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尾松:容器育苗技術簡介

  • 繁殖方式和育苗途徑

馬尾松以種子繁殖為主。為了提高種子質量和林分生產率,種子儘可能從種子園或母樹林採集。種子以相同或相似的生態區域調進為宜,跨區域引種有可能影響林木後期生長和發育。

馬尾松育苗以露地苗床育苗為主。圃地應選擇在地勢平坦、陽光充足,最好靠近造林地;水源充足、水質清潔、排水良好;無牲畜及鳥雀危害。

馬尾松:容器育苗技術簡介

  • 育苗容器

1、營養筐:由竹篦編制而成,一般為15~20cm*25cm,用於大苗培育。

2、營養土杯:藉助竹筒或模具,以稻草和泥土為原料製成。營養土杯成圓錐型,一般為10~12cm*6cm*5cm

3、營養紙袋:用廢報紙摺疊成筒狀而成,一般為6cm*10cm。

4、營養塊:以黃心土(50%)、火燒土(45%)和過磷酸鈣(5%)為原料製成,每一營養塊的規格為6cm*6cm*12~13cm,塊中央挖一個3cm深的小坑,以備播種。

5、網袋容器:一般為5cm*8cm。根據具體情況,可放置在托盤或專用控根穴盤內。

基質成分及配比

1、基質配製要求:基質具有良好的理化性狀,有較好的保溼、通氣、排水性能,嚴禁用過於黏重的土或純沙土。基質各成分要求乾淨,無雜物,混合時應充分攪拌均勻。為便於裝袋,基質的乾溼度要掌握好,力求達到手捏成團,放手即散。基質可用敵克松或多菌寧進行消毒滅菌,以防止病菌感染苗木。

2、基質成分及配比:

因各地具體情況不一,其配製也不相同,可參考使用。

(1)山地黃壤土:混合物的比例為50:1,其中混合物為磷肥與複合肥以20:1的體積比混合而成,山地黃壤取自未種植過蔬菜、瓜類和棉花等旱田、荒地或針葉林內表土。

(2)紅色石灰土與混合物的比例為8:1,其中混合物為磷肥與複合肥以20:1的體積比混合後,再與消毒的木屑以1:5的體積比混合而成。紅色石灰土取自未種植過蔬菜、瓜類和棉花等旱田、荒地或針葉林內表土。

(3)稻穀殼:腐殖土:松林表土:火燒土:黃心土的比例為5:1:2:1:1,以及少量的過磷酸鈣。

(4)松皮粉:腐殖土:松林表土:火燒土:黃心土的比例為5:1:2:1:1,以及少量的過磷酸鈣。

(5)稻穀殼粉:腐殖土:松林表土:火燒土:黃心土的比例為4:2:2:1:1,以及少量的過磷酸鈣。

(6)黃心土:火燒土:過磷酸鈣的比例為55:45:5.

(7)火燒土、黃心土和菌根土的比例為3~5:4~6:1~2,另加少量的過磷酸鈣。

種子處理和播種

將馬尾松種子放入0.5%高錳酸鉀溶液中,消毒1~2小時,取出後用清水漂洗,然後進行室內催芽,催芽時溫度應控制在20~25攝氏度範圍,或者待種子漂洗後,將其放入墊有稻草的籮筐中,上面鋪上稻草,定期進行澆水和翻動種子,當25%~30%種子露白時,即可開始播種。

進行播種時,先將容器中的基質澆透,然後在基質中間用竹筷插一小坑,坑深0.5~0.7cm,每坑點播2粒種子,每公頃播種量約37.5~45千克,最後用菌根土將坑填滿且使菌根土均勻分佈基質表面。播種後再用稻草均勻覆蓋,使基質保持一定溼度,促使苗木提早紮根出土。

馬尾松:容器育苗技術簡介

苗期管理

1、揭去覆蓋物:馬尾松種子播種後,約20~30d發芽出土,應逐步揭去覆蓋物。當約有50%~60%種子發芽出土時,即可揭去70%的覆蓋物;當有80%種子發芽出土時,即可全部揭去覆蓋物。

2、鳥鼠害防治:在種子頂殼出土尚未脫殼時,鳥雀喜歡取食種殼,須注意驅趕鳥雀;育苗地田鼠較多時,可投放毒餌誘殺。

3、澆水:種子發芽階段,種子對水分要求較高,注意保持基質的溼潤。缺水可造成已發芽種子回芽死亡,但澆水過多容易造成過度潮溼誘發苗木病害。幼苗出土3個月後可以適當多澆水,以滿足苗木正常生長對水分的需要。

馬尾松:容器育苗技術簡介

4、施肥:種子發芽出土20d後,可用濃度為0.2%的尿素溶液進行葉面施肥,每7~10d進行1次。苗木根系發育良好,可進行根部施肥,前期施氮肥,生長後期可改施鉀肥或複合肥。

5、除草:播種後,為防止雜草滋生,可用24%乙氧氟草醚乳油,每畝用商品量80~100毫升,兌水30千克,噴霧作土壤處理;種子出苗40d後的生長期間還可用24%乙氧氟草醚,每畝用商品量50毫升兌水30千克噴霧處理,能有效地防除一年生單、雙子葉雜草,對馬尾松容器苗安全。

6、補植與間苗:在幼苗全部出土後發現缺苗的容器,要及時進行補植或點播種子;容器內出苗較多時,可利用雨後天晴,陰天或灌溉後進行間苗,以保證苗木的合理的生長空間。

馬尾松:容器育苗技術簡介

7、病蟲害防治:種子發芽出土3個月內,易引發松苗猝倒病,應注意藥物防治,藥物可選用2%~3%硫酸亞鐵,70%敵克松500倍液,漂白粉200~300倍液或1000倍液高錳酸鉀進行噴淋,隨後用清水沖洗苗木。

馬尾松:容器育苗技術簡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