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活一座廠 改變一座城 發生在多瑙河畔的奇蹟

2019-04-25 17:28 | 央視網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橋》、《啊朋友再見》,遙遠國度的故事曾感動過一代中國人。

“救活一座廠、改變一座城”,如今9箇中國人的管理團隊,在故事的發源地,帶來友誼與希望。

讓我們聽聽這“一帶一路”的故事。

救活一座厂 改变一座城 发生在多瑙河畔的奇迹

曾經的塞爾維亞驕傲

一紙令人意外的調令,讓他們的命運,從此與萬里之外的鋼廠聯繫到一起。

“你的崗位調動定了。”

2016年,時任河鋼集團鍊鐵部部長趙軍接到電話,他被通知調往塞爾維亞。消息突然,趙軍非常震驚,他根本沒有想過去國外工作。領導說,“你去就行了,這是河鋼天大的事情。”同樣收到調令的還有時任河鋼唐鋼副總經理的宋嗣海,宋嗣海的同事對他說,“你上那去,這不跳火坑了嗎?”

河鋼集團是世界第二大、中國第一大鋼鐵集團,“領先”已經成為了河鋼人的習慣。而9位收到調令的河鋼精英並沒有想到,他們被推上了一條充滿挑戰的賽道,即將接手一個老大難問題——斯梅代雷沃鋼廠。

2003年起,這座鋼廠接連遭遇坎坷,破產、出售、他國鋼鐵公司經營不善、政府1美元回購、產量急劇下滑、連年虧損等問題,讓所有員工憂心忡忡。

曾經的“塞爾維亞的驕傲”,變成了這座城、甚至是這個國家的心病。一個靠救濟、補貼苟活的企業,它還能有未來嗎?2015年,塞爾維亞時任總理,誠懇希望由河鋼集團接手鋼廠。

塞爾維亞現任總統、時任塞爾維亞總理武契奇對河鋼董事長於勇說:“希望您救救我們,救救我們的企業,救救5000名員工,他們的子女需要上學、需要就業。”

希望從中國來

2016年4月,河鋼集團以4600萬歐元收購斯梅代雷沃鋼廠,成立河鋼集團塞爾維亞公司。當地政府官員見到河鋼董事長於勇就問“中國來,能夠給我們帶來多少錢?”於勇明白,給錢和挽救一個企業不是一個概念,這個企業需要的是先進的理念。

塞爾維亞現任總統、時任塞爾維亞總理武契奇說:“我們為此熬了無數次夜,全體內閣成員付出許多辛勞。過去3年,一個個希望變成失望。最後,中國的合作伙伴給我們帶來了真正的希望。”

當進駐工廠時,現狀潑了他們一頭冷水;鋼廠整體狀況老舊、幾近停產,大部分是1970年代的舊設備,員工精神狀態低迷。面對病入膏肓的鋼廠,他們該開出怎樣的藥方?

同時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信任。五千多名職工會想:這個工廠已經連續虧損7年,來了幾個中國人,就能起死回生嗎?塞爾維亞人心中充滿了很多疑惑。

要讓5000名職工有飯吃,首要任務就是恢復正常生產經營。有一座高爐廢棄多年,中方團隊組織人力在短時間裡修復它。高爐運轉後,當月產量就提高到12.9萬噸,比當年上半年月均產量增長了近一倍。

在與塞方合作時,當遇到建議不被採納、理念不被理解時,中方團隊沒有貿然命令塞方服從,而是把溝通工作擺在了第一位。

如塊礦是一種天然的鍊鐵原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高品質原料,降低成本。中方管理團隊發現,工廠還在按照幾十年以前的工藝和流程進行生產時,提出能否在原料鐵礦石中使用一定比例的塊礦,這種在國內鋼鐵企業已經通行的做法卻遭遇了質疑。

河鋼塞鋼初加工部門總經理瓦拉丹有著26年的鍊鐵經驗,他第一個提出反對。

為了讓瓦拉丹改變固定思維,理解使用塊礦的意圖和依據,趙軍把他思考的過程畫出來一點點和瓦拉丹溝通,把配比的方程寫出來一遍遍解釋。

河鋼塞鋼初加工部門總經理瓦拉丹:“趙先生總是會先詢問我的意見,他從來沒有命令我說:瓦拉丹,你這麼做。”

耐心的溝通和有效的嘗試,最終說服了塞方同事,新的工藝降低成本的同時也提高了產能,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效益。正是基於尊重和理解的溝通,讓中方團隊與塞方管理層擰成了一股繩,志合心更合,山海不為遠。

