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 6 件小事你都不知道,还敢投信息流广告?!

1你做广告的目的是什么?

一般来讲,投广告的目的就两种:

卖产品Or品牌宣传

不同的目的,需要不同的应对策略。

如果你投广告是为了卖产品,那你需要了解:

你的目标客户,是否在你想要投放的平台上?

如果在,你用什么办法可以找到他们?

如果你投广告是为了品牌宣传,那你需要了解:

你的品牌调性,与你要投放的这个信息流广告平台,是否匹配?

这 6 件小事你都不知道,还敢投信息流广告?!

如果你投广告只是为了测试市场,那你需要:

先规划好测试方向,先测什么后测什么。

不要奢望一次投放可以测完所有问题。

这 6 件小事你都不知道,还敢投信息流广告?!

2你的目标用户是谁?

你的产品/服务不可能满足所有人,因此,在投广告之前你就要有清晰的用户定位。

目标用户不同,之后的广告策略也会不同。

比如,你准备把广告投给:

  • 已经购买过的用户还是潜在购买者?

  • 是购买者本人还是在购买行为中起到决策、影响作用的人?

  • 是个人还是团体?

  • 是特定人群还是普通大众?

  • 是忠诚的品牌用户还是愿意尝试新鲜事物的用户?

  • 如果是一名品牌用户,他是重度使用者还是轻度使用者?

  • 目前是否在使用和你竞争的品牌的产品/服务?

  • ……

这 6 件小事你都不知道,还敢投信息流广告?!

3用户是否有需求?

很多人都想要一辆梅赛德斯奔驰,但只有少数人买得起——也就是说,你不仅要弄清楚有多少人想要,还得搞清楚有多少人愿意买且买得起

这里面就有三个问题需要你去辨析,即什么叫想要,什么叫愿意买,什么叫买得起

这 6 件小事你都不知道,还敢投信息流广告?!

比如“想要”,重点是个想字,用户是否愿意为获得你的产品花时间、精力、心态等各种成本;

“买得起”不用多说了,比如苹果,很多人买不起也在想办法买,前提是用户愿意为买想办法。

基于上述解释,请再思考一下用户是否真的对你的产品/服务有需求。

4用户是否有更好的选择?

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要认清广告产品/服务的竞争现状

这 6 件小事你都不知道,还敢投信息流广告?!

比如你的产品是一个提供家庭电器维修服务的APP,在你出现之前,用户可能习惯通过那些塞在门缝里的小广告来解决突发的维修问题,或是通过58同城获得更有保障的服务。

和“门缝”广告比,你不够方便,因为你需要用户特地下载一个APP;

与58同城比,你的品牌不够响亮,用户对你的信任度较低。

那么,在这样的夹缝中你该如何让用户选择你?

这 6 件小事你都不知道,还敢投信息流广告?!

5怎样才能让用户接受你?

广告要想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必须投其所好。

对于销售型广告来说,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达:

用户接受程度=产品/服务的功能性价值*强大的情感诉求。

这 6 件小事你都不知道,还敢投信息流广告?!

所谓产品的功能性价值,就是使用这个产品后可以获得功能方面的好处,比如好吃、好玩、好住,等等。

情感诉求指的是使用这个产品后可以得到的心理情感方面的好处,比如优越感、幸福感、安心感等等。

比如你要做一个跑步鞋销售的信息流广告,你该怎么做呢?

  • 这款鞋子用了一种很特别的材质——这是产品特点

  • 穿着跑步会很轻——这是功能性价值

  • 买家穿上后可以很轻松的跑步,可以在马拉松比赛中获得更好的成绩,提升个人满足感——这是情绪性价值

这 6 件小事你都不知道,还敢投信息流广告?!

6你愿意花多少成本获取客户?

请尽量设置一个合理、理性的获客成本底线

不要对自己的产品有过高的自信。

你认为的目标人群不一定是真正是你的目标人群,你认为的卖点也不一定是用户会买账的卖点;

也不要对广告平台有过高的期待,算法本身存在不确定性;

这 6 件小事你都不知道,还敢投信息流广告?!

同行的获客成本可以借鉴,但前提是你们从产品到投放本身没有什么差别

比如一个做普通家装的公司和一个做智能家装的公司,彼此的参考性就很低;

如果可以,请把试错的成本也统计进去。

大多数广告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试错,这其中涉及到的成本,并不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