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宋高宗赵构退守南方,选择了杭州而非南京?

不喝皮酒会死星人


1129年11月完颜宗弼率军渡江攻克南宋行都建康——这注定了赵构不会定都南京

1127年5月,被迫成为皇帝的张邦昌,以孟太后名义,下诏传位给赵构。当时都城还是东京汴梁。但赵构依然呆在南京归德府(今商丘市)。

赵构即位后,在起用主战派李纲几个月后,就起用主和派汪伯彦、黄潜善,试图让金国承认张邦昌让位的合法性。

1127年10月,因为金军进攻,形势不利,赵构离开南京,驻扎在淮甸,孟太后先行去扬州;

1128年1月,赵构从淮甸继续南下到扬州;10月,让人送孟太后去杭州;

1129年2月,赵构到镇江府,王渊要求赵构到杭州,但赵构选择去建康,以建康为行都;9月,完颜宗弼渡江攻克建康;12月,赵构到明州,最后在完颜宗弼的追兵下,不得不逃入海中,在海上居住了4个月之久(1130年1月到4月)。

面对强势的金军,赵构能够在前线的建康定都吗?


定都杭州的优势:

1、杭州相对建康有缓冲优势。定都在建康,很容易被金军渡江俘虏。而定都在杭州,金军渡江之后还要有从建康到杭州的路程,有足够时间进行逃跑。

2、可以从杭州到海上避难。1129年到1130年的经历,可以说赵构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个在海上驻扎的皇帝——秦始皇的巡游不算。

但其实,投降金国的南宋叛将徐文就提供了一个堵住赵构海上避难的方案:

“宋主在杭州,其候潮门外钱塘江内有船二百只。宋主初走入海时,于此上船,过钱塘江别有河入越州,向明州定海口迤逦前去昌国县。其县在海中,宋人聚船积粮之处。今大军可先往昌国县,攻取船粮,还趋明州城下,夺取宋主御船,直抵钱塘江口。今自密州上船,如风势顺,可五日夜到昌国县,或风势稍慢,十日或半月可至。”

3、1138年绍兴和盟签署,从1129年到1138年已经成为行都10年的建康,完成了战时前线中心的功能。

1138年,金国归还河南、陕西地给南宋,金宋签署第一次绍兴和盟。局势基本稳定,作为战时指挥中心点建康,不宜继续作为和平时期治理的国度。

4、避免前车之覆,防止再次出现靖康之难。汴梁靠近黄河,金军渡河之后即可包围汴梁;建康靠近长江,金军渡江后即可如同包围汴梁一样包围建康。

看似依仗天险,实则毫无战略缓冲。

这就是为什么战时可以把建康设为定都,但和平时绝对排除的原因。

5、建康具有恢复中原战略企图,不利于绍兴和盟和金国信任。史书没有关于定都杭州的言论记录,但在《宋史全文》中记录了张守对建康象征意义的说法:

“守谓建康自六朝为帝王都,江流险阔,气象雄伟,且据会要以经理中原,依险阻以捍御强敌,可为别都,以图恢复。”
“守曰:『昨日都省已与赵鼎言之,陛下至建康席未及缓,今又巡幸,百司、六军有勤动之苦,民力邦用有烦费之忧。愿少安于此,以系中原民心。』”

赵构为什么同意绍兴和盟:

一、迎接宋徽宗梓宫和母亲韦太后:

“上曰:『不须恤此。今日梓宫、太后、渊圣皇帝皆未还,不和则无可还之理。』”

二、南宋军包括四大将并无表现出收复中原的能力:

“翌日,赵鼎奏:『器甲精明,照耀广川。军马之盛,至于如此,皆陛下留意所致。』上曰:『前日俊来奏事,具言近来军中制造兵器已无遗功,朕因谕之:国家之力,亦尽于此矣,但欠一事尔。俊曰:不知欠何事?朕曰:所欠力战而已。俊悚息对曰:他日若遇敌,臣当尽死以报国家。』”

南宋对金国所取得的胜利,都是防守之功:和尚原、仙人关、顺昌之战等皆如是,从来没有取得过一次主动进攻的大战胜利。

都是防守,从无进攻,却个个妄谈收复中原——说的容易!别跟我说,岳飞。岳飞的收复中原和诸葛亮数次北伐一样,看似英雄壮怀,实则一事无成,颗粒无收,白忙活一场!

