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遇到不健康的原生家庭,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婚姻变幸福?

苏健朋


如何破除原生家庭决定论的迷信?

今天小明给大家花点时间讲讲原生家庭这个词的来龙去脉。让网上各种围绕着此的争论,能够有一个清晰的见解。

原生家庭这个词受到伪心理学科普的传播,不但不能起到好的作用,现在已经变成一个天大的误会了。

甚至绝大多数从事临床心理工作的心理咨询师们也对这个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原生家庭这个概念是美国人鲍文1960年提出来的。他本人首先是从事临床精神病治疗的。而且是精神分析取向的治疗师。

而依恋理论是英国人鲍尔比与安斯沃斯提出来的。而鲍尔比本人也是精神分析流派属于客体关系取向的。

虽然他们两个都是鲍,但他们并不就是一个人。

客体关系流派自体心理学和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都是属于传统精神分析的范畴。

新精神分析是以比昂和拉康作为代表的。

另外不管是传统精神分析还是新精神分析,都不属于学院派心理学的对儿童发展的观点。

再来说说鲍尔比的依恋理论。鲍尔比发现婴儿离开父母之后产生强烈的情绪,由此他认为婴儿有强烈的依恋行为系统。

再接着是鲍尔比的同事安斯沃斯研究发现一岁的婴儿和他们的父母有三种依恋类型。第1种安全性占60%。第2种焦虑抵抗型占20%。第3种回避型占20%。

但是这并不能够说明婴儿的反应是先天还是后天的养育环境。

而托马斯在对婴儿的研究中发现婴儿一出生就有三种不同的气质类型。

容易型气质的婴儿占40%。困难型气质的婴儿占10%。迟缓型气质的婴儿占15%。剩下的是混合型。

后来鲍尔比及其后来的研究者把婴儿的依恋类型延伸到成年期成人的恋爱关系中的表现。

综上所述,无论哪一种研究都不可能证明原生家庭决定论。

而上述的研究更多的是精神分析流派的研究。精神分析流派既不是临床心理学的全部,更不是心理学的全部。而现在的心理科学越来越抛弃了精神分析流派的许多不科学的论述。

说一句绝对不会错的真理,就是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必然都会对我们的成长产生了影响。这才是为什么学院派心理学会更谨慎的使用早年教养环境,而不会使用原生家庭这个名词的原因。

很多人不断的挖掘自己知道原生家庭的过往回忆。只是因为他没有办法挖掘到先天基因气质类型对自己的影响。

他也忽略了原生家庭之外的其他早年养育环境对他的影响。比如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社会化环境。

而原生家庭这个名词所描绘的早年教养环境对应到学院派心理学有一个术语叫做共享环境。而我们人主要受到三种影响,第一先天遗传因素。第二,共享环境,这一部分与原生家庭所说的环境比较接近。第三部分,非共享环境。也就是原生家庭之外的早年环境。

从这些年各种心理科学研究的结论综述,一般而言,我们每个人所具有的各种特质大约40%源于先天的遗传因素。60%源于非共享环境的影响。几乎不受到共享环境的影响。

这一点源于明尼苏达双生子研究结果的支持。研究发现那些被分开抚养的双胞胎,在性格上的相关性,跟那些一起成长的双胞胎,在性格上的相关性没有差异。也就是说共享环境对他们的性格没有额外的影响。

从行为遗传学的研究成果来看,我们的智力情绪性格和健康这些特质受先天影响或受非共享环境影响最大。

而依恋等特质,受共享环境的影响较多,原生家庭只是共享环境中的一部分而已。

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中有一个专门的采访,就是针对研究依恋理论的心理学家的。研究这个理论的专家,从来都不认为把问题的一切归结于别人,归结于父母是正确的。

