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寻53年前失联表哥刘飞翔,最后通信地址是贵阳204号信箱

1966年,一封信从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公社冯井街寄出。

这是一封家信,是曹智像往常一样每隔几个月就要寄给姨妈刘玉兰和表哥刘飞翔的,收信地址是贵州省贵阳市204号信箱。

半个月后,邮递员来到曹智家,本以为是姨妈和表哥的回信,但是曹智接过信一看:自己半个月前寄出的信原封不动的被送了回来。邮递员说,“没找到收信人,就退回来了。”

因为当时曹智家里的生活很困难,通讯条件不发达,两家就这样断了联系。

“老姨”经常搬家

曹智今年76岁,家住河北省秦皇岛市,他对姨妈和表哥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经常搬家——他猜想着:这也许就是当年那封信没有找到收信人的原因。

刘飞翔是辽宁沈阳人,后来“考上了齐齐哈尔的学校”,毕业后在一〇五厂工作。曹智回忆说,刘飞翔因为工作调动,从沈阳搬到了天津市西马路141号。姨妈刘玉兰要帮着带孩子,就从沈阳来到了天津。不久一家人搬到了天津市邵公庄跃进楼8号楼27号28号,“离天津西站特别近”,这两次搬家都是在1957年。

1960年,姨妈一家人搬到了北京祁家豁子曙光电机厂宿舍,在这里住了两年左右。1961年2月,曹智来北京探望姨妈和表哥,在天安门广场西侧拍下了这张照片。

七旬老人寻53年前失联表哥刘飞翔,最后通信地址是贵阳204号信箱

1961年2月曹智在天安门广场拍的照片

1962年,姨妈跟着表哥刘飞翔又搬到了贵州省贵阳市。

“两家关系挺亲密的”

曹智的母亲叫刘玉英,是刘玉兰的亲妹妹,“这一辈份就她们姐妹俩,所以两家关系挺亲密的,老姨一家人对我们特别好”,两家往来也非常频繁。

说起自己14岁那年去姨妈家做客的事情,曹智记忆犹新。

1957年2月4日,立春,正月初五。

这一天,曹智带着家人专门准备的猪肉,坐上了前往天津的列车。因为年纪太小,曹智被一位在天津纺织厂上班的同村人带着,“这样有个照应”。从石门寨到秦皇岛坐的是小火车,20公里的路程需要4毛钱,然后再转乘到天津的大火车,4块7毛钱。

七旬老人寻53年前失联表哥刘飞翔,最后通信地址是贵阳204号信箱

中间为曹智姨妈刘玉兰,前排从左至右为刘小春、刘小斌、刘小玲

于是,曹智就在老乡的宿舍借住了一晚,第二天费了一番周折才找到了姨妈的新家——邵公庄跃进楼8号楼27号28号,“分的房子,一个南屋一个北屋”。曹智在姨妈家住了半个月,这段时间,姨夫带着曹智沿着海河,“好吃的好玩的转了个遍”。

表哥刘飞翔有三个孩子,分别叫刘小玲、刘小春和刘小斌。曹智回忆说,刘小玲应该是属虎的,五六岁的时候回过石门寨。

心有亲人念念不忘

1962年,曹智的母亲刘玉英去世,刘玉兰从北京赶回来,在石门寨住了两天帮着料理后事。

不久后,刘玉兰随儿子搬到了贵州省贵阳市。直到1966年寄出的信被退回之前,两家人一直保持着联系。曹智说,“那时候生活条件都挺困难的,要不一定会去当地找一找。”

七旬老人寻53年前失联表哥刘飞翔,最后通信地址是贵阳204号信箱

照片中间为曹智母亲刘玉英

2015年5月,住在广州的侄子曹建新来秦皇岛跑马拉松,顺路看望曹智。在叔侄两人的聊天中,曹建新偶然提起自己会在7月份到贵阳参加马拉松比赛,曹智忽然想起了远在贵阳断了联系的姨妈一家,“我表兄在贵阳,老姨也在,不知道还能不能找到?”

一件随口一提的事情,66岁的曹建新记在了心上。从2015年到2018年,曹建新连续四年利用到贵阳参加马拉松的空余时间寻找曹智的姨妈刘玉兰和表哥刘飞翔的线索,不过均无功而返。后来曹建新联系了今日头条寻人项目的工作人员,“你们能帮忙真是太好了!我每天都用今日头条。”

曹智说,自己父母不在了,也没有舅舅,就这么一个“老姨”,特别想念,可能“一到岁数就想亲人吧”。


头条寻人现将寻亲线索公布如下:

长期失联者:姨妈刘玉兰 、表哥刘飞翔(属狗,86岁)

其他亲属: 刘小玲(女,属虎)、刘小春(女)和刘小斌(男)

失联者单位:一〇五厂

最后通讯地:贵州省贵阳市204号信箱

联系电话:010—58341776

如您有线索,请与我们一起,圆老人一个心愿,促成一份团圆。

头条寻人是一项面向全国的免费公益项目,致力于帮助各类家庭寻找走失者,其原理为在走失者失踪地点附近弹窗寻人信息,借助头条庞大用户,极大提升可能目击者帮助寻人的几率。过往成功案例已经证实,头条寻人的精准地域弹窗对短期内走失的老人、精神障碍患者等移动能力较低的人群,有较高的寻人成功率。(邮箱:[email protected]

七旬老人寻53年前失联表哥刘飞翔,最后通信地址是贵阳204号信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