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雙全:雀兒山上的兄弟情讓人特別溫暖

曾双全:雀儿山上的兄弟情让人特别温暖

曾雙全作報告

四川新聞網成都4月24日訊(記者 李丹 張宇 攝影報道)24日下午,“時代楷模”其美多吉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在成都金牛賓館舉行。五位報告團成員從自身角度,講述與其美多吉的故事,講述郵車駕駛員們的故事,也講述這條雪線郵路上的故事。

曾雙全是甘孜州德格縣公路分局雀兒山五道班第17任,也是最後一任班長,在雀兒山上工作了18年,“我們道班駐紮在海拔5050米的雀兒山埡口100米處,是川藏線上海拔最高的道班,也是全國交通戰線上的一面旗幟。”

曾双全:雀儿山上的兄弟情让人特别温暖

現場向報告團獻花

曾雙全介紹,川藏公路通車以來,五道班湧現了不少勞動模範,全國勞動模範、曾雙全的老班長陳德華就是其中的代表。五道班的生活特別艱苦,經常缺水、缺電,偶爾有點蔬菜,有的變成了“乾菜”,有的凍成了“冰棒”,往往是“一勺豆瓣一頓飯,一把食鹽一鍋麵”。因為氣壓低,水燒到76度就開了,如果不用高壓鍋,飯菜就是夾生的。遇到塌方和泥石流,雀兒山公路暫時中斷,生活物資供應不上,連一口熱飯都吃不上,只能用乾糧充飢。

“我和其美多吉是在養護路上認識的。那天,我開著推土機完成清障任務,休息的時候,就著雪水吃乾糧。這時候,一輛郵車開過來,在我身邊停下,一個身材很高,梳著馬尾辮,長著絡腮鬍的康巴漢子下車問我,‘師傅,你又吃乾糧啊?’我一問,他叫其美多吉,是常年跑這條路的郵車駕駛員。他還說,“這條路我常年跑,以後有什麼事,就和我說。”他的一句話,讓我心裡熱乎乎的。至今,我倆認識已經整整19年了。”曾雙全回憶道。

川藏線通車60多年來,郵車一直沒斷過,而且定時定點。郵車駕駛員成了道班兄弟最熟悉的人。曾雙全說,每天下午三四點,其美多吉的郵車經過五道班門口,都會習慣性地按喇叭,既是打招呼,也是報平安,“時間久了,等郵車的喇叭聲,成了我們的習慣和期盼。如果超過時間聽不見聲音,我們就會沿路搜尋,這已經成為我們道班工人和郵車師傅幾十年來形成的默契。”

曾雙全說,其美多吉性格開朗,待人熱情,跟道班每個人都很熟,“十多年前,通訊不發達,我們與家人聯繫主要靠寫信。多吉他們路過時,經常主動問我們,要不要發電報、送家信、寄匯款,我們的家庭地址,他都記在心裡。他送來的家書和外面的訊息,對常年駐守的道班工人們來說就是最溫暖的慰藉。”

他回憶,有一年春天,工友鄭良從老家簡陽休假回來,海拔從幾百米一下子升到了5000多米,發生了嚴重的高原反應,呼吸困難,一直冒虛汗。其美多吉正好開車路過道班,看到鄭良的樣子,二話沒說,把他扶上車,送到甘孜縣人民醫院。現在,鄭良還常說,其美多吉是他的救命恩人。

“這些年,我們像兄弟一樣,相互關心、彼此依靠。每當春節前夕,只要多吉當班,他都會給我們帶些犛牛肉、青稞酒、蔬菜、水果,這些在外人看來不值一提的東西,對我們來說卻很珍貴,就是我們的年夜飯,這份帶著濃濃兄弟情義的年夜飯,讓我們覺得特別溫暖。”曾雙全說,除夕夜,在一片寂靜的雀兒山上,其美多吉給他們帶來的錄像帶、光碟,就是雀兒山道班的春晚節目。

2017年9月26日,歷時6年、全長約7公里的雀兒山隧道正式通車了。“通車前一天,其美多吉開著郵車,最後一次翻越雀兒山,來和我們道班兄弟們道別。那天我們道班工人和郵車師傅特別興奮,在雀兒山埡口,大家緊緊擁抱在一起。”曾雙全說,五道班也從山上撤了下來,結束了從1954年開始堅守在雀兒山63年的歷史使命。

曾雙全感慨,“作為一名最基層的交通人,在雀兒山上工作的18年,我親眼見證了藏區日新月異的大發展。不光雀兒山隧道通車了,去年雅康高速也全線貫通了,現在折多山隧道也已動工了……過去一天路過一兩輛郵車,現在有時能看到好幾輛郵車組成的車隊滿載而過。一項項基礎工程大建設讓廣大藏區在新時代改革開放的發展快車道上越走越寬廣。”

曾双全:雀儿山上的兄弟情让人特别温暖

道班工人和其美多吉結下兄弟情誼(中國郵政四川分公司供圖)

曾双全:雀儿山上的兄弟情让人特别温暖

雪域郵路(中國郵政四川分公司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