给大家介绍了这么多,目的就是让大家破除原生家庭决定论的迷信。

另外不管是先天环境还是后天养育环境,对于一个成年人而言,都是要通过你的自我才能发挥作用的。没有什么小时候的因素能够跳过你的自我,自己经的决定你的人生。

我们想要变得更好,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不能靠甩锅侠,而要靠自我的自知,自觉的努力。

~~小明讲原生家庭的来龙去脉





赵小明心理团队


我的原生家庭就不太正常,父母都是好人,但性格太坏,两人的心理又有些病态,所以,我的家庭和别人家不太一样。

但是,我的婚姻很幸福。这肯定让人匪夷所思,因为在我没结婚前,我就意识到自己的性格虽然拜家庭所赐,但必须改掉一部分,才能有一个好的婚姻,结果不出我所料,我成功了。

我的妈妈是个很强势的女人,嘴一份,手一份,能干极了,但就是性格不好,不尊重人,说话难听;我爸呢?是个文人,但性格古怪,自私吝啬,一辈子人了,一个朋友都没有。所以,他俩在一起,要我说,就是绝配。两个人斗了一辈子,冷战了一辈子。到最后倒没分开,只是感情上我看不像别人的父母那样卿卿我我的。但这不影响我的爱情观,在我最没有光明的日子里,我也没有心灰意冷,我对感情的向往也正如我期望的——如约而来。

爱人是个很好的人,善良、正直。虽然脾气不好,但对我却是真心的,他呵护我,心疼我、娇惯我,知道我俩在一起不容易,万事尽量顺从我,不和我计较;而我呢,进入了婚姻如浴火重生,更加完善了我自己,我尽可能地对老公好,心疼他,爱护他,能为他做什么就去做。我们的感情相得益彰,很是甜蜜。

所以,万事没有固定的道理。原生家庭不好,尽量消除它的影响。过小两口幸福的日子还是很有可能的!






龙妮文秀123


我一个朋友的老公的父母就是原生态的家庭,爸妈从小离异,在他上高中时爸爸又另娶了,他爸爸脾气大,特省钱,只要一发火就骂人,拳打脚踢,性格又内向,所以再婚后夫妻两个过的也不是很幸福,这样的家庭让朋友的老公受影响很大,他心理也不是一个正常人,结婚后也是两根人只要意见不同他就开骂,要不就动手打人,有了孩子后他的脾气更火爆了,不跟老婆沟通,只要不顺心就骂人打人,还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发生这样的事情,我这是朋友想他心理跟正常人不一样,从小缺乏母爱父爱,为人处事不会可以理解,她可以慢慢的包容他,理解他,给他更多的爱,她都是保持沉默 因为他们两个根本就无法沟通他听不进去,说多了就急开始打人,有一次他放着我这个朋友的父母的面就开始骂街,你妈拉傻逼 二逼的,这样的人这的是无可救药,之前是为了孩子努力包容他理解他,希望他能还好,可是越来越猖狂,心理还有老婆吗,还知道尊重长辈吗,这样的人就是畜牲,严重的心理变态,家暴!最后我这个朋友下定决心他们离婚了!

对于这样的变态是不可救药的,早离开早解脱。



几何简彩


所以,原生家庭的好坏,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千万不要不当回事。如果很不幸,自己就是那个不幸的人,个人经历总结一下,如果自己知道自己的缺点是什么,想办法改正,总结一下原生家庭的不足之处,在自己的婚姻里尽量避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出现,不要让原生家庭的不足之处,影响到自己。多多提升自己的能力,多出去走走看看,跟正能量的朋友多接触一下,充实自己的生活。吸取经验教训,多一些宽容大度,遇到事情了不要冲动,多考虑一下,会越来越好的,虽然改变的过程很不容易,但是,自己的生活会越来越幸福美好的。


月牙儿308


我喜欢刷头条,当看到有一位读者问一位作家:家庭氛围好的小孩是什么样的?我感觉因为家庭的原因我有很多的性格缺陷。我莫名的就心疼起来,想必,他一定是生长在一个不和睦的家庭中,其中有过多少的心酸和委屈,不经历过的人哪里能懂。

在评论区有很多人也纷纷说出自己的家庭情况:

“我父母吵了几十年,我的记忆中就是他们俩当我面三天一大吵,我脾气软弱无能,然后婚后也是各种吵,十年后离婚。”

“家庭氛围不好就是,过年父母都期盼自己儿女回家团圆。而我妈打电话给我喊我不要回家过年了,去我男朋友家。我妈去她男朋友家。我们家已经四分五裂了。。。。过年都凑不到一块吃顿饭吗?”

