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到底在听什么?

燕子李三fighting


我是一名高中历史教师。

我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师傅和非常好的科组,我们科组的6个老师中4个来自华南师范大学,2个来自华东师范大学。我们之间的关系都特别好,科组所有老师的课都是对外公开的。

毕业第4年了,我依旧天天听我师傅的课。

而且我也欢迎其他老师随时来听我的课。

我们历史学科的特点是,史料一定要多。

所有我们去听课基本上就是听老师在授课的时候讲了哪些史料,还有老师怎么对教材进行整合和汇编,怎么对知识进行梳理。

尤其是高考复习阶段,一二轮的思路都有很大的不同。

多听老教师的课,他们有经验,高考备考千万不能备跑偏了。


王小婉的思与行



我是一名工作20多年的语文老师,这20多年来,我每年都会坚持听一些课。当然,我们的听课主要是教研课以及外出学习时听课。

每一学期学校教研活动的安排就是一个难题,因为我们学校年轻的语文老师比较少,很多老师都不愿意上公开课,教研课。 其实我认为听课,我更喜欢听随堂课,只是听随堂课的机会却不是很多。因为所以的公开课,教研课老师们都希望把自己和学生最优秀的一面呈现出来,表演的成分就会比较多,很多时候已经失去了课堂本来的面貌。

可能是因为我比较懒的原因吧,我记得刚参加工作没几年,学校派我到县上参加竞教活动,我当时在学校里上了一遍,请了教办领导和学校领导老师进行指导,指导了之后我却不愿再上第二遍。 因为我实在不希望把公开课上成是表演课。

那么听课,我们应当听什么呢?因为我是语文老师,我就重点谈谈我对听语文课的一些感受。

1、听老师的活动。

老师作为一堂课的引导者,课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听老师的活动。

(1)关注老师如何导入新课,如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记得我上初中那会儿,特别喜欢听一个语文老师的课,他每节课的导入形式都不一样,一上课,我们的注意力就被深深地吸引了。


(2)听环节怎么设计,每个环节怎样自然过渡。

细节决定成败,一堂好的课肯定非常注重每个知识点的讲解,以及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过渡。

好的语文课会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组织学生的活动。

(3)听老师如何进行课堂小结。一堂课的小结非常重要,它对于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就是进行了总结,还会对下一课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铺垫。

(4)听老师如何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是非常注重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的。

(5)听老师的板书设计。

巧妙,合理,科学的板书,对孩子们掌握知识要点非常重要。

(6)听老师对课堂生成的处理。

如果说公开课,竞教课是表演课,那么课堂生成则是表演当中的插曲,课堂生成,更能反映老师的能力。


2、听学生如何学习。

课堂不是老师一个人的舞台,老师只是一个组织者,舞台应当交给学生。 所以我们不仅仅要关注老师是如何引导学生,更要关注学生们的学习活动是怎样落实到位的。

(1)关注学生各项能力是否得到了培养。

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自学能力,小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概括能力,创造能力在课堂上都应该有所体现,有所提高。

(2)听学生的听课习惯。

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应当非常注重学生习惯的培养。孩子们是不是在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讨论的时候是不是在积极发言;汇报交流时是不是在清楚地表达;其他同学是不是在认真的倾听。我想这些我们都可以进行关注。

(3)听学习的效果。

一节课是不是有效的,是不是高效的,往往在学生身上能够得到体现。

(4)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不管是什么样的课,不管是谁的课,课堂上一定有精彩的部分,我们要虚心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当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一堂课都会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我们要能够捕捉别人的优点,在工作中学习、发扬,而对别人的缺点,我们要进行借鉴,避免自己也出现类似的错误。

如果让听课不流于形式,让听课常态化, 会更有利于老师的进步。

我是语文教育杨柳依依,关注语文教育,关注孩子健康成长。


语文教育杨柳依依


非常高兴可以分享我的观点!

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说得高大上一点儿,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公开课”,想必大家上学的那会儿都非常喜欢上“公开课”吧,我上学的时候每次课间发现后排多了几个凳子,就知道下节课早上公开课啦,上公开课的时候任课老师都变得“异常”温柔,整节课下来基本上都是面带微笑,教学的内容也变得比平时丰富有趣,学生们也会变得非常乖巧,积极性也会非常高。那么教师之间经常相互听课的原因有哪些呢?

