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司马长史


1942年春,日本陆海军在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高歌猛进,然而4月18日美军“杜立特空袭”的成功无疑是当头棒喝。随着6月中途岛海战惨败,日军对美洲大陆已不再构成有效威胁,但为了报这“东京上空三十秒”的一箭之仇,日本海陆军依旧在绞尽脑汁.....

9月9日星期三清晨,在美国西北太平洋沿岸加利福尼亚州与俄勒冈州边界线以北不远的地方,一名来自内布拉斯加州的林学大学生基斯.约翰逊,睡眼惺忪,打着哈欠,正在位于俄勒冈州黄金海滩Gold Beach与布鲁金斯Brookings之间的“熊嬉Bear Wallow”森林防火瞭望塔上,顶着寒风执勤。

太平洋战事一开,美国唯恐日本军用飞机千里迢迢奔袭美国西海岸,所以想出了这个执勤制度,当然谁都知道,本子飞机来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这种例行公事的巡视执勤却不能停止,这约翰逊一边暗自骂娘,一边举着双目望远镜扫视远处的地平线,以及低、中、高空,没发现可疑目标便转回搜索森林火灾的任何迹象,每几分钟就循环一次。

天色渐亮,海岸线上雾气弥漫,约翰逊又打个哈欠,准备下班,满心想的是宿舍里的热被窝,咖啡厅里的热咖啡,三明治和金发大胸女招待,突然,一架飞机轰鸣着从雾气中冲出,直扑内陆而来,居然是一架机翼上带本子红丸太阳标志的小型水上飞机,机翼下挂载两枚炸弹,约翰逊一下蒙了,这东西如何能飞越太平洋来到美国本土?,立即意识到该机此行目的不是来侦察就是来袭击骚扰,于是抓起无线电通话器呼叫森林防火指挥部。他所目睹并紧急报告的,正是美国本土第一次遭敌军机轰炸的历史事件。


(伊25携带水上飞机空袭美国示意图)

(零式一号小型水上机一型)

(零式水上飞机从伊25号潜艇上起飞)

(藤田信雄)

约翰逊看到的,是日本研制的“零式一号小型水上机一型”,它可以从伊九型远洋大型潜艇上起飞,执行侦察任务。当时暂定新机名称为“十二试潜水舰用侦察机”,型号E14Y ,由海军航空技术厂(简称空技厂)负责研发,厂内代号“乙三”,主设计师为加藤启技师,该机量产数为126架。

伊九式远洋潜艇的机库呈筒状,位于指挥塔前方并与之一体化。机库内有搬运轨道,直通机库前方的吴式二号弹射器,如果操作熟练,水上飞机在下令后10分钟内,就可以弹射起飞。

由于轻量化,是这种小型侦查水上飞机最重要的指标,一开始它并没配备轰炸武器系统,后来才追加,标配挂载两枚30千克炸弹,此后实战标明最多可挂两枚76千克燃烧弹。自卫武器仅有后座观察员兼无线电员操作的一挺海军九二式(仿英制刘易斯)二型7.7毫米活动机枪。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军伊10号潜艇于11月30日派该机侦察了斐济首府苏瓦,这是零式小型水上机的首次行动, 就是在这段时期,伊25号潜艇上的资深水上飞机飞行员藤田信雄兵曹长就形成并提出了以潜载机轰炸美国本土的最初设想。

在珍珠港遭袭,日军航母向西凯旋时,伊25号与另8艘潜艇一起“反其道而行之”向东进发,至美国西海岸一带攻击盟军船只,并企图于圣诞夜炮轰多座沿海城市。但因美方海空警戒巡逻频繁,日本海军只得取消炮轰计划。伊25号于1942年1月11日回到位于马绍尔群岛夸贾林环礁的基地休整补充。

伊25号接下来的目标改为大洋洲,开始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重要港口进行一系列海空侦察。 藤田信雄曾数次驾机在黎明时悄悄起飞,在悉尼等港口城市上空进行侦查。

回到1942年的日本。4月18日,横须贺4号干坞中的“龙凤”号航母被杜立特麾下的一架B-25轰炸机炸伤,当时身处“邻舍”的伊25号幸免于难。21日,藤田因其此前提出的设想及其高超的飞行技术和成功经验,受到日本海军军令部的最高级别召见,单独受领了轰炸美国俄勒冈州布鲁金斯市西北山林的命令,证明大日本海军的飞机也能袭击鬼畜米国的本土,以提升振奋士气。