“我有一个同学,应该就是有个氛围很好的家庭吧,平时会跟你开小玩笑,有事的时候就十分正经,自己不吃垃圾食品这些,有东西还会很大方的跟你分享,不管价钱高低,很有教养。开家长会时见过他父母,也是很有教养的人呢。”

“氛围和性格息息相关,家庭氛围好,塑造出的人格就像是有源头的谁,谦和,柔软,坚强,成长性强;而除此之外,可能性格会有一方面因为家庭的原因在早期就定性,会有片面性。”

出生在家庭氛围好,父母有教养家庭的孩子,不会理解为什么有些父母是自带“毒性”的,他们残忍地殴打孩子,他们酗酒,浑浑噩噩,他们用言语暴力虐待孩子,甚至还有禽兽不如的父母性侵自己的亲生骨肉。

而这些“中毒”的孩子,童年可能永远也体会不到拥有一对彼此相爱,对孩子开明、坦诚,内心阳光,性格乐观的父母以及其乐融融的家庭的幸福。

而让我们有机会了解这些有毒父母的正是苏珊·福沃德博士的《原生家庭》这本书,她是国际知名的心理治疗师、演说家以及作家。《原生家庭》已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

此外,她还有多部著作,比如《执迷:如何正常地爱与被爱》《金钱魔鬼》《情感勒索》等等。她的书为许多有心理障碍的人指明了痊愈的方向,让这些不幸的人儿得到真正的救赎。

让“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走下神坛,有毒的父母让孩子身心遭到重创

乔22岁,是一名在读硕士,他坦言自己小时候经常在自己的房间里被父亲打,而且是莫名其妙毫无预兆地遭受暴虐。

经常就是当他在房间里做自己的事,父亲就冲进来朝他破口大骂,随之而来的就是拳头如雨点般地砸下来,他一度被打倒失去意识。他不知道为什么挨打,更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会再挨打,这种强烈的恐惧让他的内心一生都不得安宁,用他的话来讲,就是“每天活的像惊弓之鸟”。

苏珊博士说: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成年后的孩子同别人交往并建立关系的基础。而乔的这种恐惧和对他人的不信任,也一直伴随着他。导致现在他无法和别人保持亲密的关系,也不能与妻子建立健康的夫妻关系,而这些正是因为他童年经历的焦虑、紧张和痛苦,使得这些情绪慢慢演化为负面的预期和偏执的戒备心理。

在另一些毒气深重的家庭中,虽然没有暴戾无常的父亲,但是这种经历却是最残酷最难以启齿,那就是乱伦。它摧毁了童年最宝贵的纯真本质,说这类乱伦父母禽兽不如,该受千刀万剐都不能解恨。

特蕾西有一个在外人看来非常“正常的家庭”,父亲是典型的中产阶级,母亲是一个比较慈爱的人,但这个看似正常的家庭却藏着一个令人震惊的秘密,因为父亲不能从母亲那里得到充分而满足的爱,就把目标锁定了自己的女儿,想让女儿特蕾西来弥补自己的孤独和挫败感。

因此,他在女儿特蕾西房间的墙上钻了一个洞进行偷窥,之后发展到让特蕾西脱掉衣服给他看,再到事实乱伦。是不是想想就觉得恶心,肮脏?但这些情感往往只是受害者表现的比较强烈,侵害者却能依旧淡定地做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这让我想到台湾著名作家林奕含的笔下人物房思琪,她在十三岁的时候被补习国文老师李国华诱奸,李国华以语言的丝,思想的药,将这个涉世未深单纯善良的女孩牢牢困绑,而这些,折磨、摧毁了她一生。

