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主旨概括题-微观之多重复句

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主旨概括题-微观之多重复句

纵观近几年的命题思路,命题人为了增加考试的难度,有时会将以上几种类型的复句关系进行杂糅,也就是说整个文段包含多个层次的复句关系,这样就增加了考生辨别主题句的时间,从而增加了试题的难度,那么遇到多重复句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考生要通读原文,不要仅看到一两个关联词就决定谁轻谁重,理清文段的层次关系,观察文段论述的层次结构,理清论述的脉络,明确包含关系,学会找重中之重。

给大家具体例子。例如,只有(因为……所以……)才…….,如果句子中体现这样的复句关系,首先,我们能够确定条件是重点,也就是说“只有”之后是重点,“只有”之后又包含着“因为……所以……”,因此,重中之重为“所以”之后。

【小试牛刀】

(1)对于中国的独生子女,“父母的就是我的”这种观念也许很难改变,或许本来就是事实,但问题可能出在“富二代”和“贫二代”这两个词本身,人们按先天不同被贴上了标签,就不容易看清楚一些内在的东西。其实可以靠继承得来的不只是一个光荣的姓氏,更有父辈走过荆棘之路的坚韧和勇气,这一点对穷人和富人的孩子都是一样的。

这段文字表述的观点是:

A. 对坚韧和勇气的继承比财富更有价值

B. 中国人更关注家庭出身和背景

C. 穷人和富人的孩子其实是平等的

D. “富二代”和“贫二代”有本质的差别

【解析】文段首句指出中国“独生子女”存在的问题现象;第二句指出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先天贴上的“富二代”和“穷二代”的标签。接着由“其实”指出这种继承不只包括姓氏,更加强调的是递进之后的内容,即“更有父辈走过的荆棘之路的坚韧和勇气”,故整个文段不单单强调了财富的继承,更加强调了继续坚韧和勇气的重要性。B项表述非文段重点信息,仅是针对现象出的干扰项;C项表述不全面,且不是文段要强调的重点内容,故排除;D项表述仅是对存在现象的部分信息说明。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2)一个人不能做物质的奴隶,但他的人格、性情或许可以借着物质偶尔散发出来。简单地讲,这就是教养。“教养”是一个何其古老、于今天何其陌生的词啊!这个词本来才是品味的绝配,不过由于教养困难,奢华容易,我们今天才会把品味许给了奢华,让空洞的、无止境的消费去遮掩教养的匮乏。久而久之,甚至开始有人认为,英国的传统绅士皆以奢华为人生第一目标。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最想表达的意思是:

A. 过度追求物质上的奢华反而意味着教养的匮乏

B. 有教养的人才是真正有品味的人

C. 现在国人对品味存在普遍误读

D. 英国传统绅士的品味其实是朴实和低调

【解析】文段前三句话阐述什么是教养。第四句话中出现了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不过”,转折之后是重点,转折中又出现了结论,结论就是重中之重,更是主题句所在。故文段的主题句是“把品味许给了奢华,让空洞的、无止境的消费去遮掩教养的匮乏”,对主题句进行同意替换,故选A。本题虽然为意图判断题,但是当没有合理意图项的时候,应该选择与跟文段一致的主旨项。

与此同时,江苏华图带你轻松获悉申论考点,了解更多2016年时政热点及面试热点,请访问“2016成"公"人士的时政妙药”!

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主旨概括题-微观之多重复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