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非机动车专门设道路,为何电瓶车在国内如此受欢迎?


为非机动车专门设道路,这句话是有歧义的。在中国,是先有路,然后有马路,再然后有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


一、道路拥挤是怎么形成的

路。什么是路,世上并没有路。人走多了就成了路。所以,路是人走出来的,路也是给人走的。然后,有骑马,人再多、马再少,骑马的也是高大上的存在。或许正因如此,路被称之为走马路。而称之为公路则是有机动车之后的事了。必须承认的是,公路虽然是为汽车修建的,但公路上的主力是自行车。刚有马路那会,一个城市没几辆汽车。老百姓更是不可能有汽车。


公路分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则是改革开放之后的时。汽车的路权和自行车的路权、电瓶车的路权问题,更是2000年之后才出现的矛盾。2000年后才有电瓶车。我生活在南京,2006年后不再开车。2006年及之前,开车是不限速、城市干道是有机会油门踩到底的。道路了很通畅。自行车极少有上机动车道的,电动车不仅慢、而且数量少。轻摩(排量50以下的)远远多于电动车。在非机动车道上,高品质的自行车,比如公路赛车,年轻人可以骑的比轻摩还快。那时候的轻摩跑不快,电瓶车就更不行了。


推论:随着时间的推移,电瓶车质量和最高速度必然提升。更高的通行速度意味着对道路的使用更低,电瓶车速度的提升不可能导致交通更加拥堵,反而会让道路更加通畅。所以,电动车拥堵道路(包含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不是电动车造成的。更不是电动车速度更快造成的。


二、汽车与电动车

住在市区、工作在市区。以通勤论。电瓶车半个小时能到的地方,汽车至少要一个半、甚至两个小时。8点上班7点到是为了抢车位(家里有停车位、单位也有停车位的,是极少数人吧?),上下班高峰拥堵,15分钟的路程跑一个小时很正常。为啥不骑电瓶车?电瓶车,小区有公共停车位,单位有公共停车位。

家用机动车拥有量的爆增,远远超过机动车道的建设和发展,是拥挤的一方面。机动车停车位的巨大缺口,导致很多机动车占用非机动车道停车。被堵塞的非机动车进而抢机动车道行驶。又加大了机动车道的拥堵。这才是一座座“堵城”形成的原因。

汽车专用机动车道、繁忙商业区打不到出租车,是不争的事实。限制电瓶车,能解决这个问题嘛?

骑电动车从不抢机动车道,这样的人是肯定有的。多少而已。但是,机动车抢非机动车道的事,机动车主谁敢说从未做过?乘车者上下车,“路边”停车。这个所谓的路边,大部分实际是非机动车道。要么是在非机动车道上打开车门上下车,堵塞非机动车道;要么是停在非机动车儿道上上下车,完全堵死非机动车道。

强制降低电动车行驶速度,强制电动车必须有脚蹬等等,对电动车的种种限制。是增加了汽车的使用量,还是降低了非机动车的通行效率。是让机动车道更加通畅、还是让机动车道更加拥堵?这是能猜得到的。


三、管理电瓶车不现实

电瓶车限速25公里,“25公里以上不得提供动力”,这句话本身就很奇葩。若“不得提供动力”是一项可行的举措,哪限速120公里的高速公路上,早就用上了。在中国销售的汽车,最高速度超过120公里的,一律不让上牌。这个更简单,为啥不做?“25公里以上不得提供动力”显示的,是管理电瓶车的不现实、做不到。25公里速度不提供动力,下坡滑行呢?踩脚蹬呢?道路拥堵是机动车拥有量太大。道路拥堵是机动车停车位缺口太大。前者不好控制,至少控制起来有矛盾。

加大力度、加快速度解决市区大型化、现代化停车场的建设。制定商用楼必须设立足够数量停车位的制度,让商业楼、写字楼率先解决停车位,甚至有偿分担城市困难,才是可行的正道。城市道路,没有停车困扰的路段,往往也是通行更顺畅一些的路段。


沧桑短笛


这个问题提的有点明知故问的嫌疑,为什么不问普通收入的阶层不买奔驰、宝马、卡迪拉克这类高挡轿车代步?而喜欢购买三四千元一辆的电瓶两轮车或三轮车?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广大工薪阶层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变。从不够吃、吃不饱,到今天衣食无忧。从祖孙三代挤在狭小的棚户区,到今天住进了单元房、电梯楼。物质供应得到了极大丰富,冬季的白菜萝卜加土豆,变成了一年四季反季节蔬菜水果,想要就有的市场。大大小小的超市遍布全国,你在任何一个城市的超市,都能买到家庭所需的全部商品,大到彩电冰箱,小到鐘表手机,到了衣食住行无所不包的程度。

但是,说到人民生活水平,基本上处在解决了温饱,正在向小康转型的初级阶段。

在解决衣食住行的行的方面,可以说距离满大街自行车的时代越来越远了。自行车从承担主要交通工具的地位上,已经退居到少部分以缎练健身为目的赛车族为主,以年青人群体为主的群体。只有很少的人还保留着骑自行车出行的习惯,而且做为新生事物的是各种色彩鲜艳的共享单车,通过手机刷二维码的方法,非常方便又便宜的供城市中的各类人群使用。