(图片源于网络)

一、教学考核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次教学考核,这就要求老师们准备一次公开课,作为考核的标准之一,通过公开课来评价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从而促进老师们教学水平的进步。

二、相互学习

因为相互学习而相互听课在中小学是非常常见的,每一个老师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还要把自己的班级教好,争取在评优的时候拿到好的名次。特别是刚刚大学毕业的老师,或者在实习期的老师,都会经常去听资质高的老师讲课,学习他们的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也有资历高的老师去听实习期或者新上任的老师们讲课,帮他们找出教学过程当中的不足或者知识点讲解的漏洞。这是老师们之间的另一种交流方式。

……………………………………………………………………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希望可以帮助到您,我是“地理界的小学生”,随时欢迎您的关注😘😘


地理界的小学生


我是一个学生,现在是大学,平时上课的时候我喜欢坐在后面,所以,有听课的老师过来,我也是知道在干嘛的。

在我看来,大学老师之间的听课,更多的是过来捧捧场,你听听他的,他听听你的,因为教师和高中的不一样,座位比较多,所以,老师也是跟学生一样,找个位置坐下来听,而不是像高中的时候,拿个凳子坐在后面听。

老师听课呢,他会带个笔记,记下来这一节课他听到的内容,好像是得做报告什么的吧,有的老师可能会全程比较认真,有的老师则没怎么放在心上,有时还拿出手机看看呢。

我在高中的时候呢,也碰到其他老师听课,任课的老师会提前和我们打招呼,说他提问题的时候,大家都踊跃举手发言。还说平时怎么样我不问,但其他老师来听课的时候,一定要给我面子,不要乱哄哄的,等等吧。反正我觉得就是有点敷衍的意思。



行者雷穷游中国


在私立学校干了三年,什么组内听课,班级老师听课,青年教师大奖赛听课,基本每周都有。首先,作为一个年轻教师,尤其是刚毕业老师,听课是很重要的,多听组内校内优秀教师的课,可以学到很多。比如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对课堂节奏的掌控,还能学到课堂的语言艺术,找到自己的不足等等。我刚毕业的时候,初次站上讲台,总感觉讲的很多,太累了,效果还不好,所以后来跟着学科组长听了一学期的课,感觉是真的不一样。所以能听优秀老师的课,对自己的教学成长真的很有帮助。不同学科之间也可以多听听。当然,有的老师不喜欢被别人听课,这个需要提前打好招呼哦,避免尴尬。

当然,学校里也会有些硬性的听课标准。而我们似乎对硬性的东西都不会太感兴趣,所以有些老师过去听课完全就是为了应付检查的,是强制的。


陆超老师


一、听课记录的基本要点 听课记录包括两个主要方面:

1.教学实录: 听课时间、学科、班级、执教者、课题、第几课时等; 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时采用的方法(多以记板书为主);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学生活动情况;教学效果。

教学实录通常有下面三种形式:

一种是简录,简要记录教学步骤、方法、板书等;

二种是详录,比较详细地把教学步骤记下来;三种是记实。

2.教学评点 听课者对本节课教学的优缺点的初步分析与评估,以及提出的建议。

包括:教材处理与教学思路、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课堂结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基本功;教学思想;其他。

写教学评点可以采取两种形式:

一种是间评,把师生双边活动后所产生的反馈感应,随时记录下来;

二种是总评,就是对间评综合分析后所形成的意见或建议记在记录本上。待课后与执教者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这里值得提出来的是,在做听课记录时许多人偏于记课堂实录,而不做评点。甚至相当一部分人,记录的内容多是教者板书什么就记什么,成了讲授者的“板书”,此外别无它记。显然这种听课记录其价值是不大的。

好的听课记录应是实录与评点兼顾,特别是做好课堂评点往往比实录更重要。

二、课堂听课评价

1.记时间分配。 在听课过程中,对各部分的教学步骤分别占用多长时间要做好记录。因为通过时间记录可以判定该堂课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是否能突出教学重点内容,完成教学目标。

2.记语言评价。 讲解语言是否规范、条理、生动、形象,有无明显的口误;课堂即时评价是否及时到位,能否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并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3.记师生活动。 教师如何参与教学活动,有效解决课堂偶发事件,及时解决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这样能体现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有效参与课堂学习和活动,始终处在积极学习的状态。

4.记组织教学环节。 要记好整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教师如何组织各部分教学、导入新课、复习巩固等,完成新授课如何分组练习,分几个层次让学生逐步掌握技能等。能否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围绕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接受等学习方式来选择、确定教学方式以及教法手段。

5.记教学组织方式。 认真记录讲课人如何组织教学、分组轮换的形式,学生练习次数,怎样导入新课、教学内容各部分之间如何承接过渡等。教学方式的选择,必须主题明确,符合教材和学生实际,确保一节课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流畅性。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必须围绕整体教学目标,简单实用。

6.记场地布置。 如果认为场地布置科学合理、安全,器材做到一物多用,有效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发挥现有体育场地器材的多种功能与作用,可以把主要安排形式记下来。 另外还要把自己当时尚不能理解、判定的问题先记下来,虚心向他人请教。做到这几个方面,博采众长,做好听课记录,就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效率。 怎样写听课记录 听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吸取他人精华,缩小与他人的差距,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从而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那么,如何才能写好听课笔记呢?

