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刘备是真仁德还是假仁德?

霍敏亚


刘备是值得敬佩的人物,不管是历史上,还是演义中。刘备作为一名没落的皇族,几乎白手起家,最终三分天下有其一,靠的是什么?一方面是百折不挠的精神,一方面是兴复汉室的大义,另一方面就是仁德之名著于四海。

在笑谈君看来,刘备的仁德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对百姓。

《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借徐庶之口道出:

“吾自颍上来此,闻新野之人歌曰‘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可见使君之仁德及人也。”

刘备一生颠沛流离,幽州、徐州、荆州、益州……但是不管到哪里,都是深得民心。曹操攻打荆州,刘表刚去世,刘备不忍心夺其基业,选择南下,荆州十几万百姓相随,可见其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刘备戎马一生,没有以水灌城、屠城的用兵记录。

第二,对兄弟。

桃园兄弟情,感天动地。刘备的两个兄弟,都犯下过大错,张飞失了徐州,丢了刘备的家小,使刘备无家可归,关羽失了荆州,交恶东吴,葬送大好局势。

但张飞欲自刎谢罪时,刘备拦住了他,“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关羽身死,年迈的刘备不顾群臣反对,兴全国之兵为他报仇,对关兴、张苞也都是厚待。

正因为刘备秉性如此,所以这两个万人敌才矢志不渝地追随,哪怕是曹操“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都未能动摇关羽丝毫。

第三,对部下。

跟着刘皇叔这样的老板是幸运的,不像曹操那样“吾好梦中杀人”。徐庶母亲被曹操骗到许都,忠孝难两全之际,徐庶选择孝,刘备没有强留。

演义第九十一回,诸葛亮的《出师表》:

今天下三分,益州罢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可见,刘备凭借其出色的个人魅力,笼络了一大帮患难与共的人才。诸葛亮如果跟了曹操,大概率是荀彧那样的结局,但是刘备对他是绝对信任,三顾茅庐,授予大权,最终还以国事相托,诸葛亮感念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二人的君臣关系成了千古佳话。

刘备讲仁德,但仁德且不愚昧,这才是最让人欣赏的。如果说只认仁义道德,那他就是第二个宋襄公了。刘备在对付敌人的时候,毫不含糊,曹操待刘备甚厚,但是刘备一旦得到机会,就毫不犹豫反了曹操,他的仁德,仅限于对自己人和天下百姓,既为敌人,又何必再讲仁义道德呢?

以上是笑谈君的看法,欢迎指正~


历史都付笑谈中


很简单,只需要假设三国没有刘备这个人,会怎样?

一、吕布或许不会早死,而是成为曹操的得力战将,填补典韦之死留下的空白。能力不亚于张辽的高顺,也可以顺理成章的归降曹操,曹魏阵营的武力值保守估计增加两成。别小看这两成,曹操早一天统一天下,就会少死多少人?

二、没了刘备的挑唆,荆州或许在刘表时期,就有归降曹操的可能,即使不成立,在官渡之战后,荆州投降的可能性也极为增大。赤壁之战后续完全会是另一个结局(或许不会爆发)。

三、夷陵之战根本就不会发生!

四、汉中和西蜀可能会以极少战争的代价,归附曹操!

五、天下一统,大势已成,东吴或许会真的认命,而不是在三分天下后心存侥幸。

六、三国没了,二国也不会有,曹操有生之年会一统天下,中原人口会少死近一半!

所以,可以少死这么多人,刘备要是真仁德,就该老老实实的卖草鞋去!但刘备是有野心的,而且非常的不小!

与此相对应的,我们在不妨假设三国没有曹操,会怎样?