她是这样描述自己的:我是馊掉的橙子汁和浓汤,我是爬满虫卵的玫瑰和百合,我是一个灯火流丽的都市里明明存在却没有人看得到也没有人需要的北极星。最后房思琪疯了,而同样经受到性侵的林奕含也自杀了,一个耀眼的明星就此陨落,结局令人唏嘘,更让人愤怒。

相信自己,成为自己的掌控者,让觉知之光照进来

童年遭受的这一切已经成为事实,这些有毒行为在孩子心中留下了不会自行消失的阴影,如果不加以治疗,它会以不能控制的破坏性的方式出现,丧失对人性的希望。

1,认清主要责任方,把责任归还给应承担责任的人

小的时候,孩子并没有形成正确成熟的三观,更多的时候他们会把责任自动包揽过来,却给对方找借口和理由。

乔接受了苏珊博士的心理辅导,但他在描述被父亲暴打的时候却依旧为父亲找借口,认为是因为自己不够好,才导致要遭受如此的对待。而对于毫无作为,冷眼旁观的母亲,他反而觉得是自己没有保护好她。

乔有着固执的执着,苏珊博士换了种方式跟他谈话,直接让他扮演他的父亲,这样一来,身临其境的情景对话让乔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父亲的真实一面,虽然痛苦,但自身也得到了解脱和释放,卸下了内疚和自责的包袱。

2,释放愤怒非常有必要

在有毒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一直都是压抑着自己的情绪,时间久了,愤怒会转化为抑郁症,会让你染上毒瘾和酒精,也容易让自己变成一个紧张、多疑、好斗的人,因为他们甚至忘记了自己还有发泄愤怒的权利。

当然,管理愤怒也需要正确有效的方式:

A、允许自己愤怒,不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

B、表达出自己的愤怒情绪

C、将愤怒转化为运动

D、愤怒的感觉没有错,也不会使得自己更加卑劣

E、将愤怒转化为自我定义的动力

3,保持自我的情感独立和完整

苏珊博士认为,如果能撇开其他认的影响,还能自由地拥有自己的立场和情感,那么这其实就是对自身进行了“自我界定”。自我界定在有毒家庭中很有必要,实际上也同样适合我们普通人。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想要获取主动选择权,你就应该少做反应,多做回应,为了在交涉过程中尽可能地化解过激情绪,采取非辩护性回应会让你沉着冷静,从而临危不乱。

勇敢地与曾经毒害过自己的父母对峙,这意味着要让他们明确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给自己造成的伤害,然后定位你们以后的关系。说起来容易,想到要付诸实际行动,依旧会令很多人因为恐惧望而却步。

但这却是一条最直接面对自己内心深处最大的恐惧,最能赋予你能量,最彻底的治疗方式。

首先你需要应对父母因对峙引发的消极情绪的心理准备,了解并能应对将会出现的不同阶段,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你已经明确责任方在父母而不是你自己。对峙的方式有多种,写信或者面谈都可以。

而乔在与父母的对峙过程中遭到父亲的不配合,但他更清楚的是,这种扭曲的关系还将会继续损害自己的精神健康,所以,他做好了准备,愿意接受与父母断绝来往或者关系的可能性。

这种与自己父母关系的决裂,打破惯性的关系模式,将旧有的感情牵扯从自己的身上撕扯下来,这个过程非常痛苦,但就像是蛇蜕皮,蛹化蝶一样,最终能获得新生。

已经遭受了父母伤害,自怨自艾,妄自菲薄并没有什么用,最好的方式就是努力摆脱这种负面的关系模式,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在自己的心中种下一个希望的向上的种子,最终它会沐浴在觉知之光下,给你自信和力量,让你自由和幸福。