具体的作战方案,就是让零式小型水上飞机带着燃烧弹袭击俄勒冈,以期引发山林大火,既在美国民众心中造成恐慌,又可以迫使米国太平洋舰队分兵回救,真是一举两得。

6月,伊25号已经秘密潜入俄勒冈州阿斯托利亚市附近的哥伦比亚河口,用潜艇上的主炮向美国陆军基地史蒂文斯堡(误以为是美国潜艇基地)发射了17发炮弹,从而让史蒂文斯堡有了一项光荣的记录:美国大陆本土唯一一个遭遇轴心国炮火损毁的军事基地

伊25号返回横须贺后,8月15日再度启航奔袭美国,这次真的要执行用水上飞机轰炸美国,这个板载型战斗任务了,为此潜艇带上了6枚76千克燃烧弹,可供零式出击3次。出发前,藤田自忖战斗生还可能性很小,于14日给家里留了遗书,还按照规矩,剪下了自己的头发,指甲,当做遗物,和遗书放在一起。

9日凌晨,天气转好,藤田和观察员奥田根据潜艇领航员的海图最后一次检查校对他们的航图。两人都已为家里留下了遗书和遗物。不一会,通话系统传来了田上舰长的命令,“准备上浮,机组就位,等候舱门开启信号。

负责飞机的艇员立即冲上战位,将零式顺滑轨移出机库,装好浮筒,展开机翼和尾翼,将两枚76千克燃烧弹分别挂上左右机翼下的刚性挂点,迅速准备就绪。日出之际,田上命令将飞机推上弹射器。机组坐进飞机扣好安全带,藤田启动飞机发动机开始预热,检查各个磁电机和油压。和风吹拂,海面平静,天时可谓完美。仪表指针都到绿色范围后,藤田发出信号,随即吴式一号4型弹射器启动,零式顺利起飞。向东经过短暂爬升稳定飞行状态后,藤田便飞向东南方俄勒冈海岸,爬升到千米以上的高度,以获取更佳视野并避开下方的沿岸雾气。

到达海岸线后,藤田便转向北20度,继续飞行,也就在此时,他被护林员约翰逊发现,经过80多公里的飞行,他们已到达目标上空。按照此前指示,藤田在150米高度开启了投弹保险装置并向奥田示意投弹,奥田将第一枚燃烧弹投入林中。藤田随即盘旋一次以察看是否引发了火灾,他们看到了一个不大的火球爆开和火焰闪烁,而后再向东飞行数公里,飞过一道山岭后投下第二枚燃烧弹,再次盘旋察看后180度调头,降至低空开足马力飞回海上,动作干净利落,天空一片晴朗,伊25号潜艇迅速回收了水上飞机,然后返航。

当然,这次战果微乎其微,由于当地刚下过雨,湿气大,只引发了一场小火灾,联邦调查局立即开展全面调查,4名美国林务局工作人员找到了一枚燃烧弹的残片及其造成的一个约30厘米深的弹坑,确定了是日军轰炸导致的起火,但没发现另一枚燃烧弹的踪迹。包括燃烧弹头部的残片共约27千克,都交给了美国陆军,陆军仔细研究了半天,才明白,自己被本子暗算了

经过这次偷袭后,米国海军,陆军航空队和海岸警卫队立刻采取了相应防护措施,比如海岸全线灯火管制,出动巡逻艇与反潜驱逐舰,以及反潜水上飞机密集巡逻等等。 月底,伊25日试图故伎重演,再次偷袭俄勒冈,但感觉美国人戒备森严,无隙可乘,遂作罢,类似的冒险作战也告终止,伊25号潜艇于1943年8月25日在新赫布里底群岛(今瓦努阿图)外海被美国海军“帕特森”号驱逐舰击沉。

