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道德经》最深的理解与感悟是什么?

凌檬


《道德经》老子通过对天地,万物,生然界细微的观察,发现天地万物包括自然界一切的运动变化,以及生长规律,得出了道的概念,自然的概念,无为的概念,无欲的概念,不争的概念,正反的概念,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大意是说,尽力使我们心灵虚寂致极点,守住内心的虚静不变,万物都各地生长发展,我们人类应该去观察其万物往复的道理,万物纷纷芸芸,最终回归于本原,都各归其本根,本根最终回归于“静”,静复归于它的生命。复归于生命就叫自然,能认识自然规律叫做聪明,不认识自然不了解自然规律,在人生中待人做事往往会轻妄举止,不会有好的结果,认识自然规律的人,在生活中懂得包容,公正,周全才符合自然之道,符合自然的“道”才会长久,这样终身不会遭遇危险。


智仁勇45224066


主耶稣说:“你们查考圣经,因为内里有永生。为我做见证的就是这经。"

中华民族先知老子的《道德经》,你们查考这经,里面有太初大道之始之母,同样找到造物主耶稣,找到永生。玄远五百年后才出生的男婴,玄德一一跟随主的众信徒,柔一一矛刺木头十架救赎主。只有上主良善,绝圣弃智,以柔克刚等等。老子笔下以道治国天国的美丽。

道若非活着且是永生,就没有道教。道是又真又活的神,主耶稣上帝。

圣经里的有些先知,看见异象记下来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求问神才明白。老子一样对神的奥秘不全明白,如有物混成,先天地而生。道恒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这都是预言上帝道成肉身,玄远五百年后来世界,主为大取了奴仆的样式,卑微服侍人类儿女。

老子绝非哲学家思想家可以完全,老子是永生神的先知。摩西怎样写出圣经创世纪,老子怎样写出道德经。



用户谷中的百合花


老子写五千言,是从天道到人道,作了最终极追问和最深刻揭示。

天体最基本现象是旋转,无论是星球自转还是星系公转,都受道支使。

老子从天体旋转的表象窥见了无本运行的本质,宇宙万物无一例外都得遵守这一本质,就是遵道无为。只有无为,大家才会相安无事,宇宙和谐。此所谓:世界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老子早就料到他说的无为会遭到后人非议,地球人前后有1050亿了,有几个能达到老子的智商呢。他以调侃口吻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忘,下士闻道大哂之,不哂不足以为道。

既然是勤而行之,无为就绝不是啥也不做。所以我认为老子揭示的本质是遵道无为。天体是遵道无为的,人能遵道无为便是德。


太极拳玄机


从纯文学角度,《道德经》八十一章,多三四句,有韵味,行文流畅,一气呵成,读起来朗朗上口,艺术价值较高。这比《论语》的片言只语,不连贯的语录式行文强得多了。

但是,古人的逻缉思维较差,许多地方,前言不搭后语。

如,前面提倡“圣人之治”,后面却言“绝圣弃智。” 自绝自弃。

如,“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道德经》却言了洋洋五千言。则,老子是知者,就不言五千言。既然老子言了五千言,那就什么也不知。


赵日金141


人要懂的和谐,学会尊重学会相信学会理解别人,无论自己再好都只能做一,要让别人参与进来做二,相生比做事重要,能不能做好一件事不是看你做的好不好而是看别人根据你做的事做的是啥,就和交流一样,一个能说的人让别人参与不进来的人没朋友的,如果两者能够和谐形成集体再去做三,哪么你就感受到希望了


r158624


踏踏实实上班,过好自己的生活,


王三宝31601610


世界无我的观念和目空一切的胆量


印壁


以善推命.度恶化减。顺应自然.做道无为无不为。


生活147125292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黄川克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