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自己有一点清醒的认识,普遍认为“精华与糟粕并存”。那么中医知道哪些是糟粕吗?

钟钢


实践不但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是检验精华与糟粕的唯一标准。

标准一旦确立,剩下的就好办了。

中医的理论和方药,在临床实践中很容易得到检验,有的理论被证明就是宇宙真理一样的存在,有的理论则云里雾里令人摸不着头脑;有的方药立竿见影,有的方药则隔靴搔痒。即使是强烈反对中医的人物,他们也承认中医在某些疾病治疗方面的疗效,更不用说亲身体验过中医神奇疗效的患者粉丝了。然而中医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自然难以避免很多荒唐的理论和方药,甚至很多骗子打着中医的旗号大行其道。所以,精华与糟粕并存,就是水到渠成的结论了。

那么,中医有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呢?

这个问题,如果以我们提出的以临床实践为检阅的标准,我相信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至少就我的阅读了解范围,至今没有人做过这样的验证和统计。原因很简单,中医典籍汗牛充栋,中医理论百花争艳,光是正统的典籍就数不胜数了,遑论深藏民间的无数偏方验方。

鉴于这个问题的复杂性,我们就化繁为简,单就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著作做一下评论,个人之见,错漏难免。

中医经典《神农本草经》,此书对药物的记载,言简意赅,数量有限,区区三百六十五种。据说现在的中医学院,仅仅把它作为选修教材。可能是觉得它又古老又简单药物记载还少吧!但是,与之相反,很多中医界的精英却对此书大加推崇,比如清代的黄元御,比如民国的张锡纯,比如现代的倪海厦。他们认为,《神农本草经》不只是简简单单的本草书,其中蕴含了正统中医对药物的认知,甚至可以纠正后人的某些方向性的理论错误。举个简单的例子,薏苡仁,大家都知道它是利湿的,后世的中医把它归于健脾利湿的药物,又因为它事实上就是一种食品,所以临床很少用到,倒是养生的人青眼有加。

那么《神农本草经》是怎么记载薏苡仁的主治的呢?经云:筋急拘挛,不可曲伸,风湿痹下气。完全没有提到什么健脾利湿。我们可以看到,《神农本草经》记载的是确切的症状,而不是抽象的概念。中医治病的要诀是什么?就是辨证论治,也就是说,薏苡仁对于上述的症状疗效是非常好的。我们来看一个病例:产妇,产后4日,身体没有明显的寒热表现,但是胳膊腿却奇怪地向外扭曲,几个人都不能帮她纠正过来。过一段时间,她又正常了。然而用不了多久,病又犯了。西医注射镇静剂,几天不见效果。主治中医试用大剂量薏米150克煎服,喝下去立时见效。再添加一些其他的补益方药,这个病就这样治好了。

所以说,《神农本草经》上面的记载,虽然简短,却是精华中的精华,出手必效,没有一个字的废话。类似的还有山药等,在民国名医张锡纯手中,普普通通的一味山药,竟有起死回生的神效,原因就是张锡纯对《神农本草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掘出了很多已被后人忽视的药效。

《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药物主治,只认客观疗效,不受任何理论的羁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药物归经学说。这个学说把药物的治疗范围纳入某经某经,比如山药,归脾肺肾经。这种归类法当然也有它的好处,便于记忆,也有一定的指导价值,但是局限性也很大,容易导致思维的狭窄。比如前面提到的薏米,归肺胃经。临床看到拘挛的症状,作为受传统中医知识灌输的中医,直接想到的应该是肝经的问题对不对?因为“肝主筋”嘛!持有这种思维方式的人,无论如何想不到用薏米来治疗,而通晓《神农本草经》的医生却不受丝毫影响。

