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滅亡以後,朱元璋是怎樣對待蒙古女子的呢?不見血但卻很殘忍?

髓頌sBeB4553


說起來朱元璋,他是因為小的時候家裡面非常困苦,所以無奈之下才加入了起義軍,之後才成就了他皇帝的地位。而朱元璋小時候的生活為什麼會這麼難過,他又為什麼討厭蒙古人呢?這些還得從頭說起。

當時蒙古人入侵了中原,建立的蒙古人的政權——元朝。蒙古人有極大的排外性,所以他們對於當時的漢族人,可以說是充滿了敵意和壓迫。

元朝的時候,漢族人的生活可以說是舉步維艱,他們不能去打獵不能走夜路甚至連集市都不可以參加,好幾家的人才能有一把刀做飯劈柴用;還有更加過分的是,只有當地的蒙古人同意了,漢族的人才可以生火做飯,漢族人就叫蒙古人的男人叫“老灶爺”,女的叫“老灶奶”,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灶神的像身上穿的衣服很像蒙古服裝的原因。

最過分的是,漢族人當時結婚,要把新娘子送到當地蒙古統治者那裡過第一夜,漢族人就只能把第一胎的孩子活生生的摔死,就這樣無奈且悲壯的維護著漢族人的血統和最後的尊嚴。

說回正題,其實朱元璋稱帝之後,雖說也對蒙古人採取了一定的措施,也算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但是比起來蒙古人對漢族人做的事情,也不算太過分。雖然當時有很多人勸朱元璋也像蒙古人進軍中原大肆屠殺那樣,把蒙古人都殺死,但是朱元璋還是很清醒很懂事理的,他主要就採取了三個措施。

首先,就是改姓氏,讓蒙古人不能用他們原來的姓名,而是改成和漢族人一樣的姓;其次就是改服裝改語言,讓蒙古人不可以穿自己的衣服,必須學會漢字;最後一點就是本題的答案了,也是針對女性的一條旨意,那就是蒙古女性只能嫁給漢人,為漢人生孩子。

這樣其實是為了防止蒙古人再有逃跑或者捲土重來的打算,也算是很聰明的從心理上同化了蒙古人,不得不說,朱元璋的這個方法很是很有效果的,不費一兵一卒,不必見血,就讓蒙古人順其自然的全心全意的留在了中原。


無筆史官


元朝滅亡後,朱元璋對待蒙古女子不僅不殘忍,反而非常仁慈,甚至可以說達到了中國封建歷史中不曾有過的優待。而且朱元璋也最大程度的賦予了他們權力,讓她們可以自由的選擇生活。



一般情況下,改朝換代之後,前朝的王公貴族或者百姓都會淪為新朝的奴隸。金國滅亡北宋後,發生了靖康之恥,所有被擄掠到北方的女性都成為了金國的奴隸,甚至有史料記載,宋高宗趙構的生母還被迫給金人生育了兩個孩子。

元朝時期,蒙古人統治中原後,將中原土地上的百姓劃分為四種,分別為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和南人,漢人和南人基本等同於奴隸。

元朝律法《元典章》規定,蒙古人打死一個漢人,只需要杖刑,之後賠償死者喪葬費用即可。而漢人和南人如果毆打蒙古人,則必須要處以死刑。另外在《通制條格》中,元朝政府規定,蒙古人可以隨意毆打漢人,漢人不得還報。



蒙古人的諸多不平等政策,引起了漢族百姓的反抗,最終在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並且派出了徐達、常遇春北上進攻大都。

臨行前,針對於當時的蒙古百姓,朱元璋對徐達和常遇春做出了指示,《明實錄》中記載;

昔元起沙漠,天命入主中國將及百年,今其子孫怠荒,罔恤民艱,天厭棄之,君則有罪,民復何辜。前代革命之際,兵戈相加,視如仇敵……,克城之日,毋擄掠、毋焚蕩、毋妄殺人,凡元之宗親皆善待之。

這也就是說,朱元璋當時下令,雖然元朝國君有罪,老天爺放棄了他,但明朝的軍隊是為了拯救百姓,所以在克城之後,不能對百姓姦淫擄掠,而且還要善待元朝的皇室宗親。



攻克元大都後,徐達上報戰果。此戰戰果頗豐,擒獲大量蒙古人。但朱元璋卻履行諾言,善待這些蒙古人和色目人,下達了這樣的命令;

