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觀此人連考鄉試、會試、殿試三個狀元,為何最後狀元被取消了?

濱江大道東


科舉,分為廣義和狹義,廣義上的“科舉”始於漢代,分科舉人;狹義上的“科舉”始於隋朝,進士科舉。科舉制度是經過漫長時光完整豐富的,其中許多特點都是後來才有的。現代大多數的選拔制度都與科舉制度有關,有些西方人稱“科舉制”是東方中國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中國科舉發現了大量的人才,成為封建王朝的統治階層。而科舉難度自然不言而喻,現在考清華北大的都未必中得了舉人,何談進士。科舉的含金量也是毋庸置疑的高,今天我們來說說中國科舉的傳奇人物,黃觀。

黃觀是中國歷史唯一一位六連首的狀元,即縣考、府考、院考、鄉試、會試、殿試均為第一名,連續不中斷,黃觀考完縣考就府考,之後接著下去,從未落榜。黃觀是明朝初期的人,籍貫是池州府貴池縣清江金墩(今安徽省池州市)。

黃觀,字瀾伯,又字尚賓,欠貸過多,父親黃古贅居許家,就是我們常說的倒插門,故從許姓。不過在後來,黃觀得勢出名,奏請朝廷準復原姓。黃觀最早的老師是元朝的待制黃冔,黃冔為元朝滅亡守死節,黃觀常以此激勵自己,以後忠君亦應如此。

大明洪武二十三年,地方官府挑選府、州、縣生員中成績資格優異者,升入京師的國子監讀書,為貢生(人才貢獻給皇帝之意),黃觀正是此列。同年八月黃觀中解元,次年三月中會元,次年四月中狀元。殿試是由明太祖朱元璋發策提問的,黃觀臨場發揮說出“屯兵塞上,且耕且守,來則拒之,去則防之,則可中國無擾,邊境無虞”,深得朱元璋的讚許和認可,以此定為國策執行下去。

此後取殿試一甲第一名(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功成名就,顯耀一時,時人讚譽他“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間無”。何況黃觀不是什麼書呆子,而是現實與理想並重的大才,能幹實事,會幹實事。他中狀元的五年後,升任禮部右侍郎(正三品),中央高官了,光耀門楣。

朱允炆即位,是為建文帝,實行新政改革舊制,依舊重用黃觀,給予右侍中之職務參與重要國事奏議。燕王朱棣自持身份,十分傲慢,對於建文帝不怎麼搭理,底下群臣無人敢言,唯獨黃觀當面指責朱棣“虎拜朝天,殿上行君臣之禮;龍顏垂地,宮中敘叔侄之情”。經此一事,朱棣記住此人了。

建文四年,朱棣靖難成功,朱允炆身死,此時黃觀依舊在外地號召各地勤王軍隊進發,得知建文帝已死,就盡忠投江自盡了,和他當年那個老師一樣。黃觀雖死,朱棣怒氣未消,下令誅殺黃觀九族,朋友遭到監禁,後被謫戍者達百餘人。朱棣對黃觀的科舉史劃去不認可,直到萬曆二十四年,沉冤昭雪,補諡“文貞”,還在很多地方修建了祠堂,清末依舊留存再建。

不知這樣的人物,真實的人生會是如此,後面的人生又會是如此。奈何朱棣靖難成功,朱允炆身死,黃觀為“忠”只得赴黃泉。

參考文獻:《明史》


今人說古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科舉從隋朝開始,到清朝結束,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裡,連中三元的也就十七個人,唐兩個,宋六個,金一個,元一個,明三個,清四個,可見有多稀有。


而黃觀,不僅是連中三元,他是連中六元。縣考第一,服考第一,院考第一,然後就是我們熟知的解元,會元,狀元。而且這人是一條過,沒有二刷,六首狀元一氣呵成,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歷史裡,只此一人!並且此人二十七歲就完成了這項壯舉!

至於為什麼如此大才卻被除名,這還得說到另一個歷史中赫赫有名的人物。永樂大帝,朱棣。

因為削藩問題,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攻陷南京,建文帝不知所蹤。

建文帝登基之初,朱棣入朝不拜,瞧不起建文帝,群臣都不敢說話,只有黃觀敢當面大罵朱棣。

後來朱棣發動靖難,黃觀在長江流域積極組織防守,得知南京陷落,建文帝不知所蹤後,黃觀投江盡忠,一位曠世奇才還沒發力就這麼隕落了。

朱棣登基後,黃觀雖死,但是還是對黃觀懷恨在心。遂誅黃觀九族,將黃觀從科舉榜裡除名。

一直到萬曆年間,黃觀才得到平反。


守仁讀仁


又為網絡小說所害!黃觀就是許觀,榜名許觀,本姓黃,誰說狀元被取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