野离离


小时候,爸爸妈妈经常当着我们兄妹三个的面,打个你死我活,邻居拉都拉不开。我们开始都被吓的大哭,到后面都不哭了,变成了埋怨,为什么会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洗衣,做饭,干家务,每样都做的好好的,换不来家里一天的太平,为什么家里充满消烟,挥之不去,想要逃离,太小。盼望快快长大。

长大有了自己的家,自己的孩孑,心里都在想要爱自己的孩子,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打架,每次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都要在心里忏悔,我是个不合格的妈妈,我一定要改。因为每个孩子心底都是善良的,天真的,不懂自己的妈妈突然变的好可怕。给孩子和我都带来了无比的困扰。小时侯的印象太深刻,忘不掉,忘不掉。

我要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的妈妈,不想听到一个8岁的孩子当着我的面大声怒吼说:妈妈你有病,伤害了孩子,也伤害了自己。

自己的出生不能选择,但是自己的生活还是能好好经营。经营好一个家庭就是要尊老爱幼 。才能幸福长久。


吃草的猫612


最近几年,原生家庭这个词频繁出现,大概是《欢乐颂》里的樊胜美带出来的热度吧。

樊胜美的原生家庭重男轻女,女儿在外幸苦拼搏,除了供养父母还要补贴没有工作的哥哥嫂子侄子,心里只有儿子的父母,把剥削女儿当成了理所应当的事情。这种吸血虫一样的原生家庭,直接影响着樊胜美的未来。她一心想钓大款,有能力却因害怕得罪人不敢升职,收到礼物要去换钱再买个A货撑面子…樊胜美后期虽找到了真爱,却因为想在男友的房本上加名字触发矛盾导致分手。


原生家庭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出现在你的身体里、血液里,表现在你对待他人的行为上,这种影响太可怕了。怎么改变?老实说我自己也不太确定要怎么改变…

如果是自己的原生家庭不健康,多去接触正能量的人吧,改变想法,积极阳光;如果是爱人的原生家庭不健康,那就需要你去带动他,爱他,帮他走出阴霾;如果你已成家,请为你的儿女提供一个健康的原生家庭吧!

最后分享一首诗,共勉。

每一次你 /告诉女儿 / 你吼她 / 是因为爱她/便是教她混淆了 / 愤怒与好意 / 这样似乎是还不错的主意/ 等她长大后 / 便会信任伤害她的男人 /因为他们看起来 / 跟你好像

——《milk and honey》Rupi Kaur


鹰院小叮当


推荐看一部电影,狗十三。

不健康的原生态家庭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是持续一生的。

自私,极端,压抑,痛苦,孤僻,失去了社交的能力,甚至失去了爱自己的能力,更甚者会为自己的身体健康埋下隐患。

让人迫不及待想要挣脱这个牢笼,却又不得不依靠这个牢笼去生存。

最后我们大多时候宁愿选择自愿被另外一个枷锁束缚,也要逃离痛苦的经历。并不是我们不懂得感恩,只是经历了太多的痛苦和打击,真的没有精力去感恩了。

进入婚姻后的我们,似乎摆脱了原生态家庭,可它带给我们的心理阴影也在持续不断的毁掉我们新的生活,毁掉我们自己,毁掉周围爱我们的人。

想要从自己这一代开始改变,过程一定是困难至极的。我们有时候会变成自己父母曾经的样子,或者反其道而行之,开始溺爱孩子,放纵自我。

最好的办法就是勇敢去面对生活,面对过去,并放下过去,以乐观的心态去积极的生活。

放下,其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改变本身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说到底只不过是父辈的态度,让我们把自己捆绑了。自己打的结,就要自己咬着牙解开。

丰富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丰富自己的阅历,喝喝茶,看看书,听听音乐,偶尔出去旅行,慢慢就放下了。

切忌用悲观的心态去影响孩子,孩子还是一张白纸,他将会是你最成功的作品,所以请用心去培养和绘画你们的人生。

愿好运,在不断摸索中共勉。



七七女巫店


泰戈尔说:有一个早晨我扔掉所有的昨天,从此我的脚步就变得轻盈。

人都有一种向死而生的力量。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它对你的影响,是用它挖个坑然后跳进去不断重复宿命,还是汲取力量推开它砥砺前行?