第一、徵用原來元朝的官僚,有才能的蒙古人和色目人也可以入朝為官。第二、釋放扣押在元朝皇宮的女性。

公元1387年,藍玉深入大漠,消滅北元小朝廷,俘獲北元百姓將近八萬人,牛羊馬匹無數。朱元璋得到消息後非常高興,誇讚藍玉是明朝的衛青、霍去病。但隨後朱元璋仿效20多年前的方法,將這些俘獲的北元百姓悉數釋放,當然也包括一半左右的蒙古女子。

這些蒙古百姓被釋放後,朱元璋允許了他們留在中原生活,並且將他們分別被安置在了河南、河北之地。隨後,朱元璋還貼心的給予了他們農具,讓他們可以自食其力的繁衍生息。



當然朱元璋也對他們有一定的要求,那就是移風易俗;

第一、蒙古人曾經採取的是收繼婚制,也就是當老爹死後,兒子會繼承除了生母以外的所有小媽,或者是兄長死後,弟弟會繼承所有寡嫂。這在漢人看來是亂倫,因此朱元璋下令取締。

第二、大明境內的蒙古族人,禁止再穿著蒙古族服飾,禁止說蒙古語。一律改為漢服和漢語。

第三、蒙古族人不得自相婚配,蒙古女子只能嫁給漢人男子。違者杖責八十,將犯人收為奴隸。



這三點政策,是朱元璋為了同化她們而強制進行的。事實也證明,這項政策非常有效果,很短的時間內,這些被安置的蒙古人在服飾、語言、風俗上完全融入了華夏文明。至於政策的殘忍,越關認為根本談不上,如果沒有同化政策,這些被征服的蒙古女子,或許會淪為奴隸,或者是被全部殺掉,最好的結果也是回到大漠風餐露宿。相比之下,讓他們融入華夏文明,是她們最好的結局。


我是越關


蒙古女子其實在朱元璋做皇帝的時候還是蠻幸福的。

前不久聽到一個說法,說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後,對蒙古人進行了殘酷地屠殺,事實上這個說法是不對的。真實的情況是,朱元璋沒有屠殺蒙古人,他採取了一個非常聰明的辦法來處理這個問題,並且效果很好。

朱元璋在奪取江山的過程中,採取地是自南而北的策略,他也是歷史上唯一一個從南方打向北方,然後建立大統一政權的皇帝。朱元璋在南方先後消滅陳友諒、張士誠和明玉珍等地方勢力後,然後經過短暫的休養生息,便派出了最強陣容向北方的北元勢力發起攻勢。

朱元璋當時兵強馬壯,再加上李善長、劉伯溫、常遇春、徐達和藍玉等文臣武將的助力,朱元璋的軍隊一鼓作氣將元朝皇帝趕到大漠去了。元朝的主力雖然被消滅了,但是留在明朝殘餘勢力依然強大,再加上仍留在在明朝境內的蒙古人人數眾多,這些都是很大的不安定因素。擺在朱元璋面前的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另一個大問題就是,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後,由於國家剛剛經歷戰火,民生凋零,百廢待興;再加上軍隊長期作戰,已經非常疲憊,戰士們無不盼望著早點回到家裡與家人團聚。朱元璋在這個時候就不得不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來,儘快讓國家安定下來。

於是,朱元璋一面發動民眾重建家園,組織生產,減免賦稅,保證人民的生活問題;一面派出精兵強將繼續追擊大漠和雲南的元朝餘孽。但是在處理明朝境內蒙古人的問題上,朱元璋實在是難以再動用武力了。因為動用武力只會激發蒙古人的反抗情緒,這樣只會適得其反。再說蒙古人人數多且分散,武力也難以在根本上解決問題。

於是,在這個十分特殊的時期,朱元璋採取了軟硬兼施的策略來處理這個問題。

朱元璋下令,將蒙古大部分青壯年男子統統招入軍隊,分散安置,然後派到邊境戍邊;強令所有蒙古人必須拋棄蒙古姓名,改用漢族姓名;強令所有蒙古男子只能娶漢族女子為妻。這一招確實厲害,不僅能淡化蒙古人的民族意識,讓其有生力量不僅無法反叛,還可以為己所用。

那麼對於蒙古女人,朱元璋又是如何處理的呢?

