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楚蕭風波又起,面對“扒皮”明星如何避險?

屈楚蕭風波又起,面對“扒皮”明星如何避險?

文 | 馬二

屈楚蕭又惹上麻煩了。

以不良訊息登上微博熱搜,對於屈楚蕭來說不是第一回。上次“懟網友”、“豆瓣門”的事件剛剛平息,這次又被看戲“吃瓜”的群眾爆出“夜會兩女”的酒店事件。不論事件的真假如何,至少在輿論角度,初入娛樂圈的屈楚蕭,已經從名譽角度吃了一個大虧。

屈楚蕭風波又起,面對“扒皮”明星如何避險?

當然,不止是屈楚蕭。娛樂圈明星因為生活瑣事而被“狗仔”追逐、被網友熱議的現象並不少見。似乎正如網友戲稱的一般,卓偉雖然不在江湖,但江湖上處處是他的“文化”。

事實上,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idol文化的興盛,粉絲與明星之間的距離已經越拉越近。前些年常見的明星走上街頭無人可知,反被認作“熱心市民劉先生”、“幸運歌迷陳先生”、“買菜市民劉先生”的現象,近幾年更是愈發少見。

這不是一件好事。

對於國內的明星來說,和粉絲產生矛盾,大抵是他們最不想遭逢的事情。偶然間的“小打小鬧”或許沒什麼大不了,甚至運氣好的話,還能被路人粉稱譽成“真性情”。

一旦“小事不決”,往往遲疑之間,星星之火越燒越大,釀成一場“全民狂歡”式的批判大會。到最後,不僅路人緣丟失殆盡,自家的“原生”粉恐怕也會一走了之。

陷入“流量”與“隱私”雙重困境的明星們,如同置身一鍋經由文武火炙烤不止的“兩面”火爐,著實讓他們左右為難。

正在“丟失”隱私的明星們

▲▲▲

我們的隱私,“死”在互聯網時代。

對於那些常年“衝浪”的忠實網民來說,洩露隱私是一件早已司空見慣的事情。前一秒剛剛在某銀行官網綁定自己的手機號碼,下一秒某保險的推銷電話便蜂擁而至。甚至,更嚴重的情況是,這邊和朋友的聊天還沒說完,那邊的某淘、某東已經開始拼命推送相關的購物信息。

屈楚蕭風波又起,面對“扒皮”明星如何避險?

這種“赤裸裸”的現象,在娛樂圈明星身上體現得更為徹底。

50一條的身份證號,200元休息室“偶遇”的巧事,買四條可以打折的明星航班消息,能直接打通的真實手機號碼,“刷關”退票再陪明星候機的便宜戲碼,以及公開販賣的明星護照、QQ號碼、微信賬號和遊戲暱稱,早就變成了業內見多不怪的“潛規則”。

明星無隱私,這話一點不假。

這邊是去年林更新住院單被偽造為“已婚”並曝光,那邊是易烊千璽參加藝考的考場號、座位號被洩露;處在紛紛擾擾的現實世界,看著熱搜上不斷更迭的明星隱私,對於“娛樂至死”的網友來說,似乎是一件值得歡喜的事情。

屈楚蕭風波又起,面對“扒皮”明星如何避險?


屈楚蕭風波又起,面對“扒皮”明星如何避險?

畢竟,我們的隱私能夠洩露,你作為名人,肯定也不能例外,對不對?

洩露之後,又如何呢?是大事化小、小事皆休的沉默一族,還是反手起訴、廣發律函的主動一輩呢?或許,這兩種解決方案都算不上一招“妙棋”。

前者容易助紂為虐,久而久之,自己的全部訊息就都能在“某度”可查;後者容易引發群嘲,遭受一波“吸收流量紅利的同時,早就該想到明星沒有隱私”的道德批判。

當然,有些明星隱私的洩露,大抵有更值得商榷的價值。比如吳秀波惡意誘導,欺騙“小三”入獄,一經曝光成為全網渣男,被“封殺”後大快人心;又如翟天臨學歷造假,碩博論文知乎一篇未錄,進而變身輿論中心,甚至招致起一股“論文嚴查”的學術界風波。大抵,這對促進社會公平有著相當大的意義。

不過,有意義,就合理嗎?

熱度來襲,自願還是裹挾?