诸葛亮眼中只有长安,岳飞眼中只有汴梁。岳飞最佳策略是先夺取洛阳,以洛阳为基地慢慢东进,夺取汴梁。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靖康二年,金兵南下围攻开封。宋钦宗遣康王赵构为和谈使臣,出使金营求和,赵构走到河北磁州时被当地守臣宗泽劝阻留下,没有去到金营。不久后开封城破,徽钦二宗以及一票皇族全部金兵俘虏。赵构因为不在城内,因此躲过一劫。等到金兵北返后,赵构便成了北宋直系皇族中唯一的幸存者。于是在同年五月,赵构在南京应天府(河南商丘市)即位为帝,重建宋朝,历史上被称为南宋。



宋高宗赵构刚继位的时候,其实时局并不是特别的恶劣。首先是女真当时并没有全盘吞并宋朝的计划,黄河以南和关中地区仍然掌握在宋军手里;其次是女真人不适应南方的天气,金军南下要挑气候,并非是全天候不间断的,一般要等秋高马肥,也就是在秋冬季节金兵才会南下。宋军有绝对充足的时间做准备;再者当时宋廷有李纲、宗泽等大臣坚持,宋军在抗金方面颇具成效。并且金军控制的黄河以北也频繁有民军起义,金国的统治并不稳固。

因此宋军当时只是缺一个有魄力的统帅,领导他们与女真作战。如果当时这个统帅能稍微硬气一点,不奢求有秦皇汉武之气势,哪怕是有孙权的野心,南宋后来也不至于在国号前面加那个“南”字。

然而赵构偏偏就是个胆子小的货,商丘离黄河太近,他不敢待,于是跑路就变成理所当然的事情了。但是有个问题,往哪跑呢?当时主要有四种跑路的意见:西迁关中、南迁襄阳、南迁金陵、北上开封。至于杭州,当时压根没有人关注过。



首先宗泽提议的北上开封的建议被赵构直接否定。商丘他不敢待,开封就更不敢了;第二个被否决的是关中,虽然关中当时有北宋最精锐的西军,且有山川险阻,背靠富庶的巴蜀,攻守皆宜。但是由于关中处在西夏和金兵夹击的位置,并且距离东南财赋之地太远,因此被赵构否决;第三个被否决的是襄阳。其实襄阳的位置非常的好,西可倚西北之兵、东可附东南之财。而且远离前线,本身又据汉水为屏,实在遇到危险也能从容退到长江以南。但是襄阳的经济不够发达,赵构觉得不行,因此放弃。

先后放弃了开封、关中、襄阳之后,唯一可行的目的地就只剩南京了。当然了,南京也是个不错的龙兴之地,此地经济发达、乃虎踞龙盘之地。此前有六朝都在此建都以抗北兵,甚至数次北伐,一度饮马黄河。因此建都南京,也不是最坏的选择。起码在南京驻扎,能够比较从容的控制江淮前线,如果有机会还能打出两淮,收复山东等地。

于是赵构就选择了他南逃的第一站——扬州



为什么是江北的扬州呢?因为赵构想过江到南京,但是他又怕挨骂。毕竟黄河以南还有大量的州府掌握在宋军手里,金兵也没有主动南下打他。如果他不做抵抗就跑到江南去了,前线的宋军将士会怎么想?各级官员会怎么想?于是位于长江北岸,同时又非常方便渡江南逃的扬州,就成了赵构南逃的第一个落脚地。

其实驻跸扬州也可以,如果赵构能在扬州好好干,把淮河防线经营好,防御金兵南下的问题也不大。问题是赵构没这个想法,他害怕军队军阀化,就把二十万宋军全聚在他身边,也不管北方的警讯,导致淮河以北完全就是不设防地区。并且赵构一门心思的就想往江南跑,提前把孟太后送到了南京(宋哲宗皇后),并以看望孟太后为名渡江南下跑到江南溜达了几个月,将南京升格为建康府,为自己以后驻跸南京打基础。

再之后,赵构还是不放心。他又把孟太后送到了杭州,自己也跑去杭州溜达了一圈,为自己以后南下杭州打基础。

建炎二年秋,金兵大举南侵,金兵渡过黄河之后,一路没有遇到有力的抵抗。等到金兵杀到了赵构的眼皮子底下后,他才恍然大悟,却又全不知该如何抵抗,于是立刻渡江逃命。把二十万大军和满朝公卿百官、满城百姓都丢给了金兵。(据说这一次还把他给吓阳痿了)