朱元璋下令,所有蒙古女子不能與本民族男人結婚,只能與漢族等中原民族男人結婚。

這真是一個“斷子絕孫”的大招啊。如果按照這樣的婚姻法,數代至數十代之後,留在明朝的蒙古人將會被完全同化,明朝境內的蒙古人就此消失。

但是這個政策對於蒙古女子是非常好的,除了不能與本民族的男人結婚之外,其他的條件都放得很寬。她們有機會進入漢族家庭,從而改變因為國家顛覆所帶來的地位變化,而且擇偶範圍和生活水平等方面都可能有很大的提高。朱元璋還為此制定了很多針對於蒙古女子的優惠政策,讓他們安心與異族人結婚。在那樣一個環境之下能夠這樣,蒙古女子當然應該覺得幸福了!

本來按照朱元璋的秉性來說,這將是一場大屠殺。可是朱元璋在當皇帝之後,能夠站在更高的位置看問題,這是蒙古人之幸,國家之幸!在這一套組合拳打出去之後,國家也逐漸復甦,元朝餘孽也基本消滅,明朝境內的蒙古人也安分守己,過著幸福地生活。


圍爐煮酒話春秋


不見血很殘忍?我覺得老朱對他的老部下才叫殘忍,他對俘虜非常人道,特別是對蒙古的女人更人道。

藍玉遠征撲魚兒海,剿滅北元小朝廷後,俘虜公主、王妃59人,私下淫辱,都被朱元璋秋後算賬,其被剝皮揎草的其中一個罪狀,就是淫辱蒙元公主王妃、私吞戰利品。

靖康之恥還記得不,大宋數萬王公貴族、女眷淪為奴隸、洩慾工具甚至食物,淫辱完了還被當作食物,稱之為兩腳羊,那才叫殘忍。

蒙元把人分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中原漢人、四等南方南人。蒙古人被分配到全國各地,一個莊養一戶蒙古人,可以任意打罵漢人,漢人不得還手,否則死罪。我們老家現在罵人都還有那句話,叫作供韃子,說的就是供蒙古人。

元朝律法《元典章》規定,蒙古人殺死漢人,只需要杖刑,之後賠償死者喪葬費用即可。更離譜的是菜刀是管制刀具,十戶人只能共用一把菜刀;兒女新婚,女子的初夜權要交給蒙古人,所以第一胎一般都故意讓他流產,因為那是蒙古人的野種。

反觀朱元璋,抓來的俘虜都釋放了,只是給在大明領土內生活的蒙古人立了一點規矩:

第一、廢除蒙古人的繼婚制,也就是當老爹死後,兒子會繼承除了生母以外的所有小媽,或者是兄長死後,弟弟會繼承所有寡嫂。這在漢文化裡就是亂倫,因此朱元璋下令堅決取締。

第二、大明境內的蒙古族人,禁止再穿著蒙古族服飾,禁止說蒙古語。一律改為漢服和漢語。

第三、蒙古族人不得自相婚配,蒙古女子只能嫁給漢人男子。違者杖責八十,將犯人淪放為奴隸。

僅此而已,這殘忍嗎?我覺得這簡直就是在解放蒙古婦女。其實朱元璋這個皇帝在歷史上確實算是比較殘忍的一個皇帝,但是他的殘忍主要是針對官僚,他對老百姓還是挺好的,這便是大明立國近三百年的本錢。


明德山人6998


元朝曾經有著輝煌的歷史,它的創立者是忽必烈,但是在忽必烈之前就已經有蒙古的幾位先驅為蒙古奪取了很大面積的土地,比如成吉思汗。隨著他們勢力的不斷擴大,他們戰爭的魔爪,自然也就伸到了中原地區的宋朝。

直到後來忽必烈統一了國家,建立了蒙古族統治的大帝國。但是元朝並不是一個長命的朝代,它僅僅存在了九十幾年就引發了很多的民間起義,其中以朱元璋和陳友諒的勢力最為強大,最終元朝滅亡,明朝開始。

