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尋53年前失聯表哥劉飛翔,最後通信地址是貴陽204號信箱

1966年,一封信從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石門公社馮井街寄出。

這是一封家信,是曹智像往常一樣每隔幾個月就要寄給姨媽劉玉蘭和表哥劉飛翔的,收信地址是貴州省貴陽市204號信箱。

半個月後,郵遞員來到曹智家,本以為是姨媽和表哥的回信,但是曹智接過信一看:自己半個月前寄出的信原封不動的被送了回來。郵遞員說,“沒找到收信人,就退回來了。”

因為當時曹智家裡的生活很困難,通訊條件不發達,兩家就這樣斷了聯繫。

“老姨”經常搬家

曹智今年76歲,家住河北省秦皇島市,他對姨媽和表哥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經常搬家——他猜想著:這也許就是當年那封信沒有找到收信人的原因。

劉飛翔是遼寧瀋陽人,後來“考上了齊齊哈爾的學校”,畢業後在一〇五廠工作。曹智回憶說,劉飛翔因為工作調動,從瀋陽搬到了天津市西馬路141號。姨媽劉玉蘭要幫著帶孩子,就從瀋陽來到了天津。不久一家人搬到了天津市邵公莊躍進樓8號樓27號28號,“離天津西站特別近”,這兩次搬家都是在1957年。

1960年,姨媽一家人搬到了北京祁家豁子曙光電機廠宿舍,在這裡住了兩年左右。1961年2月,曹智來北京探望姨媽和表哥,在天安門廣場西側拍下了這張照片。

七旬老人尋53年前失聯表哥劉飛翔,最後通信地址是貴陽204號信箱

1961年2月曹智在天安門廣場拍的照片

1962年,姨媽跟著表哥劉飛翔又搬到了貴州省貴陽市。

“兩家關係挺親密的”

曹智的母親叫劉玉英,是劉玉蘭的親妹妹,“這一輩份就她們姐妹倆,所以兩家關係挺親密的,老姨一家人對我們特別好”,兩家往來也非常頻繁。

說起自己14歲那年去姨媽家做客的事情,曹智記憶猶新。

1957年2月4日,立春,正月初五。

這一天,曹智帶著家人專門準備的豬肉,坐上了前往天津的列車。因為年紀太小,曹智被一位在天津紡織廠上班的同村人帶著,“這樣有個照應”。從石門寨到秦皇島坐的是小火車,20公里的路程需要4毛錢,然後再轉乘到天津的大火車,4塊7毛錢。

七旬老人尋53年前失聯表哥劉飛翔,最後通信地址是貴陽204號信箱

中間為曹智姨媽劉玉蘭,前排從左至右為劉小春、劉小斌、劉小玲

於是,曹智就在老鄉的宿舍借住了一晚,第二天費了一番周折才找到了姨媽的新家——邵公莊躍進樓8號樓27號28號,“分的房子,一個南屋一個北屋”。曹智在姨媽家住了半個月,這段時間,姨夫帶著曹智沿著海河,“好吃的好玩的轉了個遍”。

表哥劉飛翔有三個孩子,分別叫劉小玲、劉小春和劉小斌。曹智回憶說,劉小玲應該是屬虎的,五六歲的時候回過石門寨。

心有親人念念不忘

1962年,曹智的母親劉玉英去世,劉玉蘭從北京趕回來,在石門寨住了兩天幫著料理後事。

不久後,劉玉蘭隨兒子搬到了貴州省貴陽市。直到1966年寄出的信被退回之前,兩家人一直保持著聯繫。曹智說,“那時候生活條件都挺困難的,要不一定會去當地找一找。”

七旬老人尋53年前失聯表哥劉飛翔,最後通信地址是貴陽204號信箱

照片中間為曹智母親劉玉英

2015年5月,住在廣州的侄子曹建新來秦皇島跑馬拉松,順路看望曹智。在叔侄兩人的聊天中,曹建新偶然提起自己會在7月份到貴陽參加馬拉松比賽,曹智忽然想起了遠在貴陽斷了聯繫的姨媽一家,“我表兄在貴陽,老姨也在,不知道還能不能找到?”

一件隨口一提的事情,66歲的曹建新記在了心上。從2015年到2018年,曹建新連續四年利用到貴陽參加馬拉松的空餘時間尋找曹智的姨媽劉玉蘭和表哥劉飛翔的線索,不過均無功而返。後來曹建新聯繫了今日頭條尋人項目的工作人員,“你們能幫忙真是太好了!我每天都用今日頭條。”

曹智說,自己父母不在了,也沒有舅舅,就這麼一個“老姨”,特別想念,可能“一到歲數就想親人吧”。


頭條尋人現將尋親線索公佈如下:

長期失聯者:姨媽劉玉蘭 、表哥劉飛翔(屬狗,86歲)

其他親屬: 劉小玲(女,屬虎)、劉小春(女)和劉小斌(男)

失聯者單位:一〇五廠

最後通訊地:貴州省貴陽市204號信箱

聯繫電話:010—58341776

如您有線索,請與我們一起,圓老人一個心願,促成一份團圓。

頭條尋人是一項面向全國的免費公益項目,致力於幫助各類家庭尋找走失者,其原理為在走失者失蹤地點附近彈窗尋人信息,藉助頭條龐大用戶,極大提升可能目擊者幫助尋人的幾率。過往成功案例已經證實,頭條尋人的精準地域彈窗對短期內走失的老人、精神障礙患者等移動能力較低的人群,有較高的尋人成功率。(郵箱:[email protected]

七旬老人尋53年前失聯表哥劉飛翔,最後通信地址是貴陽204號信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