一.跳进坑里的婚姻

1.一个看起来很优秀的女子(男子),潜意识里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值得被爱,自卑,习惯于失去自我讨好他人来获得价值,也因为极度缺爱,遇到一个体贴自己的人,哪怕不够优秀也感动的在一起了。至少觉得对方不会离开自己,让自己感觉安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在现实层面觉得自己如此优秀怎会找这么一个平庸的人。在对方面前有强烈的优越感和傲慢,内在有一个自卑的自己和自负的自己在相互攻击,轮流做主。在感觉婚姻不幸福的时候既不离开,也不经营,就这样纠缠纠结着。自己难受,爱人难受,孩子也受牵连。下一代又这样继续轮回。

2.这位女子(男子)选择了一个看起来很优秀的男子(女子)一起生活,但内在的自卑又会跑出来,因为不自信,因为不确定被爱所以在关系中患得患失,各种要证明,外在强硬控制,内在脆弱多疑,最后对方也真的承受不了而离开。

二.站在坑外看一看

如果内在的这两种力量得不到整合,就算离婚,也会走向下一个强迫性重复。没有改变就没有新生。

多少人在这样的困境中苦苦挣扎,当人们不了解自己的时候,自然会被自己的“命”牵引着去一个自己不想去的地方。当你开始觉察,开始了解自己,才能有机会从过去的模式中走出来!虽然不容易,但希望可以从现在开始!

~关注:小书育儿经~走心的陪陪你~




小书育儿经


《都挺好》的剧情,终于发展到了苏明成打伤苏明玉这一步。

尽管很早之前,人们就知道有这样一段剧情,但当它真正出现的时候,还是掀起巨大波澜。

整个社交媒体都为之沸腾,朋友圈里都是“想干掉苏明成”的发言,微博话题榜上高居榜首的是#苏明玉该不该和解#,姚晨发出四张图,都是她此前扮演的功夫高手的角色,配文是“她们都不答应”,郭芙蓉不答应,九宫真人不答应。

苏明玉该不该和解呢?不该和解。苏明玉有没有和解呢?事实上,她已经和解了。明明不该和解,为什么又说她已经和解了呢?这两者之间矛盾不矛盾呢?不矛盾。

关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我的一位作家朋友,有过看似平淡,但却惊心动魄的描述。他生在一个阴云密布的家庭里,性格暴戾的父亲控制着整个家庭,对全家人暴力相向,对他尤其狠毒,但他并没有细述,只用了一句话来概括:“那不是父亲和儿子的关系,

那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所谓“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就是有血缘纽带,有爱有呵护,有理智有情感的关系,是被健康的生态系统浇灌的关系,就像一片绿洲,一片草原,给身处其中的人以滋养;所谓“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的,没牵挂没怜悯,没理智没情感的关系,是没有生态系统可维护的,就像一片荒漠,像火星表面,人们都是依照本能,依照自己的利益得失来行动。

▲这是陈瑾和姚晨第二次扮演母女俩了,上一次是在电影《九层妖塔》里。

《都挺好》里,苏家父母和苏明玉之间的关系,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母亲非常强势,有着强烈的控制欲,控制着整个家庭的喜怒哀乐,也控制着三个儿女的命运,父亲懦弱吝啬,妻子在世时,完全无法均衡家庭权力关系,妻子去世后,又一下释放出压抑的本能,贪吃贪享受,对一点点得失念念不忘。