逃出扬州后,赵构先是逃到镇江,接着再沿着现在的京沪铁路南下,经常州、无锡和苏州后抵达杭州。然而金兵当时并未渡江,赵构这么仓皇出逃,又导致了宋军在长江沿线的防御立刻全崩。一些不满赵构的士兵发生哗变,拥立他的儿子赵旉继位,史称苗刘兵变。后来赵构在勤王大军的拥护下复位,并离开杭州前往南京,以谋求恢复对宋军的全权指挥权。结果刚到南京不久,金兵就渡江南下。赵构这一次又是撒丫子跑路,立刻跑路到了杭州。并且把杭州升格为临安府。

宋军见皇帝特么的都跑了,守长江的将士立马溃散。于是金兵又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渡过了长江,直扑临安。赵构见金兵杀来,再次撒丫子跑路,这一次跑到了越州,并将越州升格为绍兴府,作为自己的行在。临安则一度被金兵所占领。再之后的跑路过程就不细说了,总之就是赵构在金兵追逐下连番改变驻跸所在,最终飘到了海上,沿着东南沿海的海岸线在船上躲了四个月,完全就是不要脸了。如果不是因为金兵不适应南方的湿热天气,后来主动撤军北返,估计赵构他能逃到广州去!


金兵撤退后,赵构被吓怕了。别说是扬州和南京,就连杭州他也不敢回。在绍兴待了一年多后,他看见金兵是真的退了,又怕长时间不回杭州,他的大权旁落。便扯了一个理由回到了杭州。再之后,宋军在岳飞、韩世忠、吴玠等诸将的努力下,抗金局势大为好转。因此在1136年,宰相张浚(不是那个奸臣张俊)建议赵构移驻南京,不过赵构没有听他的意见,而是听从了另一宰相赵鼎移驻苏州的建议。(苏州跑路方便)

到了第二年,宋徽宗死讯传到苏州,张浚再次请求赵构驻跸南京,宋高宗这才终于移驻到了南京,而这一次回南京,距离他上次从南京跑路,已经过去整整八年了。

移驻南京后不久,张浚因为淮西兵变的事情引咎辞职。于是赵鼎和秦桧这两个奸臣就使劲给赵构上书,要求移驻回临安。赵构表面上一副心不甘情不愿的模样,其实内心确实非常欢欣鼓舞,他接受了秦桧的意见。在1138年,赵构又移驻回了杭州,并在杭州修建宫殿,打算常驻。此后到1276年元军占领杭州,南宋再未改变行在所。

但是要求移驻南京的建议一直没有停过。后来到了宋孝宗时期,仍然还有人跟孝宗提议移驻南京的事情。比如张浚被孝宗重新起用后,他就力主移驻南京。然而结果就是张浚被赶出朝廷,罢免一切职务。

有一个主战派大臣因此经质问宋孝宗:“昔陛下曾许臣以誓不与虏和,何为中变?又谓臣决移跸建康,何为中辍?”

孝宗无奈地搪塞道:“以民之不易。”

大臣再追问有何不易?宋孝宗只能坦白,太上皇赵构和秦桧为代表的主和派大臣不同意移驻南京。因为宋朝皇帝移驻南京,有与金国开战的嫌疑,驻跸杭州还是南京,这跟是否与金国求和,是直接挂钩的!

对此,南宋的理学大家朱熹曾有评论:

东南论都,所以必要都建康者,以建康正諸方水道所凑,一望则诸要害地都在面前,有相应处。临安如入屋角房中,坐视外面,殊不相应。…… 建康形勢雄壯,然攻破著淮,则只隔一水。欲进取,则可都建康;欲自守,则莫若都临安。

因此总的来说,南宋之所以在杭州驻跸,是因为统治者不想刺激金国,也不想给主战派的打鸡血。在当时,杭州和南京的选择已经上升到了南宋的国策动向。选则南京,就意味要跟金国开战;选择杭州,就意味南宋朝廷认怂,偏安江南。



另外当时杭州的经济基础和航运条件比南京有优势,这也是南宋要把行都定在杭州的两个原因。

先说经济基础,宋代的杭州比南京发达。就拿人口来说,根据宋徽宗崇宁年间统计,杭州人口约为29万人,江宁人口只有20万。杭州每年商税12万贯左右,有时候可以高达18万贯,远超江宁的5.7万贯。这就可见,当时杭州商品经济的兴旺、都市社会的繁华都比南京要高出一个档次。南宋皇帝都是喜欢安逸的一群人,南京的硬件不如杭州,这群堕落皇帝自然不愿意离开杭州了。

再说航运条件。赵构当年吃过亏,因此他在定都时,首先就要考虑跑路的问题。南京位于长江南岸,从南京乘船跑路,要向东逃几百里才能入海。这一点对于赵构来说,太特么不保险了。万一金兵在江面上设伏,他就完蛋了。但是杭州不一样,杭州就挨着杭州湾,坐船要不了半天就能逃到海上。并且南宋的皇宫也是可以的选在钱塘江边上,就是为了皇帝跑路的方便。



最后做一个总结:

选南京就意味要北伐中原,选杭州就意味偏安江南,选择的结果与南宋的国策挂钩。这是选择杭州最根本的原因!

