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冈是黄梅戏发源地具体在哪里?

海阔天空1722803143


黄梅戏又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黄冈市黄梅县,发展壮大于安徽省安庆市。

一曲《天仙配》更是我童年的回忆,也是我对影视文化启蒙的一种认知。大概在五六岁的时候我们村里有人买了彩色电视机和影碟机,那时候全村人都分批去他家看《天仙配》。黄梅戏唱腔淳朴浑厚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



黄梅戏《天仙配》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黄梅县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在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在九几年的时候很受大众的欢迎,但是如今受到新媒体互联网的冲击在群体中很少见到黄梅戏的身影。

在2006年的5月20日,经过国家国务院批准,黄梅戏成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黄梅县也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黄梅戏前身有采茶调、采子、黄梅调等,后称黄梅戏。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唐朝,后来经过宋朝民歌,元代杂剧的影响就逐渐形成了黄梅戏的民间雏形,在明清时期开始在湖北、安徽、江西、江苏等地流传。1949年建国之后,黄梅戏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由民间艺人转变成专业的艺术团体。

历史上黄梅戏的传播形式大致分为三个时期,最开始的是民间艺人自行组建的表演团队演出的《天仙配》、《告坝费》《过界岭》等。



黄梅戏《过界岭》剧照

第二阶段为舞台剧时期,代表作有《文素臣》、《宏碧缘》、《华丽缘》、《蜜蜂记》等



黄梅戏《蜜蜂记》剧照

第三阶段就是建国后改编的优秀剧目如《女驸马》、《砂子岗》、《火烧紫云阁》等



黄梅戏《女驸马》剧照

现阶段黄梅戏已经改编成了很多种语言版本,粤语版、普通话版、还有英语版,表现形式层出不穷,但是内涵还是不离其宗旨,大多讲述的都是民间故事传说等。


生活来点仪式感


是黄梅的,我小时候就听老一辈说过那时黄梅很苦寒,又遇天灾,干旱,一个戏班一路乞讨演出到安徽,后来在那边安家落户,虽然人在安徽,可心在黄梅,所以戏名从没改过,这就叫做人不忘根,只要是黄梅人,不管男女老小,都会哼几句黄梅戏。


胡依美


在湖北省的黄梅县!


黄梅秋收起义


黄冈市的黄梅县。


大别山人


黄梅县人民把县内分为上乡(山区),下乡(平原)中间是湖区。是由山歌与鱼歌演变产生的,丰收年自娛自乐,災荒年陪伴农民出外谋营生,这就是黄梅戏的特色:它是娛乐工具,又是谋生存的方式,有极强的生命力。


鼓风2


黄梅戏是黄冈黄梅县当地流传的一种山歌,后经过改编成黄梅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