父亲不像父亲,母亲不像母亲。

苏家父母和两个儿子之间的关系,也并不健康的,对大儿子苏明哲,他们全力照顾,但却并不培养他的自主意识和独立人格,把他当做自己家族的附庸,对他学业事业的定义,是“光宗耀祖”,时刻提醒他,一旦功成名就,就要回馈父母,回馈家庭。

苏明哲最终成了一个学业有成,但却缺乏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的人,无法真正成长,无法在自己和父母的生活之间,划出一道防火墙,动不动拉过“责任感”“孝顺”的大旗让自己显得师出有名。

▲姚晨扮演苏明玉。咱别光顾着看苏明玉身上的穿搭,以及算她身上的衣服值多少钱。

对二儿子苏明成,他们娇惯宠溺,免除他的一切责任,满足他的一切需求,让他成了一个巨婴,而苏家父母和这个巨婴之间,又形成了一种奇异的共生关系,母亲把儿子的喜乐视为自己的喜乐,儿子则把母亲的观念当做一切的准则,动不动说“要是妈在的话,根本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

母亲的过于强势,又导致了家庭成员的失能,她包揽一切,决定一切,应对一切,家庭成员都要仰仗她,听从她,渐渐丧失了应对生活的能力,在母亲去世后,这群失能的人马上现出原形,完全不能应对挫折和风险。

父亲先是沉溺于买彩票,然后又迷上理财产品,屡屡受骗;大儿子失业后,宁肯在家待着,忍受妻子的唠叨,也不愿改行或者换个服务性的工作;二儿子完全失控,在事业、感情各个方面,都呈现出崩塌状态。

▲父亲连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都没有。

苏明玉在这样的家庭长大,却因为不受父母待见,被边缘化,早早觉醒,早早意识到这是一种“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最终在十八岁离开家,开始自求生路,顺带修复自己的创伤,成为和父母兄长完全不一样的人。

这是她的祸,却也是她的福。

但苏明玉并没有停在这里,她更勇敢的地方在于,她开始直面这个家庭,试图把这个家庭里的那种赤裸裸的“人和人的关系”,变成“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兄弟姐妹的关系”。给这个家庭去毒,给这个家的荒漠种上树,让这个家拥有一个健康正常的生态系统。她边学边做,一边被伤害和再次伤害,一边原谅和宽恕。

▲倪大红扮演父亲苏大强。

这也是心理治疗师、演说家和作家苏珊·福沃德博士的《原生家庭》(作者还有许多重要的作品,包括《情感勒索》《执迷》《依恋》《如何识破男人的谎言》《中毒的父母》)这本著作的主要观点。

在这本书里,苏珊·福沃德描绘了大量的案例,分析了不健康的原生家庭是如何伤害子女,并特续影响子女成年后的生活的。

但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主旨并不在于控诉这样的父母,而在于传授具体的对策,使那些受过或仍在承受父母伤害的人们,重新定义爱,从他们父母给他们的那种“令他们觉得爱是一种混乱的、戏剧性的、令人困惑甚至痛苦的情感”中解脱出来,获得勇气和力量,恢复自信和力量,改善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从而得到自由和幸福。

在这本书里,苏珊·福沃德给出的解脱手段之一,是“放弃斗争”,放弃一些固有的想法,例如:改变父母来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的常识;寻找获得父母关爱的做法,幻想总有一天父母会给予你应得的关心和支持。

《都挺好》里的苏明玉,就是这样做的,她离开了家,放弃了对家人的渴望和期待,但她走得更远——她又转身走了回来,试图用改变自己和家人关系的方式,去获得自由和力量。

现实中的很多人,常常把家庭创伤当做一个借口。他们读过心理学的书,看过心理学的讲座,没准还是心理学家的粉丝,或者是“父母皆祸害”小组的成员,对自身性格缺陷,看得清清楚楚,也能找到这些缺陷的来历。

比如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原生家庭铸造的行为模式,剖析起自己来,头头是道,一针见血,但他们往往就停在这里,不肯往前走了了。这是把原因当做了解决手段,把寻找原因的过程,当做了一种逃避。