創業容易守業難,忽必烈能夠建立元王朝,說明他有著很強的軍事戰略,但是他並不會統治國家。

我們都知道,忽必烈是蒙古族,蒙古族人每天在馬背上攫取食物,以部落群居生活,所以他們對中原漢族文化並不是很瞭解,他們不懂得怎樣治理國家,統治大面積的土地和百姓。

和哪個部落有仇恨,就發展自己的力量去征討,但一旦他自己手中擁有了權力,並不懂得如何平息矛盾,鞏固國家。

所以,元朝建立以後,將人口分為了四個等級,而漢人是最低級的一種。

即使在戰爭中死傷了很多漢人,但是漢人的數量依然是很龐大。在一個朝代剛剛建立的時候,肯定有許多舊王朝的殘餘,那麼如何處理這些人口以及軍隊顯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元朝把漢人作為最低等人,並且欺壓、壓榨漢人的行為,最終導致了元朝後期發生了許多的農民起義,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再加上後期統治者的腐敗,朝代的滅亡是必然的。

緊接著朱元璋建立明朝,那麼朱元璋又是怎樣對待元朝遺留下來的百姓以及部隊的呢?

朱元璋起義之前的生活非常苦,小的時候在地主家中給地主放牛。之後的幾年,年景很差。以務農為生的朱元璋還有朱家人不得不分散開走上各自逃荒的道路。朱元璋走投無路,削髮出家,投奔了皇覺寺成為一個和尚。

但是寺廟中的日子並不好過,他每天干很多的粗活累活,不到一年的時間,寺院的方丈就打發他同其他人一起下山雲遊化緣。他又一次走上了流浪的道路,但是在這流浪的三年裡他見識了人間的冷暖,開闊了眼界。

我想這段特殊的經歷也為他日後成就大事業奠定了基礎吧。

朱元璋參加起義軍之後,地位逐漸升高,最終得到眾人支持成為了首領。並且在應天府建立政權登基。登基後繼續北伐,把蒙古人趕到了中原以外的地方。

在戰爭時期免不了殺人,但當戰爭結束後,面對那些蒙古族遺留的蒙古族人,他全都一視同仁,把他們當作大明朝的子民。並他在關於處理蒙古人的方法上,他想出了一套很有效的方法。

接下來,我們就討論一下。

首先,關於處理遺留軍隊,朱元璋並沒有把他們趕盡殺絕,而是把那些願意投降或者被逮捕的蒙古人安插進明朝的軍隊當中,當然並不是全部編成一個隊伍,是把他們散亂的安排,讓漢人對他們進行同化,無論是行為習慣還是思想,不能讓他們有反明的動機。

其次是在語言等日常生活習慣上進行了規定,要求蒙古人講漢語,穿漢人服裝,一律禁止穿戴蒙古族服飾。無疑,這是一種文化上的手段。

這些看起來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您且聽我慢慢道來。除去前面的戶籍,生活習慣問題外,朱元璋還提出適婚的蒙古族女子必須嫁給漢人,要兩族通婚。

這在元朝統治時期“高貴的蒙古血統”必然是不允許同“低劣的漢人”成婚的。朱元璋的這個改變我覺得也是在提升漢人在蒙族人眼中的地位,不讓他們再把漢人當作低等人。並且通過通婚淡化他們的血統,對蒙古族人進行漢化。

看到這些不得不佩服朱元璋的智慧。他的目的是明確的,我想也正是他這樣的特點,才為大明朝奠定了三百年的基業,明朝的每一位皇帝也都把他當作學習的榜樣。

我最喜歡他的一句話:“我本淮右布衣,天下於我何加焉!”


小小嬴政


朱元璋平定江南後,命名將徐達領兵25萬北伐,一舉將北元的殘餘勢力驅逐至大漠。那麼朱元璋是如何對待蒙古人的呢?不得不佩服朱元璋的政治能力,他採用採取了分化瓦解的方式對待前朝統治階層,也就是願意投降明朝的蒙古人、色目人可以獲得國民待遇;堅持負隅頑抗的蒙古人則狠狠打擊;文武之道,一張一馳,剛柔並濟方可成就大業。朱元璋在他的《朱元璋奉天討元北伐檄文》中申明到:如蒙古、色目,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義,願為臣民者,與中夏之人撫養無異。因此對於順勢投降的蒙古人,朱元璋善待有佳,命兩族人民相互通婚,當然實際執行時蒙古女子嫁漢人的居多。