回到我们的问题,《神农本草经》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呢?大略地估算一下,本书90%是精华,还有一小部分是糟粕。这主要体现在对某些药物的毒性尤其是远期毒性认识不足,比如有些毒副作用很大的矿物药,竟被它称为无毒可以久服,服后还有诸多妙处云云。然而作为一部早期的药物著作,我们不能奢求它完美无缺。虽然它记载的药物很少,药物的说明也是寥寥数语,但是用药在精不在多,你看那些家里卖药的老中医,常备药也不过就是三五百味,但是疗效很好,患者如云。而且更重要的,正如我们前边所说,它才是正宗中医药的源头,永远对中医学有战略性的指导作用,现代的中医为什么没落,和把《神农本草经》边缘化有很大的关系。

接着我们聊《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是中医的药物学奠基之作,《黄帝内经》则是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和《神农本草经》一样,《黄帝内经》也非一人一时之著作,而是集体智慧长时间积淀的产物,这就导致它的错误(糟粕)在所难免。我们这里讨论的是精华与糟粕的问题,首先,我们先说说《黄帝内经》的精华。

喜欢养生的朋友,对《黄帝内经》中这段话应该耳熟能详:上古之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就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怎么样?这些话穿越千年时空,是不是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类似的还有很多,经常在养生节目中被专家引用,我们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以上是理论,我们再讲一个与临床有关的。黄帝内经原文:黑色出于庭,大于拇指,必不病而猝死。影视剧中经常看到算命先生说,看你印堂发黑,必有大难。估计这话的出典就是《黄帝内经》。那么现实中有没有印证呢?专门研究面诊的中医大师王鸿谟教授给一小男孩治疗结肠炎时,看到其父印堂发暗,就想到了《黄帝内经》中的这句话,于是建议他检查身体,但是这位感觉没有啥异样,就没有接受。四个月后暴卒。当然这是个例,喜欢拿西医的统计学来说事的朋友就不必相信了,现实中这样的患者也不多见,恐怕想做个研究统计也是极端困难。

回到我们的问题,《黄帝内经》有多少精华,多少糟粕?很遗憾,这本书我只零零碎碎读过,没有发言权。这里我们借鉴一下张锡纯的说法。张锡纯是一代名医,广济苍生,著作影响深远,很多当代名医都自称是张氏门徒,所以他的话还是有一定权威性的。张大师说:“是以读《内经》之法,但于其可信之处,精研有得,即能开无限法门;其不可信之处,或为后世伪托,付之不论可也。此孟子所谓“书难尽信”之义也。乃今之偏重西法者,不于《内经》可信之处费心研究,但于其不可信之处极力指摘,推其意见,直谓《内经》真本久失,所传于世者皆系伪托。有斯理乎?”至于《黄帝内经》中有多少可信之处,多少不可信之处,我记得张大师说过是一半对一半的话,但是很可惜,原话的出处一时想不起来,仅凭记忆而已,百度了一下也没有找到。好在头条不是学术论文答辩,信者信之,疑者疑之,悉听尊便。

在头条和中医黑辩论,我提到张锡纯对《黄帝内经》的看法,中医黑马上跟上一句:那么到底哪一半是精华,哪一半是糟粕呢?呵呵!这个……你忘了我也没读过《黄帝内经》吗?要不我们请作古多年的张大师来回答一下?事实上,《黄帝内经》因为是抽象的理论性的东西,不要说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无关紧要,即使是很多中医甚至名医,都不一定读过读通读懂,然而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的临床。比如毛主席的《矛盾论》《新民主主义论》,这个论那个论,都是深奥的理论,你可以深入研究,也可以完全不去读,丝毫不影响共产党队伍的壮大和干部的培养,更不会影响你刷头条,当喷子。所以——知道精华糟粕的大概数据就行了,领导让你加班不给加班费的时候你都没这么认真过对不对?

