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皇上突然驾崩了,那么是太上皇复出,还是太子继位?

Goodboy82862206


历史上,皇上与太子的关系、太上皇与皇帝的关系,名为父子,实为政敌,经常处于博弈之中。这层窗户纸,大家都心知肚明,但在以孝治天下的时代,为了维护父子关系表面上的和谐,大家不会轻易捅破。

如果皇帝突然驾崩,太上皇与太子同时存在,理论上应该由太子继位,主要原因:

第一,太子就是国之储君,继位的合法性最强。

在古代,中原农耕文明中,继承制度一般是父死子继。什么叫太子?就是天子指定的继位人。皇帝在位时立太子,就是为了自己的江山社稷,能够在自己百年之后由太子顺利延续。这套制度,既是礼法也是惯例。

太上皇一般处于退休状态,更多的是一种身份上的尊荣,缺少复位的法理依据。

第二,人心向背。

中国古代舆论由儒家知识分子掌握,这个群体是传统礼法的坚定维护者与吹鼓手。在他们看来,周礼中早有规定,父死子继,太子上位是理所当然的事,谁要是逆天而行,谁就是千古罪人。

尤其在清朝以前,中国许多儒家知识分子有那种“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情怀,看到太上皇抢太子的皇位,会有部分人站出来,即使舍生取义,也会据理力争,捍卫礼法。

不过到了实际的操作层面,不管是太上皇还是太子,谁的野心大、实力强、拳头硬,谁才能如愿以偿。

历史已经证明,皇位并不是稳定的。这种不稳定性,在皇帝去世出现权力真空时会达到高峰,此时的皇权争夺战,所有的感情、仁义都是浮云,实力才是王道。

如果太子是软柿子,太上皇实力强还想当皇帝,那大概率会复位。比如乾隆,嘉庆登基后要是先行一步,只怕老爷子会因群臣拥戴,“被迫”付出。

历史上,当太上皇的人原本就没几个,除了乾隆,其余人下场往往比较悲凉。比如李渊、李隆基,当太上皇后就成了没有牙的老虎,精神上与囚犯无异,没有任何复位的实力。

唯一一次不是太上皇的“太上皇”复位,还是明英宗朱祁镇。

朱祁镇是明朝的第八位皇帝,在“土木堡之变”中被蒙古俘虏。皇帝被抓到草原,朝中大臣就急了,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以于谦为首的大臣拥立郕王朱祁钰为皇帝。

朱祁钰当皇帝后,遥尊被俘的哥哥朱祁镇为太上皇,同时,大力抗击蒙古,并拒绝蒙古以朱祁镇为筹码开出的条件。蒙古打不过明朝,无奈之下退回草原。

后来,蒙古人有谈和的诚意,发现朱祁镇又不能成为有价值的筹码,每天还要白养着,倒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将其放回大明。

回到大明后的朱祁镇,立刻被软禁,但朝廷还是有一帮支持他的力量。被软禁七年之后,朱祁镇的“铁杆”趁朱祁钰病重期间,发动“夺门之变”,赶紧拥戴“太上皇”朱祁镇复位。

皇权的交接问题,从秦始皇开始,就一直困扰着历朝历代的帝王。这既是皇帝的家事,也关乎王朝的根本,解决好了可以降低交接成本,解决不好就会地动山摇,甚至给后世留下无穷隐患。


秋媚读史


大家好,我是历史漫谈君。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皇上去世之后是太上皇复位还是太子继位。

早在秦王赢政自封为始皇帝后,便追封自己的父亲秦庄襄王为“太上皇”,以表示他对死去的先王的尊崇。这是太上皇称呼的最早应用。


刘邦打下天下后,他的父亲还活着。刘邦已经是皇帝了,刘邦他爹该叫什么呢?经过讨论,决定把刘邦他爹叫太上皇,意思就是位居皇帝之上。

所以在中国古代皇帝退位之后,就被称为太上皇。

我们都能想到,中国的皇帝一般都是终身制,不是任期制。原因很简单,皇帝的位置那么好,谁坐上了还想下来?(虽然实际上并不是像看起来那么好。)对于大多数皇帝来说,谁要我的位置我就要谁的头。