元朝入主中原後,將人分為四等:一等是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是漢人,四等是南人。其中漢人與南人的地位較低,漢人是原來金國地區的契丹人、女真人、漢人;南人則是南宋地區的漢人。漢人與南人受到蒙古人與色目人的壓迫,除了政治上的歧視外,還在經濟上進行掠奪,漢人的生存狀態十分惡劣。據說蒙古貴族還有漢人女子新婚初夜權、漢人十戶共用一把菜刀等野蠻的規定,對於這些特權與規定,筆者持懷疑態度,但是至少可以反應出當時漢人的生存情況十分堪憂。另外當時許多漢人的名字都是用數字來命名的,比如朱元璋的爺爺叫朱初一,父親叫朱五四,他自己則叫朱重八。

朱元璋北伐後,為了減少人員傷亡,體現大明的仁義之師,朱元璋命令全軍不可劫掠百姓,不可傷害已投降的蒙古人、色目人的性命與財產。這些政策讓北伐十分順利,除了元順帝逃回大漠外,大部分蒙古人與色目人都投降了明軍。對於願意返鄉的蒙古人與色目人,明朝允許他們返鄉,不願意返鄉的則留在當地生活;為了促進民族團結與融合,朱元璋要求蒙漢通婚,於是大量蒙古女子嫁給了當地漢人。對於堅持頑抗的北元勢力,朱元璋則狠狠的打擊,一點不手辭手軟。據說藍玉領十五萬明軍北上大漠,在捕魚兒海擊破北元朝廷,元順帝的王妃被藍玉當場凌辱,事後朱元璋沒有追究藍玉的僭越行為,原因之一就是為了威懾北元的追隨勢力。


大秦鐵鷹劍士




元朝的統治時間不長,只有97年,100年這個坎沒翻過去。

元朝地覆滅,和元朝的等級制度有關係,人數體量最大的漢族人成為了四等人,而人數不多的蒙古人成為了一等人,享受各種良好待遇和政策傾斜。

這種視底層人民的生命如草芥,而苛稅卻又猛於虎的現狀,讓朱元璋等漢族群眾群雄奮起,成為了元朝的掘墓人。

蒙古人對待漢族底層人民充滿著殘忍和殘酷,那麼朱元璋是如何對待蒙古人的呢?今天我們縮小範圍,談談朱元璋如何對待蒙古女人。

允許“婚姻自由”



元朝失敗後,元朝王庭開始北遷,一部分元朝貴族和老百姓也跟著元順帝一路向北逃亡。但是,朱元璋不是個省油的燈,讓那些優秀的將領們,比如常遇春、徐達、李文忠,包括後面的藍玉等人,追趕著元順帝,讓其狼狽不堪。

元順帝的家“搬了一次又一次”,隨眾被俘虜了一批又一批。對那些沒北遷的元朝百姓,還有被俘虜的元朝子民,朱元璋並沒有大開殺戒,畢竟都是老百姓。

不僅不殺,而且對蒙古女人們待遇非常不錯,允許大範圍的婚姻自由。什麼意思?難道是想嫁誰就嫁誰嗎?



看起來,老朱有這意思。但是,我們上學的時候,通過課本應該對“自由”有認識,沒有“約束”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老朱的“允許婚姻自由”,也有限制條件,也是有約束的,那就是嫁人必須嫁漢人,嫁了蒙古人就給予“杖刑”。

這個福利不錯,廣大的漢族男士當時一定喜歡,因為多了婚姻地選擇。

有人可能會問了,那蒙古男人怎麼辦?這個有點悲催,他也必須是娶漢人女子,漢人女子如果不嫁,就可能打光棍了,或者捱了板子再去找蒙古女子。

有人可能又會有疑問,那如何交流?畢竟不是同一民族。這個不是問題,因為老朱在此之前已經下令了:蒙古人要傳漢服,說漢話。

朱元璋對蒙古女人的政策出於什麼原因



對於蒙古女人的政策,朱元璋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通過影響蒙古女人的婚姻,可以實現民族的融合,這樣就可以避免“蒙古人在大明境內的大力發展”,使蒙古人的根基很難形成,這樣就不用擔心所謂的“裡應外合”。

老朱的民族政策無疑是高明的,“堵不如疏”,利用政策要比強硬殺戮來得高明得多。

朱元璋是這樣規定的,也是這樣做的。他命令手下之人,元庭可以攻破,殺戮不得進行。

儘管如此,手下之人還是有違規的。大將藍玉俘虜了元朝皇妃、貴族等一批人,在返回途中,強姦了元妃,氣得朱元璋把封給藍玉的“梁國公”改成了“涼國公”,後來又犯了幾個錯,被朱元璋剝皮。藍玉被剝皮,和強姦元妃多少有些關係。

