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陶公主死后不愿跟丈夫同穴,反而要求跟情夫同葬,究竟是什么原因?

历史图影馆


馆陶公主死后不愿跟丈夫同穴,反而要求跟情夫同葬,究竟是什么原因?

  馆陶公主是历史上是有名的公主之一,她的出名不是因为她的尊贵,而是因为她的聪明任性,或者说她的恣意。比如说题主提到的,她遗言死后不跟丈夫同穴,反而要跟情夫同葬,这样不合道德伦理的事就很能说明问题。

  馆陶公主的任性,其实是很早就有的。作为文帝与窦太后唯一的女儿,她从小金尊玉贵,也因为是女子,所以深懂窦太后和弟弟刘启的心思。

  她下嫁堂邑侯陈午,应该是典型的女强男弱的类型。陈邑是陈婴之后,和馆陶公主成亲的时候,才1800户的小侯,馆陶公主在陈家,想必也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

  有几件事情,能说明馆陶公主的能力。

  第一是充实刘启后宫。刘启当了皇帝后,馆陶公主多次进献美女,给弟弟充实后宫。这话当然得看怎么说,在群臣看来,刘嫖这姐姐当得太令人匪夷所思了,在刘启的后宫们看来,这姐姐太可恶,宫里美女还少吗?还没事就进献,东一个西一个地。可是他们什么都不能多说,群臣能非议刘启后宫吗?妃嫔能说皇帝好色吗?刘启当然开心,有这个姐姐,他得了多少知情识趣的美人儿啊。刘启知恩,受举荐而升级的妃嫔感恩,刘嫖的亲密度,蹭蹭蹭上升,说什么就是什么。

  第二就是参与废立储君。刘启的第一任太子刘荣,被废,就是馆陶公主与栗姬不和,馆陶公主转而联手王娡干下的大事,其实多少曲折,如何操作咱们也不多说,第二任太子刘彻上位,馆陶公主出了相当大的力气。

  第三就是平息窦太后的怒火。窦太后一生最喜欢的小儿子刘武,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成为皇帝,就连太子的位置都没摸着边就抑郁而死,窦太后大怒,大孝子刘启手足无措。馆陶公主出主意,让刘启好好照顾刘武的孩子们,给他们破格封赏,于是刘武的子女们人人得利,老太太也特别开心,相信刘启没下手杀弟弟,也就放过了对刘启的责骂,让他下了台阶,不再为难。

  第四就是保住刘彻的皇帝之位。刘彻十八岁之前,一直无子,各方势力蠢蠢欲动,为了保住陈阿娇的皇后之位,馆陶公主倾尽全力保护刘彻,至于做了哪些事,不多说。后来是刘彻的姐姐平阳公主举荐卫子夫,生下孩子保住了刘彻的位置——当然了,这一招是馆陶用老了的招术了。

  阿娇失宠后,馆陶长公主也是很着急的,她费尽心机,各种操作,为求子花了几千万钱,但是都没有消息。阿娇无能,不断地为长公主带来麻烦,长公主也渐渐失去了耐心,转而追求自己的快乐,养起了小白脸董偃,过上了没羞没臊的生活。

  馆陶长公主,在窦太后活着的时候,极尽任性之能,当然了,她可不是没脑子,而是相当地有眼光,只可惜阿娇不会生,此前的算盘全部都白敲了,窦太后死后,刘彻也并没有就完全忘恩负义地把她抛在一边,而是给了她能得到的最大尊荣,只可惜她一生都是为自己,不顾及他人的眼光,当年送美女给弟弟,老年养男宠,都是一样的任性。如果丈夫能辖制也还好,偏偏陈午胆小怕事,什么都不敢,于是什么丑事,她都做得出来。(文/宛如清扬图/网络)