当时杭州的经济基础比南京好,南宋除了孝宗之外,都是莺歌燕舞的货。收复河山是不可能的,下辈子都不可能。

南京比杭州更靠近前线。当时南京是江淮防御的指挥部,杭州则是大后方。南京不安全,从杭州跑路比较方便。


Mer86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从赵构颇具戏剧性的继位说起。身为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其实跟本不具备当皇帝的任何筹码,然而,历史还是不由分说地将他推上了前台。1126年,金兵挥戈南指,徽钦二帝惊惶失色,于是派赵构去金营议和,可是赵构一去便被金人扣作了人质。据说在金营的一次骑术比赛中,身为人质的赵构被金人喝令马上骑射,赵构不慌不忙,挽弓搭箭,箭箭都射中靶心。看到赵构如此勇武,金人以为这个被扣押的王爷是宋将之子,遂将其遣返,换了肃王赵枢,这个赵枢于是成为赵构的替死鬼,最终死在了五国城。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掳,彼时,身为河北兵马大元帅的赵构见势不好,“衔命出和,已作潜身之计;提兵入卫,反为护己之资。”不仅没有出兵勤王,反而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匆匆组建了南宋政权,是为宋高宗。

那么,为什么匆匆即位的宋高宗赵构把都城定在了杭州?而没有选择“虎踞龙盘”的南京呢?在我看来,原因有三:

其一,是金兵追得太紧,选择杭州,也是赵构的无奈之举。尽管赵构在应天府即位,但真正在这里驻足却没几天,自建炎元年(1127)到绍兴八年(1138)的十余年间,这位南宋首任皇帝的行程始终喧腾着金兵的马蹄声。在金兵的追赶下,赵构先是跑到了扬州,接着又奔向越州(浙江绍兴),看到金兵步步紧逼,又一路颠簸到明州(今浙江宁波)、定海(今浙江镇海)、昌国(今浙江定海),最后无路可逃,竟然逃到了温州附近的海域,在船上组建成一个流亡政府。而金国大将完颜宗弼,为“绝南人之望”,很快便开始“搜山检海”,在攻克明州后,他大举调集战船,准备将这支赵宋余脉绞杀于海上。但这一次,赵构再次大难不死,随着海上骤起风暴,不习水性的金军战斗力锐减,宋军水师趁机出击,大败金军。就这样,在海上漂浮了4个多月之后,穷追不舍的金人终于退兵,赢得喘息之机的赵构慌忙就近选择了奔赴杭州落脚。

其二,杭州的资源禀赋要好于南京。宋王朝肈始之际,南京杭州这两座城市的经济状况就不在一个起跑线上。当时据守金陵(南京)的南唐后主李煜曾带领“以纸为甲,以农为兵”的南唐“白甲军”对抗过宋军,最终被宋军打得一败涂地,“车如流水马如龙”的金陵城也在历经惨烈屠戮之后,变得满目疮痍;而当时身处杭州的吴越王钱俶,在面对宋军时,采取的是“示弱”的姿态,举城而降,受益于和平统一,不仅吴越都城杭州的百姓免遭涂炭,归宋之后,历经北宋几代皇帝的经营,杭州更是进入了长达百年的繁荣期,呈现出“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羌管弄晴,菱歌泛夜“(柳永语)的盛景。疲于奔命毫无家底可言的赵构,不把杭州这座鱼米之乡作为自己苟且偏安的都城,还会选择哪里呢?