一、天下大讨董将会以更为戏剧的形式收尾。

二、在荒村光屁股的汉献帝可能会孤独终老。

三、固步自封的袁绍会善终,但留下的诺大家业会被儿子们分的稀碎。

四、肆虐中原的鲜卑、羌族等游牧民族将无人弹压,野心膨胀后会进一步深入中原,祸乱天下。

五、天下就不只是三分了,更为可能的是直接进入五代十国那样的乱局。


瓦尔登的船夫


刘邦是真小人,刘备是伪君子,才有刘邦能称帝,刘备只能称霸一方的结果。

同样是得汉中,刘邦愿将所有将士交给韩信指挥,刘备却不交给诸葛亮,而是要抓在手上,分给自家兄弟。

这就是真小人和伪君子的区别,真小人谋利,伪君子谋名,真小人可以为利不择手段,伪君子可以为名不择手段。

马化腾就是真小人,为了利可以不顾小学生死活,刘强东就是伪君子,为了名可以不顾京东员工死活,所以马化腾成功了,刘强东失败了。

刘备没有政治资本时,是很谦卑的,天天“兄弟”挂在嘴上,能为了收买人心,将阿斗摔在地上。

可有了政治资本后,就不顾诸葛亮反对征东吴,最后败光家产才想起诸葛亮的好,可是临死之前还是说出了,“阿斗如果不行,君可取而代之”的伪君子言论。

真小人可以成事,伪君子不可共谋。

跟马化腾的元老都能成为亿万富翁,就是马化腾是真小人,可以为了大利而放小利给跟随者,才能拥有更多追随者。

跟刘强东的元老都不能亿万富翁,就是刘强东是伪君子,可以为了私利出卖所有兄弟,才让京东走不出困境。

马化腾知道别人为什么投靠他,主要是看他愿散财,重用张小龙就是收买天下想发财人的心,才有马化腾今天的江湖地位。

刘强东是明知故问,让所有想跟他发财的人的知难而退,“正道成功”就是告诉所有追随者,只有他才代表“正道成功”,才能享受“正道成功”的成果,所以刘强东没有什么江湖地位,只是个江湖混混。

真小人惜才,有自知之明,知道一个人走不出困境,需要一群人才能成功,只要抓住了分蛋糕的权力就行,永远要成为切蛋糕的人,不做接受蛋糕的人。

伪君子惜名,需要养一堆打手,吹鼓手维护他的权力,不让别人动他的蛋糕,宁于家奴也不给友邦。

刘备的好名声都是儒家吹出来的,因为曹操要谋汉室江山,重用将军谋士军人,招贤令让曹操成为广大没有政治背景人的向往,想通过自己本事谋得荣华富贵,动摇了儒家在朝堂上的政治地位,才被骂成“奸雄”。

曹操在儒家的评分是五五开,刘备在儒家的评分是八二开,比曹操多三分。

可如果让天下评判,曹操应该是三七开,功大于过,刘备应该是四六开,过大于公。

可天下人斗不过儒家,因为他们掌握了笔,连秦始皇伟大的功绩都可以用“焚书坑儒”全盘否定,真是厚黑到不要脸的境界。


光芒万丈34957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这个有对人的真仁德。也有耍耍手腕,装个样子收买人心的手段。但古人对道德修养还是非常看重的。这点我们应用两个例子来加以说明:

【献帝春秋曰:陈登等遣使诣袁绍曰:"天降灾沴,祸臻鄙州,州将殂殒,生民无主,恐惧奸雄一旦承隙,以贻盟主日昃之忧,辄共奉故平原相刘备府君以为宗主,永使百姓知有依归。方今寇难纵横,不遑释甲,谨遣下吏奔告于执事。"绍答曰:"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

由此可见正史中同时期的袁绍也是夸赞刘备有信义的。

三国演义中,张飞镇守徐州时酗酒大醉,被吕布夜夺徐州,张飞领十多人逃出城外,在盱眙见到刘备,被关羽责怪“你当初要守城时说甚来?兄长分付你甚来?今日城池又失了,嫂嫂又陷了,如何是好!”于是张飞羞愧难当,拔剑要自刎,一把将张飞的剑夺过来扔到地上,说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虽然这句话让很多女权主义者大为光火,但必须考虑到刘备这个任务的历史局限性。由此可见,他对于兄弟,特别是帮助自己打天下的兄弟,是比女人更看重的。

但赵云长坂坡救出阿斗,双手递与玄德。玄德接过,掷之于地曰:“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这里就有点做着了。如果真的是掷之于地,那么刘备就是看江山比亲情更重的人。当然这也与古时候女人多孩子多有关系。如果是假惺惺的轻放到地上,那不过是为了收买人心,感谢赵云对自己的忠心。不知我的回答是否准确,欢迎下方留言评论。