宛如清扬


这位馆陶公主的名字叫刘嫖,名字起的别具一格,大概在汉朝这个"嫖"字,以其它意思为主,不似我们今天对这个字意的理解。历史上有多少公主可能没人统计,有名气的并不是很多,真正有权势的更少,就强势而言刘嫖绝对数得着,汉武帝刘彻的上位,应该是这位姑姑兼丈母娘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大家对"金屋藏娇"的成语很熟悉,这个娇,就是刘嫖的女儿陈阿娇,说明在卫子夫出现之前,汉武帝和陈阿娇还是非常恩爱的,陈阿娇的失宠主要是肚子不争气,即使卫子夫不出现,仍然会有别的女人出现,"母以子贵",女儿的缺陷导至以后因巫蛊事件,被废除皇后之位,志高气昂的刘嫖也无能为力。



50岁后的刘嫖,己心力交瘁,由于女儿的原由,政治上已风光不再,转而沉迷于和面首董偃的二人世界。董偃出身于珠宝商人之家,因眉清目秀又聪明伶俐,13岁时被刘嫖看中,收为"干儿子"领到府上抚养,到董偃长到18岁时,已出落成一标致帅哥,真真一个瘦不露骨,胖不雍缀的"小鲜肉",此时刘嫖的丈夫堂邑候陈午已去世,闲逸在家的刘嫖面对此尤物,早已春心淫荡,略使小计就把董偃弄到自己床上,从此你恩我爱,一发不可收拾,这对"母子"不伦恋,因没有血缘关系也算不上乱伦,只是刘嫖开公主养面首之先河,刘嫖和后世淫乱成性的山阴公主,高阳公主的区别在于,淫而不乱,不只是满足生理要求,在后来董偃因病死去后,再没有包养别的面首,一直都生活对董偃的回忆中,临死时提出要和董偃合葬,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因她虽贵为公主,婚姻也是不能自已作主,他和丈夫陈午一定父亲汉文帝包办的,遇到董偃,算的上真爱,有"生不同年死同穴"的味道。其它方面的原因,如别的答友分析她无脸见丈夫陈午的原由,觉得和地敢做敢为的公主个性不大符,关键是和陈午的感情一般。



馆陶公主刘嫖死后,最终如愿和董偃合葬于霸陵。


王洪涛6807


馆陶公主是汉文帝刘恒和窦漪房皇后的女儿,汉景帝刘启的亲姐姐,汉武帝刘彻的亲姑姑和丈母娘,她从小金尊玉贵,深受三朝皇帝的宠爱,因此让她养成了霸道又有心机的性格,在丈夫去世后,又豢养男宠,开启公主养面首之先河,更为令人咂舌的是她不愿跟丈夫同穴,反而要求跟情夫同葬,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馆陶公主刘嫖在父亲文帝刘恒的安排下嫁给了千户侯陈婴的儿子堂邑侯陈午,这是一段不对等的婚姻,典型的女强男弱,好在他们婚后生下了漂亮的女儿陈阿娇,才使得馆陶公主接下来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文帝去世后,景帝时期乃至汉武帝时期,窦漪房把持朝政,拥有绝对的权威,称为窦太皇,馆陶长公主可是窦太后的心尖儿,她经常进宫陪伴母后,她的地位是比较尊贵和特殊的。

刘嫖和弟弟景帝的关系也非常好,时常投其所好向他进献几个美女,景帝也是大手笔的给予姐姐丰厚的赏赐。

窦太后的宠爱,汉景帝的纵容,使这位长公主在汉宫中成为一个不可小视的人物。


为了维持长远的血缘和亲情关系,馆陶长公主决定和弟弟结为亲家,亲上加亲。

她打算让女儿和太子刘荣定亲,但刘荣的母亲栗姬非常反感这个长公主,对于她向景帝进献美女,破坏她和景帝的感情非常生气,当刘嫖提出这个想法时,栗姬一口就回绝了,栗姬也太感情用事了,要知道得罪了长公主是绝对没有好果子吃的。

遭到了栗姬的打脸后,馆陶长公主把目光又投向了真在受宠的王娡的儿子刘彻身上,王娡与长公主一拍即合,交易达成,陈阿娇和刘彻就定了娃娃亲。

在刘嫖的多次努力下,景帝最终废除了刘荣的太子位,改立刘彻为太子,刘嫖大功告成。


刘彻继位后。陈阿娇就被封为皇后,刘嫖又升格为大长公主,并被汉武帝封为窦太主,由于汉武帝的皇位是借助馆陶公主的力量才坐上去的,汉武帝起初对这位大恩人是恭敬有加的,而馆陶公主性格骄纵,所以时常会压制着汉武帝,在他面前摆谱,这让汉武帝十分 难堪。