朱元璋“對待蒙古人的政策”對後世的影響



朱元璋對蒙古人,採取了:用漢名,傳漢服,嫁娶漢人的政策。

這些政策,讓大明境內的蒙古人同化很快,大明一朝,整個二百多年,境內沒有出現一例所謂的蒙古人的叛亂,而且“朵顏三衛”(一支蒙古軍隊)還成為了大明重要的軍事力量。

朱元璋的民族政策給後人們提供了一種解決民族問題的思路,值得稱道。

綜合來看,朱元璋對待蒙古女人,說不上殘忍,雖然限制了蒙古女人嫁人,但和屠戮生命相比,輕得不是一點半點。



也許,老朱對待貪汙腐敗的官員很殘酷,對待有反叛之心的人也毫不手軟,但對於老百姓,哪怕是蒙古白姓,還是不錯。


藍風破曉


和很多人憑空想象的相反相比蒙古人統治時期的殘暴,朱元璋建立明朝後不但沒有系統的報復蒙古人,反而對蒙古人極為優待。蒙古女子自然也受到朱元璋的善待。

朱元璋怎麼對待蒙古女子,我們看一個最典型的案例,朱元璋是怎麼對待倚天屠龍記中趙敏的歷史原型的。

倚天屠龍記中的趙敏,是察罕鐵木兒的女兒,王保保(擴廓帖木兒)的妹妹。歷史上也的確有一位這樣身份的女子,嫁給了朱元璋的第二子秦王朱樉為王妃。

察罕帖木兒父子是元末農民戰爭中元朝最傑出的將領。元末農民大起義爆發後,察罕帖木兒組織了一隻強大的地方武裝。在元朝政府軍紛紛敗退之際,察罕帖木兒的地方武裝顯示了強大的戰鬥力,北方紅巾軍勢力基本為察罕帖木兒所鎮壓。

察罕帖木兒的角色,類似於大家更熟悉的曾國藩,只不過察罕帖木兒是蒙古人。察罕帖木兒的軍事才能,也遠勝曾國藩百倍不止。

察罕帖木兒,可以說是元末各路農民軍最狡猾兇惡的敵人。察罕帖木兒不意外被殺的話,朱元璋一統天下的難度會加大很多。察罕帖木兒死後,義子王保保(擴廓帖木兒)繼承了察罕帖木兒的勢力,繼續成為明軍的大敵。王保保雖然屢次被明軍擊敗,但跟隨元朝殘餘勢力逃亡草原後,也數次大敗明軍,給明軍造成很大麻煩。

王保保跟隨元順帝逃往草原時,察罕帖木兒之女王氏沒來得及跟隨逃亡。朱元璋對這位王氏非常善待,讓第二子秦王朱樉娶其為王妃。

秦王朱樉是朱元璋嫡子,在朱元璋兒子中地位僅次於太子朱標。朱元璋兒子們娶的正妻,大多是地位崇高的開國功臣之女,如太子朱標娶常遇春之女,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娶徐達之女。

朱元璋讓秦王朱樉娶察罕帖木兒之女王氏為正妻,即是顯示招降王保保的誠意,也是向蒙古人表示朱元璋甚至可以讓蒙古人進入明朝的核心統治集團。王氏在當時全天下女人之中,地位可以說僅次於皇后和太子妃,是排名第三尊貴的女人。


仁勇校尉


眾所周知,元朝並不是一個長命的朝代。這個僅存了九十幾年的王朝最終還是在朱元璋的強大勢力之下走向了滅亡。

雖說當時元朝被滅,但仍然有很多蒙古人沒能及時撤離。其中就包括很多的蒙古女子,作為戰爭的遺物,她們被族人忘記在了中原大地之上。

那這個時候,新登基的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是怎麼安置這些女子的呢?