这就导致了,中国的太上皇真是凤毛麟角。他们又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分别是因事被逼退位和主动退位两种。

被逼退了太上皇占大多数。在中国古代的杰出代表有唐高祖李渊和唐玄宗李隆基。

唐高祖李渊有个好儿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过于迫切的想得到皇帝之位,就在玄武门干掉了自己的兄弟,并且逼宫自己的老爹李渊。李渊无可奈何,为了保全性命,只好把天下送给了李世民。


唐玄宗李隆基,年轻的时候,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老来越来越喜欢玩乐,不理朝政,宠信佞臣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等人。其实当时不管朝廷还是天下,都处在一种岌岌可危的状态。

此时爆发了安史之乱,安史大军在短短的时间内就攻下洛阳,打下潼关,兵锋直指长安。

唐玄宗一看打不过怎么办?逃呗!他就急急忙忙的收拾行李,带着宠臣和家眷们像四川逃去。可是他的太子李亨觉得这么跑到四川去也没啥用,还不如找个地方收拾收拾,准备抵抗叛军呢。于是他辗转之后到了灵武(今宁夏),组织军队反击,并继位做皇帝,是为唐肃宗。继而追封他老爹为太上皇。唐玄宗看木已成舟,也无法改变这一现状。只好当起了太上皇了。



以上两个皇帝,都是被迫退位,所以他们的待遇不怎么好,甚至还有些惨。

主动退位的皇帝比较著名的就是乾隆。乾隆活了89岁,当了61年皇帝,本来是能当64年的。但是乾隆觉得他在位时间不应该比他的祖父康熙时间长,于是就把位置传给了太子,是为嘉庆。

但是乾隆还牢牢把握着大权,他害怕交出权力之后,自己的下场会很凄惨。所以乾隆虽然名义上成了太上皇,但还是实际上的皇帝,所以最后几年他活得比较舒服。

看完了几位比较著名的太上皇和他们的下场,我们来讨论一下,皇上去世后是太上皇复位还是太子继位呢?

正常来说,都是太子继位,因为皇上去世的时候太上皇早死了。本身太上皇退位的时候就垂老矣矣,没有几年的活头了,怎么能跟他儿子比寿数呢?当皇帝死的时候,自然只能是太子继位了。



当然我们还得谈一谈老寿星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活了78岁,可以说是高寿了。他差点活过了他儿子,注意是差点,事实上,在他死后很短的时间内,当时的皇上肃宗就因病去世了。但是因为太上皇去世在先,皇上去世在后,虽然丧礼是比较麻烦,但是这不影响皇位的继承啊,太子即位就完事了。

凡事皆有特例。皇上死后,太上皇复位的事情也有发生。比如明英宗朱祁镇。

朱祁镇宠信太监王振,导致宦官专权。正统十四年(1449年),发生土木堡之变,朱祁镇被瓦剌俘虏。国不可一日无主,其弟朱祁钰登基称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

后英宗回京,被景泰帝软禁于南宫。景泰八年,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这时朱祁钰已经病重,很快就去世了。朱祁镇第二次称帝,改元天顺。真是奇人一枚啊!

所以皇帝不好当,太上皇更不好当,且当且珍惜啊!


历史漫谈君


皇帝的这个称谓是从秦始皇开始,一直到末代皇帝溥仪,这个皇帝制度在2000多年的历史中,不知道有多少父子反目成仇,有多少兄弟自相残杀。

在我国的皇帝制度里明文规定皇帝驾崩后是由太子上位继承,如果是上任皇帝主动禅位的话,太子上位继承皇位后,都会把上任皇帝封为太上皇。

在古代皇权社会,太上皇和现任皇帝大多数都是父子关系,但是也有一些特殊的例子,比如明朝的明英宗朱祁镇,他作为太上皇就是现任皇帝的哥哥。



以亲王身份勤王登基的李世民

在清朝之前的朝代,皇位的继承方式多般是“嫡长子继承制”,但是在一些朝代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不是太子之人,通过其他的手段最终获得皇帝宝座的例子。