我认为:

一是听课之前的准备工作 听课之前一定要熟悉对方所讲的内容,先设计自己的教法,听课时带着“蓝图”进教室,才能在“他教”与“我教”之间构建对比的态势,有利于在观摩中找出异同。如果是所听与专题有关的公开课,听课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与专题有关的理论,便于在听专题性的研讨课、观摩课时,透过“热闹”看“门道”。如李吉林开创了“情境教学”,方法独特,自成体系,合影偶尔听一课,就很难领会真谛,倘若先读他的专著,便于工作可由点及面,通过课堂上的具体“情景”取到“真经”。

二是记框架结构 任何一位教师,为了把一节课上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做到条理清晰,都会安排好课的结构。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的顺序和时间的分配。课型的不同,课的结构也不同。例如:在实现教学目标时,是采用何种方式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动机;是如何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思维的兴奋点结合起来,与学生已知的经验结合起来,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生活、课外学习结合起来,提出的问题具有思维价值;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的价值观,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是如何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程的等,把教学过程的导语、提问、过渡、结语记载下来,以便自己从中体会,有所领悟与收获。

三是记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教学设计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它是根据教学要求,用精要而醒目的文字和图形,提纲挈领的把教学内容概括化、系统化、图表化的一种形式,板书是反映教学水平的镜子,是课堂教学的眼睛,它凝聚授课人的心血,板书设计具有训练学生的随意注意的主动性,它具有开启学生的思路,理清课文结构,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加深直观印象,增强记忆的效果,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从而学会学习,自觉的去掌握知识。在记板书时,必需要注意板书的先后顺序,便于自己思考,体会使用这种方法的妙处。

做听课记录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听记要分清主次。听课应该以听为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听和思考上。

(2)记录要有重点。要详略得当,对内容要选择,文字要精炼。一般要记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师的重点提问、学生的典型发言、师生的互动情况、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中的失误等。 根据听课的类型,有些记录应该全面一些,有些记录则要突出某一个方面。

一般来说,记录要简明扼要。讲课中符合教学规律、有创新、有特色的好的做法或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等可以详细地记录,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或见解也可详细记录,以免遗忘。

四是要思考。 思考什么、怎样思考:

①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教材,换个角度行不行、好不好;

②对教师的成功、不足或错误,要思考原因,并预测对学生所产生的相关性影响;

③如果是自己来上这节课,应怎样上,进行换位思考;

④如果我是学生,我是否掌握和理解了教学内容;

⑤课程建设的新理念、方法、要求如何体现在日常教学中,并内化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⑥这节课是否是反映教师实际水平,如果没有听课者,教师是否也会这样上等。

总之,应该根据听课的目的和要求,有所侧重地将听、看、记、思的内容有机灵活地结合起来。如教师讲和学生发言时,以听为主,兼顾观察;教师板书和学生演练时,以看为主,兼顾其他;学生练习时,以思考为主等。 可以从授课内容是不是符合课堂要求,学生目标是否达成,师生互动是否积极有效、框架结构是否合理,课堂检测效果如何等方面进行评价!

另外说明一点: 再好的一堂课也有不足之处,再差的一堂课也有可以从授课内容是不是符合课堂要求,学生目标是否达成,师生互动是否积极有效、框架结构是否合理,课堂检测效果如何等方面进行评价!另外说明一点再好的一堂课也有不足之处,再差的一堂课也有可取之处可取之处。


数学严老师


作为一个学生,我也非常的好奇,教师们互相听课,到底是在听什么?从小学开始,就有教师互相听课,到了大学里也还有教师在听课。有什么好听的啊。

如果说是在听别的老师上课的方法,提升自己,我觉得都是在胡扯。同一个学校里的老师,大家都是在隔壁班,老师之间的水平,教学的方法大家还不清楚吗。还需要特意去教室里听一节课呢,而且听一节课就能够学到了吗?这恐怕不太现实。

所以我觉得教师们互相听课更多的是一种考核,一种任务和形式主义罢了。老教师对于新教师,“上级领导”对于普通教师的考核。新来的老师可能业务不熟练,会有一个考核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就可以通过相互听课的方式来进行,从听课中发现问题,被反馈到上课老师那里去。



