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每个想要逃离原生家庭的背后,都藏着你对成长的渴望

1

最近我在追正午阳光的新剧《都挺好》,越看越气。

《都挺好》讲述的是苏家一家人的故事,他们一家人除了苏明玉,真是一个比一个奇葩气人,苏母重男轻女,偏爱二哥,苏父窝囊懦弱,虚荣又自私,大哥愚孝,满口责任,却连自己的小家都照顾不好,二哥则是个妈宝,脾气暴躁,啃老又自私,对妹妹尤其无情。

《都挺好》这部剧并不像它的剧名一样温暖和谐,相反,它给我们展现的是生活糟糕不堪的一面,聚焦于原生家庭,又涉及重男轻女、家庭矛盾、夫妻争吵、啃老坑爹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极其戳心,尤为现实。

让我特别难受的一点是糟糕的原生家庭带给了苏明玉无法释怀的伤害——苏明玉从小就得不到母亲的关爱,母亲可以为了大哥出国留学、二哥找工作卖掉明玉的房间,却舍不得花钱让她读清华,甚至对她放狠话:“你是女孩,将来要嫁人的。”

“我们只能养你到十八岁。”

得不到关爱的苏明玉被迫上了免费师范大学,也被迫坚强起来,年纪轻轻就不得不扛起了生活的重担。

所幸的是,个性要强的她前途并没有因此被毁掉,她遇上了赏识她的伯乐,在商界突出重围,杀出了一条光明之路。


2


很多男人和父母无法理解苏明玉的痛:

父母把你辛辛苦苦养到18岁,怎么还有错了?

对你不公平一点怎么了?供你吃、供你喝,还让你读了书上了大学,有什么好抱怨的?

其实原因很简单。

同样是父母的孩子,就因为苏明玉是女儿,她就要处处忍让,处处牺牲,她不服!

既然生了我,为什么不好好养我?

这句质问,是在中国许多女儿藏在内心深处不敢说出来的一句台词。

论读书,她聪慧伶俐,不比哪一个儿子差,可读得再好,别想上好的学校,资源是要留给儿子们的。

论勤劳吃苦,她比哪一个儿子都做得多。但好吃的永远是留给儿子的,而家务事,是女孩子天生应该做的。

在这个家中,永远只有女儿让步的份,牺牲的份。

在这个家里,只有一个逻辑:女儿是要嫁出去的外人,父母和儿子最终才是一家人。

这是大多数中国式父母的想法。

所以,对于女儿的痛苦,他们根本感受不到。

《都挺好》:每个想要逃离原生家庭的背后,都藏着你对成长的渴望


3

谁都没法否认,重男轻女的思想,直到今天依旧没有完全消除。而活在糟糕的原生家庭里的孩子,大都自卑懦弱,心里有着难以磨灭的创伤。

毕竟在现实中,不是每一个可怜的女孩都像剧里的苏明玉那么幸运——明玉聪明,能干,有指引她的师父,虽然心里苦,但起码能够独立坚强地活着,不差什么钱,她是不幸的,但和那些更悲惨的“明玉们”比起来,她是不幸中的万幸。

一个更为残酷的现实是,在中国很多女孩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哪怕你成绩再好。

想起一个朋友。她从小成绩优异,在班上都是名列前茅。

中考时,家人偷偷给她报了个职业高中,分数很低的那种。

中考结束,当她美滋滋的拿着重点高中重点班的录取通知书回家时,家人告诉她,家里没钱,供不起,要她早点读完书工作赚钱。

而他父母在弟弟读书上的投入,则和她完全形成反比。

高中没考上,买;大学又没考上,又买。再怎么样一定要给他拼个大学文凭出来。

她说:等到家里花了大价钱把分数很低的弟弟送进大学时才明白,自己努力读书的样子有多傻。

因为生而为女,在父母眼里,给你基本的保障已经很好,根本不值得他们投入太多。

她从此一蹶不振,对读书不再那么热爱。

职校毕业后,她就去了广州流水线。

因为学历的原因,多年一直在基层挣扎,好不容易升了个主管,却难再有太大的上升空间。

她经济稍微改善一点,父母就经常跟她要这要那,一下子家里要买新房子了,一下子弟弟要娶媳妇了。

而她,迫于亲情,又不得不给。

她父母经常在亲戚朋友面前吹,我女儿多厉害,多能干,对我们多么好,我们过得都挺好。

可是,她帮忙出钱买下给父母养老的房子,却直接落户在了儿子名下。

而她跟我聊天时苦笑:"他们是都挺好的,却不知我的苦。"

现在的她已经30多了,自己没有多少存款,也没有合适的对象,职场也面临瓶颈。

她说:没能读大学,是她一辈子的遗憾。

4


记得看电影《唐山大地震》,当看到妈妈在生死边缘最终选择救儿子、放弃女儿时,我不由心底一阵寒意掠过。

在中国,一个家庭必须要在女儿和儿子面前作一个选择时,女儿好像永远是被牺牲的那一个。

尽管父母表面上都说着:手心手背都是肉,然而,一到重要的时刻,女儿永远排在儿子后面。

《都挺好》撕开了中国式父母对女儿这种虚伪的亲情。

在这部电视剧以前,做父母、做儿子的一直以为大家过得都挺好。其实,那是因为他们早已习惯性地忽略了女儿们的感受。

做家人久了,难免就会有积怨。父母卸下父母的身份,其实就是普通人,我们也不是完美的儿女。

原生家庭欠你的,你得靠自己找回来。找不回来就是一场灾难,找回来就“都挺好”。

苏明玉承受了很多痛苦辛酸,但她终究是挺过来了,她一个人与父母抗争,与原生家庭抗争,最后她还是胜利了,她个性要强,雷厉风行,独立决绝,拥有足够多的资本,哪怕没人家人陪伴,她也能过得好好的。

她最后不是选择原谅,也不是忘记了过往,而是释怀,然后真正地放下一切,开始自己新的人生。

你们以为的都挺好,只不过是女儿选择默默咽下苦涩,在无法逃离的亲情血缘中, 不去戳破这最后一层痛苦的纸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