接下来我们聊《伤寒论》。《神农本草经》是药物学,《黄帝内经》是理论学,《伤寒杂病论》呢?就是中医的临床学。

我们知道,张仲景被尊为医圣,这么尊贵的称号是怎么来的?当然来自于这部著作。

看过周星驰电影《赌圣》的都知道,电影中的周星驰,逢赌必赢,战无不胜,对吧?也只有这样的本事,才配称之为“圣”。那么张仲景有没有这样的本事呢?正确答案:是的。

说到这里,我不知该怎样对这样一个话题展开论述,因为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话题,绝非三言两语能够说得清楚。简单地说,得到张仲景真传的中医,在临床中发现一个惊人的现象,只要辨证无误,那么照着书中的方子给患者把药吃下去,一剂知,二剂已,临床效果非常非常好。

对于张仲景的药方的赞誉和推崇,可以说有如黄河之水,千年以来,绵延不绝。历代的中医,只要是参悟透《伤寒论》的精要,临床一用,无不五体投地。开始这本书就像武林秘笈,得到者不肯轻易示人,所以大家都不知道张仲景这个人,医圣更无从说起。比如唐代,药王孙思邈见多识广,都只是《千金方》都编写完了,才读到此书,足见隐藏得有多深。

后来经过一些名医的推广,《伤寒论》广为天下所知,那些医生在拜服之余,由衷感叹:写此书者,医中之圣也!有位医学家激动之余,首次在其著作中尊张仲景为医圣,这句话马上引起无数中医的共鸣,大家都没有异议,于是一直就这么叫下来,直到今天,张仲景在中医界的地位都稳固有加,好比电影界百年周星驰的地位一样。

对于中医来说,这些都是常识,然而对于中医黑和小白来说,不免产生一个疑问:《伤寒论》真的有这么神奇吗?这里我们限于篇幅,只简单讲一下它治病的原理。

降龙十八掌大家都知道对吧?还有风清扬的独孤九剑。这两种武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简御繁,无论敌人的招数如何千变万化,它都有固定的对应招式,完全不管你是武当派还是少林派,也不管你是南拳还是北腿。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他的眼里,没有门派招式的区别,只有进攻方位与方式的分类。降龙十八掌把全身上下左右分为十八个部位,只要你攻击的是这个部位,那么他只需使出这招,就可以保护自己,同时攻击敌人,而不需考虑对方的武功门派。独孤九剑也是,把敌人的进攻归类,破剑式破枪式等各有对应,也不管你是杨家枪还是张家剑。

伤寒论奠定的是中医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基础,讲究有是症用是药。意思就是说,在中医眼里,看到的是症,是患者表现出来的症状,而不是像西医一样的病。假设感冒是头疼发热用这个方,癌症如果也是头疼发热,那么同样用的也是这个方。这种分类方法就可以以有限的效方对应无限的疾病。

西医把疾病详加细分,据说现在已经有两万多种疾病了。估计很多西医连这些疾病的名字都记不全。麻烦的是,对于西医来说,这一数字还会增长下去,甚至可以说是无穷尽的。

反观中医,他不需要了解你这个病到底怎么回事,他研究的是身体对于疾病的反应。比如发烧脉搏加快,这是感冒的症状,中医把这些症状归类,同时解读为身体需要通过发汗排出病毒,于是处以对应的处方,而这些处方都是千锤百炼,经过千年验证的,一吃就见效。同样的症状,不只是感冒有,别的疾病也会有,比如倪海厦先生在治疗癌症,将要痊愈时,发现患者也会出现感冒类似的症状,那么怎么办?很简单,有是症用是药。这里强调一下,一种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症状表现是很多的,不同的时期用不同的药物,不只是中医,西医也一样。

人体对于疾病的反应是有限的,因为人体的自我保护功能无非就那么几种。比如吃了脏东西毒食品,就会上吐下泻,这是身体想通过吐泻把毒素排出来;比如感冒了,往往发烧,还有寒热往来等。这是身体想通过提高体温把病菌杀死或者通过汗液把病毒排出来。中医总结了一下,也就是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种。这八种方法好比中医的独孤九剑和降龙十八掌,法中套方,方中含法,顺应身体需求,帮助身体达到祛疾愈病的效果。