其三,杭州临海的地理位置,更便于赵构随时弃城而逃。“一湖春水夜来生。几叠春山远更横。烟艇小,钓丝轻。赢得闲中万古名。”这首《渔父词》,是《全宋词》中收录的赵构所作15首《渔父词》中的一首,“绍兴元年七月十日,余至会稽,因览黄庭坚所书张志和渔父词十五首,戏同其韵,赐辛永宗。”通过这段序,我们可知这首词写于赵构逃亡中途,本身慌不择路,还有心情填词,也算得其父徽宗衣钵。然而,这首词虽清丽脱俗,却难掩“逃跑皇帝”心中的惊悸与悲凉,“烟艇小,钓丝轻。赢得闲中万古名。”这种词境其实要消解的正是赵构逃亡路上挥之不去的噩梦,而选择杭州的赵构,其实赵构也是给自己一点心理安慰,因为金军不习水性,操使战船又是他们的短板,而上一次救赵构于危难之际的海上风暴,更让赵构觉得,如果金军再次来袭,大海将是他是最好的庇护所。正因如此,当南宋小朝廷在杭州立稳脚跟,早已被追赶得神经脆弱的赵构,立刻让人在候潮门外钱塘江上常年准备下二百艘船,并在舟山群岛积蓄了大量的船只粮草,而这样做的目的,不为应战,就为了随时准备再次出逃。

综上所述,宋高宗赵构退守南方,当然要选择杭州而非南京。


唐诗宋词有风云


一个原因主要是由两个城市不同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南京位于长江以北,地理上更偏向于北方,而且南京在古代虽然称为金陵,是一个龙蟠虎踞之地。但其北面也基本也没什么险要关隘大山,北方民族只要越过淮河基本就能抵达南京城下。

而杭州不一样,古代还有一道长江天险可以守一下,而且实在是打不过的出逃的方式可以有很多,一条是往西走江西,安徽,湖南线,一条是往南走福建,广东路线;一条是往东走,出钱塘江,渡海可以抵达舟山群岛,所以我觉得这地理方面杭州比南京要优越些。



第二个因为就是赵构个人原因所决定的。想当初赵构还不是皇帝的时候,金兵南下入侵,本来想打个草谷就回去的。没想到中了大奖,一下子把宋朝也给灭了,这真是没想到。于是金人也膨胀了,觉得有能力可以把宋朝剩下的一网打尽。


当时候,由于宋朝的继承人都被金人抓走了,一下子就把赵构推上了历史的舞台,皇帝这个彩蛋也落到了他的头上。金人知道后就是追着赵构打,甚至放出话来要“搜山检海抓赵构”,这目的很明确啊,就是要活捉赵构。

面对气势汹汹的金人,赵构是逃哪金人追到哪,为此还曾经落下了阳痿的习惯,搞得赵构从此以后就没有了后代。因此每次听到金人来了赵构就吓得吃不好睡不好。在他的心里自然是离金人越远越好,而杭州自然是比南京有优势,因为离得远。

第三就是物质上的因素,杭州在宋朝类似于现在的上海,是一个当时的大都市。钱塘的繁华能够让赵构以及南宋这一帮习惯偏安一隅的上流社会忘记曾经的伤痛。


总之,赵构选择杭州做为当时的陪都,既是看中了杭州的繁华,也是看中杭州地理位置,而且还能让赵构心里上得以安慰,所以赵构会选择杭州所为当时的陪都。


山中茅店


不选龙盘虎踞的南京,而选择了杭州,这就是弱宋小朝廷的当家人赵跑跑的高明之处。

长江根本抵挡不住金国的铁蹄,就像黄河也做不了开封的天然屏障。

南京所依靠的长江天险根本就不管用,一路南下的女真人,在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竟然打下了临安。

赵跑跑同志也是惊吓过度,被人撵得逃到了海上去流浪。

如果不是金兀术害怕孤军深入,存在战死他乡的可能性,他是不会在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从临安北撤的。

北撤的路也不顺利,金兀术在南京的黄天荡被韩世忠围困40天,最终导致了大金国企图全面进攻,四处开花的灭宋战略被打破,否则后面就没有赵跑跑什么事了。



何况女真人又有伪齐刘豫充当他们的马前卒,赵跑跑不死也要脱层皮。

这么危险的境地,赵跑跑怎么敢把行宫定在南京。

即使在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以杀岳飞为条件,以淮河、大散关为两国边界,以纳岁贡当孙子,和金国达成了议和,赵跑跑还是不放心女真人的信誉。

南京太危险了。

但杭州不一样,它本身所处的地理位置带来的天然防御体系远远强于南京。往东可乘船入海避难,往西、南可深入大山逃荒。

同时杭州的经济地位并不弱,它和秀州(上海)、明州(宁波)、温州、泉州、广州等都是赵跑跑的经济命脉所在,是南宋海外贸易的六大港口之一。

杭州还是五代时期的吴越国都城,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

而吴越国的末代君王是自愿去国号、去帝号,跑到宋都开封做孙子的人,所以浙江地区在宋朝统一南方的过程中并没有受到战火的摧残。

赵跑跑出身的老赵家,在浙江一带的声誉还是不错的。

所以无论是从政治上、经济上、逃跑上等各方面来看,杭州这座魅力城市,绝对是赵跑跑的最佳行宫所在地。

最佳到什么程度,“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大体如此!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江东汪郎