但苏明玉没有逃避,她转身走回,她理解了父母,理解了他们所在的年代,理解了他们的生长的环境,理解了母亲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人——她为了获取城市户口,嫁给了自己并不爱但是有城市户口的苏大强。

▲微博和豆瓣群众说,苏明玉和小咪母女俩,才是一家三口。

她甚至看出了母亲不能出口的痛苦,和无法正常表达的爱。在她离家去超市打工的时候,母亲来超市找她,让她回家,尽管她说出口的理由,还是“丢尽了苏家的人”“让我们在亲戚面前抬不起头”。

但在她停口的瞬间,苏明玉看出了一点闪烁不定的爱,这点爱,被苏母表达出来,就失真了,变成了歇斯底里,变成了控制欲和小心思,但那还是爱。

就这样一个瞬间,在这样一个瞬间感受到的爱,让她在多年以后转身走回来。花了四十万,给母亲买了墓地,操办了葬礼;给父亲买衣服买药,补上父亲被骗掉的六万块钱,尽管这个父亲,是当年“打我你就往厕所跑,骂我你就看报纸”的那个人。

▲超市这场戏,又痛苦又动人。你知道她们都不想这么说,但说出来就成了那样,就成为无可挽回的。

她还托人给大哥找工作,为了维护大哥那点可怜的自尊心,还得嘱咐人瞒着大哥,这份工作的来历,尽管这个大哥,就是把她逼出门的“不开窍的元凶之一”,完全无法体谅她的处境和感受,认为她“偏激”。

对母亲,她也是有爱的。但她和母亲一样,无法表达,无法说出口,表达出来,也往往就失真了,她在大哥去看母亲遗体的时候,装出冷漠的样子,却在过道里泪流满面,在葬礼结束后,开车回家的路上,她再度泪流满面。

也是这点闪烁不定,却又非常强大的爱,让她不愿意跟二哥苏明成和解,不和解,才是真正的爱。

因为,二哥苏明成必须要从那种被母亲宠溺的状态里走出来,从巨婴状态里走出来,承担自己要承担的责任,接受自己必须接受的惩罚,为自己做过的一切忏悔,并且做出行动上的补偿。

▲这年头演个坏人风险太大了,辛苦郭京飞。

只有经过这样的消毒晾晒、粉碎重组,这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才不是赤裸裸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而是“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兄弟姐妹的关系”。

在家庭荒漠里,苏明玉试图当个治沙专家,种草种树,让这个家庭的生态能够正常循环起来,不再是冷酷的、直接的,充满隔阂的,而是能够流动的,给人养分的。

更重要的是,只有抓住这点闪烁不定的爱,解决自己和家人的相处问题,重建自己对人和人关系的信任,她才能真正投入到爱情中去,才能相信自己能够胜任亲密关系。

这是她和杨祐宁扮演的小石那条感情线的重要作用,在家庭线上,她在修复,重建,在感情线上,她丢掉阴影,新建起一个世界。

▲他俩在一起,我们还能松口气。

所以,每当她和小石相处的时候,《白蛇传》的评弹就慢慢出现了,《白蛇传》就是一个丢掉过去的阴影,从戏剧性的、华丽的、混乱的生活里走出来,去胜任平凡生活的故事。

这才是《都挺好》最后的结局有说服力的原因吧,它击中了当下人们的痛点,却没有停留在痛点,它看到了人们生活里的阴影,却没有纵容人们在阴影中的自恋自怜,它试图把“人和人的关系”,变成“父母兄弟姐妹的关系”。

一个人只有经历了这一切,才能真正成长,一个家庭只有经历了这一切,才能痛定思痛、相互理解,最终获得重生。

团圆来得太晚,最终成了“小团圆”,但那终归也是一种团圆。

像闪烁不定,却也挺坚韧的一点人间火苗。

▲我最喜欢看到的是这一对搭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