如果要你研究疾病的种类,恐怕直到人类灭亡那一天你都统计不完,因为新的病菌病毒在不断产生,然而如果让你研究人体对于疾病的保护反应,相对就简单多了,甚至可以说,东汉时代,张仲景就已经几乎把这些反应研究得八九不离十了。

中医治病的原理,本来就是协助身体对抗疾病,读懂了身体的疾病反应,就等于弄明白了身体的需要,然后通过药物帮助身体一把,然后……然后身体自己就把病给治好了。

道理明白了,也就理解伤寒论的牛逼之处了。有的人说伤寒论是治疗感冒的,也对,可是明显没有读懂读透辨证论治的要义。事实上伤寒论是治万病大法。所以有人说,仲景法是万世法。

这里讲一个小病例。一群工人食品中毒,西医因为毒源不明,难以下手,虽然采取措施,疗效不佳,情况危急。政府请一位中医大师援助,他观察了一下患者的症状反应,然后背诵了一句《伤寒论》的条文,就让大家照这个药方吃药。结果马上转危为安。这个病例比较有名,读经方的中医都知道,这里就不去寻找原始资料来证明了,你看我辛辛苦苦写了这么长,手机打字好累的,又不挣一分钱,再找原始资料,我有病啊!

绕了一大圈,回到我们的问题,对于《伤寒论》来说,他的精华和糟粕各有多少?我个人的看法是99%精华,1%的糟粕。当然这个也是概率,没有那么精准。为什么它的精华这么多?因为这部书从第一个字开始,讲的就是临床。临床靠的是什么?当然是疗效。每一张药方,每一种症状,每一项加减,书中都记录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以说,书中的每一个字,都对应着现实中发生过的症状和疗效,所以是禁得起实践检验的。

说它还有1%的糟粕,是因为书中还有一些药物比如铅丹,现在都知道是有毒的,已经被弃之不用了。加上此书在流传过程中竹简破损,个别条文缺失,后人整理的也很难说是原貌,这就造成学术的争议,历代争论不休,今天亦然。这些都是题外话了。

中医历史久远,精华糟粕并存毫不奇怪,留其精华去其糟粕,其实是历代中医都在努力的目标。作为普通人,中医护佑华夏千年,应该有感恩之心,家穷不嫌亲娘丑,而不是跪倒在西医的门下,对中医吹毛求疵。无论中医西医,治得好病就是良医。


红枫曼舞


我看头条上关于中西医谁优谁劣的争论其实这没有必要这样争论,正如现在社会上对一些热点问题的争论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中西药也是一样在治病方面各有所长,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有些病西医冶疗比中医见效快,但有些病中医治疗疗效好。前几年我不小心摔了一跤,将膝盖处摔裂了,首先我在我市一所大医院确診伤情,并由该院骨伤科医师,他将受伤那只脚从腿根部至下面用石膏封闭起来,并交代一个月不能下床只能躺在床上,大小便都要人侍候,我一听就急了,孩子都要为生活奔波,一二天还可以,一个月谁来侍候你,当即当家人联系沟通,第二天他们开车将我送到我市乡村一个专门治疗跌打损伤的伤科医院,当时从那所大医院转院时,主治大夫劝我我们大医院还不如乡村小医院吗?结果大医院在治疗跌打损伤就没有这所伤科医院专业,在那所伤科医院接诊医师看了我的乄光片后,将我脚上的石膏全部敲掉,用他们用中草药独制的膏药贴在我的患处,用纱布固定好就要我下地行走,回家过了十多天又去换了一次药,前后两次只用几百元医药费,如果继续在那所大医院住院治疗,不光人受罪,那医药费都不是几百元的小数目,光住院的床位费都要上千元,我这不是我编的故事,也不是神话,确确实实发生我身上的事,所以我认为中西医不要互相排斥,应该中西医取长补短,各自发挥各自的特长优势更好为广大患者服务,更好地在各自领域治病救人。