战后,藤田怀着愧疚之心,来到轰炸目标的布鲁金斯市访问,并将祖传武士刀作为礼物送给该市,后余生一直从事美日友好民间活动。


晴天有时下猪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多人将敦刻尔克的黑锅,扣在希特勒一人头上。

这是不对的。

原来元首是背锅侠:停止进攻敦刻尔克并非希特勒一人主张

希特勒在二战中的战略,是有对有错。

德军初期的一系列胜利,几乎都是希特勒坚持的结果。

比如法兰西战役之前,德国最高统帅部的将军们,他们的计划是一战施里芬计划的翻版。

将军们要求强攻马奇诺防线,预计伤亡50万德军才能有所突破,然后快速南下,消灭法国,再回头对付苏联。

但希特勒认为这个计划是荒唐的,必然重复一战的惨败。

马奇诺防线非常坚固,英法联军又集中上百万大军驻守,德军根本不可能突破。

况且,英法荷比联军无论兵力还是坦克的数量甚至质量,都强于德军。

如果大家硬碰硬,德军根本没有胜利的把握,甚至可能直接在马奇诺防线下溃败,之后被敌人一路杀到柏林。

很多人认为希特勒是狂人智障,其实这绝对是误解。

事实上,作为精英辈出的德国的元首,希特勒自然拥有远远超过普通人的才能。

希特勒具有非常惊人的领悟力、分析力、判断力,以及很强的领导力和煽动力。

大家看看希特勒身边人的回忆录就知道,他绝非常人。

此时,一个名不见惊传的人物埃里希·冯·曼施坦因,提出了镰刀闪击的方法,提出从阿登山区绕行,以装甲部队高速穿越,突破联军的方向。

但当时装甲部队是新事物,闪电战更是新事物,以庞大的装甲部队迅速穿越地形复杂的森林地域几乎是无稽之谈,从没有人这么做过。

将国家的命运投入一种新式战法,这同赌博有什么不同。德军统帅部对其嗤之以鼻,认为这是奇谈怪论。

于是,曼施坦因的计划没有被将军们重视。

由于曼施坦因不断游说,他还被当做“不顾一切往上爬的军官”,被发配到最保守的一个老将军麾下任职。

此时,希特勒听到了曼施坦因的方案,立即面见他。

曼施坦因回忆,他详细介绍了1个多小时,刚停下来,希特勒一句话就讲述了他的计划本质。

曼施坦因大为震惊,认为希特勒具有极高的领悟能力。

随后,在希特勒的不断推动下,镰刀闪击方案终于被认可,连最保守的德国将军也认识到一旦成功的巨大意义。

结果,德军就是由此获得法兰西战役的大胜。

敦刻尔克停止前进的命令,究竟是怎么回事?

其实,这是德军高层的统一观点,希特勒只是其中一人而已。

第一,停止前进是A集团军司令龙德施泰特直接下达的命令

希特勒直接下达停止向敦刻尔克的命令,是5月24日。

但前一天,A集团军司令龙德施泰特已经命令主力,务必在次日停止前进。

换句话说,在希特勒下命令之前,一线将领就已经下达了命令。

即便希特勒没有下令,德军也会停止前进。

第二,德军高层有争论,但一线指挥官支持希特勒。

在希特勒下达停止命令前进之后,陆军参谋长哈尔德却对龙德施泰特下达了继续前进的命令。

这很正常,因为德国最高统帅部开始并不把希特勒放在眼里,经常和他作对。

那么,一线将领如龙德施泰特接到了前进和停止两个命令,他完全可以选择继续前进,他不承担任何责任。

但是,龙德施泰特选择赞同希特勒的命令,停止前进。

更夸张的是,龙德施泰特选择不将参谋长哈尔德的命令下发,直接扣住了。

说明龙德施泰特的想法和希特勒一致。

第三,龙德施泰特具有完全的指挥权。

德军是职业化非常高的军队,一线指挥官明白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龙德施泰特掌握着A集团军一切,所有命令都必须经过他的判断执行。

所以,龙德施泰特其实比希特勒和德军最高统帅部具有实权。

最高统帅部作战局局长约德尔回忆:元首实际上决定权交给了A集团军群。

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也回忆:25日会议上,元首说已经将西线作战的指挥权交给了A集团军群,也就是交给了集团军群司令官龙德施泰特。

无论龙德施泰特怎么决定,无论德军高层还是希特勒,都是无法干涉的。

第四,停止前进也并不是龙德施泰特一个人的观点

同龙德施泰特的观点一致的,有很多人。

早在命令下达前1天,第4集团军司令官克鲁格将军就建议龙德施泰特:机械化部队必须停止前进。

为什么呢?