汉武帝碍于馆陶公主背后有窦太皇撑腰,表面上对她还是毕恭毕敬的,但其内心对她是十分的不满。


汉武帝有个姐姐平阳公主,也像馆陶公主一样喜欢向皇帝进献美女,卫子夫就是由平阳公主介绍给汉武帝的,汉武帝非常宠幸卫子夫,对陈阿娇就冷若冰霜,这让陈皇后非常妒忌,但她肚子又不争气,经多方医治仍然无法怀孕,而卫子夫却有了身孕,最后陈阿娇只好求助巫术,但事情被汉武帝发觉后,终于被废。

在陈阿娇被打入冷宫的第二年,馆陶公主的丈夫陈午也去世了,馆陶公主对女儿陈阿娇也失望至极,在政治上也已经失宠,年愈50的她在生活上也越发的寂寞起来,于是就和血气方刚的养子董偃有了不伦之恋。


董偃出生于商贾之家,他们家是做珠宝生意的,从小就长得十分的俊秀,十分招人喜欢,十三岁时就跟随母亲去各大王公贵族家中去推销他们的珠宝,当馆陶公主看到这个小孩的时候,非常喜欢,便把他留下来做了自己的养子。

董偃十八岁的时候,更加的英俊潇洒、风流倜傥,让50岁的馆陶公主心动不已,通过金钱的诱惑终于让他就范,他们长相厮守,馆陶公主又过了上十年的快乐时光。


后来董偃也因病而亡,死时还不到30岁,刘嫖非常伤心,她的晚年是在悲伤和思念中度过的,临终前她只有一个心愿,就是要与董偃合葬,看来馆陶公主的确是对董偃动了真心,付了真感情。


馆陶公主敢爱敢恨,活着荒唐胡来,死了却也不想安分。







遗产君


馆陶公主之所以死后不愿跟丈夫同穴,反而和董偃一起同葬,这其中有很多原因。



1.无脸见丈夫陈午,在男尊女卑的那个时代,女性地位本来就不高,虽然她是一位公主,但文帝将她嫁给了堂邑侯陈午,不知道当时文帝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刘嫖嫁给陈午在外人眼里看来有些男弱女强,刘嫖心里终归有些许的不甘,但其也没有办法,但自其丈夫陈午去世后,其喜欢上了一个小好几十岁的董偃,并与之有染,并且还将其介绍给汉武帝,其开创了公主养男宠的先河,其所作所为是根本不会得到死去丈夫的原谅的,所以其不敢死后与丈夫合葬,怕自己死后丈夫找她算账。



2.刘嫖强悍一生,为了自己的女儿能够当上皇后,其首先想和栗姬联合,将女儿阿娇嫁给太子刘荣,但是栗姬也是个愣茬,硬是没答应,于是其又转向王娡,与她联合,最终导致景帝废掉太子,立刘彻为太子,将女儿许配给太子刘彻,最终成为皇后,但因为始终没有生育,后陷入巫蛊事件中被废,刘嫖在其中也起到了不好的作用,凭着她拥戴刘彻做太子的功劳,总是在武帝面前指手划脚,进一步惹怒武帝,再加上阿娇未育,进一步加快了废后的进度,所以其无脸再面对丈夫陈午,不与其同葬。



3.刘嫖与丈夫陈午的婚姻是政治联姻,与你情我愿的爱情无关。作为女性,尤其是帝王家的女性,婚姻是没有自主权的,没有爱情只能隐忍。丈夫去世后,与董偃,不管董偃看上的是她的权势,还是看上她的钱财,至少在刘嫖方面她是得到了满足,董偃年轻漂亮有活力,自己老了老了还能有如此经历,此生无怨了,所以活着的时候与董偃出入成双入对,那么死了也要这样 ,于是选择与董偃同葬。

这就是我对刘嫖不与丈夫同穴的一点分析,如有不正确请批评指正。



活着死了都有需要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