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楚萧风波又起,面对“扒皮”明星如何避险?

屈楚萧风波又起,面对“扒皮”明星如何避险?

文 | 马二

屈楚萧又惹上麻烦了。

以不良讯息登上微博热搜,对于屈楚萧来说不是第一回。上次“怼网友”、“豆瓣门”的事件刚刚平息,这次又被看戏“吃瓜”的群众爆出“夜会两女”的酒店事件。不论事件的真假如何,至少在舆论角度,初入娱乐圈的屈楚萧,已经从名誉角度吃了一个大亏。

屈楚萧风波又起,面对“扒皮”明星如何避险?

当然,不止是屈楚萧。娱乐圈明星因为生活琐事而被“狗仔”追逐、被网友热议的现象并不少见。似乎正如网友戏称的一般,卓伟虽然不在江湖,但江湖上处处是他的“文化”。

事实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idol文化的兴盛,粉丝与明星之间的距离已经越拉越近。前些年常见的明星走上街头无人可知,反被认作“热心市民刘先生”、“幸运歌迷陈先生”、“买菜市民刘先生”的现象,近几年更是愈发少见。

这不是一件好事。

对于国内的明星来说,和粉丝产生矛盾,大抵是他们最不想遭逢的事情。偶然间的“小打小闹”或许没什么大不了,甚至运气好的话,还能被路人粉称誉成“真性情”。

一旦“小事不决”,往往迟疑之间,星星之火越烧越大,酿成一场“全民狂欢”式的批判大会。到最后,不仅路人缘丢失殆尽,自家的“原生”粉恐怕也会一走了之。

陷入“流量”与“隐私”双重困境的明星们,如同置身一锅经由文武火炙烤不止的“两面”火炉,着实让他们左右为难。

正在“丢失”隐私的明星们

▲▲▲

我们的隐私,“死”在互联网时代。

对于那些常年“冲浪”的忠实网民来说,泄露隐私是一件早已司空见惯的事情。前一秒刚刚在某银行官网绑定自己的手机号码,下一秒某保险的推销电话便蜂拥而至。甚至,更严重的情况是,这边和朋友的聊天还没说完,那边的某淘、某东已经开始拼命推送相关的购物信息。

屈楚萧风波又起,面对“扒皮”明星如何避险?

这种“赤裸裸”的现象,在娱乐圈明星身上体现得更为彻底。

50一条的身份证号,200元休息室“偶遇”的巧事,买四条可以打折的明星航班消息,能直接打通的真实手机号码,“刷关”退票再陪明星候机的便宜戏码,以及公开贩卖的明星护照、QQ号码、微信账号和游戏昵称,早就变成了业内见多不怪的“潜规则”。

明星无隐私,这话一点不假。

这边是去年林更新住院单被伪造为“已婚”并曝光,那边是易烊千玺参加艺考的考场号、座位号被泄露;处在纷纷扰扰的现实世界,看着热搜上不断更迭的明星隐私,对于“娱乐至死”的网友来说,似乎是一件值得欢喜的事情。

屈楚萧风波又起,面对“扒皮”明星如何避险?


屈楚萧风波又起,面对“扒皮”明星如何避险?

毕竟,我们的隐私能够泄露,你作为名人,肯定也不能例外,对不对?

泄露之后,又如何呢?是大事化小、小事皆休的沉默一族,还是反手起诉、广发律函的主动一辈呢?或许,这两种解决方案都算不上一招“妙棋”。

前者容易助纣为虐,久而久之,自己的全部讯息就都能在“某度”可查;后者容易引发群嘲,遭受一波“吸收流量红利的同时,早就该想到明星没有隐私”的道德批判。

当然,有些明星隐私的泄露,大抵有更值得商榷的价值。比如吴秀波恶意诱导,欺骗“小三”入狱,一经曝光成为全网渣男,被“封杀”后大快人心;又如翟天临学历造假,硕博论文知乎一篇未录,进而变身舆论中心,甚至招致起一股“论文严查”的学术界风波。大抵,这对促进社会公平有着相当大的意义。

不过,有意义,就合理吗?

热度来袭,自愿还是裹挟?