文哥爱生活号


有时真仁德,有时假仁德。

一,当仁德对他有用时,刘备真仁德。

1,桃源三结义之时,

2,投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之时,

3,联合东吴,共抗曹敌之时。

二,当仁德对他无用时,刘备假仁德。

1,义子取名“刘封”,亲子取名“刘禅”,“封禅”之心萌动之时,

2,霸占荆州,拒不归还东吴之时,

3,借机寻衅,逼迫刘璋,签城下之盟之时。

三,结论:

1,如果不考虑政治层面的权衡考量,相比于孙和曹,从为人处世的个性层面上,刘备心胸豁达,为人宽厚,的确有仁德之风…

2,但鉴于当时历史环境,身处乱世,刘备作为一代雄主,出身微未,许多行为也是一种谋求生存的选择…不能简单从“仁德与否”来做简单评判…

四,讨论:

比如寻机逼迫刘璋,拿下蜀地,也许是汉室宗族的“同室操戈”,显得很“不仁德”。但刘备若不先下手为强,以刘璋之软弱,孙、曹皆虎视眈眈…

而入蜀后,诸葛治蜀,的确卓有成效,姑且不说成就了“三足鼎立”的历史局面,单就人民安居乐业方面,不也是一种“仁德”吗?!


六福雅士


真假都是相对的,为了汉室带人讨伐黄巾军,必有杀戮,为了挽救汉室天下维护汉室政权是出于仁心,对黄巾军多为生活艰苦,流离失所,路肉冻死骨的百姓不是仁心。看他站在哪个立场上。为了兴复汉室打着修复汉室天下的名义,实则为个人谋声名远播与权位,不做安稳百姓,讨伐争杀,仁者不是以发动战争获利。尤其主动发起战争为不义者。刘备征战多年,有被动应战也有主动出战,在对待刘璋,把刘璋赶出蜀是不仁,假仁德。

他要兴汉,董承与他见皇帝血书,以他为皇叔对他寄予希望,他却一边按手指,一边在曹操处逃跑了,并未汉室与汉帝尽力,打的旗号是谋个人利益的假仁德。

对于要为关羽报仇,发动七百万大军驻扎吴地边境,挑起不利不义战争,致七百万人死亡所剩无多。以多人生命为一己之私假仁。他在被曹操追打时无数流民跟随,因为两军之战,百姓死伤无数。如果他消停不动,战争又会减少,二军之争也会少,天下早一步被曹操平定,天下少有战乱。天下乱臣贼子弄乱,刘备加入平乱又想平天下,入局其中战争不断,百姓遭殃,仁德不仁。

他摔孩子,几推陶侃之托徐州重任,收买人心假仁。以哭著称,见长。哭刘表,刘璋,关羽,张飞,一个大老爷们,战场上杀人也不少常哭。哪那么多眼泪。怀疑是干嚎的假哭。没他多舌,吕布不见死被曹操杀。这样的人假仁德。当然相对曹操杀人无数,心狠手辣还是仁德的。所以,曹操杀人,人皆知其狠狡,使人心惯。刘备就哭,使人归顺,一种想成功的谋略,示弱法。


圃香


假仁德!都是为了拉起队伍,为了自己的理想。如果真仁德,怎么会携民渡江?曹操会和老百姓过不去么?天下大半在曹操手里,哪个地方民不聊生,哪个地方易子相食?难道就只有让老百姓跟着刘备才有安全感?一方面可以欺骗一下百姓,树立自己的仁义形象,一方面自己败退了,用老百姓可以拖一下曹操,曹军在攻击自己的时候可以帮忙挡一下曹军,顺便在抹黑一把。这个携民渡江我感觉就跟驱赶老百姓攻城,用老百姓消耗守城军的箭一样。如果打着让老百姓进城休息,住在城里的幌子,然后驱使百姓在前,部队在后,攻击城池,是不是也可以宣扬一下仁德?