因为当时德军装甲部队确实有很大威胁。

当时德军装甲部队前锋杀到敦刻尔克,侧翼却仍然有联军的大部队。

如果联军不是陷入彻底的溃败,而是果断出击袭击德军装甲部队薄弱的侧翼,德军先锋反而会被切断和后续部队联络,遭到重创。

另外,德军装甲部队损失过大,战斗力锐减,而德军步兵速度赶不上,一时靠不上来。仅仅依靠的军装甲部队,恐怕难以完成对敦刻尔克的猛攻。当时德军装甲部队已经损失了百分之五十的坦克,弹药和燃料也缺乏,这里地形又非常复杂,强攻难度很大。

更关键的是,敦刻尔克有40多万英法联军,包括英国人在内没有人认为能够将这么多人迅速撤走。

连丘吉尔也认为,能够撤退几万人就是很不错的了。

同时,英吉利海峡还有德国空军戈林宣布可以封锁,那么德军修整几天等待步兵赶来,也是没有关系的。

可以这么说,希特勒赞成停止进攻,但大部分德军将领也是赞成的。

这主要是战场的情况大部分陷入迷雾中,依靠不全面的资料很容易出现误判,不是我们这种事后诸葛亮。

曼施坦因也说:希特勒在敦刻尔克城外停止装甲兵的前进,固然是犯了一个致命的大错误。但是在当时,任何将领却很难认清这一点。因为从滩头上所留下来的装备数量看来,足以使任何人都很难相信英国人撤走部队,会有那样大的成功。

只是,德军战败以后,德国将军基本都把责任推给希特勒,以掩饰自己的判断失误。

毕竟希特勒已经死了,你就老老实实背黑锅吧。


萨沙


戴笠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

全面抗战爆发后,戴笠坚定地对其他人说,这次我们真的要打了。国民党元老吴稚辉问他,武器经济都差得那么远,拿什么打呢?戴笠说:“哀兵必胜,猪吃饱了等人家过年,是等不来独立平等的。”

戴笠的情报工作特别厉害。我来举几个例子。

1,日本驻南京总领事馆副领事藏本英明自导自演了一出“失踪案”,想嫁祸给抗日组织。日本政府以"日本人在华失踪"为由,将军舰开到南京下关江面,妄图再次发动侵华战争。让日本人没想到的是,戴笠找到了“妄图自杀”的藏本英明,搞得日本人颜面无耻。

2,陈济棠与李宗仁在1936年发动两广事变,共同反蒋时,戴笠再次出手,策反了陈济棠的手下。粤军第一军军长余汉谋公开表示要将陈济棠从广东赶走。广东空军司令黄光锐率领全体空军转投蒋介石。陈济棠迅速倒台。新桂系虽然很团结,但是,也和蒋介石达成了和解。

3,淞沪会战时,戴笠奉命在苏浙地区组建忠义救国军。当时,戴笠在杜月笙的支持下,从日本人仓库偷出来五千多支枪,组建了一万多人的忠义救国军。在此期间,戴笠经常往返于上海和南京之间,面对日军飞机的扫射和轰炸,戴笠镇定自若。

4,戴笠的军统还破获了日军密码,能够提前知道日军轰炸计划,提前组织人员疏散。日军袭击美国珍珠港前,戴笠就把这个情报告诉了美军。之后的中途岛海战,美军也是利用戴笠破获的密码,提前知道了日军的行动计划。

5,抗战时,戴笠屡次化装深入日伪区,布置情治系统。日军对戴笠恨之入骨,也是因此,日军对戴笠的通缉悬赏高于毛主席。

蒋介石到台湾以后曾说:“若雨农(戴笠)不死,不至失大陆!