唐太宗李世民就是这么一个特殊的情况,他以亲王的身份通过玄武门之变,迫使李渊退位做太上皇,他以手弑两个亲兄弟的代价登上皇帝宝座。

禅位做太上皇后还不肯放权的乾隆

皇权的诱惑力是非常大的,这也让很多已经被迫或者自愿做太上皇的人还念念不忘那个让人留恋的位置,在历史上还真有做了太上皇后一直没放权给现任皇帝的利用。

清朝的乾隆皇帝在禅位后,作为一个高枕无忧的太上皇,可是朝政上的实际大权还是被他掌握在手中,嘉庆皇帝当时只能听从他老爹的摆布,这种尴尬的局面一直维持到乾隆皇帝死后。

以太上皇的身份从新登基的朱祁镇

在我国的历史上太上皇因为皇帝驾崩后从新上位的例子也是有的,那就是明英宗朱祁镇,他先后是明朝的第6和第8任皇帝。

明英宗朱祁镇在率兵攻打剌的时候,兵败在土木堡被俘虏。他在朝中的弟弟朱祁钰听说哥哥被瓦剌所俘虏,就乘机登上帝位,成了明朝第7任皇帝。

一年后,朱祁镇被放了回来,令人感到尴尬的人,皇帝宝座已经是他弟弟的了,回来后他被迫成为了“太上皇”。朱祁钰害怕哥哥回来后会夺权,就把朱祁镇软禁了起来。

后来朱祁钰病重,没有人处理朝政,大臣们就迎接朱祁镇出来从新登基。朱祁镇得以从新登基成为明朝的第8任皇帝,主要一个原因还是朱祁钰膝下无子,否则以“嫡长子继承制”来说他要再登上帝位是有很大困难的。


瀚海说史


在有太子的情况下,皇帝突然驾崩,太子继位是最合乎法理的,太子本就是未来的储君,因此基本不会出现其他的情况,即便会有特殊情况发生,也基本是太子和皇子之间的争夺战,至于说到太上皇,实际上是没有什么好考虑的。

要知道,一个皇帝一旦成为太上皇,是主动也好,被动也罢,实际上已经被阻隔在皇权之外,当然,这并不是说太上皇没有权力干涉朝政了,而是说已经与皇位无缘。

太上皇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就是主动让位型和被动退位型,被动退位的基本就不用考虑了,一般是被自己的儿子逼着退了位,余生就是在软禁中度过,别说是干涉朝政了,就是正常的亲情也不可能拥有了。而主动退位的则大多还在政治舞台上发挥余热,不管他们是出于什么目的离开了皇帝这个宝座,但是基本都没有离开权力中心,这一种类型可以称之为太上皇帝,是比皇帝更权威的存在,在太上皇帝存在的时候,皇帝实际上不能算是亲政,和太子监国差不多,手中的权力很小。

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帝一般都会等着太上皇帝去世后才会真正掌权,或者太上皇帝主动把全部权力交出来,但也存在另一种情况,即皇帝夺权,比如唐睿宗和唐玄宗。唐睿宗最初迫于太平公主和太子李隆基夺权的压力主动将皇位交了出来,成为太上皇帝,仍旧大权在握。李隆基并不愿意做一个什么都决定不了的皇帝,很快就将太平公主除掉,然后唐睿宗将手中的权力都交了出来,李隆基开始亲政。

尽管唐睿宗一直是主动在让位,但实际上也是被儿子李隆基所逼迫,当初唐睿宗的皇位原本就是李隆基夺来的,然后将唐睿宗扶上了皇位,唐睿宗本身在后期的权力斗争中是输给了李隆基的,所以唐睿宗被逼着一步步离开了权力中心。 历史上真正舒舒服服做太上皇帝的大约只有乾隆皇帝了。

那么太上皇帝能不能在皇帝突然驾崩之后重新坐上皇帝之位呢?基本不可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年龄问题,太上皇帝基本都是皇帝的父亲,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情况基本不存在,即便存在,太上皇帝也不是皇位的第一顺序继承人,太子才是。我们就拿乾隆皇帝来说,如果乾隆活的够久,嘉庆死在了前面,嘉庆在有生之年都没有真正亲政,但即便这样,嘉庆死后,乾隆也不可能重新复出做皇帝。

