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婚戒引發的血戰,有人說它決定了歐洲命運,事實並不盡然

發生在公元451年的沙隆會戰是西羅馬帝國和匈人帝國之間在高盧的香檳-沙隆平原展開的一場著名戰役,以西羅馬軍隊獲得勝利告終。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愛德華·吉本將此戰役稱為“西羅馬帝國的最後一次勝利”,而傳統的歷史學觀點也認為這場戰役決定了歐洲的命運。然而,這場戰役真的有人們認為的這麼重要嗎?

一枚婚戒引發的血戰,有人說它決定了歐洲命運,事實並不盡然

經過幾十年的蠻族入侵,羅馬帝國已經處於風雨飄搖的地步,東羅馬皇帝躲在君士坦丁堡高大堅固的城牆後面苟延殘喘,西羅馬皇帝則在位於拉文納的皇宮內眼睜睜的看著帝國領土在蠻族蹂躪下逐漸淪陷。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時,西羅馬帝國還擁有不列顛、高盧、西班牙、北非和意大利本土的廣袤領土,而到了沙隆會戰發生前,僅剩高盧南部和意大利本土還在西羅馬帝國的實際控制之中。

與羅馬帝國的日漸衰落不同,“匈人帝國”則在領袖阿提拉的統治下如日中天。阿提拉通過殘暴、恐怖的手段,震懾了無數大大小小的王國和部落,控制了西起萊茵河,東至中亞大草原的廣袤土地,被歐洲人稱作“上帝之鞭”。

一枚婚戒引發的血戰,有人說它決定了歐洲命運,事實並不盡然

匈人帝國佔領了廣袤的領土

公元450年,一直在東羅馬境內燒殺搶掠的阿提拉突然將目光轉向了西羅馬,而他的理由竟然是迎娶被囚禁的西羅馬公主霍諾麗婭以及收取自己應得的嫁妝。原來西羅馬皇帝瓦倫提尼安三世的妹妹霍諾麗婭為了逃避不滿意的婚姻,派遣一名心腹宦官帶著親筆信和戒指到阿提拉處,承諾如果阿提拉娶她,將得到西羅馬領土的一半作為嫁妝。

正在多瑙河中游匈牙利大草原地區的阿提拉進攻西羅馬最便捷的路線是渡過多瑙河攻擊意大利本土,但是這個時候,法蘭克王國去世,他的兩個兒子為了爭奪王位分別向西羅馬和匈人求援。於是阿提拉決定率軍渡過萊茵河入侵高盧。

一枚婚戒引發的血戰,有人說它決定了歐洲命運,事實並不盡然

阿提拉率軍入侵高盧

這個時期的高盧北部被法蘭克人佔據,中部是勃艮第人,西哥特人在西南部建立了西哥特王國,阿蘭、薩爾馬提亞、阿勒曼尼等部落零星分佈在高盧各地,只有南部還在西羅馬的控制之中,由大元帥埃提烏斯率軍駐紮在那裡。在阿提拉率領下進入高盧的軍隊達五萬之眾,但是大多數是臣服於匈人的部落僕從兵,真正的匈人士兵數量不得而知。

匈人軍隊進入高盧後,分三路向位於高盧中心地帶的奧爾良進發。阿提拉親率主力大軍沿羅馬大道一路經美因茨、特里爾、梅斯和巴黎等重鎮,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兵臨奧爾良城下。第二路軍沿南邊的大道直插奧爾良。第三路軍向南迂迴到里昂附近再北上包抄奧爾良。三路大軍沿途燒殺搶掠,所過之地,一路生靈塗炭,僅高盧北部的法蘭克人因投靠匈人得以倖免。

一枚婚戒引發的血戰,有人說它決定了歐洲命運,事實並不盡然

阿提拉進軍路線

埃提烏斯決定聯合高盧各部落共同抵抗匈人的入侵。他致信西哥特國王狄奧多里克並得到了肯定的答覆,同時其他日耳曼系蠻族也決定一同參戰。反匈人聯盟在阿爾勒集結了五萬大軍後,在埃提烏斯的率領下北上救援被匈人圍困的奧爾良。奧爾良地勢險要,城牆高大堅固,易守難攻,阿提拉在久攻不下後得知埃提烏斯率軍逼近,決定解除圍城全軍退回萊茵河以東。

阿提拉沿來路回撤,卻在蘭斯附近被埃提烏斯追上。阿提拉掉過頭來,以香檳-沙隆平原為戰場佈陣,試圖發揮匈人騎兵天下無敵的戰鬥力。他將軍隊分成左中右直線排列,左翼是東哥特軍隊,右翼是其他僕從部落軍隊,自己則率領匈人騎兵坐鎮中路。埃提烏斯為了降低匈人騎兵的衝擊力,在阿提拉對面的山丘與河流之間也按照左中右佈下弓形陣勢,西哥特和其他聯軍軍隊分別被佈置在右翼和中軍,自己則率領左翼在山腳佈陣。