近代教育家章士钊先生为代理题写挽联:

“生为国家,死为国家,平生具侠义风,功罪盖棺犹未定;
名满天下,谤满天下,乱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后人评。”

抛开政治,戴笠是一个奇才。戴笠这样的能人,如果不是在国民党那样的腐败政府任职,其下场可能会更好一些。民国政府如此腐败不堪,想要出淤泥而不染,实在是太难了。戴笠的贪财好色,也是受到民国政府大环境的影响。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二战开始的时间到现在都还没有统一,主要的参战国都各执一词,比如美国认为二战是从偷袭珍珠港开始,欧洲各国则是以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国全面宣战作为二战开始的标志。中国则是认为是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进攻卢沟桥是二战开始的标志,非洲国家认为是意大利攻击埃塞俄比亚是二战的开端。苏联则认为是德国全面入侵苏联是二战开始的标志,反正到目前为止都没能统一一个时间,各说各的,但是二战结束的日期却是有一个统一的标准。1945年8月15日,即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那一天,但是其实二战真正结束的却是1945年的8月30日。



而这最后的战役是发生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虎林市虎头镇中。

“九一八事变”后,此时日本对于南进还是北进左右徘徊中,日本的陆军和海军更是掐的不可开交,日本没办法,只能先采取两手准备的策略。而这个虎头要塞就是此背景下的产物,日本打算以此作为进攻苏联的战略要地,从此开始了漫长了修建道路,我之所以说它漫长,是因为虎头要塞共用时10年时间,1939年基本建成,到了1943年才完全建成。耗资数亿,强征中国劳工10万余人,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坚固程度难以想象。又因为其特殊的地势,主阵地由中,东,西猛虎山三个丘陵组成,周围又是沼泽地带,是一个天然的防御阵地。因此被称为是“东方马其诺防线”。

1945年8月8日晚,苏联正式对日本宣战,8月9日苏联150万军对分四路进入中国,解放东北。苏联的第35集团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对虎头要塞发动了猛烈的进攻,这个被称为“东方马其诺防线”的防御阵地,土崩瓦解,日军防御体系支离破碎,不得以各部队各自为战。

但是由于地形复杂,苏联侦查不仔细,又加上日军的通讯中断,结果虎头要塞中,黑龙江东宁境内第132旅783大队,2000余名日军被落下了,你能想象吗?真的被落下了。(手动懵比脸)



1945年8月11日,一名中国人,被当时人称为“张大胆”,的确胆子够大的。去战场上去拾破烂,张大胆拿着一把日本军刀,到处戳来戳去,(傲娇脸),正当张大胆,戳的开心的时候,不小心挑开了一处日军的伪装点,就那么和里面荷枪实弹的日军深情对望着,妈呀!鬼子!这次张大胆也怕了,拔腿就跑啊。随后就向驻扎在石门子的苏军汇报了这一情况。这还了得,于是苏军回过头来,打算重新歼灭这一小撮日军。


8月12日,苏军调来部队,打算歼灭这股日军,没想到虽日军数量不多,但是由于依靠要塞,并且装备先进,火力比较强大,致使苏军大量伤亡,进攻受阻。

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但是守备司令官大木正大尉(这啥名啊)据不相信,甚至命人关闭广播,说到“这哪里是陛下的广播,分明就是削弱友军的谋略性广播”(这脑子)。

随后苏军撒发了日本天皇的投降诏书,结果日军认为是假的还不信。没办法了,打吧。苏军利用要塞的排气孔利用鼓风机往里面吹进大量毒气,效果显著,只有戴防毒面具的一部分士兵苟延残喘。

8月17日苏军加大了进攻的强度和力度,论不怕死?苏联人表示还没怕过谁。

8月26日,日军大部被歼,2000多名日军死在要塞中。

8月30日仅剩的53名日军士兵被苏军俘虏。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一场战斗正式结束,也被史学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的激战地”最终战争结束的时间也被延迟了11天。


军武小咖


二战,迄今为止,参与国家最多、参与人数最多、伤亡人数最多的一场人类浩劫。自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开始算,历经六年;从中国1937年七七事变开始算,历经八年;从1931年九一八开始算,历经十四年,直到日本1945年8月15日无条件投降为止。

我们知道,于1945年8月6号和8月9号,美国分别像日本广岛长崎投放了原子弹,这才促使日本认清形势,无条件投降。可是你不了解的是,德国早就先于世界开发原子武器了,而美国罗斯福总统差一点就错过了美国发展原子武器计划。


注:广岛核爆炸

1939年10月1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一个月后,爱因斯坦的朋友、总统罗斯福的经济顾问、华尔街大亨萨克斯,和罗斯福进行了一个小时的秘密会谈。

之前,爱因斯坦有一封亲笔信委托萨克斯转交罗斯福,是关于原子武器的威力和德国研究进展。

也许是事情过于骇人听闻,萨克斯不知道如何向罗斯福表达。他并没有将爱因斯坦的信交给罗斯福,也没有将信的内容告诉罗斯福,而仅仅是向罗斯福展示了美国国内关于铀研究的技术性论文。

