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養技術探討:母豬分娩前後的飼養管理

很多豬場會出現母豬產後不食,母豬產後發燒,母豬產後乳房炎,母豬產後子宮炎,母豬難產,母豬產死胎等問題,這很有可能母豬分娩前後出問題了。在豬場生產過程中母豬分娩前後的飼養管理非常重要,任何一環節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導致以上結果。

一、母豬分娩前後飼餵量控制

母豬分娩前一週左右要根據母豬膘情情況來控制飼餵量。

膘情較好的母豬,產期要逐步減少飼餵量,每日飼餵量減少10%-20%,到分娩前2天的飼餵量可減少到日常飼餵量的1/2。

飼養技術探討:母豬分娩前後的飼養管理

說明:膘情好的母豬分娩前一段時間要控制飼餵量的原因:1.是防止母豬過於肥胖影響產仔;2.防止乳汁分泌過多,仔豬吃不完會臃積在乳房中易引發乳房炎。

母豬膘情不好體況差不用控制飼餵量,另外增加飼餵優質飼料,建議多飼餵含有高蛋白的飼料,促進母豬膘情的恢復。

說明:母豬體況差的時候一定要優飼,以防母豬產後發生奶水不足的情況,甚至會影響母豬下一個繁殖週期。

注意:分娩當天應當停止飼餵,可適當喂些溫的稀麩皮水,防止母豬腹腔壓力過大影響順利產仔。

飼養技術探討:母豬分娩前後的飼養管理

二、母豬分娩前後的護理

1.母豬分娩前一週開始上產床,讓待產母豬提前熟悉產房環境,有助於生產。母豬進產房前一定要把產床提前一週徹底清洗、消毒, 減少病原對生產造成的影響。

2.母豬臨產前安排有經驗的飼養員輪流值守,發現有生產情況立即採取輔助措施。接產員要修剪指甲,並洗手消毒。對於有產前症狀的母豬要用安全的消毒水清洗乾淨母豬的乳房、四肢、腹部以及陰戶。

3.母豬開始產仔時,及時用乾淨產布把仔豬身上的黏液擦拭乾淨,並放入到32℃左右的保溫箱中。

4.注意觀察母豬產仔時間,如果產仔間隔在20分鐘以內為正常。如果產仔時間間隔在30分鐘以上,產程超過2小時以上,表現為難產症狀,那就要考慮使用縮宮素助產(使用劑量遵醫囑),或人工助產。

飼養技術探討:母豬分娩前後的飼養管理

注意:人工助產一定要帶專用手套,動作要輕緩溫柔,以免損傷母豬產道引發繁殖疾病。另外,母豬產仔過程中消耗很大能量和水分,特別是水分,還有就是母豬乳汁中水的含量達75%以上。因此要給母豬提供充足潔淨的溫水,以保證母豬產後對水的需求。

5.母豬產完仔後,要讓仔豬及時吃上初乳。母豬初乳中含有豐富的免疫球蛋白,能有效增強仔豬的抗病能力(仔豬不吃初乳死亡率極高),提高仔豬的成活率。

6.確定母豬產完仔後(以胎衣全部產出為準),及時把胎衣收走,防止母豬誤食而引起腸道疾病。

7.母豬產後為防止子宮、產道發生感染,灌注或注射抗菌消炎藥物(此環節一定要做,這樣是防治母豬子宮炎最有效的手段)。

智能養豬系統,一人就能同時飼餵數千頭豬,點擊下面瞭解更多查看詳情

↓ ↓ ↓ ↓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