说了这么多,才回到电瓶车这个主题上来。与烧汽油的摩托车和汽车不同,电动车的大量出现应该是在2000年之后的事情,它之所以在国内受欢迎,其主要原因由以下三点构成。

一、物美价廉,无论在一线大城市,还是农村乡镇,以电瓶为动为们电动车销售和维护网点,已经达到了全覆盖的程度,而且电动车各种维修耗材和备件的商店,也密布全国。达到了产供销一条龙的全方位服务,生产电动车的厂家越来越专业化,一代一代新机型更新速度也令人目不暇接。中国的电动车不仅在中国,还正在走向全世界。

二、没有诸多条件限制,这也是电动车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电动车这个产业链,基本上没有得到任何国家生产指令,而是完全在市场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经历,证明了市场做为主导地位的成熟。

中国曾经是全世界最大的自行车王国,回忆六七十年代,曾经有一部反映首都北京长安街上下班高峰期,满街都是自行车的新闻片,让世界各国看到了成千上万辆自行车组成的大军,形成的浩浩荡荡的车流。

而今天,取代自行车的除了机动车道上挤满环路和主要道路上的机动车辆以外,非机动车道上则是各种品牌的电动车辆。

一辆电动车,充满电后可以骑行50公里左右,一个会骑自行车的人,练习上五分钟,就可以骑着它出行,或上下班,或接送孩子上学放学,或购买一辆电动三轮送快递,或骑上两轮电动车送快餐,进城的农民工更是离不开电动车,它甚至承载了许多农民工家庭的未来。

我是一名古稀之年的老人,一辈子收入不高,说真的,想了一辈子的私家车,可是出于种种原因而买不起,到了后来是不值。因为一辆私家车一年买保险、维护加燃油,差不多最少也得近两万多,而上年纪后,也没有什么急到需要花开车的成本去办的事情。而现在出租车和叫车软件即方便又省事,在这种情况下,一辆三千左右的电动两轮车,或五千左右的电动三轮车,就成为了我的首选。象我这样的退休老年人,几乎占到90%以上。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当然不会选择花几十万买一辆豪车代步,而大多数中国人也同我们一样,自然而然的会选择物美价廉的,用充电电瓶做为动力的绿色能源的电动车,做为我们的主要交通工具了。


医术按摩师马老师


不烧油,便宜。不用挂牌,方便。比自行车快。


风月无边住在泉城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在满大街的电动二轮,三轮车就证明是亿万群众和生产厂家用实践检验出来的真理,而极少数砖家非常积极并享受补帖的电动汽车则推广不了就是经过实践证明至少目前还成不了真理。


用户4890248210745


不想说对电动车管理是对是错,我只想问政府职能管理部早干嘛去了?这次上牌、考证是否收费?假如收费是对低收入人群的一次撸羊毛,假如真正出于安全、便于管理等,免费办理牌、证尚可理解。


快乐一生5485488595339


电动车方便快捷,价格适宜低层老百姓购买,所占空间小,停车又方便,所以深受平民百姓欢迎。说电动车不守规矩,闯红灯,逆行,走快车道,关键是人的问题。如果骑车人都遵守交通规则,那么这些都不是问题了。还有就是管理不到位,如果交警发现电动车有违章行为,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那样情况就会好的多。还有就是现在有些马路两边都划出了很多停车位,本来就很窄的慢车道就更不好通过了,有时候慢车道被小汽车占的严严实实,那么电动车就只好从毗邻慢车道的快车道行走了。就拿洛阳老城北大街来说,道路两边都划了收费停车位,满满当当的小汽车把整条马路占了不少地方,那么电动车,自行车,三、四轮电动车只能和小汽车、公共汽车并驾齐驱了。在九都路上,两边的人行道被一些小汽车横向停放,整个人行道行人没法过,所以就只好走慢车道了,慢车道来来往往的电动车,自行车在很窄的慢车道上行驶,行人很容易被非机动车撞上出事故。如果警察能把机动车占停人行道的问题解决好,那么这样的交通事故也就会少多了。总之,电动车驾驶者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警察管理上要到位,那么这些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


盼43885607


电动车是普通老百姓重要的交通和运载工具,具有使用成本低、效率高和使用方便等诸多优点。深得老百姓的喜爱,使用价值极高,几乎每个家庭都离不开它,深受百姓喜爱。


尤广华189


…制定这样的规定时有没有骑电动车的人参与?…


xgp595388


因为电瓶车比自行车快,省时省力!和自行车一样不用考驾照,经济划算成本低,价格低于汽车,路上也不拥堵,而且功率大,跑的远,符合大众需求,所以受大家欢迎!


Po1395


其实中国该设有专非机动车道,出台摩托车和电动车的法规条例来限制违法行为,让更多的人方便也使开🚘的少了而解决拥堵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