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欒川:70後蜂農吊懸崖安裝蜂箱,幫助村民養蜂年收入3萬元


4月的天氣比較適合野外採收離群蜜蜂,作為養蜂十幾年的“老蜂農”,薛文卿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好機會。今年薛文卿玩了個新花樣,他要在懸崖上安裝固定蜂箱。兩個月來,欒川縣和洛寧縣交界的一處山溝,十幾裡遠的不同山崖上,懸掛上了200多個蜂箱,村裡人問:“你把蜂箱掛那麼多高,冬天咋割糖呢?”薛文卿笑笑:“只要能掛上去,就不愁割不下來好糖。”

“蜂糖”是山裡百姓對蜂蜜的俗稱。在河南省西部伏牛山區,只要是大山裡的住戶,或多或少都會養幾箱蜜蜂,這些蜂蜜大都採用傳統的養殖方式,拿一個空的蜂箱,放在閒置的房屋土牆上,或者懸崖上面,不需要專業的抓捕引誘,只要放在那兒,就會有野生的、或者離群的蜜蜂過來安家。

欒川縣潭頭鎮的山上大樹不多,主要是一些灌木,加上海拔較高,山中野花頗多。薛文卿高中畢業就已經養蜂,2014年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一個黑巖蜂養殖專業合作社,在家鄉發展中蜂的養殖。近幾年,為欒川縣旅遊紀念品“欒川印象”提供了數萬斤的優質土蜂蜜。


這天需要安裝的懸崖高約100多米,能夠站人的地方,在山崖中部,離地60米左右。一大早,薛文卿就和附近村裡找來的攀巖能手一起,來到了山腳下。為了安全起見,需要一名工人爬到山崖頂部,把安全繩扔下來,才能進行山岩石壁的打孔安裝。

山崖附近無人居住,當然是沒有電源的,電鑽打孔的用電是個問題。今年2月份,薛文卿咬咬牙,賣了一輛新能源電轎車,專門用來給山崖打孔供電。

上午9點多,身手利索的村民揹著攀巖繩,終於爬上了懸崖頂部,把繩子固定在石縫裡面的灌木上。仗著年輕,作者跟隨工人爬上山頂,氣喘吁吁之餘,向下看了一眼,頓時覺得四周景物旋轉,趕快抱著一棵小樹。工人提醒作者:“別往下看,這兒太高,我以前幹過外牆粉刷,我是不怕,你也挺厲害的,你看別人,都沒人敢上來。”


固定好繩子之後,工人把繩子另一頭扔下山崖,同伴站在灌木叢根部,等他把繩子擺好之後,向下面搬運蜂箱。

腳下是岩石斷層,最寬的地方約有一尺多,窄的地方,連一隻腳橫著也放不下,下面是荊棘和灌木叢。薛文卿用繩子綁在腰間,一手拿著電鑽,另一手小心抓著山岩上的石縫或者雜草根部,要在這些石壁上鑽孔,進行封箱安裝的基本工作。

巖壁上有縫隙的地方就會生長出一顆灌木,也有不少地方被落葉覆蓋,從崖頂往下速降的過程中,根本不知道能不能踩到石壁。工人滑了一下,腳下的落葉浮土揚起,薛文卿放下電鑽,提醒他注意安全。

防護措施做好後,薛文卿開始在山岩崖壁上打孔。“你應該也聽說過,蜜蜂的飛行半徑是5公里,隨著這兩年合作社大量培養蜂群,分給村裡貧困家庭養殖,就有點太集中了。前年一箱蜂,到冬天還能割30斤糖,去年就不行了。我請專家過來看,說是蜂群太多,蜜源不夠採了。我就尋思著,南方那兒不是野外的石縫裡都有蜂,咱這兒石崖上也很容易收到蜂,要是把蜂箱安到懸崖上會咋樣?”

2018年,薛文卿在家附近的山崖上放了幾個空蜂箱,整整一年,也就上去看了三次。“懸崖上的環境就是純野外,上一次山,老費事,我也就沒太在意。到冬天割糖時候上去看,有兩箱都超過50斤了,還有一箱蜂群小,沒有糖,怕它們冬天餓死,我就往裡面扔了兩片蜂脾,保住過了冬,估計今年產量就也差不多了。”


“土蜜蜂喜歡安靜的環境,經常打動它們,其實並不好。現在不是很多人學著養洋蜂的辦法養土蜂,那蜜都不好,還是這固定到山上,就不用管它。蜜蜂也挺搗蛋的,壓根不管它們了,反而能培養出來好蜂群。再說除了合作社的成員,有些人家也想養蜂,我把蜂箱固定到這兒,每年分蜂的時候也收不過來,村裡的百姓們就能收住離群蜂了。縣裡邊對咱支持,能讓老鄉們都養蜂,都掙錢,那多美……”薛文卿說。

距離懸崖幾百米遠的山谷對面,有一座土房子,那是薛文卿爺爺的老房子,早已經沒有人住了。老房子的牆上同樣掛滿了蜂箱,看著這樣的密集程度,很懷疑這樣養蜂產量會怎樣?薛文卿敲敲幾個蜂箱,說:“一半都是空的,別看這兒放的多,其實是為了收蜂,收到後都搬到別的地方了。一座房子擱一二十個蜂箱,你想想,那會中?”

薛文卿掀開一個蜂箱,看了看說:“你過來看看,現在正是產卵孵化幼蜂的季節。咱這蜂糖,網上說叫百花蜜,從春天採到秋天,說句良心話,春天的蜜就沒有,還不夠它們自己吃呢,咱這兒的糖,主要就是夏季到秋季的蜜,你要問我啥花品種呢,我說不來,坡上有啥採啥,除了花,就連柿子,棠梨,沙梨,獼猴桃,反正只要是甜的東西,它們都採……”


薛文卿小心翼翼從蜂箱下部割下來幾塊蜂脾,搖搖頭說:“春天的蜜不好,春天就不能割糖,一割就把蜂卵都割下來了。”

如今薛文卿的養蜂合作社有400多名社員,一大半都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去年最高的家庭年收入已經達到3萬多元,薛文卿也被欒川縣評為致富帶頭人。今年,薛文卿將帶著這些山裡的鄉親們,繼續他的甜蜜事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