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殺生》:在糾結中死去

管虎導演的電影《殺生》,改編自陳鐵軍先生的中篇小說《兒戲殺人》。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前的一個南方村寨,大夥合力用心理戰術殺死一個當地地痞的故事,此為主線,輔線則為外來醫生要找出此人死亡原因而鎮子內部醫生不讓他找出原因的“爭鬥”。張鐵軍的《兒戲殺人》則表述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的故事,背景為鄉村城市化的當下,主要故事也是城鄉結合部的一個村子民眾合力用心理戰殺死一個本村潑皮。

影評《殺生》:在糾結中死去

影片首先拋出了故事的結局——牛結實莫名不結實了,然後開始通過外來醫生剝洋蔥的方式圍繞牛結實之死鋪呈故事。管虎玩的是倒敘的手法,不過用任達華飾演的醫生來作為倒敘的視點人物並不是好方式,倒敘玩著玩著就類似兇殺懸疑風格了,加上任達華骨子裡的刑警範兒,即使身份是醫生,故事也免不了有走形的危險。事實上故事也變成了“小鎮謀殺案,醫生成偵探”的橋段。好在故事的情節足夠新鮮,對牛結實之死沒有過多的懸疑遮掩,只要故事順暢倒流觀眾就能明白一切。牛結實這樣的小鎮小混混在肉體上已經成為不死小強,唯有從精神上擊殺。但是真正殺死牛結實的也不是全鎮人編制的謊言,而是新生命的誕生。影片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圍繞著“殺”字進行,“生”隱蔽並巧妙的生長,到最後成為和“殺”產生劇烈共鳴的元素。“殺”和“生”的矛盾也就成了導演賦予影片思考的深刻主題。

影評《殺生》:在糾結中死去

電影與文學相比較來說,鏡頭語言會更加跳躍,令故事顯得沒有連貫性,而且基本上沒有解釋性對白或畫面,(TVB劇集經常有那種人物自言自語解釋因果的橋段,太弱智,電影是不屑使用的)這也是不少觀眾表示看不太懂的真正原因。其實對管虎這種年青導演的作品,你應該早有思想準備,你不能指望他按部就班地講故事,如果怕跟不上他的敘事節奏,有一個好辦法,就是先看一遍原著小說,然後再看電影,就不會有看不懂這種事了。

影評《殺生》:在糾結中死去

《殺生》這部影片拍出來,導演真是完全地表達了自己的思想,因此導演自己肯定會很滿意,但他卻忽略了這會是一部面向大眾的影片,影片應該拍的更真實寫才好。在沒有成為大師之前,玩的太玄乎並不是什麼好事,拍電影可以特立獨行,可以有自己的風格,也可以使用各種手法,但真的需要在敘事上能夠清晰、完整以及自圓其說。先讓觀眾看得懂故事,再讓他們明白中心思想。不然只能自嗨,結局就像《殺生》一樣,還是得死去。更何況你去像宣傳商業影片一樣去宣傳這部影片,還是對票房有所期待,所以更應該考慮觀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