一枚婚戒引發的血戰,有人說它決定了歐洲命運,事實並不盡然

埃提烏斯

雙方都為佈陣耗費太多時間,戰鬥直到下午3點才終於打響。埃提烏斯和阿提拉的戰術從一開始就沒有奏效,戰鬥很快變成了混戰和白刃戰。面對同種同源卻又是世仇的東哥特人,西哥特人爆發出了驚人的戰鬥力,很快打垮了東哥特軍隊組成的左翼,但是他們的王國狄奧多里克也戰死沙場。埃提烏斯指揮的左翼依靠山丘消滅了匈人軍隊的右翼。但是阿提拉指揮的匈人騎兵戰鬥力非常強大,給聯軍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戰鬥持續到太陽落山,阿提拉分割聯軍的戰術意圖失敗,匈人軍隊被聯軍全面壓制,不得不撤出戰場。阿提拉回到營地時非常沮喪,甚至想要自焚。獲勝後的埃提烏斯沒有乘勝追擊,他還勸說西哥特王子打消了為父親報仇的念頭。阿提拉率殘部安然退回萊茵河以東。這場被認為是決定歐洲命運的大戰就以這樣一種虎頭蛇尾的方式收場。

一枚婚戒引發的血戰,有人說它決定了歐洲命運,事實並不盡然

聯軍對抗匈人騎兵

關於埃提烏斯放走阿提拉的原因,有人認為他是為了防止西哥特人在高盧的力量無人制約,也有人認為從小在匈人部落長大的埃提烏斯放不下與匈人的情誼。無論如何,這個秘密隨著三年後被皇帝瓦倫提尼安三世殺死的埃提烏斯一同被掩蓋在歷史的迷霧裡。

逃得性命的阿提拉並沒有就此消停,第二年,阿提拉又率軍進犯意大利,理由仍然是要求西羅馬履行他與公主霍諾麗婭的婚約。在北意大利瘋狂蹂躪半年後,阿提拉拿著西羅馬給付的大量錢財和滿載的戰利品回到了多瑙河對岸。一年後,阿提拉在與新婚妻子的洞房花燭夜吐血身亡,隨著他的死,“匈人帝國”就此煙消雲散。

一枚婚戒引發的血戰,有人說它決定了歐洲命運,事實並不盡然

關於沙隆會戰的意義,傳統的西方歷史學界認為這是一場拯救歐洲文明的勝利,埃提烏斯也因此被捧上了“最後的羅馬人”的神壇。在他們看來,如果原始、殘暴的匈人取得了沙隆會戰的勝利,進而征服羅馬,歐洲將變成一片沒有文明的荒漠。但是,這是典型的“歐洲中心論”的思維模式,如果對此戰的細節予以分析,可以得出即使阿提拉獲得了勝利,也不會對歐洲歷史產生多大的影響的結論。

所謂的“匈人帝國”只是一種表述方式,而不是真正的帝國。這個“帝國”是一個以匈人為中心鬆散的部落聯盟,對其掌控的西起萊茵河,東至中亞大草原的廣大土地並沒有有效的行政管理,各部落對匈人只有平時納貢,戰時出兵的義務,領地內部事務仍然是部落自行管理。因此在阿提拉死後,“匈人帝國”很快就自動消散了。基於這點來看,阿提拉不可能有建立類似於羅馬帝國這種高級政權形式的野心和能力。

一枚婚戒引發的血戰,有人說它決定了歐洲命運,事實並不盡然

雖然“匈人帝國”只是一個部落聯盟,作為其最高領袖的阿提拉仍然有動員“帝國”土地上所有戰爭實力的能力,如果這樣的話,阿提拉能動員的軍隊將達到一個令人恐怖的數字。但是阿提拉在入侵高盧時並沒有這麼做,他只是率領麾下的本族和僕從軍隊五萬人渡過萊茵河。雖然不知道阿提拉本族的軍隊數量,但是他駐紮的匈牙利大草原給養能力有限,相信其軍中匈人士兵不會超過15000人。以這點軍隊想要征服高盧乃至西羅馬並建立政權,顯然是不夠的。

西方歷史學家對阿提拉得知埃提烏斯組成聯軍向自己進攻之後,便放棄進攻奧爾良並撤回萊茵河東岸的行為十分不解,對阿提拉入侵高盧的真正目的也搞不明白。但是熟知中國古代歷史的人看到這裡會覺得很熟悉,這不就是中國古代北方遊牧民族與中原王朝的作戰方式嗎?遊牧民族分兵進入中原王朝境內燒殺搶掠,待中原王朝組織起優勢兵力後便帶著戰利品逃走。

一枚婚戒引發的血戰,有人說它決定了歐洲命運,事實並不盡然

由此可見,阿提拉入侵高盧的真實目的就是到高盧“撈好處”。即便他宣稱為了取得西羅馬一半領土作為嫁妝,也不過是一種“漫天要價”的手段。兩年後阿提拉入侵意大利仍然用的是這個口號。在沒有任何抵抗力量的意大利,連阿提拉自己都沒有履行這個口號的興趣,而是在掠奪到大量戰利品和取得西羅馬的賠款後心滿意足的返回了多瑙河北岸。

根據上述分析,我們可以設想一下阿提拉取得沙隆會戰的勝利後,會在高盧大肆掠奪一番,獲得當地部落臣服後返回駐地,高盧的情況跟戰前並沒什麼兩樣。而在阿提拉死後“匈人帝國”一樣會煙消雲散,歐洲仍然會按照原有的歷史軌跡繼續前進。因此,“沙隆會戰決定了歐洲命運”這一觀點是站不住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