1127年,金兵从华北平原长驱直入,攻破了北宋首都开封,掳走了徽钦二帝、皇室成员、重要大臣共计约3000人。宋徽宗的第九子赵构在外募兵,逃过一劫,成为宋室最合法的继承人。赵构不久即在开封东边的商丘继位,继位后一路南逃,被金兀术的大军追到浙江温州,宋高宗在海上还呆了几个月。后来,韩世忠在黄天荡以八千兵马围困十万金兵,因为金兵不习水战,吃了大亏。



宋朝开国以来就是限制武将势力,轮番调动部队防区和军事主官,兵不认将,将不知兵,以防止武将做大,陈桥兵变重演。如今国破家亡,宋高宗顾不得那么多祖制了,放手让武将发展,十几年之内拉起了一支破有战斗力的国防军,以岳飞、韩世忠、张浚、刘光世为代表,史称南宋"中兴四将"。宋高宗总算站稳了脚跟。

之前,金朝灭辽朝是摧枯拉朽的,为什么这么顺利?

是辽朝比南宋还弱吗?不是。原因在于:金兵骑兵为主,战斗力惊人,金兵在华北平原打辽兵,辽兵没有一点优势,因为金兵的优势和辽兵的优势同质化,但金兵的优势完全盖过辽兵。平原野战对抗拼的就是部队的战斗实力,后勤保障、战术问题起的作用其实不大。



为什么金兵打南宋遇到困难?

主要在于南宋的地盘主要在南方,南方山水林田湖,地貌多样,非常不适合金朝骑兵大兵团作战,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作战,金朝的骑兵丧失爆发力。要是把南宋的军队拉倒华北平原和金兵打野战,辽兵就是下场。

抗日战争中的长沙会战知道吗?国军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天炉战法”就是充分利用了江西、湖南一带多丘陵、多山的特点,给予日军重创,你把国军拉到华北平原和日军打大兵团作战试试?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赵构才把临时首都定在了杭州而不是南京,来看看地理位置:



南京就在长江边上,长江以北就是大平原,适合大兵团作战,金兵一旦南下,南京非常危险。

1161年,金朝的海陵王率号称60万大军南下,已经杀到了长江边上,要不是金朝内部政变,海陵王被杀,南宋危矣。海陵王的梦想是: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指的就是要占领杭州。如果南宋定都南京,那海陵王的理想就是:提兵百万长江上,立马钟山第一峰。这个目标就容易多了。




临时首都设在杭州,给了南宋很长一段战略纵深

南京到杭州还有好几百里路,而且是江南水乡,水多路滑,不适合金朝骑兵大兵团开战,而且战事一旦陷入焦灼,对金朝的后勤保障提出更高要求,粮食怎么办?在平原打战,骑兵粮食很容易补给,骑兵来去如风,带点干粮,吃完了再飞马回去,吃饱了再来。在江南水乡就不行了,马吃的草也不行,南方的草吃多了,马的战斗力要下降。

定在杭州,是经过充分考虑和比选作出的决定,定在杭州安全系数高,也不算特别偏南。别以为宋高宗怕死,人家只是战略性撤退和保存实力。海陵王南下失败后的第三年,太上皇宋高宗同意宋孝宗北伐,史称“隆兴北伐”,一年半后失败,签订不平等条约《隆兴和约》,实践再一次证明,宋金实力有差距。


坐看东南了


以史为鉴,我是中国古代史专篇。

赵构选者杭州而非南京,原因其实很简单,好逃跑,为什么呢?因为赵构当时已经被北方的金朝追到过海上了,他越往北就越害怕,所以杭州水路畅通,可直接入海,如果有什么事,很方便逃跑。

要了解他为何这样,则就必须得了解赵构这个人。

人物介绍

赵构,宋朝的第十位皇帝,南宋的开国皇帝,也就是宋高宗,他出生于公元1107年,在靖康2年(1127年)的时候,金兵俘获了徽、钦二帝北去后,赵构便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改元建炎,开始了南宋执政时期。然后他总共在位35年,于1162年,他便禅位给皇太子赵昚,做起了他的太上皇,但是作为太上皇期间,他依然干涉朝政。在1187年去世,享年80岁,可以说是中国少有的长寿皇帝了。

