縉雲一男子在施工時,不慎從三樓墜落,不治而亡!

縉雲縣七里鄉文明促進會黨支部書記 盧水明

農村工作千頭萬緒,群眾的訴求也各不相同。我們就是想通過自己的工作,最大程度地讓“鄉風文明、治理有效”在農村基層落地生根。

縉雲一男子在施工時,不慎從三樓墜落,不治而亡!

縉雲一男子在施工時,不慎從三樓墜落,不治而亡!

“真是太感謝了,多虧你們的幫忙,不然我一個鄉下農婦,攤上這麼大的事,一點辦法也沒有,只能心裡難受乾著急。”近日,縉雲縣七里鄉萬松村周大姐粗糙的雙手微微顫抖地握著我的手,激動地對我們幾個回訪人員說。看到憔悴的周大姐漸漸地從喪夫之痛中恢復過來,情緒已經平復了不少,我倍感欣慰。

縉雲一男子在施工時,不慎從三樓墜落,不治而亡!

2018年7月18日,我到萬松村走訪時,村調解員向我反映該村周大姐的丈夫周某在給同村村民陳某建房施工過程中不慎從三樓墜落,不治而亡。事發前,房主陳某支付給包工頭周某的費用裡明確其中1500元用於民工周某的意外保險費用支出,包工頭為了節省開支未替周某參保。

意外發生後,包工頭以周某自己在建房施工過程中行事不謹慎、操作不當為由拒絕賠付,僅支付給死者家屬周大姐5000元喪葬費。周大姐多次上門找包工頭周某協商其夫的死亡賠償費用,包工頭周某均以事忙為由逃避協商,早出晚歸避而不見。

得知情況後,我第一時間聯繫了鄉文明促進會的陶律師,就該事件諮詢相關法律法規、尋求法律支持,並在統籌考慮矛盾雙方社會關係和事情脈絡的基礎上,根據七里鄉正道講和團成員的專業特長,抽調人員組建矛盾糾紛調解專項組,分三小組分別做周大姐、包工頭周某和房主陳某的思想工作。

“女兒已經成家,有自己的家庭要負擔,兒子還在上學,現在老周走了,留下我一個老婦人什麼也不會。如果沒有50萬元,我們以後生活很難保障。”周大姐傷心地說。

“房主確實給了我1500元的意外保險費用,但是現在農村建房,沒有幾個包工頭會給民工們參保的,平常大家都沒事。這次不幸事件的發生,是因為死者自己太不小心。他自己不小心,卻讓我來買單,這合理嗎?我就做這麼點小本生意,也要生活,哪裡拿得出那麼多錢賠償。”包工頭周某強調自己的理由。

三個小組在分頭溝通過程中,矛盾雙方各執一詞、互不買賬。

經過反覆地走訪瞭解協調,我們基本掌握了矛盾雙方心理和訴求。2018年7月20日,我牽頭召集專項組各調解員及受害雙方第一次當面協商。但事情進展得並不順利,包工頭周某認為鄉文明促進會只是民間組織,無權干涉矛盾雙方權益,態度較為敷衍。

為此,我們迅速聯繫了縣法院駐七里鄉正道講和團工作聯絡站的工作人員,邀其一同參與此次矛盾糾紛調解。經過多次公開會談協商和私底下做思想工作,7月30,雙方終於達成協議:包工頭周某賠償死者家屬20萬元,房主陳某根據鄉風習俗、出於人道主義補償死者家屬周大姐3萬元。矛盾糾紛得到化解,壓在我心裡的大石得以落地。

農村工作千頭萬緒,群眾的訴求也各不相同。從七里鄉文明促進會的成立,到“正道講和團”的組建,我們就是想通過自己的工作,最大程度地讓“鄉風文明、治理有效”在農村基層落地生根。

三年來,我與“正道講和團”的老孃舅們一起,樂此不疲地奔走在鄉村各種調解協商中,累計化解各類矛盾糾紛846起,為縣法院消除司法積案309件。

縉雲一男子在施工時,不慎從三樓墜落,不治而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