毕竟他已经将皇位让出来了,按照正常的顺序来说,皇位是向下传递的,不可能倒回来向上传递。所以,嘉庆死后,太子是理所当然的继承人,就算是没有太子,也轮不到乾隆,只可能是嘉庆别的儿子或者乾隆别的儿子。乾隆即便是想当这个皇帝,也不太可能和自己的儿子、孙子来争夺皇位,这是不合礼仪的,即便朝中都是他的心腹,估计也不会支持乾隆重新称帝,况且乾隆要真想再做皇帝,完全可以在嘉庆活着的时候复位,而不是选择嘉庆死了和自己的子孙争位。

当然,以上说的都是一般情况下,历史上也确实有成功复位的太上皇,最著名的莫过于明英宗朱祁镇。但是这个例子实际上特殊的地方很多,首先朱祁镇的皇位是在特殊情况下丢失的,然后他的弟弟朱祁钰成了皇帝,而他成了太上皇,原本朱祁钰就是想着归还皇位的,只是权力在手中的时间一长,就不舍得丢掉了,这才囚禁了朱祁镇。

但朱祁钰的身体却不怎么好,在30岁的时候突然得了重病,这才给了朱祁镇可乘之机,朝中有人将朱祁镇放了出来,成功复位,而朱祁镇之所以复位成功有一个很关键的点,即朱祁钰没有儿子,确切的说他的儿子已经死了,皇位本身就没有继承人,在这个时候,朝中自然会有人选择提前放出朱祁镇,因为这样会有立功表现,毕竟朱祁钰一旦去世,本身皇位就会是朱祁镇的。

所以这个例子实际上没有代表性,而且朱祁镇只是朱祁钰的哥哥,而绝大多数的太上皇都是皇帝的父亲。

当然也有身为父亲的太上皇复位成功的,原因就在于皇位被夺去的时间很短,新皇帝甚至还没有得到承认,因此太上皇复位比较顺利,比如唐昭宗,唐昭宗在被节度使囚禁三年后回到了长安,但为宦官所不喜,因此900年的十一月,宦官们将唐昭宗囚禁在少阳宫,而扶立太子李裕登基,不过901年的正月,朱温就命人处死了干政的宦官,而让唐昭宗成功复位。

这样的例子是非常少的,都是太上皇从皇帝手中夺回皇位,所处的环境也是战乱时代,倘若在和平年代,太上皇基本没有机会复位,一旦成为太上皇,就不可能再做皇帝,皇帝倘若突然驾崩,太子就会按照规制登基。


萧晓四姑娘


  在中国历史上太上皇并不怎么多,而且大都不是自己主动退位让贤的。对于这个问题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次那就是明朝的夺门之变。

  在土木堡之变中明英宗被俘,朝臣拥立明代宗朱祁钰为皇帝维护了国家的安危,之后明英宗放回来之后被尊为太上皇。到景泰八年明代宗病重,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复辟当上了皇帝。在这件事中太上皇复出是发生在明代宗没有儿子,明英宗发动政变才成功复出的。如果有儿子的情况下我想明英宗不太可能复出的。

  在历史上被迫当台上皇的居多,如果皇上突然驾崩了我想也会由太子去继位。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如果皇帝死前没有立下遗嘱,那些大臣也会拥戴太子,如果太上皇复出他们能不能继续当官都是问题。如果有遗嘱我想皇帝也会传位给太子,毕竟被迫当上太上皇的难免不会记恨与他。如果成功复出不认他这个皇帝都是有可能的。

  第二种就是主动退位的比如向宋高宗和乾隆,这两位比较特殊虽然退位了但是权利还是在自己的手中。即使皇帝突然驾崩要在选个皇帝我想他们也不太会重新复出直接让太子即位就可以了。毕竟皇位对于他们来说只是象征,真正有用的是手中的权利。