▲▲▲

抉擇。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或許用太宰治這句話來形容明星的抉擇心態,最為合適不過。置身於風口浪尖的流量中心的他們,

享受著影視環境紅利的同時,也遭受著或大或小的精神衝擊。

這種衝擊,所有的演員與偶像都無法逃避。作為鎂光燈聚焦的對象,不止在外的一言一行會受到民眾的監督,自身的隱私權更是難以維護。倘有不協調之處,輕輒路人緣丟失殆盡,重則“真愛粉”由愛生恨。

屈楚蕭風波又起,面對“扒皮”明星如何避險?

去年鹿晗的事例足以證明此事,作為當年歸國四子中流量最大的明星,被曝與關曉彤戀愛之後,面臨的是大批粉絲脫籍,遙遙算來約有半數。

當然,同樣是隱私被曝光,和鹿晗這種依靠“粉絲”吃飯的idol相比,那些憑藉演技或特長行走娛樂圈的明星,或許更加值得同情

前段時間屈楚蕭惹起的“流量門”便是如此,源於少年耿直而和網友引起的爭論,從而釀起一波全網“屈楚蕭”大搜查;不僅自己的豆瓣小號被爆出,更是連續幾日登上熱搜,成為輿論的焦點。

屈楚蕭風波又起,面對“扒皮”明星如何避險?

他們有何過錯呢?只是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只是選擇了這條道路,只是承擔著娛樂圈“熱錢”帶來的隱形責任。倘若真的要數些不同,大概是縱然同樣被洩露隱私,明星的隱私更容易受到關注、更容易招致曝光罷了。

隔壁鄰居的二女兒四十歲了,尚且認不出她的模樣,我家idol的兒子剛剛出生,幼兒的照片已經全網能見。浮誇的商業時代,波動的“流量”漩渦。

選擇了成名之路的明星們,在“曝光≈利益”的娛樂圈中,不論自願抑或是被裹挾,都無法掙脫流量紅利背後的那道枷鎖。

漩渦之中,無人能倖免。

避險“扒皮”三訣竅

▲▲▲

當然,這股“屈楚蕭”風波,本來不必出現。

之所以屈楚蕭會因為一次小小的爭議,釀起一波足以敗壞其未來之路的輿論風潮,其根本原因,在於他管不住自己的脾氣。管不住脾氣倒也無差,業內管不住脾氣卻有無數忠實粉絲的明星大有人在,甚至有不少更被吹噓成“真性情”的代表。

然而,和那些人相比,初入娛樂圈的屈楚蕭,真愛粉的根基太淺,路人粉的臉熟程度又混得不夠。即便依託《流浪地球》打出來幾分名聲,但大部分仍是對其在劇中演技的吐槽與議論,沒有過多的維護、稱譽者。這又能如何化險為夷呢?

屈楚蕭風波又起,面對“扒皮”明星如何避險?

不過,屈楚蕭的亡羊補牢已然晚矣,其他明星的防患未然尚且不晚。之後,面對網友們的“扒皮”大業,明星們應當如何避險呢?或許,從當年朱升對朱元璋的三條建議之中,我們能覓得不少古人的智慧。

其一:“廣積糧”。何為“廣積糧”?簡單來說,就是廣泛的積累大眾好感度,不說要累計多少真心粉,至少在路人粉中要有足夠多的人緣。

比如前段時間的倪大紅與郭京飛,縱然他們的飾演的蘇大強和蘇明成在劇中有許多爭議,但卻並未給現實中的他們產生影響;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更為他們吸了一波“粉”。

屈楚蕭風波又起,面對“扒皮”明星如何避險?

其二:“高築牆”。何為“高築牆”?簡單來說,就是建立起一層隱形的自我壁壘,在社交平臺、公眾環境裡的一言一行,都要更加謹小慎微。否則,諾貝爾數學獎創立者“靳永強”、北大博士學歷擁有者翟天臨都將成為前車之鑑。

其三:“緩稱王”。何為“緩稱王”?簡單來說,就是要保持一顆謙遜好學的心,不能憑藉某些成績來自吹自擂,尤其是那些不以真憑實學獲得的獎項,更容易遭到觀眾的嘲諷。

如是者三,則避險無難也。


—The End—

出品 | 米瑞文化

主編 | jin

校對 |Siy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