罗斯福听着听着便乏累了,他并没有对萨克斯的谈话产生多大兴趣,而是让萨克斯先行离开了。罗斯福更感兴趣的是如何帮助美国走出经济大萧条。


注:爱因斯坦(左)、萨克斯(中)、罗斯福(右)

萨克斯知道自己犯了大错。在第二天谈论“罗斯福新政”的秘密会议上,萨克斯又同罗斯福陈述了到底什么是人类最大的威胁。

这次,萨克斯没有放过机会,他详细和罗斯福讲诉了爱因斯坦亲笔信的内容,向罗斯福描述了原子武器的威力。

德国此时已经控制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关键铀矿,威廉皇家研究院正在试图建立核反应堆。

此时,罗斯福终于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开始着手筹备历史有名的“曼哈顿计划”。

随着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不得不参战,“曼哈顿计划”提高到“最高优先权”。经过数年科学家的努力,原子弹武器终于在日本广岛开出了胜利之花。

有意思的是,爱因斯坦作为奠定核爆炸的理论基础的科学家,也是最先推动美国原子武器研制的先驱,自始至终不允许参加“曼哈顿计划”。当时的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甚至认为爱因斯坦是秘密共产党,一直想要将其绳之以法。

更有意思的是,爱因斯坦虽然没有参与“曼哈顿计划”,可他身边的朋友、学生有很多参与此计划,并将计划进度详细告诉给爱因斯坦。可以说爱因斯坦是“曼哈顿计划”非正式设计师。

注:爱因斯坦和链式核反应专家、曼哈顿计划参与者利奥·西拉德


我是没事瞎巴拉几句的别酒怯流年,欢迎关注,手打不易,你能看到这就点个关注再走吧。

以上资料来源于美国历史学家比尔·奥雷利的历史著作《干掉太阳旗》


别酒怯流年


德意志海狮行动破灭真相

1940年法国投降希特勒很高兴,但随之而来的英法联军敦刻尔克大撤退却让希特勒恼羞成怒,煮熟的鸭子竟然还能飞?为此,他制定海狮计划去完成未尽事宜:由德国海军运送装甲坦克登陆英伦,让英伦三岛在德意志的闪电洪流之下颤抖

结果大家都知道,海狮计划胎死腹中,而且一直45年德国投降,德意志闪电都未能在英伦三岛登陆

到底什么原因让海狮计划破灭呢?

有人说,是因为英国有雷达阵,英国有喷火战机,英国有飓风战机,英国有英勇无畏的大英帝国骑士。当然,这些都是硬资本,确实没错。但是相比较英国的飞机,德国鹰隼也不是弱者,在那段历史中曾经有德国飞行员创造出干掉联军飞机三百余架的记录,而且数量上,德国飞机还要超过联军呢

至于其它高科技,德国很差么?

海狮计划的关键在于制空权,但直到计划搁浅,希特勒都不明白他的飞机在各方面都占优的情况下,为啥还让联军破局而出,难不成英国有黑科技?二战结束后,德意志内部对此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纳闷

几十年后,英国方面终于对此解密,满足了德意志好奇心。毕竟欧洲都成共同体一家人了嘛,再藏着掖着,那也太对不起兄弟了。那一天,老英对老德说,我其实也没用啥黑科技,就用了一点油漆,外加一些大灯泡

原来,当时英国利用主场优势,切断了德国在英伦岛的信息通道。缺少岛内谍报人员指引,德国的先进机群进入英国就变成了盲人瞎打,反而经常被伏击,如此这般焉有不变之理?