  不管是哪种我想都会是太子继位,而夺门之变只能算是比较特殊的情况了。


读史鉴往


中国有朝一来,夏朝时是政治皇位继承最开明的时代,饶舜禹讲究的是皇位禅让制,任人唯才德,那时候还没有商朝时开始讲究皇家血脉相承的尿性。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深明伟大的皇位继承制并没有为后代所采纳继承下来。商朝时,开始有了王室血脉相承的思想,王位继承开始讲究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思想,中国封建王朝开始步入家天下格局,既王室一家既天下。

后是八百年周。周在商家天下式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王位继承在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基础上,开始明确了父死子继的标准,既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一出,此后我华夏几千年封建文明都将此奉为圭臬与不敢逾越的教条。至于说兄终弟及的大前提是兄无嗣,否则仍以父死子继的嫡长子继承制为标准。

也就是说,不论如何,华夏封建王朝的皇位继承都是嫡长子继承制式的父死子继。这是古人无论圣贤大哲、王侯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默认天经地义的正统礼制,除此之外都是异类,人人得而诛之。


有了以上的理论基础,我们再看问题所问就简单多了。

太上皇,顾名思义既理论上皇帝之上的皇帝。中国历史上,新皇初立,不论主动或被动退位的皇帝均为太上皇。准确地解释太上皇就是“已退位上代帝皇。”,不论生死。当然,中国历史上更多的是在世老皇帝。

刚刚我们提到,中国皇位继承制是嫡长子继承制式的父死子继,然后是兄终弟及。

若是皇帝驾崩,太上皇健在而幼储未立。从西周开始明确的父死子继的皇位继承来说,太子继承大统乃是名正言顺的正统,既遵礼仪也符法制。太上皇从退位那日起,便只能是高高挂起的神仙了,从正统上来说永不能复位,否则叫什么太上皇?!

我们举明朱元璋、朱标、朱允炆祖孙三代为例。


其实大多数人从朱标死后,朱元璋仍旧传位朱允炆并不能看到多少东西。浅显的看法仅是朱元璋爱屋及乌,而深入看则是一套中国自古以来皇位嫡长子继承制的不可逾越。朱元璋在太子朱标死后,按照父死子继的规矩来看,不难看出朱元璋的良苦用心,他早已默认生前的朱标为皇帝,自己为太上皇,而朱允炆既为幼储。如果不是朱元璋心中有皇位继承父死子继式不可逾越的教条,那么在朱标死后,朱元璋本人是皇帝,按照将来父死子继的规矩,皇位怎么着也得是在朱标兄弟朱棣那一茬选,毕竟明面上朱标到底还不是皇帝,所以得走兄终弟及的流程。但是,很明显,朱元璋没有走他那父去子继、兄终弟及的流程,而是走的朱标那父死子继的流程。明眼人都看得出,他眼里朱标早已经是皇帝了,朱标死后,明朝再不是他朱元璋儿子们的事儿,而是朱标儿子的事了。

从这一点,间接便回答了,正统上来说,皇帝驾崩,太子继位,太上皇不会复出。除非皇帝无嗣无兄弟尚有可能,否则按照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制度,太上皇没有立场复出。


不书公子


这得看具体情况,宗室继位礼法在权力面前,只能乖乖低头,谁掌握了权力,谁就能坐上龙椅,当然,还得看有没有太上皇。

毕竟几千年的历史中,皇帝数百,太上皇就那么几位。

假如太上皇与太子俱在,而皇帝驾崩,继位的抉择分四种可能。

其一,太上皇如乾隆。我们知道,乾隆成为太上皇,那是囿于自己在位六十年让位的誓言,他名义上是在位六十年,实际执掌权力六十三年。


如果嘉庆在乾隆之前驾崩,那不用说,绝对是乾隆复出,毕竟诺言乾隆已经履行了,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