用户1586347926362


主流中医走上了歧途,从汉以后吧!所谓名医,只能芸花一现。《三皇内经》的解读有问题,中医生把中医基础框架知识当可有可无的书用,真是悲哀。

我整理下头条上看到的中医执业医师的问题吧。一、阴阳的认识有误;二、经络不是血管,而某中医博士提出经络是血管;三、望闻问切中望闻为首,这是治未病的手段,好像只有人强调切脉;四、中医生不照内经修心修意,很难恢复昔日的荣光;五、医者必知自己的药,因为每批药的药性是有区别的所以剂量应该也有区别,医不执药、剂量不对患者治疗效果就不对;六、“其生五,其气三”,“气三”通行的解释是三阳三阴脉这个不对,基础理解有问题中医还能延续到今天说明中医生命力的强大,重复《三皇内经》是道源也是医源;七、科班出来的人确实不如民间世家,民间世家阴阳精深、对阴阳的理解才是中医治病的基础;八、中医是科学是哲学是文化也是技术手段,发展的思维跟西医不一样,把中医丢在西医下管理是对传统医学文化的玷污。

中医道源的综治思维不知道比西医强多少,说文化自信首先是独立中医管理系统和发展思维模式然后才能把中医应用于全民医保。

题主,你的问题是以上问题引发的后果。市面上有证的中医师,还有什么五六百上千挂号费的名医,这不是什么真正的中医――我不是认为中医应该收入低,仁心仁术决定中医的医术,仁心是本性的追求仁术是实践的结果,一个用金钱来割断自己跟患者接触的中医本就不是多高明的医生。民间中医世家值得重视,这种重视不是说要想办法弄个门槛收钱或者为难民间世家,中医的管理和传承者的培养整个体系需要与西医管理模式割裂开来。

患者的问题在自己毫无体感,不遵医嘱又还想着一副药下去就长生不老……有些西医无法察知的病状,这个时候服中药加上调整心态和作息能治好。慢性病大多是心态和生活习惯引起的,你不改这个,光吃药那怎么行?其气三是什么?心气心神气调体脉和环境饮食的摄入啊!不遵医嘱,连医生都搞不懂你怎么回事,治病就得有治病的心态,尊重医生就是对自己的身体负责。

我当时服中药,一起治病的街坊还是老样子,我好了,为什么呢?街坊总说医生不好,我身体一有情况就汇报,我自己积极参与调整自己的心态。当然你可以不改,这叫治得了病治不了命,命是自己的也只能你自己负责。吃中药就想着长生不老?想多了不好。盯着中医挑毛病的人,自己想想每年西医院里死多少人?那是不是西医害死的?如果不是,还能双重标准对待两种医术?这叫思维混乱,是精神分裂的前兆。

我的结论是中医没有糟粕,如何发扬光大中医才是问题。浮躁的社会浮躁的人心连为了自己静心读书的耐性都没有,出了问题别光怪中医,找找自己的毛病。个个那么行,你行你去学中医做名医啊!这可是给自己修德延长生命的机会。自己不对自己负责,要别人对你的生命负责,呵呵了!


节度使95


野刊对野人,新闻头条与村夫野人,真仍饭后空闲时的茶庄,可以畅所欲言。 对中医古典文献的利用要分辩精华与糟粕的方法实是简单的,有用就是精华,无用与有害就是槽粕。 神农研究本草从民众中来,到民众中去,正确。并且要说中药是中医的灵魂。 内经宣传的中庸,也即平衡的观点,正确,以此来开发中医治疗法则。 伤寒对病与药研究的结合,实是制方之先驱。仲景对病人的观察入微,对主药作用很清楚,对主药发挥作用的配备很到位。 然而问其糟粕,神农只有认识的不足,有的需校正与补充。内经的思想则是把中医披上神化的外衣。把本来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神化,甚至令人高不可攀的样子,其中成为阻碍中医发展的顽固磐石的阴阳五行与经络学说,应该是糟粕。后人本可以问其不足,然而每个中医人都不肯走下神坛,守着我是天人合一的圣学传人。譬如针灸学到上世纪 它还是辅助疗法地位。近二三十年,真是今代科学时期,经络查无验证,中医研究人还是不愿意走下神坛,坚定地奉行天人合一的经络学说。经络本无有,为什么没有人研究针刺部位仍一系列肌肉(分头中尾)或是肌肉间缝,以刺激肌肉收缩加强神经传导的研究与试验,达到实至名归。 伤寒的六经辩病,实仍张仲景学着黄帝用以抬高自己。后人大可以从药物的研究与分类,以及病的发展,实是求是诊病用药,不要弃其明智而拾其糟粕。