生平主要经历

赵构的一生要么是在求和,要么实在逃跑,即使抗金那也是实在没办法无处可逃了,不过他这个人的文学造诣还是很高的。早年北宋靖康元年的时候,金朝第一次围攻开封,他当时就以亲王的身份去金营作为人质,不过幸好后面将其释放,之后金兵第二次包围开封的时候,他就没有再去金营,而是作为河北兵马大元帅,避开了敌人的锋芒,直到徽、钦二宗被俘北去,他便开始了南宋的朝代。赵构政权早期,由于迫于形势,他就任用了主战派李纲为宰相,不过之后不久就罢免了李纲,任用奸佞宠臣汪伯彦、黄潜善。结果就放弃了中原,从南京逃到了扬州。在建炎三年的时候,金兵突袭扬州,想一举拿下南宋,当时赵构一听之后就赶紧的开始逃跑,而且对于自己的老婆孩子都顾不上,据说也就是这个时候,赵构被吓得性功能障碍了。在这期间,还发生了“苗刘兵变”,赵构被迫退位,之后韩世忠、刘光世张俊等勤王,使得赵构复辟。同年九月,金兵再次渡江南侵,赵构这次乘船逃走,辗转越州、明州、定海,漂泊海上,当年过年都是在海上过得,而且恰分过年,船上没有吃的,他只能下船到寺庙找吃的,可以说相当窘迫。一直到第二年夏天,金兵撤军之后,他才重新回到绍兴府。即使这样,他依然将防御金朝得部署作为乞降得条件,重用秦桧,打压武将岳飞、韩世忠等人。经过之前两次得金兵渡江侵宋,在绍兴二年,赵构觉得还是杭州保险,于是迁都杭州,初步在东南站稳脚跟。

其实赵构在位期间,武将方面还是有很多能人得,总所周知得岳飞,还有韩世忠等一大批能人,可是每次在对抗金朝节节取胜得时候,就下令后撤,应为害怕迎会钦宗后自己得皇位不保,所以错失良机,使得南宋只能偏安于东南。

总的评价一下:赵构这人不傻,估计是被金朝吓破了胆以及害怕迎会钦宗之后,自己得皇位不保,所以他得一生都是在乞讨着和平,一味得向金朝乞降,没有一点骨气。这样得一个人,如果定都南京,那他每天都得担心金朝来犯,也就很难活到80岁了,所以干脆越王南越好,因此定都杭州,以求偏安一隅。


中国古代史专篇


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南方王朝建都基本上都是选择在南京,因为这里有长江天堑,而且这里是东南门户,南北咽喉之地。所以说古代定都南方的王朝基本上都是在这里。但是我们现在一说到南宋的都城就是想到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为什么南宋选择在临安而不是建康呢?

首先来说明一下,杭州不是南宋的都城,当时南宋给杭州改名临安的意思也就是临时安顿的意思,只是皇帝的一个行在。南宋一直承认的首都还是东京,汴梁。而建康呢?只是南宋的一个陪都,当时称东都。

但是我们都知道南宋皇帝基本上都是待在临安的,为什么不是南京呢?

首先来说建康离前线太近了,这个是最主要的原因。当时赵构登基之后一路难逃,从一开始的应天府登基为帝,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带,从这里一路开始跑,跑到了绍兴,宁波,舟山漂泊海上,之后又到了温州,到了第二年金军撤退才回到了绍兴,杭州。之后就是将临安设置成行在。经过这一次之后赵构基本上就不会选择南京了,南京到杭州还有三百多公里呢,南京太靠近前线了,我们都知道当时金军一开始是度过了长江的,后来在岳飞等人的抗金之下,才收复了一些失地,慢慢的南宋才控制住了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

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临安离海近,我们都知道金人是游牧民族不善水,所以在黄天荡一战中宋朝就看出了金人的怕水。当时赵构选择在临安也是看到了这里有钱塘江阻隔而且还靠海,赵构在临安的时候一直保持着钱塘江有上百艘的船随时可以出海,而且在舟山上也是准备大量的物资。从这里来看临安就明显比建康要好很多了。