就算乾隆老迈,嘉庆的皇子健壮,这也改变不了事实,朝中的大臣们,都是乾隆心腹。乾隆自己也是热衷权力,他能在传位时拿走玉玺,就可以让皇孙登不了基。

他的归位,没有丝毫阻碍。

其二,就是太上皇握权,但是不想再争夺了,这种情况下,太子登基则是毫无疑问的。

比如宋高宗赵构,他做了几十年皇帝,天天提心吊胆,害怕国家被灭、自己被抓,他还得上表称臣,接受羞辱。


他做皇帝是真做烦了,所以让位给了宋孝宗。宋高宗做了几十年太上皇,八十多岁才死。毫无疑问,如果宋孝宗死了,宋高宗绝对不会复位,他已经不想再做皇帝了。

其三,太上皇没有做过皇帝。确实,没有做过皇帝的人,也是可以成为太上皇,这种多见于开国之君的父亲,如刘邦的老爹刘太公。

刘邦如果死在刘太公前面,刘太公是绝对不可能上位的,他没有在打天下时出过力,没有什么人会依附于他麾下,相比之下,太子就合理合法多了。

这种情况下,是太子继位。


其四,太上皇做过皇帝,但已成为摆设。这种情况,一般是太上皇已经被软禁了,比如宋徽宗、明英宗。

既然太上皇被软禁,皇上驾崩前是掌握力量的,朝中自然多是皇帝心腹之臣,皇帝一死,太子即位理所当然。

我们知道明英宗复辟,但这个情况,很大成分是因为明代宗的儿子死了,如果他的儿子还在,明英宗估计是无法复辟的。


浮沉于史


首先,这情况在我国历史上是不存在,因为历史上因皇帝驾崩而复出的太上皇,就只有一个,他就是在土木堡之变中被俘明英宗朱祁镇。

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所俘,还被瓦拉大军押送着,一直杀抵北京城下。幸好于谦临危不乱,拥立郕王朱祁钰为帝,然后组织军民奋起抵抗,才最终取得北京城保卫战的胜利,并成功把明英宗赎回。

此后,明英宗便以太上皇之身份被景泰帝软禁于南宫。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在景泰帝病危之际,石亨与徐有贞等发动夺门之变,再度拥立明英宗,这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南宫复辟。

但由于景泰帝的太子朱见济早在景泰三年就已夭折,此后景泰帝再无子嗣。因此,不存在太上皇与太子同事并存的情况。也正因为这样,学界对于发动南宫复辟的必要性,一直都是存在质疑的。要知道,景泰帝当时已无子嗣,太上皇明英宗复位置基本上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很可能就是石亨与徐有贞等人为了建立拥立之功,故意发动的一次多此一举的宫廷政变罢了。

回归正题,那么假如当朝皇帝突然驾崩,而太上皇和太子又同时并存时,那究竟是让太子继位,还是太上皇复辟呢?我想基本上只能由太子继位!

<strong>

第一,太子继位,是名正言顺的!以明英宗做例子,如果朱见济没夭折,估计明英宗在景泰帝病重时,就会被除掉了,根本不可能有机会复辟。太子作为国之储君,在皇位继承上是名正言顺的,具有难以撼动的地位。因此,别说是早已淡出朝局的太上皇,就是拥兵自重皇子,要想在改朝换代之际除掉太子,那也是很困难的。

即便是太上皇与太子同时存在,肯定还是太子继位几率最大。这可不是势力问题,而是法理问题。

第二,太上皇除了个别因为政变,而被迫当上“太上皇”的之外,其他都太上皇,都是因为年老而厌倦朝政的老皇帝,比如宋高宗、宋孝宗、乾隆等。因此,即便他们在世期间接班人驾崩了,他们也不会,更不可能继位。别说有太子,即便没有太子,太上皇也会主持大局,在皇族宗亲中,挑选合适的后代继承。

第三,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王朝帝位都是自上往下传的!父终子继,兄终弟及,这是中华历代之传统。太上皇是太子的长辈,皇位岂能由下往上传的呢?

第四,正常情况下,朝中文武都不会选择支持太上皇,而不支持太子。还是以明英宗做例子,假如景泰帝死了,太子朱见济和明英宗同时存在。那么满朝文武都不会铤而走险的跑去拥立明英宗,肯定都会选择拥立太子。

毕竟太子不仅名正言顺,而且年轻的君王总比经验丰富老成的太上皇要更容易把控。因此,在公在私,都会拥立太子!