木小实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是仁义的化身,一生以仁义立身。他是大汉皇叔,坚持为兴复汉室而奋斗,三让徐州、携百姓过江、带兵入川、白帝城托孤,这一系列的举动好像一切都是仁义之举。可是仔细分析,我们有感觉这样的仁义并不是那么单纯。

兴平二年(195年),陶谦病重,请刘备入主徐州,刘备再三推辞,始终不肯接受。建安六年(201年)年,刘备投奔刘表。由于和刘备是同宗,刘表对刘备很好,并在临死时,托孤刘备。刘表死后,诸葛亮建议刘备擒住刘琮,夺取荆州,刘备念及同宗之谊,不愿意乘人之危。而刘琮的部下以及很多荆州民众主动投靠刘备,与刘皇叔共同渡江逃往江陵。即使曹军快要追上的时候,他也不愿意抛弃民众,确实显示了他的仁义爱民。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受另一个同宗刘璋邀请提兵入川帮助自己对付张鲁,庞统、法正都建议刘备此时图取益州。然后刘备却说:“刘季玉与吾同宗,不忍取之”。实则刘备考虑的是师出无名,蜀人难以信服。等到刘备以仁义之名感召益州军民后,刘备便随便找了个理由与刘璋反目,夺得益州。这件事情除了表明刘备的战略眼光外,多少有一些虚伪。章武元年(221年),曹丕篡汉建魏,众人进表请刘备即皇位,刘备大怒“孤岂效逆贼所为”。诸葛亮等人再三劝谏,刘备说出心里话 “吾非推阻,恐天下人议论耳”。看来刘备本来很想登九五之位的,只是怕贻人话柄而再三推辞。主政蜀国期间,刘备扶持益州势力,制约诸葛亮等荆州派,刘备深谙权衡之术。章武三年(223年)三月,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刘备哭着对诸葛亮说,如果刘禅能够胜任君主,你就辅助他;如果他不才,你可以取代之。此言一出,顿时感觉刘备深明大义,仁义无双。但仔细想想这话能有多少真心,却不如说刘备以退为进,使诸葛亮死心为蜀国效力。

刘备首先是个政治家,仁德即使一种资本也是一种武器。前半生颠沛流离,刘备唯一的政治优势就是其皇叔身份和仁义之名。刘备以仁义立身,聚集了一大帮志同道合的朋友,是真仁也。而后刘备大业初成之后,刘备仍以仁德来约束自己,收服人心,仁德又是一种武器。这或许就是刘备作为刘家后人与生俱来的帝王之气吧。

推荐一个非常好用的新媒体投票工具!共享投票,一个完全免费的投票创建平台,在共享投票平台您可以根据您的需要,创建跨平台投票(PC端+手机端),或者是仅微信参与的投票。共享投票平台的投票类型多种多样,包括面向组织机构的公益投票、面向公司群体的大众投票、面向内部人员开放的“指定用户”投票、面向特定人群的“邀请码”投票,还有具有独特风格的“口令投票”。


共享投票


圣人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

皇叔就算是假仁义,假了一辈子也就成了真的吧!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我不知道一个人是有多阴暗才会去对一个在历史上真正以仁义而著称的历史人物去妄加评论,甚至污蔑别人虚伪。

别的不说,你能做到真正的伪“君子”一辈子而不被别人发现?三国当世那么多英雄人物还没你们聪明了,还看不出刘备多虚伪了?不觉得逗?

中国人口基数大,这么多人总是要出现那么一群脑残,没办法的事!这些脑残要是敢“假仁义”一辈子,我特么的愿意把你们供起来,真的!哈哈!你们做的到么?傻 比!


鸦karas鸦


四十不知刘玄德自称英雄也枉然 先第一届布艺全靠自己的人格魅力拿起了一支队伍,后面好歹混出了一些名声,也和县的车上了一些关系,虽然不知真假,刘雄有100多个儿子。

先帝跟过公孙瓒袁绍曹操刘表这些人对他都是上宾相待。作为老江湖的他们如果先帝是假的,肯定骗不过他们。

如果一个人虚伪了,一辈子,你都没有真凭实据说它是假的,那它就是真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个假人假义的人应该讲不出这样的话

所以先帝的仁义是从娘胎里就带出来的,比珍珠还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