企业有任务指标,学校里面自然也会有。只不过是叫法不一样而已,叫做“相互学习”。但是落实到实际上,就变成了一个任务。每个学期必须要完成多少次的任务指标,期末还需要进行汇报总结。其实不过是浪费彼此的时间罢了,有多少人用心听课,我曾看见过一个听课老师,一节课下来,听课记录本上写了几首诗,画了一幅图,与上课的内容毫无关系。


至于形式主义,我觉得大家都明白。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如果有老师要过来听课,任课老师就会跟我们提前打好招呼,让我们在有老师听课的时候表现好来。有时候会指定班上的一些人在听课的那天起来回答问题,当然这些学生都是品学兼优,深受老师喜爱的人才能够担此重任。

有时候如果是“上级领导”来听课,任课老师还会跟我们提前演练一番,先把那天的课程上一遍,把要回答的问题和答案放出来。要求全班同学踊跃举手发言,当然老师并不会随机抽取,而是早就安排好起来回答问题的人了,只需要大家举手配合就好了,营造一种课堂活跃的假象。

如此虚假,形式主义的听课,还是少一点为妙。大家都很忙,干嘛还要浪费大家的时间做这些无聊的事。


大三老学长


“” 听课”应改为“观课”

听课,是现在中小学校中经常组织开展的一种常规性教学教研活动形式。这种活动无论从预设的价值意义层面,还是从实际效果层面来看,还是被广泛认可的。但广大教师对这种司空见惯的听课也是有看法的。它对教学,对教研,对教师所发挥的作用也是很有限的。


听课能“听到”什么呢?课堂上我们能听到的可能是教师讲、授、问等内容及声音,能听到学生的读、答、演等表达的内容声音,但能听到教师的教学态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与把握?课堂教学结构程序、多媒体手段及方法的使用?学生的心理表现,反应效果?课堂中这些现象、活动情况能听出来吗?可能仅靠听觉是无法实现或完成的。它需要的是教师,特别是参与听课的教师,运用视觉、、听觉、感官、心理等综合的方式去参与吧!


所以,我建议(此前已有不少人提出过)改现在的“听课”为“观课”较为科学。

何谓“观课”?观课是传统听课的深化发展。它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

“观课”与“听课”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特点: 1.理论做指导;2.针对性较强;3.体现研究价值;4.把握课堂的全貌。



“观课”的实施策略主要包括:

一是确定观课的主题。观课不同于听课,要分类并确定好主题,从课堂对象上可以观察教师、学生活动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从教学环节上可以观察课是如何导入、展开、小结等。

二是学习掌握教育教学理论。观课者要查找学习有关教育教学新理论,特别是课程教材、课堂教学改革的最新研究理论及实践成果,学会运用理论去观察课堂,评议教学。

三是做好观课记录。教师应围绕课题、主题,从教师上课的设计、策略、行为、学习状态、师生互动等方面做好观察记录。



四要全面观察课堂的动态。要观察教师,观察学生,教学进程,观察师生互动,观察评价与效果等,观察把握课堂教学的全景状况。

五是积极反思与研讨。观课后观课者要积极对观察的情况进行反思,优点、不足、如何改进等都是反思内容。要积极参与组织开展的评课议课及研讨活动,共同探讨。

六是借鉴改进教学。通过参加观课活动,学习借鉴他人成功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教研能力,提升教学质量。

以上仅为个人之见,欢迎讨论、关注。


杨永厚说教育


作为一线教师,从教16年来,我所听过的课就算没有600节,至少也有500多节了。听课,对于新教师来说,旨在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模式、思路和方法,追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手段;听课,对于老教师来说,旨在对年轻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跑偏撞边的教学行为第一时间给予纠正。听课、评课可以说是助力新老教师取长补短,打通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之“任督二脉”的最佳途径。那么,教师之间互相听课的时候,我们到底在听什么,要侧重于听什么?

首先,要听授课的成效。

无论是哪一节课,永远都是一种缺憾的艺术。无论是哪个名师上课,在评课的时候我们都可以找到瑕疵。但是,我们在评课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当名师或者骨干教师登台授课之后,赞美性的语言如果过年之时的鞭炮声一般不绝于耳,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则直接被忽略而过。

而一些青年教师开的课,大部分听课老师在评课的时候似乎就没有那么客气了,很多听课者都往往存在着对其“一棍子敲扁”的想法:这个教学环节也不行,那个教学环节也很糟,评得新教师恨不得地上有个砖缝直接钻进去……对新教师的棒喝也好,对名师的追捧也罢,都不利于听评课的质量。听课,个人觉得应该以“取经”的心态听授课的成效:水平再差的老师,在开课的过程中都可能存在闪光点;水平再高的老师,也会在开课的时候犯错误。课堂教学中,哪些细节是“真经”,哪些细节是“伪经”,我们都应该擦亮自己观摩之时的“火眼金睛”。