<strong>


这些历史要读


有太上皇的朝代都是不正常的,一般都有着非正常的权利交替。第一个太上皇是汉朝刘邦的爹,最后一个是清朝的乾隆。

题主所说的是突然驾崩,意思就不是非正常死亡了。如果刘老爷子还活着,刘邦突然死了,会有人提议让刘老爷子继位,而不让刘盈继位么?如果嘉庆在乾隆当太上皇的三年里突然死了,会有人提议让乾隆下来当皇上么?

不可能的!古代最看重的血缘,光武帝是汉景帝的后代,对于汉武帝的后代自然就没有照拂的义务。同样,太上皇不是只有皇上一个儿子,皇上死了以后,这个皇位按照皇帝的理想状况,当然是要传给我的支脉。到了太上皇手里就又充满了未知。如果在自己手里,把这一脉的皇位弄丢了,拿绝对是大不孝(比如说正德)。

所以如果太上皇想当皇帝,铁定要和太子斗一斗。而且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太上皇这个职位从礼法是比皇帝高的,像晋惠帝,明英宗这个太上皇当的是真的扯,一个给自己的叔祖当太上皇,一个给自己的弟弟当太上皇。所以他们两个有复位的可能。其他的太上皇难不成再下来玩一圈,重温一下皇帝的瘾?

喜欢就关注呗:砍历史。我是马砍,每天讲点不同的故事。


侃砍历史


好像中国历史上没有出现这种情况,但是明朝出现过皇帝因为被俘,莫名其妙的成了太上皇,后来有大臣发动政变,再次复位的情况。公元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结果被瓦剌的首领也先俘虏。由于北京一时群龙无首,于谦等人就拥戴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做了皇帝,也就是历史上的明代宗。朱祁钰做了皇帝以后,任用于谦,打退了瓦剌的进攻,赢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但是,后来瓦剌把明英宗朱祁镇放了回来,明代宗朱祁钰本来是不愿意的,在于谦等大臣的建议下,明代宗就把哥哥明英宗接回了北京。

此人估计也没有想到,自己稀里糊涂的做了太上皇,心里虽然不爽,但是也没有办法。好在自己的命保住了,做不做皇帝那时次要的。不过他也没有料到,自己竟然能再次当上皇帝。公元1457年,明代宗在第8个年头的时候,突然生病了。手底下的一员大将石亨,认为明代宗快不行了。于是,找了一帮人在一起谋划,一不做二不休,发动了一次宫廷政变,拥戴明英宗再次复位。

当时,明代宗朱祁钰也没有死,明英宗复位以后,被囚禁了起来。一说被宦官勒死,一说是病死的。我估计是被杀了,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啊,明英宗不可能不杀明代宗。且明英宗继位以后,把于谦等人也干掉了,那么明代宗的下场估计也是一样。总之,在历史上,很少自愿做太上皇的。比如唐朝的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渊被迫做了太上皇,假如当时李世民做了一年皇帝就驾崩。肯定会把皇位传给太子,假如太子还小,太上皇肯定会复出。如果,太子很大了有亲征能力,那么就另当别论。不过这种情况,在历史上还是很少。

所以,明朝就有一个孤例。明英宗因为出征瓦剌被俘虏了,于谦等人就立他的弟弟做了皇帝。但是,他弟弟做了几年皇帝以后,生了病。如果,明代宗死后,按理说会传给自己的儿子。但是,某些权臣为了谋求后路,就发动政变,然后迎接太上皇复位。因为,当时的明代宗没有儿子,死后皇位肯定是明英宗的。所以,一些权臣就趁机发动政变,迎接明英宗做了皇帝。假如,明代宗的儿子很大了,有能力处理政务。我相信,那些人发动政变也要衡量一下自己的实力。其实,明朝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朱元璋在位的时候,本想把位置传给太子朱标。但是,太子还没有继位就死了,而朱元璋就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孙子。所以,朱允炆作为嫡长子,当时已经很大了,有亲政能力,朱元璋就把皇位传给了孙子。其实,我们也可以把朱元璋看作是太上皇,儿子死后就把位置传给了孙子。如果,是被迫的太上皇,就会出现,明英宗和明代宗这样的情况。小伙伴们,应该明白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