一笑29580


中医从业人员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那就是中医精华与糟粕共存。如《妇人良方大全》求子篇谓之无子者是坟茔风水不好;治难产喝烧掉的用朱砂写的纸符等,此属糟粕无疑。象此等名著尚有此等问题,故历代医家受历史的局限等诸多原因影响,瑕疵可谓不少。另,中医药只是目前医疗手段的一个补充,千万不要妄自尊大,千万不要排斥西医。毕竟西医的检查手段已经日臻完善,相信一个早期的子宫内膜癌是不可能通过中医的诊断方法获得。个人认为:诸多未能明确诊断的疾病,还是经西医检查确诊后再考虑用中医或西医治疗的问题,择优而用。若选择中医,做为医生则当应用中医思维,这非常重要。


没棱角的石头5


现在国内所存在的精华,是大部分真正意义上的人,但也存在极少数的社会人渣糟粕-中医黑。这些社会人渣糟粕垃圾,其与众不同的特别之处,是不知道自己祖宗姓啥,却天天在诅咒它们自己祖宗是姓猪而不是姓朱的杂种。那么,这些中医黑们知识自己是人渣吗?答案是:这些反中医的社会人渣,不但不知道自己的狐狸尾巴臭,还以为自己是科学创作者呢!并且就是因为有了这么一点儿本钱,这些个下流胚子才会自视甚高,猪鼻子插葱充大象,整天呆在网上狂吠嚎丧,对中国人自己祖宗的科学智慧-中医药学进行污辱性的中伤、抹黑、诋毁和攻击。并且对中医药学的理论是一窍不通,哪一头出水都不懂,就只管闭着狗眼,张开狗嘴放屁!所以,这些中医黑人渣们,根本就没有羞耻感,一个个脸大皮厚的在拿中医开涮。因此,本中医也决不能任由这些狗杂种们肆意横行,必须为它们立一个牌坊-社会垃圾。


7311665134351


不知道,只知道一个认为中医是糟粕的人~网名叫钟钢的~是中华民族的糟粕,没听说过中医是糟粕。


唐果爸爸成长记


什么是精华?什么又是糟粕?谁又真的有这种定性的权力?古人是非常谦虚的,他们在搞不懂的情况下从来就不自己乱来!只是忠实的记录下来古人的验方,由更聪明的人去破解!而不像现代的一些个无知之人那样!看到它们自己搞不明白的东西就说什么不科学,就想要毁掉!一些个无知又无良的无赖总把自己包装成什么大咖,又是什么学者还有什么什么领域的什么狗屁的什么者!“上帝”不是用无知包装出来的!你们再怎么包装也成不了“上帝”的!


许杰183677444


可怕的是,中医者都认为中医是最牛逼的,可以治疗任何疾病。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中医什么病都治不了,从事中医的人说起理论来,弄的自己都稀里糊涂的,哈哈


Luszy


中医经过了几千年甚至数万年的实践检验和经验积累。中医不是迷信,不是巫学,中医是一门自然科学和东方哲学。中医的长处是:对慢性病的整体调治,注重体质内因,注重扶正祛邪,注重解毒清瘀,注重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精神内守。中医的短处是:没有西医的现代检测设备,消毒杀菌的药物和手段较少,缺乏现代大医院管理体制,治疗一些“急难险重” 病人,不如西医快捷显效。西医的长处与短处,正好与中医相反。所以,中西医不要互相排斥和贬低,而应该携手合作,互相取长补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