接釋迦殿、彌勒殿的飛仙橋。

梵淨山遊記,梵天淨土佛光緣!——(貴州行色篇之19)

釋迦殿、彌勒殿後面都有天然矗立的石臺,分別是說法臺、曬經臺。

梵淨山遊記,梵天淨土佛光緣!——(貴州行色篇之19)

黃山光明頂海拔1860米,比這紅雲金頂矮了500米。站在峰頂,只見瀰漫的霧團沿著山谷如海潮般湧來,眼前一片模糊,對面的老金頂在濃霧中時隱時現。

梵淨山遊記,梵天淨土佛光緣!——(貴州行色篇之19)

這會兒,咱站在紅雲金頂最高處,只見四下雲霧飄忽,濃霧籠罩,時而陽光普照。

梵淨山遊記,梵天淨土佛光緣!——(貴州行色篇之19)
梵淨山遊記,梵天淨土佛光緣!——(貴州行色篇之19)

在釋迦殿隔著仙人橋看彌勒殿,石臺為曬經臺。

咱靜候在彌勒殿後石臺,雲霧變幻恍若世間萬物,不料卻見到佛光普照,與佛有緣呀。

梵淨山遊記,梵天淨土佛光緣!——(貴州行色篇之19)

絢麗而虛茫的佛光,恰似人間那些 寺廟信徒,徒勞貢獻香火油燈卻內心空茫。

梵淨山遊記,梵天淨土佛光緣!——(貴州行色篇之19)
梵淨山遊記,梵天淨土佛光緣!——(貴州行色篇之19)

梵天淨地,阿彌陀佛!難道灑家與佛有緣,佛光普度!

11時許,下山了,到對面老金頂下邊的觀景臺遠觀這紅雲金頂。

梵淨山遊記,梵天淨土佛光緣!——(貴州行色篇之19)

下山途中,這水平狀層疊的片岩方能構成紅雲金頂近乎垂直矗立的山峰奇觀。

梵淨山遊記,梵天淨土佛光緣!——(貴州行色篇之19)

紅雲金頂的野菊花綻放在秋天裡!

到承恩寺後山的觀景臺後,天氣變得越發陰沉,幾乎看不見紅雲金頂。

梵淨山遊記,梵天淨土佛光緣!——(貴州行色篇之19)

蘑菇石,觀景臺標誌性景點。

梵淨山遊記,梵天淨土佛光緣!——(貴州行色篇之19)

繼續向上,看見翻天印,古往今來多少仕途求官人在此叩首膜拜,他們眼中印把子才是硬道理!

梵淨山遊記,梵天淨土佛光緣!——(貴州行色篇之19)

再奮力向上,回望紅雲金頂已被霧氣遮蔽。

梵淨山遊記,梵天淨土佛光緣!——(貴州行色篇之19)

歇息並等待了約半小時仍不見雲霧散開,就起身就朝山頂的燃燈殿(老金頂,海拔2494米)繼續行進。

攀登老金頂,雖然陡峭程度不如紅雲金頂,但有的地方也與攀爬紅雲金頂一樣,需要手抓鐵鎖鏈,且路途較長。

13時過後,到達了果然寺遺址。

梵淨山遊記,梵天淨土佛光緣!——(貴州行色篇之19)

面對果然寺僅存遺址,想起古籍中有關記載,“果然”使俺不勝唏噓,感慨萬千!

相傳梵淨山中曾有一種得日月靈氣、佛光庇護的“果然獸”,結隊在山林間飛來蕩去,如疾風來去無蹤影。如果有人偶然碰見,必定是與佛有緣,必交好運。

這果然寺便是梵淨山供奉這種神獸而建的古寺。

《太平御覽》輯《山海經》軼文有“果然獸似獼猴,以名自呼。色蒼黑。群行,老者在前,少者在後。得果食輒與老者,似有義焉。交趾諸山有之。獠人射之,以其毛為裘蓐,甚溫暖”的記載,應該這就是果然獸的出處。其實,這果然獸明顯就是梵淨山的世界級珍寶——黔金絲猴!

在此,俺多說幾句果然獸,何也?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俺哀嘆地加一句“獸善被人殺!”

李時珍《本草綱目》道:“果然,仁獸也。出西南諸山中。居樹上,狀如猿,白麵黑頰,多髯而毛採斑斕。......喜群行,老者前,少者後。食相讓,居相愛,生相聚,死相赴”。

就是這種“食相讓、居相愛、生相聚、死相赴”群體活動習性,簡直就是共產主義社會的境界了。但人類邪惡兇殘的獸性卻利用這種“仁獸”美德而誘捕 屠殺之。

君不見,《鏡花緣》中多九公是這樣對人介紹這種動物:“此獸就是果然……獵戶取皮做褥,貨賣獲利,往往捉住一個打死,放在山坡。有路過之同類,一經看見,即守住啼哭,任人捉獲。”

《太平廣記》也有“果然有傷其類者,聚族悲啼,雖殺之不去......”的記載,並評論果然“禽獸之狀而人心”,有的人則“人之狀而禽獸心”

俺覺得體力跟不上了,咬牙攀爬至距離老金頂頂峰只有五分之一距離的果然寺遺址,就不得不打道下山。這老金頂峰的燃燈殿,海拔2494米,比紅雲金頂還高。

老金頂雖然沒有紅雲金頂那麼險峻,但也是崎嶇山道。

攀登時而彎腰穿行於一線天中,時而也要手握緊危險路段加固的安全鐵鏈,且路途更長。下山途中,膝蓋果然開始隱隱作痛,但面對梵淨山的奇幻境界還是大飽眼福,心情舒暢。

梵淨山遊記,梵天淨土佛光緣!——(貴州行色篇之19)

蘑菇石其實也叫萬卷書。

梵淨山遊記,梵天淨土佛光緣!——(貴州行色篇之19)

給萬卷書、紅雲金頂合個影。

梵淨山遊記,梵天淨土佛光緣!——(貴州行色篇之19)

再見了梵淨山,有機會俺會再來,老金頂燃燈寺一定要等灑家呀!

附帶介紹下,梵淨山風景區有兩個入口。

東南面的江口縣梵淨山風景區入口處地名是黑灣河,就是俺去的那個,這個應該是正門。這裡上山有索道,也有8000多級臺階的登山道,體力好的朋友可以走上山。不過不可小覷8000多級臺階,走山道上山要5-6個小時,估計肯定得走到小腿打顫,影響上山後攀爬紅雲金頂及老金頂,沒有充沛的體能以及充足的時間,一般不要輕易嘗試。

西北面的貴州印江縣棉絮嶺(海拔2000米)還有個梵淨山風景區入口,那裡沒有索道,只能沿棉絮嶺上山。不過棉絮嶺沒有黑灣河上山那麼陡峭,大約3-4個小時應該夠了。

棉絮嶺有個拜佛臺,在那裡觀看梵淨山,可以同時看見武陵山最高峰鳳凰山、紅雲金頂、老金頂,而且這些山峰構成一座天然的巨大睡佛,就是“萬米睡佛”景觀。

俺要特別提醒注意,梵淨山終年雲霧繚繞,山高林密,氣候潮溼,適合蛇類生長,因此,徒步上山注意安全,要打草驚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