同時河鋼不遺餘力。先後派出11批次、近200人的雄厚技術管理團隊,深入河鋼塞鋼產線對各系統、各工序存在的問題,進行起底式專業診斷;全面對標歐洲先進企業,以“打造歐洲最具競爭力企業”為目標,組織河鋼塞鋼集團所屬鋼鐵企業,完善技術改造方案,制定整體發展規劃;組建銀團為公司提供低成本項目融資,降低企業資金壓力;發揮河鋼國際的全球化優勢,規模化採購鐵礦石;充分利用河鋼德高的渠道優勢,在110多個國家開展商業活動,為河鋼塞鋼穩定原料供應、擴大產品出口提供了巨大支持。

在多方支持下,鋼廠擰上了全力運轉的發條。收購後不到半年,鋼廠就結束了連續7年鉅虧的局面,扭虧為盈,2017年產鋼147.3萬噸。

救活一座厂 改变一座城 发生在多瑙河畔的奇迹

中方塞方同事一起工作

中塞一家親

相比在企業生產經營上的突破,更難的是在跨國併購中贏得人心、贏得尊重。鋼廠設立特困人員救助基金,按照以往慣例,這筆資金由工會說了算。當河鋼塞鋼提出收回管理權時,遭到工會的激烈反對。他們非常衝動,拒絕交付管理權。中方團隊在詳細瞭解當地法律法規之後,一方面堅持收回救助基金的管理權,另一方面和工會推心置腹地溝通。

經過長時間的談判,最終,工會代表接受了中方做法。正是通過這次馬拉松式的談判,中方團隊的理念獲得了塞方的認可,而理念的融合也帶來員工對企業情感上的認同。

救活一座厂 改变一座城 发生在多瑙河畔的奇迹

中方塞方一起工作

米奇是河鋼塞鋼採購部第二原燃料科主任。15年前他來到鋼廠工作時,以為進入一家大型國企,就會無憂無慮,還買了塊地計劃蓋一棟房子。然而此後鋼廠每況愈下,十多年來,由於沒有穩定的收入,更沒法向銀行申請貸款,米奇始終無法完成房子的修建、裝修等。巨大的生活壓力讓結婚九年的他,都不敢下決心和愛人養育一個孩子;河鋼集團的收購,讓他興奮不已。米奇對銀行說:“聽著,我現在已經是塞爾維亞最大的僱主河鋼集團的員工了,我想借一些錢,以便完成房子的裝修。”

這一回,銀行同意了。更令米奇高興的是,他女兒出生了!一切都變成了他夢想中欣欣向榮的樣子。

2016年,在河鋼塞鋼接手後的第二個月,為了重整士氣,公司為每人發放了獎金。

2018年,河鋼塞鋼給每名員工發放100歐元獎金。

不僅如此,由於鋼廠起死回生,整座城市的面貌都明顯改善,斯梅代雷沃的人口出生率,已經居全國第一。

中方團隊創造性提出“三個本地化”的海外經營策略,“用人本地化、文化本地化、利益本地化”,讓塞方員工有了歸屬感、安全感,才能心往一處想,

勁往一處使。這契合了“一帶一路”倡議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則。

救活一座厂 改变一座城 发生在多瑙河畔的奇迹

米蘭(左一)

編制公司雜誌是河鋼塞爾維亞公司公共關係經理米蘭的工作之一,因為工廠效益不好,這本雜誌處於半停刊的狀態。而且內容都是管理層開會,幾乎沒有人喜歡。

在河鋼塞鋼成立後,他們決定重新印製雜誌,雜誌內容定位為講述員工自己的故事,見證他們的改變和喜悅。從來沒有刊發過任何關於中國管理者的內容。在《時代楷模發佈廳》,米蘭特意製作了一份特殊的禮物送給中方管理者,這是一份珍藏在心底的對中國人的信任和感激。“你們做過的事情,點點滴滴,我們每一個人都記在心裡。”——內刊編輯米蘭

救活一座厂 改变一座城 发生在多瑙河畔的奇迹

在《時代楷模發佈廳》現場,王連璽提著一件特殊的禮物上來了,這是一位塞爾維亞同事手工製作的。他用大小扳手來比喻中塞間的默契關係,這讓中方團隊也感受到了員工的信任與認可。

“言必信,行必果”,他們不忘習主席囑託,三年磨一劍,打造“一帶一路”的金名片,時刻與國家戰略保持同步。

鋼鐵報國,做“一帶一路”建設最堅定的踐行者,做積極融入全球化發展的先鋒模範。在塞爾維亞,他們就代表著中國!

救活一座厂 改变一座城 发生在多瑙河畔的奇迹

“塞爾維亞永遠也不會忘記中國和中國人民的幫助。”——塞爾維亞總統亞歷山大·武契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