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幸运的皇妃,为皇帝殉葬后竟能死里逃生,竟然和守墓人结婚生子

在等级森严的中国古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阶级分明。相对于阶级高的人而言,阶级较低的人的生命不足一谈,其中以女子和劳动人民的命最不值钱。由阶级分层所出现的殉葬制度,是中国古代最残忍的制度之一。

最幸运的皇妃,为皇帝殉葬后竟能死里逃生,竟然和守墓人结婚生子

所谓殉葬,就是陪葬,在奴隶社会时期,奴隶作为奴隶主的所有物,在奴隶主去世之后,活生生的奴隶就要进行殉葬。这样的制度延续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有了好的转变。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些思想相对开明的诸侯,他们不赞成用奴隶殉葬这种残忍方式,开始选用人俑代替活人进行陪葬。

殉葬制度在历史的进程中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在汉朝之后有过一段时间的衰落,很多人都不会再使用活人来进行殉葬,但在宋朝,殉葬制度因为少数民族的传统再次兴起,直到元朝,由于殉葬制度与蒙古贵族的丧葬制度有相左的部分,于是在忽必烈的意见之下,忽必烈废除了殉葬制度。

最幸运的皇妃,为皇帝殉葬后竟能死里逃生,竟然和守墓人结婚生子

但殉葬制度并没有因此而退出历史舞台。在明朝之后,朱元璋因为心疼早死的长子朱标,不舍得他的儿子孤独地死去,所以朱元璋决定要朱标生前的两位宠妃为他陪葬,了表安慰。在这种情况下,殉葬制度在朱元璋的推动之下重新回到历史舞台。

最幸运的皇妃,为皇帝殉葬后竟能死里逃生,竟然和守墓人结婚生子

朱元璋生前,还特地吩咐自己的亲信,要求自己的全部妃子都要参与殉葬,那是46个活生生的年轻貌美的生命,在最好的年华里就要面临着死亡。在朱元璋死后,他的亲信按照吩咐,将妃子们一个个地推进去进行陪葬。

谁知其中有一个妃子不甘愿就此付出自己的生命,因此她选择偷偷溜走,但不幸的是,她被守墓的士兵抓住了。她苦苦地哀求士兵,希望他能够放过自己一命。年轻貌美的妃子的哀求激发了士兵的恻隐之心,他也不想成为结束无辜妃子生命的侩子手之一,因此他选择放过妃子,让她离开朱元璋的墓。

最幸运的皇妃,为皇帝殉葬后竟能死里逃生,竟然和守墓人结婚生子

而妃子为了感谢士兵的救命之恩,她选择以身相许,陪伴着士兵一起守护,最终为士兵诞下了一个孩子。而最后朱棣知道了这件事之后,他并没有对士兵和妃子进行处罚,而是选择了谅解,这也许是残酷的殉葬制度当中的少有的幸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