间谍不好找,但是消息发送好控制

信息战打到残酷时,德国的谍报人员不得已都用上了信鸽夜间传递消息,而英国科学家利用生物习性,在信鸽飞行路线上设置了一些日光灯,又把周边的高楼墙壁涂成天蓝色。鸽子有趋光性,灯光之下一只只都撞死在高墙之上。它们以为蓝色的墙壁是天空呢

老希在天有灵,估计能瞑目啦


灵石蕴珠宝


美国阵亡的军衔最高的军官是美国人自己用轰炸机炸死的,意大利阵亡的军衔最高的军官是意大利人用高射炮从飞机上轰下来的。

美国陆军司令麦克奈尔

麦克奈尔1904年毕业于西点军校,他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34年晋升为准将,1942晋升中将,成为陆军地面部队司令,作为马歇尔上将的助手。他曾担任过美国陆军训练部参谋长,在陆军的隐蔽和伪装方面有很高的造诣,所以在1944奉命参加诺曼底登陆,他被任命为第一集团军司令。


如果你去翻看诺曼底登陆主要指挥官,地面部队的指挥官英国方面是蒙哥马利,美国方面的是第一集团军司令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也是美国最后一位去世的五星上将。而当时任美国地面部队司令员的麦克奈尔则被自己人炸死了。而这次行动的方案代号是“眼镜蛇行动”,是美国第一集团军司令布莱德雷亲自制定的方案,其实方案没啥大作用,最大的彩头就是一下炸死了自己的上司。


在诺曼底登陆开始后,战斗异常激烈,特别是先头的第一集团军,在奥马哈海滩和犹他海滩,推进的非常困难。第一集团军司令布莱德雷制定了“眼镜蛇行动”,希望用轰炸机炸毁德军的地面设施。而作为陆军司令的麦克奈尔前去前线视察,由于德军和美军的靠的很近,这次轰炸炸死的有德国人也有美国人,麦克奈尔就属于那些倒霉催的被自己人炸死的美国人。

在麦克奈尔死后,美国为他举行盛大的葬礼,并且他的三个老部下第一集团军司令布莱德雷,第一集团军副司令霍齐斯和第三集团军司令巴顿抬棺。在1954年,麦克奈尔有被追赠四星上将。

意大利空军元帅巴尔博

意大利空军元帅巴尔博,被认为墨索里尼的接班人。巴尔博毕业于弗洛伦萨大学,他对航空事业拥有极大的热情。在担任意大利航空部长是重组了意大利空军,很快把意大利空军打造成了一直强大的军队,让意大利空军实力赶超了德国和英国,被誉为意大利空军之父。

希特勒旁边的那位


1933年,巴尔博曾率领24架飞机造访了纽约,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跨大西洋飞行人,他还受到了罗斯福的邀请共同进餐。当时美国人第一次感受到了,他们可能会受到来自欧洲的空军威胁。

1940年,巴尔博乘坐一架运输机前往英,意交战区。当时仅有一架战斗机护航。在经过意大利防区时,意大利人以为是英军空袭,结果意大利军队用高射炮把自己的元帅轰了下来。


渔耕樵读


美军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的首场胜利,是一个名叫埃文斯.卡尔逊的海军上校赢得的。可谁曾想到,这个胜利是卡尔逊运用八路军游击战术的结果。中国抗战初期,卡尔逊以美国海军情报官的身份,几经周折来到山西八路军总部,见到了总司令朱德和政委任弼时。在此后20天的时间里,他从两位领导人那里了解了八路军的政治思想工作和游击战术,兴奋之极。1937年12月26日,卡尔逊跟随一支八路军部队在朱德的目送下出发,目标是山西前线。这支部队过村庄,爬高山,机动穿插,巧妙迂回,让卡尔逊赞叹不已。一年后,卡尔逊又随这支部队中的600人组成的分队,执行一项截击日军的任务,32小时后,分队终于赶到了90多公里以外的目的地,并出色的完成了任务,这个经历让卡尔逊终身难忘。1942年2月,回国后的卡尔逊奉美国海军之命组建一支新型的海军陆战队,专门担负袭击任务,这支部队被命名为"袭击者"营。卡尔逊将他在八路军队伍中学到的游击战术带进了这支陆战队。1942年8月9日,一支由美国海军潜艇组成的特遣小舰队奉命悄悄离开珍珠港基地,向西南3000公里以外的吉尔伯特群岛驶去。潜艇上载着215名"袭击者"营的官兵。登陆后,卡尔逊将部队分成小股,与守岛日军展开游击战,战斗整整持续了4个小时,最终"袭击者"营以牺牲30人的代价,消灭了300多日军,并摧毁日军小型运输舰两艘,无线电站两座,水上飞机两架,破坏了岛上全部军事设施的战果。消息传来,美国国内一片欢腾,卡尔逊与他的"袭击者"营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