和我們想象中很不一樣的是。這位和尚出身的皇帝,面對這類戰俘。並沒有趕盡殺絕,相反的,還有些仁慈。

為什麼這麼說呢?且聽有書君慢慢道來。

第一,朱元璋下令取締了蒙古人遺留下來的收繼婚制

所謂的收繼婚制,意思就是在蒙古人家庭裡,父親去世之後,兒子可以繼承除生母之外其他父親所娶的妻室。

或者長兄死後,弟弟們也可以繼承長兄遺留下來的嫂子們。

由此可見,蒙古女子即使在元朝時期的地位都是非常低下的,甚至她們今後的一生都不由自己支配。

而到了明朝時期,朱元璋下令將這條制度強制性取消,也結束了這麼多年以來的亂倫行為。

第二,明朝規定,所有的蒙古女子必須與漢族人通婚

要知道,在元朝統治時期,蒙古人是不會和漢人通婚的。因為他們認為漢人骨子裡流的是“低劣”的血,不能玷汙了蒙古人“高貴”的血統。

到了明朝時期,雖然朱元璋也非常痛恨蒙古貴族。

但草根出生的他也深知如果繼續沿用蒙古貴族的一套作風,將遺留下來的蒙古人趕盡殺絕,離明朝的滅亡也會不遠了。

所以,他不僅將蒙古人安置在河南、河北之地,給予他們農耕用具,讓他們有能力在中原土地上自力更生。

他還鼓勵蒙古女子學習漢語、穿漢服,到了適婚年齡必須與漢族人通婚。否則仗責五十,並淪為奴隸。

事實證明,這樣的舉措是有效且正確的。被同化的蒙古女子漸漸融入到了華夏文明中,不僅提高了當時的生育率,對生產力發展更是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相比殺戮迫害,這樣的方法不僅充滿了人性而且也間接性的鞏固了明朝的統治,保證了政權的和平過渡。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元末,朱元璋在討伐中原的時候,並沒有像以前朝代更替那樣,大規模殺戮或者囚禁前朝舊人為奴。而是更多地採取了拉攏的政策。


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不算舊賬,給出路,使得朱元璋成為了歷代唯一一個“北伐”恢復中原成功的皇帝。

朱元璋在《奉天北伐討元檄文》裡確定了一個概念,那就是“華夏文明”不是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而是以文化認同為基礎的。所以只要蒙古人以及色目人認同華夏文明,遵守華夏禮儀和秩序,那麼同樣可以享有“大明同等國民待遇”。

這就使得蒙元遺民不再擔心在“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過程種,遭遇報復性屠戮。很多元朝的蒙古官員、將領甚至成為了大明朝廷的一員。


但是戰爭過程中,最受傷害的自然還是婦女,就像抗日戰爭結束後,大量的日本婦女被遺棄在東北,結果大部分嫁給了中國人,有的甚至一直過活到老,至死未回日本,成為了一個普通的中國人。

其實元末的時候也一樣,大量的蒙古和色目婦女命運被裹挾,最終嫁給了曾經看不起的漢人。朱元璋甚至讓自己的次子秦王朱樉以正妃之禮,娶了自己的敵人王保保的妹妹。

朱元璋在鼓勵她們融入普通漢人家庭生活中的同時,出臺了另一個政策。


那就是不允許大明境內的留守蒙古人和色目人本族群內互相通婚,違者板子伺候,情節嚴重的可能會被殺頭。

這貌似不算狠,更提不上殘忍。但是在恢復華夏衣冠,正華夏雅音之後,這些人則真正與普通的漢人無異。加之明初的三次大規模移民,失去了原來的民族屬性,和曾經的生活環境,徹底實現了民族大融合。

但實際上,朱元璋也無法徹底抹去元朝的痕跡。畢竟蒙元統治過中原近百年,蒙元的風俗習慣以及制度烙印也曾深深地印刻進了普通的民間生活。


比如到了洪武18年,在山西的民間,包括官員在內,仍然認為小叔子“繼承”嫂子是合理合法的。由一個唐潤山和姚小五搶媳婦(唐潤山曾經未過門的嫂子)的案子,引發了一連串血案,導致了朱元璋徹底廢除了流傳北方近百年的”收繼婚制度”。

但是朱元璋並不可能將所有的蒙元流傳下來的東西全部廢除。

在朱元璋看來,自己是非常懂得“拿來主義”的。對自己有益的,不但不能廢除,還要發揚光大。比如“世戶制度”,把老百姓刻板地劃分成“民戶”、“軍戶”、“匠戶”,這就很“蒙元”,更別說殉葬、酷刑了。


總的來說,朱元璋一面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贏取漢人的心;一面通過“批判繼承”元朝部分制度,“無差別”對待異族,來實現民族大融合,堪稱經典。

而對於那部分已經徹底融入漢人的蒙古女子而言,抑或是幸事抑或是憾事。從民族屬性上覺得殘忍也是可以理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