▲▲▲

抉择。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或许用太宰治这句话来形容明星的抉择心态,最为合适不过。置身于风口浪尖的流量中心的他们,

享受着影视环境红利的同时,也遭受着或大或小的精神冲击。

这种冲击,所有的演员与偶像都无法逃避。作为镁光灯聚焦的对象,不止在外的一言一行会受到民众的监督,自身的隐私权更是难以维护。倘有不协调之处,轻辄路人缘丢失殆尽,重则“真爱粉”由爱生恨。

屈楚萧风波又起,面对“扒皮”明星如何避险?

去年鹿晗的事例足以证明此事,作为当年归国四子中流量最大的明星,被曝与关晓彤恋爱之后,面临的是大批粉丝脱籍,遥遥算来约有半数。

当然,同样是隐私被曝光,和鹿晗这种依靠“粉丝”吃饭的idol相比,那些凭借演技或特长行走娱乐圈的明星,或许更加值得同情

前段时间屈楚萧惹起的“流量门”便是如此,源于少年耿直而和网友引起的争论,从而酿起一波全网“屈楚萧”大搜查;不仅自己的豆瓣小号被爆出,更是连续几日登上热搜,成为舆论的焦点。

屈楚萧风波又起,面对“扒皮”明星如何避险?

他们有何过错呢?只是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只是选择了这条道路,只是承担着娱乐圈“热钱”带来的隐形责任。倘若真的要数些不同,大概是纵然同样被泄露隐私,明星的隐私更容易受到关注、更容易招致曝光罢了。

隔壁邻居的二女儿四十岁了,尚且认不出她的模样,我家idol的儿子刚刚出生,幼儿的照片已经全网能见。浮夸的商业时代,波动的“流量”漩涡。

选择了成名之路的明星们,在“曝光≈利益”的娱乐圈中,不论自愿抑或是被裹挟,都无法挣脱流量红利背后的那道枷锁。

漩涡之中,无人能幸免。

避险“扒皮”三诀窍

▲▲▲

当然,这股“屈楚萧”风波,本来不必出现。

之所以屈楚萧会因为一次小小的争议,酿起一波足以败坏其未来之路的舆论风潮,其根本原因,在于他管不住自己的脾气。管不住脾气倒也无差,业内管不住脾气却有无数忠实粉丝的明星大有人在,甚至有不少更被吹嘘成“真性情”的代表。

然而,和那些人相比,初入娱乐圈的屈楚萧,真爱粉的根基太浅,路人粉的脸熟程度又混得不够。即便依托《流浪地球》打出来几分名声,但大部分仍是对其在剧中演技的吐槽与议论,没有过多的维护、称誉者。这又能如何化险为夷呢?

屈楚萧风波又起,面对“扒皮”明星如何避险?

不过,屈楚萧的亡羊补牢已然晚矣,其他明星的防患未然尚且不晚。之后,面对网友们的“扒皮”大业,明星们应当如何避险呢?或许,从当年朱升对朱元璋的三条建议之中,我们能觅得不少古人的智慧。

其一:“广积粮”。何为“广积粮”?简单来说,就是广泛的积累大众好感度,不说要累计多少真心粉,至少在路人粉中要有足够多的人缘。

比如前段时间的倪大红与郭京飞,纵然他们的饰演的苏大强和苏明成在剧中有许多争议,但却并未给现实中的他们产生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更为他们吸了一波“粉”。

屈楚萧风波又起,面对“扒皮”明星如何避险?

其二:“高筑墙”。何为“高筑墙”?简单来说,就是建立起一层隐形的自我壁垒,在社交平台、公众环境里的一言一行,都要更加谨小慎微。否则,诺贝尔数学奖创立者“靳永强”、北大博士学历拥有者翟天临都将成为前车之鉴。

其三:“缓称王”。何为“缓称王”?简单来说,就是要保持一颗谦逊好学的心,不能凭借某些成绩来自吹自擂,尤其是那些不以真凭实学获得的奖项,更容易遭到观众的嘲讽。

如是者三,则避险无难也。


—The End—

出品 | 米瑞文化

主编 | jin

校对 |Siy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