当时对于赵构,对于南宋来说越靠南就越安全,毕竟不管是之前的契丹人还是现在的女真人,宋人都是惹不起的,后来崛起的蒙古人更是惹不起。所以说越靠南越好了。


中国历史研究所


在宋人的历史记忆之中,南京不如杭州可(吉)靠(利)。

五代时期,南京是南唐的首都(当时称江宁府),杭州是吴越国的首都,南唐首都南京虽然有虎踞龙蟠的地理优势和长江天堑,却被曹彬率领的北宋军队轻松攻克,而吴越国的归附是其统治者钱氏自动纳土献所据两浙十三州之地归宋的结果,因此,在宋朝人历史记忆中,南京相对于杭州是一个更容易被北方军事力量攻击的地方。

在赵构的亲身体验中,南京不如杭州可(安)靠(全)。

南宋建炎三年(1129)五月,赵构一行驻跸江宁府,并以建康古为名都而御笔改江宁府为建康府,他在诏令中慷慨激昂:

建康之地,古称名都。既前代创业之方,又仁祖兴王之国。……其令父老再睹汉官之仪,亦冀士夫无作楚囚之泣。江宁府可改为建康府,其节镇旧号如故。

插一句,即使后来南宋朝廷去了杭州,建康的称呼和法律地位还是“留都(京)”、“陪都(京)”或“行都(阙)”。

但南京还是过于靠近前线,虽然赵构诏令之中对南京的地位和定都南京的意义说得很清楚,但风闻金军又要南下,他还是放弃了南京前往杭州。

绍兴元年(1131),南宋朝廷升杭州为临安府,作为“行在”。绍兴八年(1138),更定临安为行都,增建礼制坛庙,但仍称之为“行在”。

临安府的名称是因为吴越国开国君主钱镠故里“临安”而得名,这代表了宋朝官方对吴越国经营两浙使得其繁荣富饶的肯定和感念,参差十万人家的临安府确实很适合作为临时首都,而杭州附近的水系发达,也便于惯常使用船只逃亡的赵构安心。

虽然南宋朝廷始终把开封府作为法定首都,把建康府作为法定留都,杭州只是所谓行在,但事实上选择了杭州,无疑传递出打算偏安一隅的信号。


谈古论金


公元1127年,金军攻破东京,俘上皇宋徽宗和皇帝宋钦宗北去,大宋灭亡。教科书上是这么写的。 然而,好像这样说有些太简短太马虎了,一路游牧骑兵强夺了首都,一个政权就灭亡了吗?

事实上并不是如此。1127年1月9日,第二次围攻东京城,东京城破,宋钦宗是作为所谓议和代表前往金军大营,而被扣押的。金国在谈判的狮子大开口中也并没有提出要宋国割让大片领土,金国所要的仍然只是金银细软和女人(满满的游牧民族风格)。也就是东京城虽然攻破了,金军也进驻外城和内城,但是大宋朝廷仍然存在。

之后宋高宗南渡称帝重建大宋的时候,此时北方中原任然有一个并立的王朝,也就是楚政权(傀儡)。而宋高宗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新的(首都)行在的位置。



按理说通常南方政权的首都都是南京。因为南京靠长江天险,且历代经营,满足作为一个王朝都城的条件,可攻可守。而临安几乎无险可守,敌军水军更是直抵城边。从地理上看南京也并非在前线,前线是江淮地区(所谓守江必守淮),再加上长江天险,应该说足够安全的。


交通上更是有利,北可出淮,进居中原;西边更快守卫鄂州,为江南做好屏障。因此南京应该是是一个南方新王朝的不二选择的。

但是选择了杭州,并升为临安府。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在我看来,选此有两点:

一,经济。杭州当时经济更发达。杭州有市舶司,关税丰厚。手工业发达,超过200行,城市人口超过20万户。这些都是北宋时期的数据,已经能说明当时杭州经济的发达。而作为都城,经济必须发达才行。



二,金军的侵扰。1128年,宋高宗从他登基的南京应天府(商丘)“南巡”,改江宁府为建康府,成为东都。实际上就是迁都南京去了。但是没想到激怒了金国,随后金国大举南下,意图灭掉南宋,在宋高宗一路逃难之时,南方根本没有有效抵抗,因此建康的沦陷在所难免,此时的宋高宗去了杭州,并升格为临安府;之后金国再次追来,很快就攻破了临安,此时高宗在越州(绍兴),并升越州为绍兴府,成为国都。金军依然追攻,高宗在绍兴沦陷之前就逃到明州(宁波)。之后更是逃到海上,因此这段经历对整个南宋朝廷的影响都是相当大的。

综上所述,就会很明白南宋建都为何不在南京了。实际上南宋曾经建都南京过,只不过在金国的压力之下,南宋希望离金国的势力越远越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