其次,要听师生的互动。

曾经听过一名骨干教师上的课,课中那位老师是借班上公开课。开课过程中,这个老师在授课中可能不被学生认可,所以很多本该师生互动的环节他都在自问自答,而这个班级的学生整节课都没人举手发言,每个孩子仿佛都非常担心自己屁股底下的椅子被授课老师搬走似的……换句话说,整节课,全班同学都像一块块砧板上的五花肉一样,把屁股紧紧贴在凳子上;而老师呢,整节课如同在表演单口相声,课堂气氛相当尴尬。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在听课的时候不妨将心比心:“如果我是授课老师,遇到这种尴尬的场面应该如何发挥教育机智从容应对?”如果你是听课老师,当授课老师面临的问题你能迎刃而解的时候,也是你教学能力“换挡提速”的时候。

第三,要听真实的过程。

如果开课老师不是借班上课,而是用自己的班级开课,那么,这节课是不是已经被提前“灌水”——事先就“彩排”好了?如果所有的教学环节都是事先“预演”好的,那么就算这节课再精彩也只能大打折扣,基本上没有多少观摩的价值。对于这样不真实的“包装课”,我们如果有的选,可以少听或者不听。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听课的时候,无论是行云流水般的教学设计,还是独具匠心的板书设计,或者是生成连连的课堂互动,只要值得我们学习、引发我们思考的东西,都应该注目倾听。当然,如果开课、听课、评课只是因为评职称、评骨干、评先进需要而被赶鸭子上架,或者为了迎合应付上头的检查为听课而听课,那么以上的这一些东西都可能会沦为形式。

关于听评课,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欢迎各位关注后再在评论区畅所欲言,谢谢!


微雨润苗


学校所以要进行教师之间的听课活动,目的明确

一是通过互相听课,提升教师的授课能力。

二是通过教师之间互相听课,来了解每个教师实际的授课水平。

三是通过教师之间听课,发现优质课,为学校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那么老师之间互相听课,究竟在听什么?

一、听每个教师对教学内容如何建构。换句话说就是对教学内容怎样分解再组合的能力。

每个老师即使教学同样的内容,都有自己不同的解读,教学方法更是不同。所以,听课,首先听这位老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能力。



包括:

(1)整体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新颖别致,教学效果好

(2)每个教学环节是否过渡的巧妙自然。

(3)知识点间的衔接,是否找到了新旧知识最佳切和点

(4)教学重点是否突出,一节课用时最长的知识点,老师是否讲彻讲透

(5)教学难点是否突破。每一节课都有孩子们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或者难以达到的能力的培养,这些难点需要老师想方设法去突破

(6)教师在教学中对课堂出现问题的掌控能力

课堂上有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老师对孩子们的回答做出的评价,还有老师没有预设到的学生在提问时老师的应变能力。



二、看教师是否对课堂有很好的掌控能力

(1)课堂教学是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这是对一节课最基本的要求,即使这节课老师没有出彩的地方,但教学任务完成,就是没有出现教学事故

(2)看老师对课堂进行怎样的组织,有利于教学顺利,有利于孩子们最大限度地认真听讲。

所以如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一门艺术,听课时老师们各有各的招数,细心聆听,对新教师大有裨益

(3)看授课老师如何活跃课堂的气氛,使学生的思路仅仅跟随自己的教学思路。这往往是教学出现亮点的关键所在,老师的引导,激发,设疑,等等教学手法,是最好的课程资源,也听课老师最应该学的东西。

三、检验教学是否成功,关键看学生的学习的效果。

一节课的成败,最终的落脚点都就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你一场精彩纷呈的课之后,学生做练习是一头雾水,那么,再漂亮的课都是华而不实的,没有任何质量可言。所以,朴实无华的课,深入浅出学生听着不费劲的课,大部分学生会做习题的课就是好课。



四、看课堂教学中,老师是否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个是最难实现的教学目标,也是听课者需要学习的招数。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法宝,让孩子们爱上自己的课,爱上自己教学的学科,这个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就的,所以,功力的形成,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慢慢成就,并且永远在路上。

故,教师间的听课,学习每个人的高效高招的方法,设计,但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主导这一切。

只有把学习者放在第一位,站在学生角度去设计教学,课堂上老师是引导者不是主导者,是辅助者,明白了自己的角色,怀着一颗谦虚的心去学习,就一定会收获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